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大赛评审最新动态

大赛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2017年第十二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

大赛名称:2017年第十二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10月9日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是全国首个以公益为主题的广告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截至目前,大赛征集作品总数突破15万件,来自全国的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以及韩国、德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大赛优秀作品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等地展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已连续六届担任大赛评审团主席。2017年第十二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作品征集全面启动,现将有关事项启事如下:一、作品征集内容(一)、作品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与法治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生态环保、诚信守法、尊老爱幼、关爱健康”等各种广泛的公益主题进行创作,通过动人的创意,传播公益理念,树立文明新风。(二)、本届大赛与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作,专门设立“节约用电安全用电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生产”两项主题作品征集。投稿请注明“节约用电主题作品征集”、“安全生产主题作品征集”。二、参赛资格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广告公司,全国各大高校,广告、广播、影视创作爱好者等其他公众。三、参赛作品及报送要求(一)作品分类:平面、影视、广播、新媒体和创意文案五大类。(二)所有作品要求为原创作品。(三)所有参赛作品只接受网上提交,需填写参赛报名表电子版(网盘下载:https://pan.baidu.com/s/1kVn2BjD或深圳公益广告管理网http://www.szpsa.org/下载),随作品一并打包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或登陆深圳公益广告管理网直接报名提交。(四)所有作品报送邮件标题为:“×××机构/个人姓名+作品分类+作品名称”。(五)接到入围通知的作品,按要求填写《参赛承诺函》(网盘下载:https://pan.baidu.com/s/1kVn2BjD或深圳公益广告管理网http://www.szpsa.org/下载)电子版,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具体格式和报送要求平面类尺寸为A4,存储格式为JPEG,分辨率300dpi,RGB模式。投稿作品每件文件大小不超过2M,多个文件,请压缩打包后提交。报送邮箱:szgygg1@163.com咨询电话:0755-82030550联系人:彭小姐影视、广播类体裁不限,时长不超过5分钟。视频格式:mov或mp4,像素不低于720×576PIX,压缩打包后报送。广播格式:MP3或WAV格式,请附上文案电子版(Word格式)一并报送。邮箱:szgygg2@163.com咨询电话:0755-82790785联系人:许小姐新媒体、创意文案类新媒体体裁不限,推荐使用H5格式创作。创意文案以Word文档报送,阐述主题和核心创意,总字数尽量控制在500字以内。邮箱:xinge2015vip@126.com。咨询电话:0755-25982147联系人:宋小姐四、评选方法和奖项设置(一)大赛由组委会组建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分类评分,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分别评出初评入围作品和终评获奖作品,奖项最终在颁奖仪式组织颁发。(二)奖项分五大类别(平面、影视、广播、新媒体、创意文案)设置,两个主题征集设立专门奖项,共颁发五十万奖金。五、注意事项(一)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有关本届大赛相关资料可上深圳公益广告管理网http://www.szpsa.org/查询和下载,大赛最新动态将通过新浪独家官方微博“@设计之都公益广告大赛”(weibo.com/psac)以及大赛官方微信腾讯微信(gygg168)发布。(二)著作权归属1、参赛作品凡涉及肖像、著作、商标、名称等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由参赛个人和团队负责处理。如出现相关纠纷,由参赛个人和团队自行解决,与大赛组委会无关。2、提交作品的团体或个人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作品,如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等法律纠纷,由参赛者承担后果,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并追回奖金。3、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版权和道德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参赛者同意在完成作品提交后即认可:大赛组委会有权无偿使用获奖作品用于公益事业或推荐参与评奖、公益作品巡展等活动;大赛官网“深圳公益广告管理网”、大赛官方微博微信可常年无偿悬挂大赛获奖作品供浏览学习传播公益;大赛组委会拥有无偿出版获奖作品的使用权。(三)凡来稿的作者,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四)组委会原则上不承担各组别获奖者赴深圳领奖往返交通及住宿费用。六、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市场监管委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通信管理局承办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协办单位:深圳报业集团特别支持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深圳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合作单位: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天际广告有限公司深圳小海洋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平台:今日头条合作媒体:澳门电视台台湾大爱电视台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新浪网腾讯网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第十二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组委会所有。第十二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组委会
2017-09-27

2017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

大赛名称:2017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9月9日一、主题:城市的纹样城市是一种聚落,也是一个生命体。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更是城市人的命运共同体。作为有生命的聚落,城市是枢纽也是温床,错综复杂,容纳百川。声音、影像,被历史冲刷成阡陌街巷,文化、记忆,编织造就了城市的纹样!二、2017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介绍自2010年10月始,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携手举办的“以纹样文化传播和解读为核心的创意大赛及设计师邀请展等活动”已历经七届,都获得巨大成功。中国美术学院将继续和杭州市政府合作,筹办“2017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将于2017年11月推出大赛评选、展览和系列研讨活动。大赛设立国际评审团,在全球范围内征稿。在大赛专业机构“国际纹样设计联盟”和产业顾问的指导下,力图使本大赛成为发掘设计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平台。同时,从纹样和产业、纹样和品牌的设计互动中,进一步推动“本土原创”的核心价值。三、大赛相关活动:1、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2017年11月11日-18日)2、国际纹样之文化解读研讨会暨大赛颁奖典礼(2017年11月12日)3、“纹样创意设计”为主题的专业讲座(2017年11月11-18日)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杭州市政府中国美术学院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染织与服装系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协办单位: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五、参赛对象欢迎全球从事艺术与设计的专业人士、院校师生,以及对本大赛感兴趣的各届人士参加。六、参赛内容和要求根据大赛“城市的纹样”主题,要求参赛者关注个人所在的城市,通过纹样创意的方式表达对城市的文化、历史、地理的解释,或是对当下城市生活及生活方式的描述,以及其他个人化的感受。作品可从纺织、服装、工业造型、建筑等相关专业领域,进行以纹样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品设计或艺术品创作。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温馨提示本次大赛强调纹样设计的原创性、时尚性、综合性和跨界性;参赛作品要求体现主题概念创新性、设计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作品能表现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形成新的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七、大赛流程和时间安排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选手于2017年9月9日前提交作品文本电子版参加初赛,经初赛评审后,获得复赛资格的选手必须提交设计实物参加复赛。复赛要求见后续通知。1、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9月9日2、初赛作品截稿日期:2017年9月9日(以邮箱收件日为准)。3、参赛作品初审阶段:2017年9月中旬初评,即时公布复赛名单。4、参赛作品复赛评比、颁奖及论坛于2017年11月11日到11月18日在杭州举行,相关要求详见组委会后期入围通知书。八、参赛须知1、参赛作品应符合本届大赛的设计主题和宗旨。2、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本人原创、且未发表过的最新作品。如经发现抄袭,将取消参赛及获奖资格,并追究法律责任。3、参赛作品要求作整体性系列设计,报名以系列为单位。4、参赛作者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国籍、民族等不限。同一系列的参赛作品,如一系列多人共同设计,组委会默认名字排列第一的为主设计师,共同设计者不得超过两名。5、根据大赛组织条例有关规定,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本次大赛。6、注意事项和说明:1)无论报名是否有效,全部参赛资料恕不退还,请参赛者自行留底。2)本届赛事为创意性大赛,其在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和整体展示手段均没有严格限制。复赛实物和参展道具均由参赛者个人提供。3)本次赛事参赛者可通过大赛微信公众平台及其他相关媒体获取报名表。九、参赛报名和初赛作品规定1、报名方式:2017年4月9日到2017年9月9日期间均可报名参赛。请于2017年9月9日前提交《参赛报名表》。2、初赛作品内容规定和提交方式:1)初赛参赛作品以设计文本形式提交,内容包括参赛设计文本、设计说明、纹样正稿、纹样应用实物或效果图、展示方案,以上内容打包成电子文件包提交。具体要求如下:A、初赛作品设计文本的PDF文件,包括设计说明、纹样设计稿、纹样应用实物照片和效果图,初赛PDF文档页数不限,文本排版形式可参考组委会提供的PDF文本模版。注:PDF文件里不能有任何个人信息的体现。B、一份3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或主题阐释,以word文件提交。C、纹样设计稿正稿,数量不限,以JPG或TIF文件格式提交,图像大小应达到300dpi印刷分辨率标准,以便宣传或出版使用,而源文件作者需自行保留。D、纹样应用的实物照片或效果图,数量不限,以JPG或TIF文件格式提交,图像大小应达到300dpi印刷分辨率标准,以便宣传或出版使用,而源文件作者需自行保留。E、参赛报名表,以word文件提交2)请于2017年9月9日前将初赛作品电子文件包发邮件至大赛组委会提供的电子邮箱icpdc2014@163.com(截止日期以邮箱收件日为准)。3)初赛作品电子文件包的文件名要求:作品名称+选手姓名+参赛院校或单位。3、报名表须标明作品实物规格包括展览形式、展览面积、作品实物类别、作品件数、作品尺寸。十、大赛组委会在截止日前收到报名参赛者以上全部参赛资料后,报名生效。十一、评委组成本次大赛设立大赛国际评审团,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师、艺术设计教育家、文化创意知名人士、著名时尚媒体记者、著名时尚评论家、知名企业家等担任大赛评委。十二、声明大赛规定,对于提交的作品,参赛者拥有知识产权(专利权、设计权等)。然而,大赛组委会有权将作品用于展览,并且可以在宣传过程中复制,用于大赛网站,新闻稿及其他宣传材料。大赛的其他规定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所有参赛作者所提交给大赛组委会的信息需真实、有效,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参赛者本人承担。第三方就参赛作品提出有关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将全部由参赛作者负责,大赛组委会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十三、联系信息地址:中国杭州市转塘镇象山352号,中国美术学院19号楼210纺织服装研究院邮编:310024收件人:李晓和13819465086(国内组)、曾小敏13567124886(国际组)电话:+86-057187200239传真:086-571-87200239邮箱:icpdc2014@163.com十四、评审和奖励办法1、本项大赛的评审标准由大赛专家委员会负责制订,大赛评审委员会负责执行。2、作品是否充分表现了此次大赛的设计主题及宗旨,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在选材方面进行了最合理、最恰当的搭配组合,是否具有创新性和时尚感。3、大赛设置全场大奖、最佳概念创意奖、最佳应用奖、最佳材料创意奖、优秀奖、组织纪念奖等奖项。4、总决赛设置下列奖项和奖金:本次大赛奖励办法将采取荣誉与实物奖励相结合的原则,除向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外,配给相应额度奖金。大赛组委会邀请入围复赛的部分参赛者到杭州参加复赛;凡入围决赛的外地选手,来中国杭州的交通费用、作品邮寄运输费用自理,赛期食宿费用由组委会承担,具体日程以组委会的相关通知为准(若两人合作参赛,组委会只承担一人的食宿费)。十五、大赛奖项和奖金1)全场大奖(综合大奖)1名,奖金:人民币2万元(税后),颁发获奖证书。2)最佳概念创意奖1名,奖金:人民币1万元(税后),颁发获奖证书。3)最佳材料创意奖1名,奖金:人民币1万元(税后),颁发获奖证书。4)最佳应用奖3名,奖金:人民币8000元(税后),颁发获奖证书。5)优秀奖10名,奖金:人民币1000元(税后),颁发获奖证书。6)集体组织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及邀请集体获奖代表来杭参会(组委会承担一人的食宿费)。7)入围奖30名,颁发获奖证书。凡获奖作品,获奖者的指导教师(以参赛者报名信息为准)均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并颁发证书。获奖名单将在大赛微平台及其他相关媒体发布。所有获奖者的奖金、证书将在“2017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授予,同期公开展览。关注纹样大赛公众微信号:icpdc_oc附件下载:2017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表.docx2017纹样大赛简章中英文版.doc
2017-08-23

2017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名称:2017“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截止日期:2017年8月31日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以调动省内外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汇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加速落地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为目标,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协、省投资集团决定举办2017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主题创新创业圆梦江淮赛事安排(一)启动阶段1.时间安排:7月上旬2.工作内容:召开新闻发布会,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为大赛报名预热。(二)报名审核1.时间安排:7月15日至8月31日2.工作内容:项目报名:所有参赛项目均通过大赛官方网站(http://123.207.218.180)报名系统报名。参赛项目分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6个专项类别,报名时需注明类别。报名系统对参赛项目进行分类,初步分为省内各市和省外项目。(三)初赛阶段1.时间安排:9月1日至9月16日2.工作内容:由大赛评审委员会按照6个专项类别进行初评,评出150个项目进入复赛。(四)复赛阶段1.时间安排:9月17日至9月30日2.工作内容:由大赛评审委员会按照6个专项类别,组织150个项目进行现场答辩,按照得分高低评选出前100名,其中前30名进入尽调阶段,其余70名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五)尽调阶段1.时间安排:10月8日至11月8日2.工作内容:对前30名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对于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赛事条件、违规作假等情况,经报大赛组委会同意后,取消参加决赛资格,从复赛环节选择项目替补。(六)决赛阶段1.时间安排:11月底前完成2.工作内容:(1)举行决赛:按照6个专项类别组织开展项目路演,结合尽调情况,最终打分评选出一、二等奖获奖项目。(2)举办颁奖晚会:对获奖项目授奖。参赛条件(一)团队组报名条件1.在报名阶段尚未注册成立企业、拥有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创业团队(如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优秀科技团队、大学生创业团队等);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3.计划赛后3个月内在省内注册成立企业;4.参赛项目的产品、技术及相关专利归属参赛团队,与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产权纠纷。(二)企业组报名条件1.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2.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且为非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3.企业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且上一年度销售额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4.企业成立不超过10年,即工商注册时间应在2007年1月1日(含)之后;5.同一企业限报一个参赛项目。支持政策(一)奖励表彰一等奖10名,各奖励50万元;二等奖20名,各奖励25万元;三等奖30名,各奖励10万元;优秀奖40名,各奖励5万元。(二)投资支持参赛团队和企业项目,将优先推荐给大赛合作创投机构,保障大赛一等奖、二等奖项目成功获得风险投资。对省属企业设立的种子(天使类)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参赛项目的,分别设置50%和30%的投资失败允许率。(三)落地支持各市细化支持政策,重点为落地项目给予地方科技计划支持、提供科技园区落地孵化、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扶持措施。组织机构(一)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二)组委会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的整体规划和统筹组织。组委会下设办公室,组委会成员单位相关处室(部门)负责同志、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负责赛事活动的计划实施、组织协调等工作。(三)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邀请国内知名投资人及行业专家学者作为主任委员主导项目评审。评审委员:30名投资机构代表、技术专家和知名企业家。(四)公证机构聘请公证机构对比赛进行全程公证。参赛报名和初步审核流程(一)报名流程1.进入2017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官网:http://123.207.218.180/。2.点击“立即报名”,进入大赛报名入口。3.按照团队组和企业组两种类型,开始注册报名。首次注册用户,需要点击“注册”,并根据提示填写注册信息;注册后系统自动登录,用户完善信息,填报报名信息。已经注册用户,直接点击“参赛登录”,填写或更新参赛信息。未在大赛官网上注册和上传参赛信息的用户不得参加大赛。(二)初步审核流程1.进入2017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官网:http://123.207.218.180/。2.点击“工作登录”,凭大赛组委会分配的账号和密码,进入大赛项目初审入口。3.按照团队组和企业组两种类型,开始项目初审,根据项目评级和各市发展改革委分配名额,推荐符合条件项目进入下一轮。
2017-08-21

第2届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

大赛名称:第2届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主办单位:福建省林业厅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9月30日(时间延迟至30日,在30日之前都可报名提交作品)一、大赛背景:“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作为一项推动本地竹产业创新、竹产业升级,引进竹产业优质人才的大型工业设计竞赛,从首届举办以来,吸引了众多优秀的设计师及组织、高校参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为了继续推动政和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进程、完善产业链建设,扩大政和产业影响力,故决定举办第二届“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二、大赛主旨:第二届“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竹材资源为基础,突出地方竹艺特色,挖掘“竹”文化内涵,旨在调动社会各界设计、研发、制造以及经营“竹具产品”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设计、开发出具有福建地区“竹”文化特色和区域特点、市场潜力大的特色竹产品,加快竹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全省竹产品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推动我国竹产业大省建设,促进设计师与企业间的作品对接与转化。三、组织单位:主办单位:福建省林业厅承办单位:福建省政和县人民政府四、奖项设置:金奖1名:奖金50000元,颁发奖杯、荣誉证书银奖共3名:奖金20000元,颁发奖杯、荣誉证书铜奖共5名:奖金10000元,颁发奖杯、荣誉证书优秀奖共10名:奖金3000元,颁发荣誉证书入围奖共31名:颁发荣誉证书;tip:入围作品为50名,其中获得等级奖的19名作品不颁发入围荣誉证书;等级奖与入围奖证书和奖金不重复发放,若获等级奖,默认发放等级奖;优秀教师奖、人气奖不受其他奖项制约,可同时领取。上述奖金金额均指税前金额;参赛者应自行按照相关国家(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及相关地区的法律规定纳税。优秀教师奖9名,奖金2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最佳组织奖5名,奖金5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人气奖1名,奖金10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tip:等级奖与入围奖证书和奖金不重复发放,若获等级奖,默认发放等级奖;教师奖、组织奖、人气奖不受其他奖项制约,可同时领取。五、赛事流程:a)参赛报名时间:2017年6月8日至2017年9月30日b)作品征集时间:2017年6月8日-9月30日c)作品初评时间:2017年9月16日-10月7日d)作品公示时间:2017年10月8日-10月15日e)作品终评时间:2017年10月16日-10月24日e)终评公示时间:2017年10月25日-10月31日e)答辩/颁奖及论坛时间:2017年11月*注:大赛活动最终时间安排及相关详情以大赛官方网站公布为准。六、作品要求:a)上传文件要求:(点击下载模板,按组委会要求制作并提交以下文件)①效果图与200字以内设计说明:需用作图软件完成,手绘视图无效,能清楚表现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视图,作图软件不限。②六视图:正视图,左视图,右视图,顶视图,底视图,背视图。③展板:版面主要内容为效果图(整体和局部)、设计说明、六视图④作品PPT;进入答辩环节需准备作品介绍ppt;⑤施工图:需提供各部件尺寸、色彩、材质、角度等细节,需上传犀牛、CAD、AI或CDR等施工图源文件b)无效作品:版面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学校、工作室、企业名称等任何标记信息,否则视为无效作品,此类信息只在报名表进行登记。七、创造主题:参赛作品应充分体现竹文化内涵、突出竹产品特色、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重点符合政和县竹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特色,同时还要求参赛者对其设计作品的概念性、便携性、科技性、市场性、工艺性、功能性、纪念性、地域性、系列性、整体性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征集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a)竹家居类:竹家居类:以竹材为主的家居用品,如家用日用品、厨卫用具、家具、置物收纳等,以及融合了消费电子、智能穿戴的竹制品;b)竹综合类:竹包装,竹饰品,礼品,旅游商品,创新工艺品及装修装饰、户外公共设施、竹主题会所、空间改造等。八、参赛要求:a)允许每个参赛者提供多份作品参赛,但同一设计概念的系列作品在评审中将视为一件,且每份参赛作品均需提交包含作品要求的参评材料(详见作品要求);b)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者自行设计、且无任何第三人契约关系的原创作品,同时亦承诺其递交的作品不曾在其他公开比赛获入围奖以上的奖项;与已发表的作品相同或类似、为第三方服务并被甲方录用或已在市场应用销售的设计作品不得参赛,一经发现,组委会将取消其作品的参赛资格;c)参赛作品一律不退还,请自留底稿。九、作品材质:a)竹材为主,可以结合其它绿色环保、安全材料;b)工艺合理讲究,在追求外观的同时,能够更加关注客户的情感需求及人性化设计。十、参赛对象:a)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b)任何企业/组织/学校/团体。(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十一、评分标准:参赛作品应充分体现竹文化内涵、突出竹产品特色、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重点符合政和县竹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特色,同时还要求参赛者要对设计作品的概念性、便携性、科技性、市场性、工艺性、功能性、纪念性、地域性、系列性、整体性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a)实用性(占权重比60%):便于使用操作并具备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可能性,能够转化为实物,进行批量生产、商业应用b)创新性(占权重比30%):作品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品质和时代特征,提倡新技术、新模式、工艺结构创新,具有一定的市场前瞻性c)完整性(占权重比10%):提交作品应具备系统性,展示完整,有一定的设计品质、关注人的情感需要十二、评奖规则:a)初评:10位初评专家在线上针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打分,评选50件无异议作品入围。b)晋级:5位终评专家在线上针对50件入围作品打分。按照总分排序,挑选出19件作品晋级,进入线下答辩环节,如有特殊情况放弃现场答辩,取消晋级资格,空缺按分数排名进行填补,组委会在终评前提前确认晋级作品。c)答辩:19件晋级作品以ppt形式在大赛现场进行答辩,根据创作理念和设计思路评选金、银、铜、优秀奖项,共19件等级奖获奖作品。d)人气奖评选:①只在50件入围作品中评选;②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投票期内每个ID有且只有一次投票机会;③本奖项得票数量不计入作品评选总分,不影响等级奖的评选;④禁止任何形式非人工刷票行为,系统将自动剔除刷票票数,获奖名单以剔除后的票数为依归。e)优秀教师奖评选:①高等院校投递作品达50件以上,该作品指导教师才具备此奖项参评资格②只计算有指导老师的作品;③指导老师指导的作品获金奖的,直接评为优秀教师;④以参赛作品的获奖数量为判定标准;获奖数量相同时,以等级奖数量为判定标准;⑤若有意参与此项评选,请在上传参赛作品时填写相应信息,进入评选期后名单不可更改或补填。f)最佳组织奖评选:①已上传营业执照、团队(同ID)参赛作品达50件以上的企业组织才具备参评资格;②以参赛作品的获奖数量为判定标准;获奖数量相同时,以等级奖数量为判定标准。十三、专家评委:大赛评审团队由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和行业杰出人士组成,并邀请多个领域专家参与评审,通过多元化的审视和国际化的视野,挖掘创新竹工艺设计作品,推动竹产业升级发展。十四:推荐方法:第一步:加政和杯作品推荐交流群:648585790(群文件里有作品模板和合格作品要求)第二步:在大赛官网提交作品http://www.zhuyicn.com/Home/Megagame/index.html第三步:提交推荐申请http://cn.mikecrm.com/md13WGS(推荐渠道,获奖率高于社会组)(一个人只有一次提交推荐申请的机会,请在提交作品后在写推荐申请)
2017-06-17

2017年“唐辉电子-爱普生”杯第三届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大赛

大赛名称:2017年“唐辉电子-爱普生”杯第三届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大赛报名时间:2017.6.1-2017.11.30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上海科学院推荐专业:不限参赛对象:除仪器仪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工业控制等专业类在校学生、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人员参赛方法:官网报名参赛形式:个人报名费:无举办次数:第三届初赛时间:作品提交2017.12.1-2017.12.31决赛时间:作品评审2018.1.1-2018.3.31大赛官方网址:网方网站www.iidcc.org.cn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ps.webxun.com特别激励:特等奖1名20000元一等奖1名10000元二等奖3名8000元三等奖5名5000元最佳创意奖若干名3000元最具产业化价值奖若干名3000元优胜奖若干名1000元一、大赛简介以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讲话为理念,为了通过大赛激励发掘人才,为在校学生与研究所、企业建立沟通桥梁,形成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的完善体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上海科学院、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联合上海唐辉电子有限公司举办“唐辉电子-爱普生”杯第三届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大赛,同时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冠名并成为第三次大赛的协办方。本次大赛邀请了行业内众多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大赛顾问与评审,组委会特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尤政院士担任大赛永久顾问。二、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上海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及系统技术分会、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承办单位上海唐辉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汉赫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协办单位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瑞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媒体《仪表技术》杂志社、《集成电路应用》杂志社、《劳动报》、《文汇报》支持单位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台湾陆海电子股份、瑞诚(香港)有限公司三、大赛日程1、大赛报名:2017.06.01-2017.11.302、作品提交:2017.12.01-2017.12.313、作品评审:2018.01.01--2018.03.314、作品公示:2018.04.01--2018.04.305、大赛颁奖:2018.05四、参赛对象1、仪器仪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工业控制等专业类在校学生;2、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五、大赛报名1、进入大赛官网->登录在线报名系统->填写参赛选手及作品信息2、竞赛申请人应主动提供参赛人员的详细资料,以便主办单位审核。3、主办单位在参赛者参赛期间都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用于确保申请人具备参赛资格的任何文件或资料。4、申请人不得接受其他不具备参赛资格者的协助或帮助,如有疑问须事先向主办单位确认。一旦确认不具备参赛资格,即使已经提交参赛作品或者得奖者,立即宣布无效,同时必须返还所有物品(包括接受的芯片及其他零部件或与其等价的现金)或奖金(品),并赔偿主办单位因此而发生的所有费用。六、作品提交1、官网在线填写参赛选手及作品信息;2、在线提交相关信息;3、实物类及方案类作品按要求送至主办方办公室或邮箱:1)实物作品请用透明封袋包装好,并且用油性笔在包装上写上参赛选手的信息及联系方式,请附上参赛作品介绍;2)作品含光盘的,光盘内容包括:论文、作品《使用手册》、电路图(SCH/PCB/元件清单)、软件流程图、作品演示DV;3)作品含光盘的,应将上述所有内容(论文、使用手册、电路图、软件流程图、作品演示DV等)全部刻录在光盘中;4)作品含光盘的,请在光盘的表面用油性笔(请不要贴胶纸)写清参赛选手基本信息(作品题目、参赛单位、参赛人员)5)作品含光盘的,请选用质量较好的光碟,以免因光驱无法正常读碟而影响您的作品评审;6)参赛作品请寄:上海市奉贤区西渡镇兴中路225号,中国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收),电话:021-57153998-104,手机:13816691297,邮编:201401。七、作品要求作品类别包括“智能水表、燃气表、热量表等流量仪表、实验室仪器及装置、物联网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科学仪器、分析仪器、试验装置、光学仪器、汽车仪表、电子测量仪器、电工仪器仪表、创新设计产品解决方案、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和仪表”。1、方案类作品要求1)应用需求分析:说明方案应用领域、需求、现状等;2)方案总体设计及参赛作品目标:设计目标、设计整体框图和软硬件分解;3)软件设计:说明软件功能、模块划分,应附有流程图等说明性图表;4)硬件设计:说明硬件功能、模块划分,指标预期,应附有原理图、框图等说明性图表;5)关键技术分解:对作品的关键技术进行说明并分析其可行性;6)方案实施计划:应包括作品制作使用开发工具、研制时间、预期费用等;7)总结:总结方案。2、实物类作品要求1)要求作品简洁、有实用价值,参赛作品可以是整机或部件。八、大赛流程1、大赛报名(2017.06.01-2017.11.30)进入大赛官网;登录在线报名系统;填写参赛选手及作品信息;2、作品提交(2017.12.01-2017.12.31)报名成功后请按照报名系统的提示向大赛组委会提交参赛作品。3、作品评审(2018.01.01--2018.03.31)评委组初审;网络投票;专家组复审。4、作品公示(2018.04.01--2018.04.30)大赛官网公示;报纸及专业期刊公示;异议处理。5、大赛颁奖(2018.05)颁发奖金及证书等奖品;创新创业一对一指导。九、大赛评审参赛作品由大赛组委会聘请的专家组在对参赛作品和资料了解基础上分别按技术创新点、产业化可行性分析、与同类相比的优势、市场认可度等项目打分提出建议,大赛组委会根据专家组建议排列拟定奖参赛作品,并经公示及网络投票后确定获奖情况。在同等技术水平下,实物类作品获得奖项的名次高于方案类作品。1、方案类作品评审标准1)方案应用背景(15%)能够清晰阐述方案拟应用的领域以及市场需求、发展前景;2)总体设计(20%)设计的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的结构描述,包括预计能够达到的功能性能说明完整;3)软件设计(15%)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及结构框图,必要的软件文件说明,软件设计合理、可实现。对于方案涉及的关键算法做出说明;4)硬件设计(25%)包括系统总体介绍,设计方法。详细的硬件设计的模块介绍,对应重要的接口介绍等;5)交互式展示(15%)方案能够完成实时的结果输出或者实时交互性操作,关注用户体验,能够比较直观地进行展示;6)文档编写(10%)可在大赛官网下载文档格式要求及模版,内容编写应该详细,包括设计的说明,具体的文件说明,相应的开发工具,版本信息,参考文献等。2、实物类作品评审标准--1)对主办方支持元器件的利用程度(15%)主办方支持元器件是否被充分利用;在整个系统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2)市场应用前景(15%)方案所在领域的市场分析、方案的市场潜力及市场容量及方案的前瞻性;3)系统可行性(15%)系统的技术分析和评估、系统主要功能特点及用途、关键特征、系统性能及稳定性;4)系统测试方案及实用性(15%)系统测试方案是否完备、系统是否实用;5)作品实物完成情况(15%)样品的功能演示完成程度、性能、设计文档与图纸的规范性、PCB板的制版情况,是否提交大赛要求的完整资料;6)方案转化为产品化可能性(25%)包括生产可行性及经济成本可行性。十、奖项设置1、大赛奖项特等奖1名20000元一等奖1名10000元二等奖3名8000元三等奖5名5000元最佳创意奖若干名3000元最具产业化价值奖若干名3000元优胜奖若干名1000元2、其它回报1)获奖选手可获得不菲的奖金+奖杯+证书+精美礼品2)获奖论文发表在《仪表技术》、《集成电路应用》等行业内专业期刊,获奖名单在《劳动报》、《文汇报》等媒体上公示3)获奖选手获得与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上海唐辉电子等支持单位优先签约的工作机会4)学会将选优秀参赛作品宣传推广,并择机推荐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与赛事5)优秀获奖产品,将由上海汉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助其实现生产制造6)优秀获奖选手获得技术创新及大众创业导师的一对一辅导7)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上海唐辉电子、上海汉赫电子科技、台湾陆海电子股份共同设立创业风投基金,优秀作品由创业指导委员会牵手VC风投,帮助选手实现创业梦8)特别优秀的选手可推荐申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唐辉电子”奖学金十一、联系方式官方网站:www.iidcc.org.cn手机/微信:13816691297组委会热线:021-57153998-104大赛交流群:439984442技术支持邮箱:1112@tang.sh.cn投诉与建议邮箱:zhouyu@qy.shanghai.gov.cn媒体支持:ps.webxun.com特别说明:本大赛不收报名费和其它任何费用。
2017-06-08

第一届国产CPU并行应用挑战赛(CPC)

大赛名称:第一届国产CPU并行应用挑战赛(CPC)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8月10日第一届国产CPU并行应用挑战赛(简称CPC2017)旨在更好地利用自主可控国产CPU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性能优势,进一步完善其软件生态环境,推动国产超算平台的产业化进程。同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并行应用挑战赛,激励学术界和产业界积极参与国产CPU应用的开发与创新,从而为国产CPU发掘典型应用,培养创新人才,储备人才队伍,提升我国高性能计算的整体水平。欢迎广大师生及科研单位积极报名参赛!媒体支持:ps.webxun.com□报名说明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8月10日报名方式1.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CPC-HPC2.在首页底部banner栏,点击“我要报名”填写相关信息即可报名对象1.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团队形式参赛2.每支参赛队伍由1名队长+最多3名参赛队员组成报名奖品1.报名队伍的指导老师每人可获得3000核时无锡超算机时资源,使用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2.报名即送精美定制U盘一个(每个参赛队一个),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领奖注意事项1.同类奖品每队有且仅有一次兑换资格,中途更换队员的不得再次兑换奖品2.实物奖品将在每月的月底统一由组委会安排邮寄(遇节假日顺延),机时资源在预报名结束后通过CPC微信公众号(CPC-HPC)领取□关于CPC奖项设置金奖1名,每队奖金10万银奖2名,每队奖金2万铜奖5名,每队奖金1万比赛平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四大赛区华北赛区、华东赛区、中南赛区(含华中、华南)、东北及西部赛区(含东北、西北、西南)参赛内容1.统一命题2.参赛队预选赛及决赛期间按组委会公布的要求,提供可执行文件及说明文档、技术报告录音PPT(5分钟)等材料作品提交微信公众平台下载作品提交模板,填写相关资料,在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邮件发送到CPC2017组委会统一邮箱:cpc@paratera.com,邮件主题为:XX区域赛/决赛作品+参赛单位+队伍名称+队长姓名+联系方式□初赛赛制命题方式统一命题(一道题目)比赛方式微信答题+上机答题选拔方式四大赛区前8名,共计32名入围决赛微信答题时间8月8日上机答题时间8月15日评审时间8月19日地点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作品提交时间2017年7月2日-2017年8月15日作品提交方式微信公众平台下载作品提交模板,填写相关资料,在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邮件发送到CPC2017组委会统一邮箱:cpc@paratera.com,邮件主题为:XX区域赛作品+参赛单位+队伍名称+队长姓名+联系方式作品提交要求提供可执行文件及说明文档、技术报告录音PPT(5分钟)等材料,用于初赛评选入围奖说明通过区域选拔赛入围决赛的参赛队伍奖励5000核时无锡超算中心机时,使用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决赛赛制命题方式统一命题(两道题目)比赛方式现场上机选拔方式分数最高前8名角逐金、银、铜奖比赛时间10月14日上午评审答辩10月14日下午评审地点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作品提交时间截止到10月10日作品提交方式微信公众平台下载作品提交模板,填写相关资料,在作品提交截止日期前邮件发送到CPC2017组委会统一邮箱:cpc@paratera.com,邮件主题为:决赛参赛作品+参赛单位+队伍名称+队长姓名+联系方式作品提交要求提供可执行文件及说明文档、技术报告录音PPT(5分钟)等材料,用于决赛评选□组织单位及大赛委员会指导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专家支持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无锡分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大赛指导委员会荣誉主席:陈左宁、王志英、孙凝晖共同主席:漆锋滨、杨广文、杨美红委员:迟学斌、金海、莫则尧、胡庆丰、张林波、顾卫东、魏志强、尉红梅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张云泉副主席:陈文光、陈德训委员:陈一峯、冯晓兵、陈虎、石宣化、张玉、刘鑫、葛蔚、杨超、宋振亚、薛巍、黄小猛、付昊桓、张先轶、乔楠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席:陈健副主席:黄建国、潘景山委员:周龙、吴吉明、王琼、朱效民、李士刚、胡永利、陆松□报名咨询&技术支持报名咨询王颖颖老师手机:13581765684Email:wangyy@paratera.com胡永利老师手机:13691239019Email:huyl@paratera.com技术支持咨询胡雨薇老师电话:0510-85162172Email:huyuwei@mail.nsccwx.cn咨询邮箱cpc@paratera.com立即报名CPC2017竞赛报名唯一官方报名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CPC-HPC”进行报名,或者长按识别二维码完成报名。
2017-05-26

中国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

大赛名称:中国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6月25日一、活动主题中国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活动主题:江门制造、设计依靠、梦想拥抱。本次大赛活动是我市首个以政府首长名义冠名奖项(即“市长设计奖”)的创新性活动,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本次大赛活动紧紧围绕我市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以工业设计与制造融合为着力点,突显“工业立市”,打造江门智造品牌,重振“江门制造”。同时,通过“江门设计”的打造和资源整合,营造创新设计氛围,提升江门设计产业,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通过大赛培育及汇集设计人才、形成江门设计人才智库,让设计插上梦想的翅膀,创新创造未来。二、大赛形式中国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实行开放办赛,采取多赛制联动形式,包括综合赛、江门“启超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专项赛”和“企业冠名赛”等。参赛作品分为产品组、概念组和产业组等三个组别进行评比。(一)综合赛1.产品组产品组面向江门市已量产产品或即将上市的已开发产品,分为14个类别:生产与装备类、运输与交通类、电子与通讯类、交互与界面类、公共与办公类、家电与视听类、家具与用品类、五金与卫浴类、照明与灯具类、教育与娱乐类、运动与休闲类、医疗与健康类、服装与饰品类、包装与平面类。2.概念组面向全球未量产和未产业化的概念设计作品,对优秀作品实现江门企业对接,分为9个类别:工作、生活、学习、沟通、出行、健康、娱乐、交互、服务。3.产业组面向江门市企业或设计师,以产业创新和产业提升为目标,鼓励表彰设计与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研究与新实践,引导培育“设计前置、技术协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业创新模式,重点征集以设计为核心的新型生产服务业功能区、新型生产服务业模式以及设计基础研究项目参加总评选。(二)江门“启超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该项比赛活动由江门市商务局指导,江门市出口产品创意设计协会具体承办。赛事规则、内容、奖项设置、评选等由承办方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制定,自主评选。(三)专项赛该赛事由有关行业组织或公共平台根据自身行业或平台特点举办,用以提高行业或平台产品市场竞争力。赛事规则、内容、奖项设置、评选等均由承办方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制定,自主评选。(四)企业冠名赛该项赛事是针对一些企业希望使用设计众包的形式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及知名度,通过单独冠名赛或联合冠名形式参与。赛事由企业发起,赛事规则、内容、奖项设置、评选等均由企业制定安排。本届大赛活动拟发动1—2家企业举办“企业工业设计冠名赛”。江门“启超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专项赛及企业冠名赛要按照综合赛的时间进度,分别向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推荐优秀作品(即直接入围复赛)参加总评决赛,角逐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的各个相关奖项(“市长设计奖”金、银、铜奖和优秀奖)。获得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按照一定比例推荐参加广东省第九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三、参赛规则(一)国内外企业、机构、院校、个人或团队均可作为参赛单位,自主选择“市长杯”综合赛、“启超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专项赛或企业冠名赛中的一项参加比赛,同一参赛单位可提交多个参赛项目。其中:产品组参赛对象须为江门市注册的企业或在江门市工作的设计师;概念组参赛对象不限,可为国内外企业、机构、院校、个人或团队等;产业组参赛对象须为在江门市注册的企业。(二)所有参赛作品原则上须是2016年10月1日后完成的原创作品,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和较强的可产业化。(三)大赛组委会在本次大赛期间及相关活动中享有展示权、印刷权、宣传权、优先受让权、推荐到其他活动比赛等权利。四、奖项及奖金设置(一)在概念组作品中,不分类别分别评出“市长设计奖”金奖1名(奖金3万元)、银奖2名(奖金1万元)和铜奖3名(奖金0.5万元)、优秀奖10名(奖金0.1万元)。由组委会颁发“市长设计奖”奖杯和证书(获奖作品的参评单位,团队成员单位名称团队成员姓名等内容可列入证书)。(二)在产品组作品中,不分类别分别评出“市长设计奖”金奖1名(奖金5万元)、银奖2名(奖金2万元)和铜奖3名(奖金1万元)、优秀奖10名(奖金0.1万元)。由组委会颁发“市长设计奖”奖杯和证书(获奖作品的参评单位,团队成员单位名称、团队成员姓名等内容可列入证书)。(三)在产业组作品中,不分类别分别评出“市长设计奖”金奖1名(奖金5万元)、银奖2名(奖金2万元)和铜奖3名(奖金1万元)、优秀奖10名(奖金0.1万元)。由组委会颁发“市长设计奖”奖杯和证书(获奖作品的参评单位,团队成员单位名称、团队成员姓名等内容可列入证书),奖项可以空缺。(四)对各组别获得优秀奖及以上的主创设计师经大赛组委会评选,将授予“江门市2017年度十大优秀工业设计师”及“江门市2017年度十大新锐工业设计师”称号。(五)对获奖设计师及团队,由大赛评审委员会推荐,组委会根据实际给予培训奖励;对产业化前景良好的获奖概念作品,由大赛评审委员会推荐,组委会根据实际给予适当孵化扶持。(六)对积极参与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活动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机构及个人,由组委会授予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先进个人及优秀指导教师奖5名(奖金0.2万元)等。五、时间安排中国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综合赛时间安排及具体实施内容如下:时间内容步骤具体内容2017.5.18–2017.6.25初赛报名(1)提交设计稿(2)网站www.jm-ida.com报名2017.6.262017.7.10初赛评审(1)初赛评审(2)公布入围复赛作品2017.7.11–2017.9.31工作坊产业化对接(1)优秀设计作品对接本地制造业(2)举办工作坊,辅导深化作品,辅导众筹2017.10.1-2017.11.30决赛评审颁奖(1)绝赛评审(2)颁奖盛典(3)江门设计师之夜活动六、大赛征集办法(一)参赛者于2017年6月25日前登陆中国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网站(网址:http://www.jm-ida.com/),注册并登陆,进入会员中心页面;点击“单独参赛”或“联合参赛”,进入参赛界面,按步骤完成报名;接到入围通知后,报名表及附件打印、盖章(个人参赛主创签字),邮寄至中国江门·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执行委员会。联系人:陈立闯,电话:0750-2641922、13542167795。官方联络咨询qq群:361632335(加群请备注参赛+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推荐,以便通过);联系地址:江门市蓬江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3-313。(二)复赛作品征集方式:企业或个人直接提交作品或邮寄至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执行委员会。联系人:陈立闯,电话:0750-2641922、13542167795;联系地址:江门市蓬江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3-313。七、大赛作品提交要求(一)初赛阶段1.《参赛报名表》、《项目合作情况表》,可在大赛官方http://www.jm-ida.com/直接填写;2.营业执照副本(个人提交主创设计师身份证明文件);3.作品知识产权归属材料(如有);4.提交的产品、概念、产业设计方案:包括照片、效果图或研究报告书,产品创意及概念描述、方案分析与比较、产品定义与效果图等内容(以A3幅面、精度150DPI展板形式的电子文件,限3幅以内)。(二)复赛阶段1.设计方案:包括概念设计和最终设计方案,项目产品整体和关键细节效果图,设计说明等内容(A3幅面、精度150DPI展板形式提交纸面和电子文件,限3幅以内);2.产品实物、设计模型或功能样机:1:1实物模型或样机;如实物模型体积过大,可提交能够准确反映产品设计品质的小比例模型或功能样机;3.产业组提供项目研究报告(A4纸张)。八、组织实施(一)大赛组委会主任:许晓雄副市长副主任:黄俊伟市政府副秘书长余中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赵瑞思市商务局局长秘书长:何渝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成员:李炳均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立新市教育局主任督学任安良市科技局副局长梁山涛市财政局副局长曹志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利元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叶卓平市金融局副局长薛丽瑶市总工会副主席周穗花团市委副调研员苏慧芬市妇联副主席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生产服务业科,联系人:容文威,电话:3279869,甄翠艳,电话:3279836。(二)组织架构主办单位:江门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江门市商务局具体工作通过公开招标政府服务外包方式确定。(三)大赛执行委员会成立大赛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执委会下设发动及专业辅导组、宣传及会务组、专项赛及企业冠名赛组等三个工作小组。(四)专业评审机构为确保评选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完善我市市长工业设计大赛评选的标准、方法等评价体系,规范评选工作的组织、征集、评审等环节,组委会设立2017·市长工业设计大赛评选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评审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1.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市长设计奖”奖项评选的评审实施细则,负责处理评审过程中的有关专业技术问题,对参评作品总评选进行指导,向组委会推荐最终获奖名单及等级。主任:陈江(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副主任:童慧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委员(排名不分先后):汤重熹(广州大学原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徐印洲(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产业研究专家)周红石(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高级工业设计师)姚远(美的集团工业设计专家)陈永航(江门市创新设计院院长)2.专业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规则、细则和分工,具体负责在各评审阶段对参评项目评判和打分,负责处理评审过程中的行业、专业、技术、市场、管理等相关问题。主任:童慧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副主任:周红石(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高级工业设计师)委员专家库:(排名不分先后,按评审实际进行抽取)汤重熹(广州大学原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陈江(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石振宇(广东艾万学研中心总设计师)姚远(美的集团工业设计专家)颜其锋(湖南大学媒体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廖志文(顺德六维空间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诗峰(广东顺德东方麦田工业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张建民(深圳中世纵横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兼总设计师)胡飞(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炬(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志亮(广州市沅子工业产品设计公司设计总监)陈永航(江门市创新设计院院长)3.仲裁委员会负责对评选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对评选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行为、举报等进行仲裁。主任:汤重熹(广州大学原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副主任:何渝(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委员(排名不分先后):黄骁(五邑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邱明(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主任)黎宏武(广东华法(江门)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7-05-25

2017 年“创业大西安”创业大赛

大赛名称:2017年“创业大西安”创业大赛报名时间:2017年4月25日至5月19日一、大赛概况(一)大赛名称2017年“创业大西安”创业大赛(二)大赛时间2017年4月-6月(三)组织单位1.主办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2.承办单位: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科学技术局3.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各区县、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西安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西安市创业创新发展协会、西安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各创业孵化基地。(四)大赛组委会及评审委员会1.大赛组委会。为确保大赛顺利开展,成立大赛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具体负责活动的牵头、协调、组织工作。2.评审委员会。为确保大赛评选公开、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特邀省内创投行业领军人士、知名创业企业家、青年创业导师、金融机构及行业专家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对大赛组委会负责,并独立开展评审工作。(五)奖项设置及项目支持1.奖项设置。大赛按团队组和企业组设置一、二、三等奖,其中各设一等奖1名,各奖励10万元;二等奖2名,各奖励5万元;三等奖3名,各奖励2万元。大赛设优秀组织奖,对在大赛项目征集,组织实施中贡献突出的单位或机构通过设置“优秀组织奖”进行表彰。决赛阶段,组委会在大赛官方微信等网络平台设置大众投票页面,邀请公众为支持的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人气奖”。2.项目支持。对获奖项目落地西安,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无偿资助5万-20万元。对晋级决赛的项目,纳入创业创新项目库,向创业投资机构优选推荐,并长期跟踪,人社部门将在入驻园区、贴息贷款、培训辅导、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并给予优先扶持。二、大赛形式及流程(一)大赛形式大赛分为海选、初赛、复赛、决赛、颁奖典礼五个环节,全程进行网络直播。大赛报名时区分行业类别和团队性质。行业类别分为“高新技术产业类”、“文化产业类”、“现代服务业类”以及“综合类”等。团队性质分为团队组和企业组。各团队或企业同一项目不得跨类别兼项报名。报名参赛团队(企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年满18周岁但不超过40周岁的高校青年学生、社会青年、港澳台青年以及海外留学青年等均可报名参赛。1.团队组报名参赛条件(1)截至2017年4月1日,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拥有科技创新成果或创业计划的团队;(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3)参赛者须为参赛团队核心成员或创始人;(4)团队负责人及主要创始人不担任其他企业法人代表;2.企业组报名参赛条件(1)2014年4月1日(含)以后依法在西安市及西咸新区所辖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合法企业及机构;(2)该企业有股权融资需求,尚未接受投资或仅接受过早期投资;(3)该企业有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具有较高成长潜力。(二)大赛流程第一阶段:启动与报名1.创业大赛启动仪式。时间:2017年4月25日。启动仪式预计于2017年4月25日在碑林区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南二环西段69号)举办,邀请主办单位领导、投资人代表、合作企业代表、创业代表以及相关媒体参加,发布大赛启动消息。2.报名与审核确认。报名时间:2017年4月25日至5月19日。报名须登陆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www.xahrss.gov.cn)及大赛微信公众号“西安创业”按要求进行注册报名。审核确认时间:2017年4月25日-5月19日。依据报名参赛条件,对报名项目进行资格审核。报名征集以社会自主报名、区(县)及开发区统一报名、创业孵化基地统一报名、高校统一报名等方式开展。第二阶段:海选海选时间:2017年5月20日-21日。海选按照参赛行业及类别,安排4名评委及1名监督员,采用线上赋分的方式从项目规划及盈利模式等维度进行评审,确定进入初赛的项目名单。初赛项目名单及流程在大赛官方网页公布,并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等方式通知参赛队伍。海选共筛选出200个项目进入初赛环节。第三阶段:初赛初赛时间:2017年5月31日-6月9日。初赛按照参赛行业及类别,采用项目路演方式进行10-12场。每场安排3名评委及1名监督员,采用8+7模式的答辩评选(参赛团队或企业路演8分钟,答辩7分钟),加权平均为最终得分。初赛共筛选出48个项目进入复赛环节。进入复赛项目名单及流程在大赛官方网页公布,并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等方式通知参赛队伍。第四阶段:复赛复赛时间:2017年6月19日-20日。复赛不分行业及类别,采用项目路演方式进行2场。每场安排5名评委1名监督员,采用5+5模式的答辩评选(参赛团队或企业路演5分钟,答辩5分钟),加权平均为最终得分。复赛共筛选出24个项目进入决赛环节。进入决赛项目名单及流程在大赛官方网页公布,并以短信、电话或邮件等方式通知参赛队伍。组委会将在决赛前发布晋级的创业项目介绍,并引入风投机构进行全场观摩并适时进行对接洽谈。第五阶段:决赛决赛时间:2017年6月28日。决赛不分行业及类别,采取“现场路演+网上投票”的方式进行,每场安排5名评委1名监督员,采用6+3模式的答辩评选(参赛团队或企业路演6分钟,答辩3分钟)。加权平均为最终得分,网上投票占赋分的5%。决赛将引入风投机构进行全场观摩并适时进行对接洽谈。第六阶段:颁奖典礼颁奖典礼预计时间:2017年6月30日。根据评分标准,对评选出的一、二、三等奖、最佳人气奖及优秀组织奖的项目和单位进行表彰。(三)相关活动围绕大赛举办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创业训练营、创业项目及人物宣传展、创业企业招聘会、创业调研及创业项目落地评选等。1.创业训练营。5月22日启动创业训练营。训练营贯穿整个赛程,进入海选的创业项目,均可申请进入。训练营配备专业的创业导师、开设专业课程,针对海选的创业项目开展创业企业架构、运营管理、融资渠道等培训;针对进入初、复、决赛的创业项目,开展创业诊断、一对一指导、赛前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实训。2.创业项目及人物宣传展。配合大赛宣传,在大赛复、决赛阶段组织对参赛的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项目及人物进行集中宣传。3.创业企业招聘会。6月16日,由西安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西安市创业创新发展协会、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高新开发区人才中心共同组织召开“西安市创业企业专场招聘会”。4.创业调研。结合此次大赛,由西安市创业创新发展协会和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就我市创业情况开展调研。5.创业项目落地评选。大赛结束后,对获奖并6个月内准备在西安落地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一年后,由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对在我市落地的获奖项目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一次性无偿资助5万-20万元。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大赛官网:http://2017.startupxian.cn/
2017-04-25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名称: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8月31日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定于2017年3月至10月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二、大赛目的与任务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组织机构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陕西省省长胡和平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担任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担任副主任,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本次大赛由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中关村百人会天使投资联盟和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中国教育报等)参与协办。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或与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开展本地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四、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五、参赛对象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7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2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4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2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7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7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2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高等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六、比赛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省(区、市)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报名团队数、参赛高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名额。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4个。全国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2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七、赛程安排1.参赛报名(3-5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17年3月23日,截止时间由各省(区、市)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8月31日。2.初赛复赛(6-9月)。各省(区、市)各高校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省级账号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创建及分配;校级账号由各省(区、市)进行创建、分配及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各省(区、市)自行决定。各省(区、市)在9月15日前完成省级复赛,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全国总决赛参考)。3.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120个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奖。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省(区、市)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腾讯微校(weixiao.qq.com/shuangchuang)进行赛事宣传,获得项目激励和孵化指导。八、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查看具体内容。九、大赛奖励大赛设30个金奖、90个银奖、480个铜奖。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十、宣传发动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做好省级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将协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开展大赛宣传。十一、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1.大赛工作QQ群为:460798492,请每个参赛省(区、市)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2.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窦慧姣联系电话:010-66092081,传真:010-66097332电子邮箱:dhj1211@moe.edu.cn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黎娜联系电话:029-81891890,传真:029-81891205电子邮箱:2017plus@xidian.edu.cn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266号邮编:71012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高腾联系电话:010-66096262,传真:010-66020758电子邮箱:tenggao@moe.edu.cn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大赛官网:cy.ncss.org.cn媒体支持:ps.webxun.com教育部2017年3月6日
2017-03-23

2017“设计+”全国青年设计师创新创客大赛

大赛名称:2017“设计+”全国青年设计师创新创客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9月20日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互联网+、设计+”的一次次提出,点燃了中国设计新生代的热情与理想。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浪潮,搭建更好更高端的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及优秀设计作品市场转化平台,关注设计智造与设计产业的品牌传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创客精神和设计思维结合的价值。为中国传统家居制造企业带来更强竞争力和更高设计附加值,提升创新创业及设计成果产业化能力,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推动各类创新设计要素融合互动,让中国新生代“设计创客”的奋斗形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创新中国、智慧经济的重要标识。青年设计师作为将来中国设计的新生代力量,各界应当大力发掘青年优秀设计人才,让设计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设计+”全国青年设计师创新创客大赛致力于搭建一个全新的中国设计创新创客平台,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设计大赛面向全国各设计院校、设计公司与独立青年设计师,面向家居产品设计、室内设计、软装陈设设计、海报设计、平面视觉设计等设计专业领域征集作品。大赛倡导青年设计师们“斗志、斗智、斗质”,激发激情燃烧的岁月,让设计创造价值。大赛理念:奖项表彰(榜样):设奖力求区别化设奖,奖励范围扩大。在基础海选基础上优胜略汰,鼓励创新。表彰那些原创性的设计作品与设计理念,奖励优秀的设计界青年才俊。奖项的内容与评选程序都要体现客观、公正、真实和正义的原则。对于获奖者而言,“推动”才是奖励的初衷。作为在校设计类院校学生中的颇具影响力的奖项,传播国际先进设计文化,以获奖青年设计师激励广大青年设计师的进步。交流互通(促进):大赛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选拔,与大赛同时进行的全国巡回讲座作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也是国内设计界大师与青年学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大赛组委会把讲座设置为开放式,所有对于设计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广泛传播设艺术计的先进理念。名师纳徒(传承):当我们看到成功设计师风光无限的时候,关心下一代设计师的成长成为我们这代设计工作者的使命,大赛设立的名师纳徒环节通过“授人与鱼并授人与渔”的双重支持,让这些普通学子能拜入名师旗下,让他们的成功道路有了引路人;必然让本次大赛的精神一直传承和发扬到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身上。
二、大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执行承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协办单位:JAJAHOME设计创客平台、王力集团、海业整合传播机构支持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同济大学、172校园活动网、设计联、ID-CHINA美国室内设计杂志、设计之旅、全国大学生比赛信息网、ADA亚太设计联盟、设计在线、今日头条、AD110、AD518、设计中国、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最毕设、秀设计、设计青年、视觉同盟、中国艺术设计联盟等全程战略合作媒体:ZAKER浙江家居频道
三、参赛类别
征集对象:中国“软装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艺术设计领域”的年轻创意设计力量,中国各艺术设计类高校师生,青年专业设计师,设计爱好者。参赛者围绕“爱设计·爱生活”的主题与“设计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的大赛理念开展设计创作。大赛共设置以下五项设计参赛类别。1、自由创作类:A、“JAJAHOME”新锐室内设计奖包含室内设计、家居设计、软装陈设设计等室内设计作品。提倡使用jajahome设计师弹药库B、“壹定壹家”原创家居产品设计奖包含家具设计、灯具设计、布艺家纺设计、饰品创意设计、图形纹样设计、创意衍生品、手作饰品设计等家居产品类设计作品。2、主题创作类:C、“王力智能锁”外观设计奖D、“王力唯欧木门”创意设计奖E、“爱设计·爱生活”海报创意设计奖参赛费用:免费四、征集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以设计方案、设计效果图、设计说明等方式呈现;设计效果图表现手法不限,需能清晰表现设计者的创意思路和设计方案;平面视觉应用类作品需同时提供平面设计稿及应用效果图;家居产品类作品需同时提供设计方案、设计三视图及效果图;海报设计作品提供高精度设计文件。2、各类别参赛作品的上传均需要提供两份设计作品格式,要求如下:①、A4尺幅高精度电子文件一份,本文件用于作品初评及网络投票。作品文件大小保证在5MB以内,格式要求JPG,RGB色彩模式,上传图片5张以内;②、A0设计展板版式文件一份,本文件用于大赛终评及展览。作品文件大小保证在20MB以内,格式要求JPG,RGB色彩模式,展板文件尺幅1189mm×841mm,版面内容主要由作品名称、设计方案、整体效果图、局部效果图、创意说明等内容组成,海报作品为一幅一块展板。3、作者基本信息及设计说明等参赛表格信息需根据参赛网站的注册上传页面逐一填写(详情请见大赛官网),表格信息不全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表格的个人信息将成为大赛的宝贵资料,用于评选及展览署名与出版。4、作品上传电子文稿格式及设计作品范例可参考查阅大赛官网www.jajahome.com或jajahomeAPP或“设计拍档”微信公众号中的参赛范例与展板版式参考页面。五、大赛流程
1、活动构成:设计大赛+设计大咖全国巡讲+网络投票2、项目时间:设计大赛周期:2017年3月——2017年10月评选时间:2017年10月颁奖典礼及设计成果对接会:2017年10月全国巡讲时间:2017年4月——2017年8月作品征集截止日期:2017年9月20日3、作品评选及颁奖地点:中国杭州4、赛制流程及赛制设置:①、网上注册:由大赛协办机构网站(www.jajahome.com)注册登录报名系统,或登录“jajahome”APP,按提示完成网上注册信息。②、提交作品信息:根据网上步骤提示,完成作品信息表格填写,并在线上传作品文件及学生证文件。学生证需提交带有照片及注册信息页面文件,最后完成参赛作品上传。③、大赛官网及大赛投票平台将每月公布优秀作品,并进行网络人气奖投票,评选月度奖与网络人气奖。④、根据网络投票及初评评委评选公布最终入选名单及作品。⑤、作品终评,根据网络投票(20%分值)及终评专家评委(80%分值)计算产生获奖名单及作品发布。⑥、设计成果及设计专利转化发布大会六、奖项设置
JAJAHOME中国未来设计师全场大奖1名金奖5名(各分类项目1名)银奖10名(各分类项目2名)铜奖15名(各分类项目3名)优秀奖300名网络最佳人气设计奖50强优秀组织指导教师奖20名奖金设置JAJAHOME全场大奖奖励5万——(2万元现金+3万元欧洲设计之旅基金、奖杯、获奖证书)金奖奖励1万——(5千元现金+5千元jajahome设计平台采购基金、奖杯、获奖证书)银奖奖励5千元——(3千元现金+2千元jajahome设计平台采购基金、奖杯、获奖证书)铜奖奖励2千元现金(奖杯、获奖证书)优秀指导教师奖奖励现金2千元(礼品、获奖证书)优秀奖300名(获奖证书)网络最佳人气设计奖50强(礼品、获奖证书)七、专家评审大赛评审团队由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著名教授、知名设计师组成,通过具有国际视野的评审标准和观念来影响中国创新设计发展的方向,推动促进中国当下青年设计师创新设计的健康发展,鼓励青年设计师原创精神。八、大赛延伸
1、全国多家设计新媒体平台将对大赛获奖设计师及团队安排专业采访,为你或作品开启新里程;2、线上线下同时为获奖作品做专业艺术展览,通过线上线下优质宣传渠道为你更好的展示作品;3、战略合作媒体ZAKER对获奖者进行包含视频+专访的系列宣传季,通过合作媒体在中国广阔的受众将为你和作品进行广泛的传播;4、为获奖者免费一期jajahome设计平台、设计之旅、设计联公众号进行深度宣传报道,让更多设计圈内外爱好设计的人士关注并且了解你、提升知名度;5、亲临颁奖盛典现场领取大奖荣耀,与其他顶级设计大咖、评审共同探讨交流;6、大赛组委会联合品牌厂商,不仅对作品进行评选还要让为作品变成现实,对于能力突出的青年设计师进行创新创业扶持,给予最落地的产学研对接支持。7、阶段性为你提供与设计大师学习交流的机会,你将扩大交际和人脉,扩宽自己的设计理念、创作更多个性化的设计作品。九、大赛评选标准
评审团有绝对权力,决定参展作品是否获奖,或取消其参展资格。十、免责声明
1、产权保护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参赛作品不得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或争议,主办方对参赛作品之可能违反版权、专利或因其后宣传所产生的指控概不负责。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并获奖的作品,大赛组委会有权根据相关比赛规定取消其获奖资格。对于所有的参赛作品,主办方享有对作品进行展示、出版及其它形式的推广、宣传等权利。在大赛颁奖结束及签约设计师等活动后,王力集团拥有“王力智能锁外观设计奖”、“王力唯欧木门创意奖”两项主题创作类铜奖以上的作品相关知识产权,参赛者享有署名权。2、保密条款组委会评奖办公室将对参赛个人或单位提交的相关信息进行严密的管理。组委会有权利用参赛单位和个人的信息进行与评奖活动有关的宣传活动,例如:发布获奖作品信息、出版年鉴等。十一、参赛条例
1、主办单位保留接受或拒绝任何参赛申请的权利,如有需要,主办单位有权修改评审标准。2、为保证作品质量,主办单位保留对部分奖项空缺的权利。3、若对奖项结果有任何争议,一切均以最后评审发布结果为准。4、大赛执行承办单位对本次大赛保留最终的解释权。十二、执委会地址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舟山东路36号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2017“设计+”全国青年设计师创新创客大赛执行委员会联系电话:0571-88296968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