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球科学科普讲解大赛
全国地球科学科普讲解大赛作品征集时间:8月3日-9月20日一、大赛目的以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在读学生、授课教师及科研人员的视角,向公众进行地球科学的科普,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科学,推动地球科学的宣传普及。二、参赛作品参赛选手根据“地球科学科普”主题自由选择题目讲解,建议每个作品讲解地球科学的1~2个知识点,引用的文字和图片需注明出处。自主命题讲解时间为3-4分钟,讲解时须同步进行PPT展示。选手要将完整的讲解和PPT展示过程录制视频,将视频和PPT上传到大赛官方网站。视频形式要求:MP4格式,50M以内,需单独上传一张图片作为视频封面;参赛者仅声音入镜,画面为PPT内容展示。PPT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电视屏幕、投影仪等电子设备进行展示,画面须能清晰显示PPT内容。作品要求:作品无知识产权纠纷,符合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若有侵权等违法行为,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责任。参赛作品一经投稿,大赛组委会享有其使用权,即对作品进行宣传展示的权利,作者享有署名权。三、报名要求参赛选手为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在读学生、授课教师及科研人员。同时,欢迎其他领域的地球科学爱好者参赛。参赛选手须登陆大赛官方网站录入相关信息,承诺作品无侵权行为,同时按照要求上传参赛作品。四、组织单位主办: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组委会、中国地震学会协办: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防灾科技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大学五、大赛流程即通知发布日起,参赛选手可以开始准备参赛作品,8月20日大赛官方网站将正式开通作品上传渠道,届时会再次通知,敬请关注。8月3日-9月20日作品征集阶段9月21日-10月10日初评阶段10月11日-10月31日网络投票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终评阶段12月公布评选结果六.主题参考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利用地球科学基本原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地球科学涵盖的内容很多,为此我们列出一些与本次大赛主题相关的话题供大家参考(参赛者可选择自己擅长的其他内容):(一)地质学1.地球的表层系统(包括水圈、气圈和地壳表层及之间的相互关系);2.太阳能对表层系统的影响:3.地貌景观与岩石圈作用;4.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分类与观赏;5.古生物化石与生物的演变;6.构造形迹的形成及基本特征;(二)地球物理7.地震的基本概念、减灾及预报展望;8.重力场、重力异常和重力加速度;(三)水圈9.波浪与潮汐现象的成因及相关概念;10.海洋、河流、湖泊与生态系统;(四)灾害与环境11.重力作用的类型、灾害及防治;12.气溶胶的尺度、组分、来源及其与PM2.5的关系;13.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次、二次性污染物的差异;14.气候系统的人为作用因素;15.土壤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五)天文16.日地系统与地月系统;(六)遥感.17.遥感影像的解读与应用;18.利用地质学原理对类地行星图像的判读。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