第十届“英特尔杯” 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大赛名称:
第十届“英特尔杯” 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 2017年5月31日
大赛简介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推动软件行业发展,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国家软件产业输出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自
2008 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2017年第十届“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由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承办。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极度提高,如何将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投入实际社会应用中已经成为工业界各个领域的热点技术,各大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和医疗行业都已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开发。在继承前九届比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大赛仍将秉承“创新”原则,将大赛的特色定位在深度学习和应用创新两个方面
大赛主题: 基于深度学习的应用创新
参赛对象:
受邀学校软件学院及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武汉大学软件学院和英特尔四方共同邀请专家组成大赛组委会及专家委员会。大赛组委会负责审查、确定大赛赛程、参赛要求和评审方式;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具体评审标准的制定以及项目阶段初赛、复赛、决赛的评审工作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负责大赛全过程的指导、监督与支持工作;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负责大赛组织与运营及大赛门户网站维护工作;英特尔公司负责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大赛网站及官方微信建设,竞赛作品市场化辅导等支持
主办单位:
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
承办单位: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支持单位:
英特尔公司
奖项设置
1.大赛主流程(即项目开发)奖励:
特等奖:1项,RMB 50,000元
一等奖:3项,RMB 15,000元/项
二等奖:6项,RMB 8,000元/项
三等奖:10项, RMB 3,000元/项
单项奖:最具创业潜力奖4项,实物奖励,并从中选择 2支优秀队伍推荐参加下一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该奖项由评委投票决定
最具极客人气奖1项,实物奖励,该奖项由网络投票决定
2.大赛副流程奖励:
微信答题最终排名计入初赛评分加分项
其他微信活动将在整个大赛过程中持续进行,可获得各种实物奖励,获得最新热门设备,获得英特尔最新产品试用等
注:具体实物奖励以官方网站公布的内容为准
3.参赛支持
· 进入复赛阶段并提交复赛作品的团队均将获得英特尔提供的千元项目开发资金支持(须按要求提交完整的复赛作品并通过审核)。
· 决赛期间的深度学习训练服务器由英特尔提供
· 决赛期间的食宿费用将由组委会承担。
· 决赛阶段特等奖“英特尔”杯获得者将同时获得英特尔实习机会及企业导师辅导支持,其他决赛获奖者将直接进入英特尔人才库。
参赛规则
1.大赛分为一个竞赛主流程和在线学习及微信活动两个副流程,互不干扰。
2.竞赛主流程以团队形式参与,服务于从报名到决赛,在线学习及微信活动。副流程以个人形式参与。
3.在线学习流程从 开赛日即在大赛官网开放, 在线研讨会安排在5月中旬(具体日期参见大赛网站通知)。微信答题活动从 4 月10日在大赛官方微信开放至 5
月底结束,微信答题最终排名计入初赛评分加分项。其他微信活动将在整个大赛过程中持续进行,成绩仅为获取实物奖励之用,不带入竞赛主流程
4.竞赛主流程每个参赛队人数为 5 人(含指导教师一名,指导老师必须为教师),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可以混合组队。同一队伍成员须来自同一学校。
5.邀请赛以 37 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为主体,每校上限 5 支队伍;其他受邀高校为辅助,每校上限3
支队伍;其余热心参与的院校,无论是否在邀请名单内,均给予上限 1 支队伍; 在邀请名单中的高校,若连续两年未有任何团队或个人参与,则从此取消邀请。37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各受邀高校名单参见大赛网站。
6.每个参赛队伍只能提交一个软件作品。
7.决赛参赛队伍将前往武汉大学参加比赛,参赛学生食宿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支持
大赛
流程
1. 赛程安排
2017年 4 月 7日:开赛。大赛官网开放(
www.swcontest.net
),开始接受个人网上报名,参加在线学习及微信活动副流程;以及接受团队报名参加竞赛主流程(即项目开发)
2017 年 4 月 7 日-2017 年5 月31 日:初赛。团队报名及初赛作品提交至 2017 年 5 月 31日截止, 6月17日评选出进入复赛的
60支队伍
2017 年 6 月 18 日-2017 年 9 月18 日:复赛。未通过初赛者可申请复活(2017年7月5日提出复活申请,2017 年 7 月 15
日提交复活赛材料,2017 年 7月 20 日公布复活队伍)。复赛作品提交至 2017 年 9 月
18日截止,按要求提交复赛作品的团队可以获得英特尔提供的项目开发资金支持。9月26日公布进入决赛的 20 支队伍。
2017年 11
月中旬:决赛。包括作品答辩及演示环节,颁奖仪式。参赛各阶段具体进程安排及操作方式将在大赛网站上不断更新,大赛流程图详见附件六。所有新闻及通知信息在大赛官网发布,请参赛队伍予以关注。
2.作品提交
根据大赛各阶段要求、在每一阶段截止时间前,通过网络提交以下作品资料以供评审。请遵守大赛匿名评审规定,不得在提交的作品内容中出现学校名称。具体提交内容、时间、方式将在大赛网站上更新
•初赛
必须提交材料:
– 参赛项目计划书
– 作品主要功能的用户界面初始设计图或截屏 (UI prototype)
– 作品计划使用的软件和硬件并提供简要的说明/p>
– 实现作品主要功能的程序高层设计(High Level Design Document)
– 创新性说明
建议提交材料:
– 展示作品主要功能和界面设计的视频
– 初始的程序代码,可为基本的框架代码
–Intel Caffe 或Intel® Deep Learning SDK的使用方式或设想的workflow等/p>
•复活赛必须提交材料:
– 完备的初赛材料(包括必需的和建议的)
– 学习心得及微信分享
•复赛必须提交材料:
– 参赛项目计划书(更新版)
– Beta版程序(可运行程序+源代码)
– 作品展示和介绍视频(需要展示实现运行的情况)
•决赛必须提交材料:
– 中英文项目简介
– 作品应用程序源代码及安装文件
– 项目视频
– 项目开发文档、测试文档、使用手册
– 项目介绍PPT
•参赛团队可以在初、复赛中,在必须的材料之外提交任意形式的作品相关材料体现作品亮点。决赛指南届时将在大赛网站发布。
作品要求
1.技术:学生作品应满足以下基本技术要求:
竞赛作品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创新”的概念和使用基于Intel Caffe 或Intel® Deep Learning SDK
开发的深度学习技术,即需要能在开发新的应用程序满足实际社会新的需求或解决工业中存在的问题或痛点,同时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相当于人类的判断能力。这些创新应用可以是常见单机PC或手机程序(例如围棋、自动绘图、自动新闻写手等),也可以是一个设备应用(例如智能空调、智能家庭机器人),还可以是一个云服务的形式(例如知识百科问答系统、自动教学系统)。
加分条件
-参赛作品如能增强Intel Caffe或Intel® Deep Learning
SDK的功能当酌情加分,如果增加了新的训练模型在决赛日期之前被开源社区接受或在知名深度学习应用网站获得排名(例如ImageNet),加分权重增大。
研发工具
- Intel Caffe (必须)
- Intel® Deep Learning SDK (可选)
2.形式: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竞赛作品的主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应用创新。作品应尽可能地利用深度学习,智能地提供创新的使用场景和用户体验。
3.概念:
- 参赛作品必须体现创新性,实用性,并具备一定的技术深度
- 参赛作品如能增强Intel Caffe 或Intel® Deep Learning
SDK的功能当酌情加分,如果增加了新的训练模型在决赛日期之前被开源社区接受或在知名深度学习应用网站获得排名(例如ImageNet),加分权重增大
4.验证:最终作品需要能够实际运行并现场展示 ,参赛队需要自我搭建相关的软硬件。
5.根据大赛每一阶段的参赛要求,按照大赛规定的模板格式,提交作品和相关文档、代码、视频等资料,供评审专家评审,并准备接受网络或当面的查验
6.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且未参加过其他公开比赛的作品,作品的核心工作、关键组件、主要开发过程是在本大赛期间完成的。
7.作品及开发过程遵守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作品中禁止出现各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信息。
8.为确保大赛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大赛将采用匿名评审。参赛团队提交的所有材料内容中均不得透露学校信息。大赛组委会保留取消违反匿名评审规定的团队参赛资格的权利。”
9.参赛队伍如对大赛要求有不明确之处,须咨询大赛组委会。
报名须知
1.报名时间:
个人报名:2017年 4 月 7 日 10:00 至 2017 年 5 月 31 日
14:00,个人必须以实名注册登录大赛官方网站报名,并可参加在线学习和微信活动副流程。
团队报名:2017年 4 月 7 日 10:00 至 2017 年 5 月 31 日
14:00,参赛者以学校为单位组队,每位参赛者限加入一支团队,参加竞赛主流程
2.报名方式:
网络报名(大赛网址入口:
http://www.swcontest.net
),报名方法及团队报名表、和参赛团队有效性证明请见大赛网站
3.本次大赛无需缴纳报名费。
4.联系方式
童老师 027-68758291
时老师 027-68778105
李老师 18627783937
电子邮箱:intelswc10@whu.edu.cn
英特尔公司
郑艳飞 021-61167929
电子邮箱:yanfei.zheng@intel.com
评分标准(更多详情见官方网站)
初赛考察方式:
· 首先会对提交的作品重点进行可行性分析。若可行性分析不能通过,则作品不被接受
· 在通过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初赛会考察下表中加粗并带下划线字体的内容。
·在提交初赛作品时,赛者应当提交一个简短的创新性说明,应当包括对其他作品的引用和区别。
复赛考察方式:
· 所有评分标准所列内容。
决赛考察方式:
· 所有评分标准所列内容+团队合作+演讲及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