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作品评审最新动态

作品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

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作品征集阶段:2019年5月1日至10月13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0-2020)》,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普事业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科普创作兴趣,提升大学生的科普创作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和企业选人用人建立沟通渠道,特举办“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一、大赛主题科普·创造美好科技未来二、大赛组织机构(一)、承办单位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科技报(二)、协办单位济南市工业设计学会(三)、支持单位山东省科技馆(四)、官方网站设计•中国(www.design.cn)三、参赛范围本赛事是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面向全国全日制高校举办,全国高校在校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均可参赛。四、参赛方式及作品类别参赛者凭参赛作品及《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报名表》参赛,以高校为单位分类别填写《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汇总表》,并统一分类别报送至大赛承办方。(一)参赛类别包括科普宣传类、科普产品类、科技馆展品展项类,三大类别。01、科普宣传类可运用各种艺术、设计形式,如绘画、漫画、插图、书籍装帧、招贴等手段,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体的作品。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02、科普产品类以科学原理为基础,针对相关科学技术,通过艺术设计手段,生动自然的展示其科学原理,所进行的科普产品类设计。科普玩具、科普教具、科技馆衍生品、科普装置等都属于此设计类别。如传统木制榫卯结构玩具设计开发、天文行星灯具设计等等。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03、科技馆展品展项类针对科技馆相关科技展区、选取特定科学原理,进行设计创作,如选取声学展区中声音的形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设计创作展品展项表达形式,实现生动系统地向观众介绍声学知识。同时,也可针对社区科普、基层科普的需要,进行模块化、集成高的展版、展架等展示道具设计。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设计中力求增强展品展项的“交互性”,从而促使人们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深化认识与理解。(二)作品要求参赛作品一律提交电子稿件,图片文件的规格为A3幅面,JPG格式,CMYK色彩模式,版式为竖版,分辨率为300dpi以上(包括300dpi)。作品的图片文件名为:姓名+所在院校+作品类别+作品题目。作品版面中须含有大赛题目--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其他具体要求如下:(1)科普产品类与科技馆展品展项类,提交设计版式要求:应含整体效果图、结构分解图、局部细节效果图、使用场景预想图以及设计说明等。(2)为了评审公正,版面不得出现作者所在院校、姓名及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等,否则视为无效作品。(三)作品提交以高校为单位将《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报名表》、《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汇总表》、作品电子版提交至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张老师15853120782曹老师13964182852邮箱:gongyexi@sina.com地址:山东济南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255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五、知识产权要求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参赛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有侵权,参赛者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大赛组织方享有参赛产(作)品的展示、出版和宣传权。六、大赛时间安排(一)、作品征集阶段:2019年5月1日至10月13日。各参赛高校负责统一组织本校师生积极参赛,填写报名表后与作品一并进行汇总,以高校为单位统一提交。(二)、作品评审阶段:2019年10月14日-27日。组织权威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评出奖项。(三)、获奖作品公示及颁奖:2019年10月底。(1)对获奖作品进行公示。(2)对获奖选手或单位颁发证书。七、奖项设置科普宣传类、科普产品类与科技馆展品展项类作品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同时设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组织奖。大赛为获奖选手和单位颁发证书,证书由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主办单位统一制作。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组委会。1、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报名表.docx.docx2、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艺术设计创作大赛汇总表.docx.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5-14

第七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

第七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11月30日一、大赛前言“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是经科技部批准的面向全国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全国性科技活动。“共享杯”大赛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联合各领域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相关省市科技资源平台共同组织。大赛旨在加强本科生、研究生群体对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相关省市科技资源平台以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科技资源利用水平;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科技资源,支持其创新创业活动,增加其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沃土。二、参赛条件三、大赛时间四、报名放式1、单位组织集中报名。由参赛高校或科研院所组织本单位学生参赛,通过大赛官网下载团队申请表,发送至官方邮箱:share@escience.gov.cn,集中提交参赛信息。2、科技资源平台组织集中报名。各领域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相关省市科技资源平台在本领域或地区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学生参赛,通过大赛官网集中提交参赛信息。3、自由报名。学生团队或个人可通过大赛官网直接报名参赛。以上报名方式是参赛的唯一渠道,其他报名渠道均为无效。(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19年11月30日)五、作品主题及形式1、作品主题专题类题目:针对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情况和运行服务现状,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平台各类科研仪器和设施、科学数据和信息、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开展创新实践,并形成参赛作品。开放性题目:根据科技共享平台资源及互联网资源,围绕深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利用、科普宣传、数据分析挖掘、创新创业等内容,并形成相关论文或报告、软件系统类、多媒体类、智能硬件及增值服务类作品,题目可以根据作品特点而自拟。2、作品形式(1)论文报告类:论文/研究报告/创业计划书等;(2)软件工具类:作品说明、软件演示视频、软件安装包;(3)多媒体报告类:作品说明、图片/视频/网页设计等;(4)智能硬件类:作品说明、作品演示视频。六、评审公示及颁奖(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大赛对参赛作品进行形式审查、相似性查重、初评和复评四轮评审,确定获奖名单。届时,获奖名单将在大赛官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大赛谢绝已经获得其他竞赛奖项、商业化或已经获得投资的项目作品参赛。(三)根据参赛要求,所有参赛作品需提交作品概述、科技资源使用情况,并提交作品说明文档。(四)社会公众可对入选作品进行监督,并可投诉举报违规作品,大赛组委会将根据举报内容予以调查核实,违规作品将被取消候选资格。(五)大赛颁奖仪式将于复审会后举行。七、奖项设置八、大赛注意事项(一)所有参赛者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具有自主版权,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严禁抄袭。如有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大赛组委会协助参赛者获取相关资源,涉密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不属于本次大赛所提供的资源范围。(三)大赛组委会和各科技资源平台享有参赛作品和成果的非商业使用权。(四)大赛组委会有保存、展示和出版相关作品的权利。(五)竞赛赞助企业参与作品评审工作,作品商业使用由赞助企业与作者另行协商。(六)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设计和制作人员所有。(七)参赛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也不得侵犯他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如有违反,一切后果由参赛团队和相关负责人承担。九、专家委员十、参与单位组织委员会:大赛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联合组成大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秘书处设在大赛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承办单位: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单位: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相关省市科技资源平台、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支持单位:百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东莞电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健康教育基金管委会、北京国科知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古扬科技有限公司等大赛官网:http://share.escience.net.cn/nav/newInde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5-10

“绿水青山看中国”主题摄影大赛

“绿水青山看中国”主题摄影大赛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7月15日点击链接查看大赛获奖详情:http://ps.webxun.com/article-9458-1.html近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主办的“绿水青山看中国”主题摄影大赛正式启动。投稿时间从5月起截止到7月15日,设“生态建设”、“绿色生活”、“锦绣河山”三个组别,8月进行评审并公布结果。获奖作品将在媒体、网站上刊发,同时会在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绿水青山看中国”摄影展中展出。活动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讴歌林业草原建设的辉煌成就和生态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建设之中。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陕西林业生态建设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产业稳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林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全省林业已站在了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及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全面建设的大林业发展新阶段。现诚邀社会各界摄影爱好者参与到本次主题摄影大赛当中,深入我省林业草原生态建设一线,创作一批主题鲜明、视觉独特的高质量作品,展现大美陕西,弘扬新时代生态文明主旋律。本次活动具体规则如下,敬请周知!一、大赛主题绿水青山看中国二、作品组别和内容本次大赛以“绿水青山看中国”为主题,面向全国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征集摄影作品,共分为“生态建设”、“绿色生活”和“锦绣河山”3个竞赛组别,具体要求如下:(一)“生态建设”组。记录广大林草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群众投身和参与植树造林、草原保护、湿地修复、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林业改革等林业生态建设的经典事件,展现一线工作者生态建设的生动场景,讲述务林人苦干实干、艰苦奋斗、守卫绿水青山的感人故事。(二)“绿色生活”组。展示城乡绿化、生态扶贫、产业富民等绿色惠民建设成果,定格人民群众推窗见绿、乐享森林、生态脱贫的幸福瞬间,彰显林业草原建设提高生态福利、增进民生福社的发展成效。(三)“锦绣河山”组.聚焦我国森林、草原、湿地、沙漠、各类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之美,展现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多彩的人文风貌,描绘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共建、大美中国的壮丽画卷。三、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二)承办单位:北京新锐先锋国际文化发展中心四、活动时间(一)投稿时间。2019年5月一7月(投稿截止日期为2019年7月15日)(二)作品评审时间。2019年8月(三)公布结果时间。2019年8月五、技术要求(一)参赛作品应为保持原貌的摄影作品,单幅、组照均可。参赛者须填写每个参赛作品的《作品登记表》,提供完整的个人信息与作品说明。(二)参赛作品一律以电子版形式提交,作品格式为JPEG格式,每幅作品尺寸不低于1200×1800像素(或大小在5MB以上)。(三)投稿作品须遵循真实性原则,仅允许对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剪裁构图等进行适当调整,禁止合成、添加及大幅度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并保留EXIF原始信息。六、评审程序为保证作品评选的公平公正,大赛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经过初评和复评确定获奖作品。七、投稿方式参赛作品和《作品登记表》电子版,以“参赛组别一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一联系电话”为文件夹名称,统一发送投稿邮箱。《作品登记表》纸质版作者签字后邮寄承办方。(一)投稿联系人:皓涵(17611685992)杨斌(13801105669)(二)投稿邮箱:781491309@qq.com(三)邮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鑫兆雅园南区2号楼北京新锐先锋国际文化发展中心八、奖项设置本次大赛的三个组别各设4类奖项,及优秀组织奖每组金奖1名,奖励人民币10000元;每组银奖2名,奖励人民币5000元;每组铜奖3名,奖励人民币2000元;每组优秀奖10名,奖励人民币500元;优秀组织奖10个,奖励组织得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的省级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九、成果应用大赛获奖作品将在媒体、网站上宣传刊发,并在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绿水青山看中国”摄影展中展出。十、版权界定(一)原创界定。参赛作者须保证对自己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如果侵犯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涉及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承担,与主办方无关。(二)所有权界定。所有参赛作品一律不退稿,参赛者须自行备份原始作品.主办方对所有入选作品享有非商业使用权(包括编辑画册、举办展览、网络展示、媒体发布等),不再另行支付报酬,但保留作者的署名权。绿水青山看中国-作品登记表(1).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5-09

2019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

2019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报名及初赛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6月16日“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类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浙江大学、百度公司、德清县政府联合承办。竞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校际交流,丰富校园学术气氛,推动“人工智能+X”知识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欢迎全球范围高校积极投递作品,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指导。一、报名要求本届竞赛面向中国及境内外高等学校在读学生(含本科、硕博研究生等)。具体要求如下:(1)参赛队员不限专业;(2)可单人参赛或自由组队,每支参赛队伍人数最多不超过3人,允许本校内跨年级、跨专业组队;(3)参赛队员必须为高等学校在册在校学生,报名须保证个人信息准确有效;(4)每支参赛队伍允许有一名指导教师,且指导教师必须为参赛队伍所属高校在职正式职工;(5)竞赛期间,每支队伍有且仅有一次队员及指导教师个人信息的修正、更换机会。二、作品要求本届竞赛参赛作品须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探索有具体落地场景的技术应用创意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文化、教育、金融、交通、公共安全、日常生活、公益等行业领域的应用探索。竞赛采用开放命题,参赛作品须使用百度AI开放平台相关技术并遵循相关设计、开发指南与规范。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由探索应用场景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够进行可视化应用展示的参赛作品。竞赛分为赋能组(EasyDL/EasyEdge)与创新组(PaddlePaddle)两个组别,每支参赛队伍可根据自身兴趣及技术能力基础任意选择组别参赛,同一参赛队员(队伍)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组别。三、具体参赛要求如下(一)赋能组参赛要求1、参赛者可自行选择技术创意应用场景,要求参赛作品须使用EasyDL定制化训练服务平台(零算法基础定制高精度AI模型)进行模型训练或使用EasyEdge端计算模型生成平台来实现模型到端的集成(注:二选一),生成的模型需要解决该场景下的具象应用或通用问题。2、参赛作品必选工具:EasyDL定制化训练和服务平台或EasyEdge端计算模型生成平台3、参赛作品可选辅助硬件:百度大脑EdgeBoard高性能终端计算卡(二)创新组参赛要求1、参赛者需具备深度学习基础知识,可自行选择技术创意应用场景,参赛作品须基于PaddledPaddle开源深度学习框架(易学易用、安全高效的分布式深度学习平台)进行深度学习创意应用开发,作品形式包含但不限于算法优化源代码对比、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机器人、软硬件一体机等)应用等。2、参赛作品必选工具:PaddledPaddle开源深度学习框架3、参赛作品可选工具:EasyEdge端计算模型生成平台4、参赛作品可选辅助硬件:百度大脑EdgeBoard高性能终端计算卡(三)其他重要说明符合AIOT、端云结合等场景的作品,在开发创作中可选择申请使用百度大脑EdgeBoard高性能终端计算卡或其他指定组件来辅助实现。复赛(区域选拔)期间,组委会将根据作品创意及质量,从全体申请团队中选拔五支参赛团队,免费为其提供价值5999元的百度大脑EdgeBoard高性能终端计算卡的使用权,助力创意落地性能效果。获批使用指定辅助硬件的团队,若入围全国总决赛将获得额外加分。四、赛制及赛程说明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区域选拔)、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在各阶段,参赛队伍须按照要求按时、合规地提交参赛作品。1、作品提交规则a、初赛参赛者须提交项目创意书及团队介绍,内容应包括作品参赛作品简介,参赛作品创意点、应用场景、工作原理、解决的实际问题、技术方案、开发排期,团队分工等。b、复赛(区域选拔)参赛者须基于初赛创意完成作品的开发,提供作品说明书及作品可视化展示视频(3分钟短视频)c、全国总决赛参赛者须通过现场路演汇报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实现过程及最终作品。2、作品评审规则3、晋级规则评审专家以竞赛专家委员会专家为主,秉持公平、公正原则,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相关流程的组织和监督。初赛和复赛(区域选拔)均采取线上评审方式,全国决赛采取现场答辩的评审方式。竞赛分中国境内七大赛区及港澳台、海外赛区(具体见“七.竞赛组织”),复赛结果将同时选拔出区域优秀参赛团队。各阶段晋级规则如下:a、初赛晋级规则根据各赛区报名队伍数量情况确定晋级比例,按赋能组和创新组分别推举复赛(区域选拔)晋级队伍。b、复赛晋级规则通过对参赛项目的综合评选,按赋能组和创新组分别评选出区域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证书,获奖团队总数量不超过该区域提交有效作品队数的三分之一。在复赛(区域选拔)基础上选送总共不超过50支参赛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c、全国总决赛晋级规则按复赛入围队伍现场路演答辩情况评选出最终获奖名单,按决赛奖项设置颁发相应的证书及奖金。五、奖项设置本次竞赛的评审结果由竞赛专家委员会审定,并在竞赛官方网站公布。获奖证书由竞赛组织委员会统一印制、颁发,颁奖典礼在全国总决赛评审结束后进行。本次竞赛具体设置以下奖项:1.复赛(区域选拔)奖项复赛中,在统一评审各组别参赛作品基础上,分别产生各赛区、各组别的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具体奖项数量及名单由竞赛组委会根据各区域参赛队伍数量和作品质量确定。2.全国总决赛奖项全国总决赛中,根据最终成绩排名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及奖金(税前)。具体奖项数量及金额情况如下表所示:六、时间及报名安排1、时间安排赛程安排如下表所示:2、报名交流方式(1)登录“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站(http://www.c4best.cn)或“人工智能创意赛”竞赛平台(http://aicontest.baidu.com)报名;(2)官方指定唯一竞赛日常训练平台:aistudio.baidu.com;(3)更多学习资料请访问百度AI开放平台:http://ai.baidu.com/(4)竞赛官方交流QQ群:8215439113、其他本次竞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受邀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员决赛期间的食宿由竞赛组织委员会安排,往返交通费及其他费用自理。七、组织管理本次竞赛设立竞赛指导委员会、竞赛专家委员会和竞赛组织委员会。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如下:竞赛指导委员会(1)负责对竞赛的各项活动提供指导和咨询,包括对竞赛主题,专家遴选,竞赛专家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职责范围等提供指导和建议。(2)负责听取竞赛组织委员会对于竞赛运行情况的报告,对于竞赛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咨询建议,为竞赛发展制定规划。(3)负责监督竞赛专家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的工作,确保竞赛长期、稳定、高效地开展。竞赛专家委员会(1)负责确定竞赛的主题,制定竞赛的命题原则。(2)负责确定竞赛的评审原则、评审工作流程、评分标准及细则,协调竞赛的奖项设置,督促并监督竞赛的评审。(3)负责审定竞赛的最终获奖名单。(4)负责处理竞赛过程中的申诉,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对于仲裁结果具有终审权。竞赛组织委员会(1)负责具体落实竞赛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2)负责制定竞赛主题方案、规程及执行实施。(3)负责竞赛品牌的宣传、推广。(4)负责竞赛获奖结果的公示与查询。(5)组织召开各竞赛委员会的工作会议。(6)其他相关赛务工作。本次竞赛按地区划分,各赛区设分赛区组织委员会,对该地区的组织工作负责。中国境内七大赛区选拔赛的组织和管理由各赛区组委会负责,港澳台及海外赛区由竞赛赛组委会负责组织和管理。具体赛区覆盖如下:
2019-04-28

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

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5月30日17:00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以“绿色发展”为大赛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献礼祖国七十华诞,采用需求调研+进高校宣传+线上培育支持+公益项目设计的大赛模式。大赛相关事宜如下:一、大赛主题绿色发展(注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涵盖农村卫生安全、城市院落环境治理、环保教育和防污治理等多方面内容。)二、参赛资格及要求(一)四川省内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二)认同大赛主题:绿色发展;(三)申请人需以团队形式报名,支持跨年级、专业组团参赛,不支持跨校组团参赛;(四)各参赛团队由3-7人组成,团队需设立1名负责人,每人仅限参加一支团队;(五)各参赛团队需邀请1名学生所在学校的专职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每位老师最多指导4支团队。三、参赛作品(一)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紧扣“绿色发展”一主题,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结合作品设计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作品方向,并设计作品具有公益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2、参赛团队需深入城市和乡村社区等基层区域开展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进行作品设计;3、一支参赛团队只能报送一项参赛作品。(二)参赛选题参赛团队需认真理解“绿色发展”这一大赛主题。1、要求选题:确定选题后根据设计地区实际情况设计公益服务与创新项目;2、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各参赛团队确定的选题,应根据服务对象/地域的需求,结合项目执行中会遇到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设计解决问题的服务方案,同时兼具创新性性和可操作性。四、参赛方式(一)参赛报名参赛团队统一在正文下方附件或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官网“资料下载”栏目处下载并填写《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报名表》,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5月30日17:00,大赛组委会会及时公布更新成功报名名单。(二)作品提交参赛团队统一在正文下方附件或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官网“资料下载”栏目处下载并填写《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作品设计书》,按照设计书统一格式和要求设计作品,并在2019年9月12日17:00前向大赛组委会邮箱jmzdszwh@163.com报送《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作品设计书》电子版,同时将作品纸质版(1份)报送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如果邮寄,以大赛组委会接收邮件时间为准)。五、作品评选(一)评选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二)评选方式1、初赛评选: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收集并整理好所有参赛作品电子版后,初步筛选出符合大赛要求的作品进入复赛。2、复赛评选:由大赛组委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评审组将参照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确定除“金拇指”奖以外奖项。3、决赛评选:大赛组委会结合复赛的评选结果,将邀请前11支公益项目大学生团队现场展示对作品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金拇指奖”、“优秀奖”。各阶段评选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通过锦基金官网发布评选结果,并以邮件向成功提交作品的参赛团队反馈评选结果。4、优秀作品推送:优秀作品将由组委会推送大众和媒体。六、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将根据各团队提交参赛作品的最终数量设置奖项,分别设立金拇指奖,优秀奖,优胜奖,提名奖,最佳指导老师。原则上:1、“金拇指奖”:5个,奖杯、证书、奖金(5000元/个)2、“优秀奖”:6个,证书、奖金(2000元/个)3、“优胜奖”:8个,证书、奖金(1000元/个)4、“提名奖”:5个,证书、奖金(600元/个)5、“最佳指导老师”:5个,证书、奖金(2000元/个)七、大赛日程1、4月-5月:启动、公益分享、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大赛报名阶段;2、5月-6月:线上培育计划;3、7月-9月:大学生团队作品设计;4、9月:作品评审;5、10月:大赛颁奖典礼;6、12月:锦·青年公益参访计划;八、大赛组织(一)主办单位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二)合作单位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社会组织学院、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三)指导单位四川省民政厅、锦江区民政局、共青团锦江区委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宜宾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全省58所高校。(均为四川省内开办相关专业高校)(四)媒体支持成都日报、网易新闻、搜狐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中国高校之窗、四川广播电视台、蓉城先锋、成都全搜索、NGOCN、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去大赛网、大学生比赛信息网、锦江电视台、锦江报等。九、特别说明参赛团队及其成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取消其参赛资格:(一)跨校组团参赛;(二)团队成员数量少于3人或多于7人;(三)同一人参加多支团队;(四)同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团队数量多于4支(按照提交报名表的时间顺序进行确定);(五)参赛作品有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十、联系我们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成都社会组织学院、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办公室: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项目发展部联系人:罗梦婷电话:(028)86673036;15982068576(微信同号)QQ群:237220275邮箱:jmzdszwh@163.com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庆云南街33号红星国际8号楼7楼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报名表.doc第八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作品设计书.doc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4-17

2019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

2019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4月30日一、竞赛总则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以学科竞赛推动专业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举办的全国性竞赛。2019年竞赛以物联网行业项目和创新产品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为办赛方针,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为高质量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展示、合作的平台,并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二、竞赛组织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单位:四川大学支持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竞赛组委会”),并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设竞赛秘书处。2.竞赛组委会负责组建竞赛专家指导委员会、竞赛评审委员会和竞赛监督委员会,指导、执行和监督各分赛区及全国总决赛的组织和奖项评审工作。3.参赛队伍可自拟选题参赛,可自主选择技术平台制作参赛作品。同时,为促进参赛师生与业界的交流,提高参赛作品质量,竞赛组委会邀请合作伙伴设计了若干具有挑战性的竞赛命题,选择这些命题的参赛队伍有机会得到这些合作伙伴资深工程师的指导,并免费获得组委会发放的相关技术平台。使用推荐技术平台参赛将获得适当的加分。4.竞赛组委会将同期举办创客交流、创业路演、技术交流与培训等活动。三、赛事流程及赛区设置(一)赛事流程第一阶段:报名和线上作品提交阶段1.2019年3月赛事启动。2.2019年3月31日竞赛官网公布合作伙伴为竞赛特别设计的具有前瞻性的竞赛主题,参赛队可以选择某一竞赛主题进行作品构思。参赛队也可以自拟竞赛主题。3.2019年4月~5月组委会举办全国技术巡回讲座,参赛队可以线上和线下与合作伙伴的资深工程师交流,并根据需要领取组委会推荐的技术平台。参赛队线上提交报名表、作品选题、技术平台选择、作品构思。4.2019年4月30日报名表、作品选题、技术平台选择、作品构思线上提交截止。5.2019年6月30日作品完整方案和作品演示视频线上提交截止。第二阶段:分赛区竞赛阶段6.2019年7月15日前各分赛区完成网上作品评审,公布入围分赛区决赛名单。7.2019年8月15日前各分赛区决赛结束,公布入围全国总决赛名单。第三阶段:全国总决赛8.2019年8月下旬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四川大学举行。(二)赛区设置竞赛设立5个分赛区,分别是华东分赛区、华北分赛区、华中及西南分赛区、西北分赛区和东北分赛区。四、参赛对象1.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也欢迎优秀的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参赛。2.参赛学校以参赛队为基本单位报名参赛,同一所学校可组织多支参赛队,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不能联合组队参赛。每支参赛队参赛学生不超过4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参赛指导教师可同时带领本校的多支参赛队,但参赛学生只得同时参加1支参赛队。3.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参赛队选题、组织学生参加赛前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学生应用竞赛推荐技术平台进行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实现,同时负责竞赛过程中与学校及组委会之间的信息沟通。4.各参赛学校应按竞赛通知的精神,统一组织和布置竞赛参赛工作,积极参加分赛区举办的赛事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五、报名流程1.竞赛注册在竞赛网站http://iot.sjtu.edu.cn进行竞赛账号注册(注:往届参加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需重新注册)。学生注册采用邮箱验证方式自助进行;教师注册采用人工验证,注册信息提交后2个工作日内竞赛组委会审核注册信息并与指导教师联系确认完成注册。2.创建团队使用注册好的竞赛账号登陆竞赛网站http://iot.sjtu.edu.cn,由一名学生担任队长创建团队,并将已经完成竞赛注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添加到团队中,完成团队创建。详见网站介绍。3.作品提交完成团队创建的参赛队可以按要求提交作品相关。详见网站介绍。4.竞赛组委会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参赛费、评审费及技术平台购买费等费用,竞赛推荐的技术平台由组委会免费向参赛队发放。5.报名开始日期:2019年3月31日报名截止日期:2019年4月30日(逾期报名系统将关闭)6.作品完整方案和演示视频提交开始日期:2019年5月1日。作品完整方案和演示视频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6月30日(逾期作品提交系统将关闭)7.作品完整方案和演示视频提交截止后,各分赛区开始线上作品评审工作,评审结束后公布入围分赛区决赛名单,公布截止日期:2019年7月15日前六、竞赛赛制(一)作品形式1.线上提交的作品完整方案和演示视频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物联网应用设计方案。2.现场的作品演示和答辩参赛作品必须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或不经修改直接使用参加其他竞赛的参赛作品参赛。(二)竞赛形式1.线上预赛由参赛队在竞赛网站提交作品完整方案和演示视频,采用线上评审方式对竞赛作品进行打分,并按分数高低决定入围分赛区决赛的参赛队伍名单。2.分赛区决赛由各分赛区竞赛承办单位组织的现场集中式的竞赛,采用作品讲解和作品现场演示两个环节,评审专家现场打分,并按分数高低决定分赛区奖项归属及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参赛队伍名单。入围全国总决赛参赛队的总数不超过120支。3.全国总决赛由竞赛组委会组织的现场集中式的竞赛,采用作品讲解和作品现场演示两个环节,评审专家现场打分,并按分数高低决定奖项归属。七、评审方法与奖项设置(一)评审方法1.线上评审预赛阶段的评审将采用线上评审,各分赛区组织专家对本赛区的作品做出评审并计分。主要考察作品的创意、技术方案及其实现质量、应用价值等。分赛区按照线上评审结果确定入围分赛区决赛的参赛队。2.现场评审分赛区决赛和全国总决赛都采用现场评审的方式。主要考察参赛作品的讲解和作品的现场演示效果。分赛区决赛和全国总决赛的评审结果当场产生。(二)奖项设置1.竞赛将设置参赛队员奖、指导教师奖和优秀学校组织奖。2.竞赛分区赛设分赛区特等奖若干名(分赛区特等奖入围全国总决赛),分赛区一、二等奖若干名,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校组织奖若干名,发放获奖证书。3.竞赛全国总决赛设一等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设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同时设创新奖若干名;设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校组织奖,颁发获奖证书。4.竞赛的获奖结果由竞赛评审委员会审定,并在竞赛网站上公示,获奖证书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竞赛组委会统一印制、颁发。八、交流活动1.竞赛致力于推动物联网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竞赛期间鼓励各种形式的参赛队间的交流活动,并组织主流媒体宣传优秀作品和参赛团队。2.竞赛将争取更多的物联网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到竞赛的赞助、推广、宣传等活动中。3.全国总决赛计划邀请国内代表性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组团观摩竞赛。4.全国总决赛计划邀请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物联网人才培养和物联网创新创客模式探索的讨论,推荐优秀团队与作品参与创业活动,加速技术转化。九、竞赛作品的知识产权1.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队及其所在学校所有。2.参赛队应自觉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益,对于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本竞赛的主办、承办和协办方均不负任何法律责任。3.竞赛的主要协办方,拥有免费使用参赛作品进行演示和出版的权利(不涉及技术细节)。如果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参赛作品,需与参赛队及其学校协商,经参赛队及其学校同意后,签署有关对参赛作品使用的协议。4.对于进入全国总决赛的作品,竞赛专家委员会将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材料,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汇集成书后正式出版发行。十、联系方式竞赛官方网站:http://iot.sjtu.edu.cn竞赛官方邮箱:iotcontests@sjtu.edu.cn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联系电话:021-34205077十一、其他本章程的具体解释权归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代章)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组委会2019年3月竞赛官方网站:http://iot.sjtu.edu.cn点击:http://iot.sjtu.edu.cn/show.aspx?info_lb=36&info_id=676&flag=2查看大赛命题2019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章程_190310.pdf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4-12

第八届中国科普摄影大赛

第八届中国科普摄影大赛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7月31日点击链接查看大赛获奖结果:http://ps.webxun.com/article-9486-1.html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普部(科普工作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科普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摄影艺术手段与科普的结合,促进科普文化创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中国科协科普部委托山西省科协和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组织举办第八届中国科普摄影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本届科普摄影大赛围绕“聚焦科学现象、记录科学活动、展现科技成就、赞扬科技人物”四个主题,进行创作、投稿和评选。(一)聚焦科学现象。聚焦反映地球、星系、宇宙、空间等宏观物质世界科学现象,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物质世界科学现象以及反映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运用摄影艺术手段展示科学现象中的视觉美,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增强公众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公众对神奇科学现象的探索和研究。(二)记录科学活动。记录人们探索科学奥秘、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进程,包括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普及等活动,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社会进步提供启示和借鉴,引导公众树立求真务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社会风尚。(三)展现科技成就。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通过摄影作品特有的表现形式,展现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界的生动实践、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凝练当代中国的科技发展风貌和科技事业进程,增强公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信心决心,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同心共筑中国梦。(四)赞扬科技人物。通过摄影作品,赞扬为国家科技事业、科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人物。通过摄影表现手段,讲述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奋斗故事,赞扬科学家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宣传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营造尊重科学知识、尊重科技人才的社会氛围,掀起欢度国庆、祝福祖国的热潮,唱响礼赞共和国七十华诞的时代旋律。二、参赛规则1.参赛作品应运用摄影技巧形象、深刻地表现科普主题,将摄影艺术与科普传播紧密结合,主题明确、积极向上、内容真实,富有感染力、富有思考和想象空间,具有科普教育意义,融科普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2.大赛面向全国公众征集作品,欢迎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级科协、各摄影团体积极组织,集体组稿、参赛。3.投稿者应保证投送作品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作品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4.彩色、黑白均可,可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饱和度、对比度、曝光、裁切等进行合理调整,但不得对原始图像进行合成、加减等影响真实性的改动,凡是合成、造假的取消参赛资格。5.每位投稿者可投送不同类别,同一作品不得投送不同类别。每人投送总件数不超过20件(含20件),单幅、组照均可(组照每件4-6幅),组照按1件计算,每件作品附20—50字文字说明。6.大赛不收任何参赛费,投稿作品一律为电子版,允许手机拍摄作品投稿,作品电子版长边1000-1200像素,文件大小不超过1MB。7.作品入选获奖后,主办单位将统一调取作品原数据文件,用于展览和画册制作。请作者将原图片(要求RAW格式或jpg格式不小于5MB,胶片拍摄的请扫描底片)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提供者或格式不符要求者,视为自动放弃、取消获奖资格。8.为保证作品评选的公平、公正,大赛将邀请全国各地科普、摄影方面的专家组成中国科普摄影大赛作品评审委员会,通过网络平台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9.投稿者请登录中国科普摄影大赛网站(http://kpsy.sxast.cn)进行在线投稿、查看参赛信息,参赛信息同时在相关媒体公布。获奖名单公布后,获奖作者填写附件表格。10.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19年7月31日三、获项设置(一)作品奖一等奖4名、各付稿酬5000元;二等奖12名、各付稿酬3000元;三等奖16名、各付稿酬1000元;优秀奖100名、各付稿酬300元;入围奖100名。作品奖同时颁发获奖证书。获奖作品由主办方收藏,用于与科普宣传相关的展示、展览、制作画册、网络传播等不再支付稿酬。(二)优秀组织奖组织奖10个,颁发证书,按照单位、团体组织动员参赛人数、作品数、作品质量等进行评选。四、展出及出版评选结束后,从获奖作品中精选100幅优秀作品在九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举办第八届中国科普摄影展,并在其他重大科普活动中展出。还将适时优选获奖作品编印成册。联系方式:山西省科协联系人:陈良芳电话:0351-4083386传真:0351-4066820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66号邮编:030001中国科协科普部联系人:张璇电话:010-68529879附件:第八届中国科普摄影大赛稿酬领取登记表.doc中国科协科普部2019年3月25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4-08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报名时间:2019年4月1日-5月15日为了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促进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至今已是第五届。本届竞赛由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欢迎广大生物医学工程和相关专业的同学积极报名参加。竞赛宗旨竞赛以“学以致用,产学结合,以赛促学”为指导思想,旨在鼓励大学生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在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通过竞赛使学生们充分接触业界先进的技术,了解业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参赛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成为产业界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参赛对象、内容及要求1、参赛资格与组队形式:在校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且在全国决赛终审时未发生学历改变的,均可组队参赛(决赛时已毕业的学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能参赛)。每队由1-3名学生组成(可有1名指导教师),自由组队,鼓励跨专业组队。2、竞赛组别与要求:竞赛分为命题项目组和自选项目组。组别选题参赛对象要求命题项目组根据命题限本科生无自选项目组自主选题不限单独提交原创性或创意性说明(1)命题项目组:命题式,限本科生参加类型题目命题要求备注医疗电子生物阻抗值测量系统51下载含自评表康复辅助骨质疏松损伤保护辅助器具52下载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微量元素掺杂及缓/控释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设计与制备53下载体外诊断生化分析仪光学检测系统54下载人工智能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55下载含测试数据链接(2)自选项目组:自选主题,本科生、研究生均可参赛,报名时需提交参赛作品的原创性或创意性说明。作品选题应该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领域,如医学诊断与治疗仪器、移动治疗、可穿戴健康设备、医学信号及图像处理、康复机器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生物医学材料、靶向定位、分子影像技术、生物力学等。3、参赛作品要求:总体上具有原创性或创意性,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最终至少提交设计报告、作品技术指标(含测试过程与结果)和作品展示(含功能展示和测试过程等的视频材料)三个文件,鼓励提交相关的扩展材料(如产业化计划书等),同时提交学校的推荐参赛表。(1)命题项目组:需基于大赛组委会公布的题目及开发平台要求设计作品。最终作品应包括自行设计制作的软硬件作品实物、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和相关展示视频。参加竞赛的队伍,提交预赛作品时,即代表同意将预赛报告和视频向公众共享;如果有保密需要,请在预赛报告首页注明。(2)自选项目组:参赛队可以结合高性能模拟芯片、低功耗无线通信及MCU、嵌入式处理器、DSP芯片、精密运算放大器、高性能ADC/DAC、生物医电模拟前端、蓝牙、WIFI等产品,设计并制作出能够反映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的参赛作品。最终作品应包括自行设计制作的软硬件作品实物、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原创性与创意性说明和相关展示视频。参加竞赛的队伍,提交预赛作品时,即代表同意将预赛报告和视频向公众共享;如果有保密需要,请在预赛报告首页注明。卓越工程师培训成都市是国家布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医药、医疗、医学资源丰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子信息”特色高校,有意识地将电子信息优势学科与生命科学相结合,并特别注重交叉创新工程师的培养。因此,本次大赛的承办方将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服务,拟邀请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高校侧重工程化培训的一线教师及行业知名技术总监对入围决赛的队伍进行工程化理念、工程化质量体系、工程化技术手段、工程化设计、商业计划等专题进行培训。竞赛时间、地点会议时间报名时间:2019年4月1日-5月15日预赛作品提交时间:2019年5月15日-6月15日预计决赛时间:2019年7月30日-8月1日会议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参赛费用报名费:无开发平台:竞赛组委会将会向各参赛队推荐竞赛平台。决赛费用:组委会承担每支决赛队不多于2名参赛学生决赛期间的食宿,其他费用自理。报名方式所有参赛队在2019年5月15日前登录竞赛官方网http://bmedesign.medmeeting.org/cn的“个人代表注册”入口中进行报名注册。首次访问竞赛网站者需要先创建个人账号,再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完成报名注册(注册后会有唯一的作品ID号),完善团队信息(含学生证照片)、项目的分类及题目信息等。这些信息在预赛作品提交时间截止之前均可以修改。提交作品(1)请登陆会议网站http://bmedesign.medmeeting.org/cn的“网上作品提交”入口进行材料的在线提交,不接收电子邮件或纸质投稿,您可以在线了解作品提交程序和细节、在线修改查询提交作品状态及审核流程。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6月15日。(2)正式提交作品前请再次确认参赛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参赛题目、类别及指导教师信息。(3)提交的材料包括项目设计报告、项目技术指标与测试报告、作品展示文件、项目的推荐参赛表(已盖推荐单位章)扫描件、原创与创意性说明(自选组提供)及其他相关材料。除推荐参赛表以外,以上提交的材料中均不能含有参赛队的详细信息(单位、姓名、指导教师等),违规者自动取消评审资格。作品提交格式:word、excel、ppt、mp4;请以压缩包形式上传:总上传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0M,压缩包的文件名格式为“作品ID号--类别--题目”。(4)凡已在全国性竞赛会议上或全国公开发行的作品上选拔过的作品,一概不予接受。作品评审(1)竞赛学术组委会将在2019年6月中旬召开作品评审会,对所有提交作品进行审阅,并决定是否晋级以及具体的交流安排。(2)秘书处将在6月底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您评审结果。所有被接受的作品将被收录入竞赛网站。(3)相关信息也可登录http://bmedesign.medmeeting.org/cn查询。评审原则大赛采用评委会评分制,将分为自选项目组和命题项目组两个组别。自选项目组评审原则包括创新性与实用性、设计的完整性、完成质量(包括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与作品展示)等。全本科生参加自选项目组比赛的作品,在质量优良的前提下,酌情加分。命题项目组评审主要评定作品完成质量(包括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与作品展示)。奖项设置1.各参赛队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完整的提交材料;大赛组织委员将会根据收到提交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在预赛评审时确定自选项目组和命题项目组的三等奖及入围决赛的队伍。入围决赛的队伍将在全国终审决赛现场作参赛作品的报告和实际演示,最终分别确定自选项目组和命题项目组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队伍。具体奖项设置(所有奖金均为税前):组别奖项奖金额度(RMB)自选项目组特等奖5000一等奖3000二等奖2000命题项目组特等奖4000一等奖2000二等奖10002.竞赛组委会将根据预赛结果确定各奖项名额。3.各获奖参赛队的获奖证书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放。4.竞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奖及优秀组织奖若干。竞赛组委会联系方式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系人:程媛,石爽电话:028-83204117邮箱:chengyuan@uestc.edu.cn其它本参赛通知的最终解释权归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组委会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代章)2019年3月15日竞赛官方网站:http://bmedesign.medmeeting.org/cn2019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通知(第二轮通知).pdf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4-04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5月31日24:00一、大赛背景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自然资源部的组建,对国土空间规划及空间用途管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村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一号文件等不断强化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及调控作用,将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其中,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强化乡村规划引领,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指明方向。为深入剖析国家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内在需求,探索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可供推广的先进理论、方法与技术工具,2018年6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在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大学生村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大赛以探索土地规划理论、提升规划实践技能和展示村土地规划方案为核心,以激励参赛选手全方位拓宽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规划实践技能为目的,有力地促进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为不断探索及创新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及方法,提升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技能,大会组委会决定由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接力助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建设及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规划人才的培养。二、大赛组织单位主办单位:教育部高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承办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省土地学会自然资源部长江中游国土调查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武汉天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单位设立大赛组委会,负责此次比赛的筹划、组织等工作。三、大赛时间与地点准备时间:2019年3月28日-5月31日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5月31日24:00决赛时间:2019年6月16日决赛地点: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四、参赛对象及要求1.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以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一般不超过4人。每所高校最多遴选推荐2份参赛作品参加(请排序)。3.参赛作品形式: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及相关成(word格式)。4.作品排版:正文小四号字体,行间距25磅,首行缩进2字符。5.参赛作品评审细则详见附件1。五、大赛流程及安排(一)大赛流程考虑到参赛作品数量和大赛规模,此次大赛拟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具体流程如下1.初赛:参赛人员需自行选择村庄并进行规划设计,撰写一份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字数不限),将电子版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发到组委会指定邮422533323@qq.com,并扫描文末的二维码填写信息,进行初赛报名。2.初赛作品遴选: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31日,届时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初赛作品进行评选,遴选前20名作品进入决赛,并向入围选手发送决赛通知。3.决赛:初定于2019年6月16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现场决赛,入围决赛的参赛作品需准备10分钟的PPT演示稿,并准备5份打印成册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会场展示,大赛组委会将邀请专家评委进行现场打分,点评。(二)奖项设置本次比赛设一等奖3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11名,奖金1000元。由大赛组委会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三)费用安排大赛承办单位负责决赛参赛学生的住宿及餐饮费用。武汉市外参赛人员的住宿由大赛承办单位统一安排。六、联系方式电话:027-87283936(薛老师)邮箱:422533323@qq.com附件1: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土地利用规划技能大赛评审标准一、作品要求1.体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与村土地规划”主题;2.提倡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创作理念;3.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切合时代审美要求,提升大众生活品位;通过创新土地利用规划设计,让生活更精彩、更生态、更健康、更安全;4.参选作品应符合政府有关土地规划法律法规和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二、作品范围1.村土地利用规划2.村土地整治规划3.村生态景观规划4.田园综合体规划5.休闲农庄规划6.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三、评选原则1.坚持“多规合一”原则;2.坚持“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协调原则;3.坚持特色塑造原则,与当地特色呼应,体现丰富想象力、创造性与强烈时代感;4.宜居、宜业原则,应具有人文关怀、重视区域可持续发展。四、评选标准(参赛作品要求符合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审美趋势,具有原创性,同时需考量参赛作品的全面性、系统性、条理性及视觉效果的表现程度。)1.与主题“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与村土地规划”一致性2.提案创意与构想3.“多规合一”体现4.规划设计方法5.整体设计呈现效果6.方案汇报沟通表现7.对人文、历史的反思与关注8.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反思和关注五、参赛限制本次大赛严禁以下两类作品参赛:1.非原创性设计,或存在仿冒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作品;2.不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和相关设计要求的作品。六、参赛作品评分表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初赛信息填报,注意每个团队成员原则不过四人,填报时请注意规范。请把参赛作品于2019年5月31号24点以前发送到组委会指定邮箱422533323@qq.com(否则报名信息无效)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4-01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一轮通知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一轮通知竞赛报名:参赛单位在2019年4月15日前将加盖学校公章的《高校报名表》邮寄给竞赛组委会作品申报:电子版:请各参赛高校将竞赛作品申报书于2019年5月31日24:00前进行网上提交纸质版:请以学校为单位,将所有参赛作品的纸质版(一式2份)于2019年6月5日前邮寄至竞赛组委会(以邮戳为准)点击链接查看大赛获奖结果:http://ps.webxun.com/article-9485-1.html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教发[2007]19号)精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并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自2008年起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该竞赛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能源动力领域最具影响的赛事之一,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2019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由华北理工大学承办,现发布通知如下:一、竞赛主题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二、竞赛内容紧扣竞赛主题,作品包括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以及新技术。三、竞赛规则1、参赛对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含港澳台,不含在职研究生)。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超过7人,可聘请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2、参赛单位: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所高校限报15项作品(高校间可混合组队参赛并提交作品,但作品按署名第一高校进行统计),申报作品时需对所有作品进行排序以作评审参考。3、作品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比赛当年完成的作品。参赛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并按要求准时上交参赛作品,未按时上交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申报书、说明书和汇总表等模板请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告栏自行下载,官方网站将于2019年3月28日后开通,网址:www.jienengjianpai.org。4、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四、竞赛日程与安排1、竞赛报名:参赛单位在2019年4月15日前将加盖学校公章的《高校报名表》邮寄给竞赛组委会(高校报名表见附件,报名时间以邮戳为准),同时将电子版发送到委会联系邮箱,邮箱地址为jnjpds2019@163.com。2、作品申报:(1)电子版。请各参赛高校将竞赛作品申报书于2019年5月31日24:00前进行网上提交(过时系统将自动关闭,未按时在网上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大赛组委会将为每所参赛高校分配一个账号,用于注册和上传作品。届时由各高校网上提交本校学生参赛作品,为避免集中上传作品造成的网络堵塞,请尽早在网上提交竞赛作品。(2)纸质版。请以学校为单位,将所有参赛作品的纸质版(一式2份)于2019年6月5日前邮寄至竞赛组委会(以邮戳为准),另请一并寄送一张加盖学校公章的汇总表,务必将所有参赛作品进行排序。对于纸质版材料,科技作品设计说明书请附在科技作品类申报书后面一并装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请附在社会实践类申报书后面一并装订,统一邮寄到竞赛组委会。网上申报材料与纸质申报材料的版本内容,请保持一致!请务必注意:申报材料中,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及其排序以网上提交截止时间的最终版本为准,不得更改(姓名中如出现错字,可凭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证明后,进行更正)。作品名称如需调整,需经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专家委员会审定。3、作品初审:初定时间为2019年6月6日-6月16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在网上进行作品初评。4、专家会评:初定于2019年6月21日-23日,举行专家会评,确定大赛三等奖和入围决赛作品名单。5、作品公示:通过会评的作品,设为期10天的公示期。6、终审、决赛:初定于2019年8月7日-10日,在华北理工大学举办全国总决赛,即作品终审和决赛。五、奖励1、竞赛设立等级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奖项。2、等级奖设特等奖(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等级的获奖比例由竞赛委员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3、单项奖由专家委员会提出设立,报竞赛委员会批准。4、优秀组织奖由组委会对竞赛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提名,报竞赛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六、联系方式1、大赛联系邮箱:jnjpds2019@163.com2、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组委会通信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渤海大道21号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收件人:李兴电话:15127510297邮编:063210(要求通过EMS或顺丰快递邮寄)3、大赛联系电话:李老师:0315-8805420孙老师:0315-88054264、大赛微信公众号和QQ群:大赛微信公众号大赛QQ群(534817625)(各参赛高校负责报名的老师加群,加群请备注高校名称+负责人姓名,参赛学生请勿加群)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秘书处华北理工大学教务处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2019年3月26日附件1:第十二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一轮通知.doc附件2_高校报名表.doc附件3:高校推荐汇总表附件4_科技类申报书及报告格式.rar附件5_社会实践类申报书及报告格式.rar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