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线上评审最新动态

线上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国家级比赛】2021年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Office、程序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大数据、人工智能、嵌入式)

2021年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主办单位: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大数据应用赛、人工智能应用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1月30日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1月24日Office高级应用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2月3日程序设计赛赛题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6日12:00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2月15日大赛官网:http://www.ncccu.org.cn/各有关高校教务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讲话精神,引导高校在校生学习掌握计算机与互联网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求职就业和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推动各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与支持,经研究决定,将于2021年8月-12月举办2021年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以下简称挑战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本次挑战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各高校计算机相关院系承办,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软件导刊》杂志社、未来教育、DataCastle数据城堡、泰格网络、芒课网等提供技术支持。二、组织委员会主任:何炎祥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名誉主任副主任:朱庆生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胡学钢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茜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委员:施晓秋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浩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何丽《软件导刊》杂志社执行社长张先宜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杨兴明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朱爱彬未来教育计算机编室主任兼研发总负责人张洋DataCastle数据城堡联合创始人庄彪合肥泰格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正方芒课网联合创始人三、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志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委员:郑莉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秦磊华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茂青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陈立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桂林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陈向群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李晓红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利民内蒙古工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教授柳青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教授李学俊安徽大学教授许勇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四、仲裁委员会主任:李陶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委员:陈文宇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春枝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莉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傅思思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办公室主任五、参赛要求1.竞赛内容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分设大数据应用赛、人工智能应用赛、Office高级应用赛、程序设计赛、嵌入式系统应用赛和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六大赛项。2.参赛对象全日制高等院校专、本、硕大学生均可参赛。大数据应用赛、人工智能应用赛、嵌入式系统应用赛和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为团队赛。每个参赛队可由不同学校的1~3名学生组成,可设置1名指导老师。Office高级应用赛和程序设计赛为个人赛,设指导老师一名,初赛指导老师颁发电子版证书。3.竞赛形式本次大赛各赛项和科目均分为两个赛段。其中大数据应用赛、人工智能应用赛、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和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为团队作品赛,初赛为在线提交,参赛队伍登陆官网www.ncccu.org.cn进行提交。评审专家组先进行网络初评,通过初评的队伍可晋级决赛,部门科目需要进行答辩。决赛答辩根据情况由各赛项承办院校组织线下答辩或网络远程答辩。Office高级应用赛和程序设计赛设初赛和决赛两个赛段。初赛通过在线智慧监考上机竞赛,参赛学生在本校机房或其他空间通过带有摄像头的电脑登陆官网参赛。决赛段各赛区根据情况,组织线下赛或使用在线智慧监考上机竞赛。更多比赛形式与内容请参见附件《大赛各赛项规程》。六、奖项设置各赛项各科目初赛成绩根据各区域考生成绩分别排名,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项,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2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优秀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各区域获得初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将晋级决赛。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总获奖人数不超过总报名数的10%。分别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0%,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七、评审规则1.大赛原则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参赛学生要保证其遵守比赛规则,对违反参赛规则和评奖工作规定的评奖结果,大赛组委会不予承认。2.大赛评审程序赛事评审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网上初评,二是专家复审。评审程序包括检查与分组、专家初评、公示、专家复审等环节。检查与分组:大赛组织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报名资料、答卷、提交作品等进行形式检查。对所有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有效参赛作品分组,并提交初评专家组进行初评。专家初评:由大赛组委会聘请专家,对各科目参赛答卷进行网上初评。公示:根据专家初评的情况,确定参加决赛的选手名单,在网站上公示,并通知参赛院校,接受申诉并对有异议的答卷安排专家重审。专家复审:针对专家初评有较大分歧意见的作品,安排专家进行复审。八、竞赛安排1.承办单位申请各高校计算机类院系可在官网申请作为大赛承办单位,承办单位需要提供本校考生参加决赛的考场及决赛组织工作。2.大赛报名个人报名:请参赛学生登陆官网www.ncccu.org.cn,登陆后,点击参赛科目在线报名,请在各科目截止时间前完成报名。参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科或者多科参赛。集体报名:请各高校带队老师通知参赛考生先登陆官网填写个人信息,无需报名,在官网“承办登陆”页面下载《集体报名表》,填写后将表格发送至邮箱ncccu2019@126.com,邮件主题为“XXXX学校集体报名表”。3.费用说明大数据应用赛、人工智能应用赛、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和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为团队赛,各科目收取报名、考试及评审费人民币150元/队。Office高级应用赛和程序设计赛各科目为个人赛,收取报名、考试及评审费人民币60元/科。费用用于大赛系统开发、场地、交通、设备、专家评审等。学生参赛费用可开具发票,学校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大赛工作,对指导教师在工作量、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决赛不再另行收费。4.初赛大赛全国分设华东、华中、华北、华南、东北、西南、西北七大赛区,初赛将根据各区域考生的参赛科目成绩分别排名。参赛同学按照各科目参赛时间登陆大赛平台参赛或提交作品(具体时间安排详见大赛规程)。5.决赛大数据应用赛、人工智能应用赛、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和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晋级同学按通知参加线上决赛,现场赛或线上答辩。Office高级应用赛和程序设计赛晋级同学,按照个人中心相关信息参加线上或线下决赛。6.获奖公示2021年12月底-2022年1月初在官网公布各赛项获奖名单,同期公布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老师名单。公示期为一周,一周后无异议将陆续颁发获奖证书。九、申诉与仲裁参赛选手和队伍对比赛结果有异议,可以由指导老师向组委会提出书面仲裁请求,需要参赛队员、指导老师的签名。组委会和专家组委托裁判根据比赛规则给出针对申诉内容的裁决依据,仲裁请求和裁决依据2份材料一起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依据比赛规范、规则以及裁判给出的裁决依据对比赛结果进行仲裁,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十、其他事项有关大赛的其他事宜由组委会另行通知。大赛官网:http://www.ncccu.org.cn/大赛官方公众号:计算机能力挑战赛(ncccuorg)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王老师电话:16601164190大赛组委会电子邮箱:ncccu2019@126.com。大赛官方交流群:1093216540(点击群号即可加群)附件:2021年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规程.docx大数据应用赛:www.ncccu.org.cn/case1.html人工智能应用赛:www.ncccu.org.cn/case2.html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www.ncccu.org.cn/case5.htmlOffice高级应用赛:www.ncccu.org.cn/case3.html程序设计赛:www.ncccu.org.cn/case4.html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www.ncccu.org.cn/case6.html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组委会2021年8月31日附件2020年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各赛项规程赛项一:大数据应用赛一、赛题背景计算机视觉在众多的AI中应用广泛,比如自动驾驶、视觉导航、目标检测、目标识别等等,无一不关系到计算机视觉,而图像技术往往能帮助计算机视觉得到提升,比如随机剪裁、随机旋转、图像模糊等等图像手段。图像技术对计算机视觉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故本次大数据应用赛的赛题为图像扶正挑战。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21年8月25日--2021年11月30日初赛开始时间:2021年11月15日15:00起开放数据集下载初赛截止时间:12月15日15:00截止提交晋级决赛公示:2021年12月20日决赛时间:另行通知三、奖项设置初赛成绩根据各区域考生成绩分别排名,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项,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5%,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0%,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20%,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优秀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5%,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各区域获得初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将晋级决赛。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总获奖人数不超过总报名数的10%。分别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0%,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四、赛题和数据1.任务描述(1)赛题任务本次赛题将给予一批随机旋转的图片,选手需要将这些图片“扶正”,即,需要将图片中的物体旋转到正常角度。(2)数据使用规则本赛题允许使用外部数据。2.数据集描述本次挑战赛设置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提供少量训练集,会在数据开放下载后陆续公布,总体为低资源的竞赛任务。数据集包含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选手的模型训练,测试集存在在服务器后台,用于最终结果的评测提交,不提供给选手。格式如下:训练集包含两个部分:多对图片(正常的图片和旋转后的图片),旋转角度。测试集包含:随机旋转后的图片,旋转角度范围为0~360度。决赛时将提供新的训练数据,并更换测试集。五、评价标准1.提交次数限制:每支团队每天最多提交3次。2.评分指标:主办方将对参赛队伍产生的测试结果与比赛主办方公布的标准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估,最终得到各参赛队伍初赛作品的评测结果。比赛使用MSE,即参赛队伍请自行使用官网上的测评程序对测试数据集的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如参赛队伍产生的校对结果文件未能与官网上的评估程序相兼容,则需自行对结果格式进行调整和修改。六、提交模型及代码要求1.提交说明:提交需为zip压缩包,内部文件编码格式为utf-8,目录结构为:-model-requirements.txt-run.py-otherfilesorfolders【requirements.txt】需包含所有依赖包,及其版本【run.py】按照函数内部需求,不能修改固定区域的文件【otherfilesorfolders】需要包含所有程序文件,如模型文件,如功能函数2.服务器参数python版本3.7.3NVIDIA-SMI418.165.02DriverVersion:418.165.02CUDAVersion:10.13.模型输出文件demo:开放提交后,会提供submit_example.zip文件。七、其他规定1.数据使用有哪些要求?本次大赛提供的全部数据、信息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可以任何形式使用、传播、披露、授权他人使用。2、限制原则是什么?作品必须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及商业宣传行为,不违反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须保证原创性,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指出,主办方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主办方保留赛事解释权。八、联系信息竞赛官网地址:www.ncccu.org.cn/case1.html赛项二:人工智能应用赛一、赛题背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公众号文章、甚至新闻稿件中发现许多拼写、语法、标点等错误;经过初步统计:在微博等新媒体领域中,文本敏感和出错概率在2%左右;在语音识别领域中,出错率最高可达8-10%;而在某保险问答领域中,用户提问出错率在去重后仍高达9%,故本次人工智能应用赛的赛题为智能文本纠错。文本纠错作为自然语言处理最基础的模块,是实现中文语句自动检查、自动纠错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目的是提高语言正确性的同时减少人工校验成本,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21年8月25日--2021年11月30日初赛开始时间:2021年11月15日15:00起开放数据集下载初赛截止时间:12月15日15:00截止提交晋级决赛公示:2021年12月20日决赛时间:另行通知三、奖项设置初赛成绩根据各区域考生成绩分别排名,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项,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5%,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0%,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20%,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优秀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5%,颁发电子版荣誉证书。各区域获得初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将晋级决赛。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总获奖人数不超过总报名数的10%。分别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0%,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四、赛题和数据1.任务描述(1)赛题任务本次赛题聚焦智媒与文化领域文本数据,主要应用于媒体内容生产等场景,从中检测错误并纠正,提示修改建议。错误类型:语法错误,包括多字、少字、乱序、标点等;拼写错误,包括同音字、近音字、形近字等。(2)数据使用规则本赛题允许使用外部数据。可参考公开数据集:NLPCC2018语法纠错数据集:http://tcci.ccf.org.cn/conference/2018/taskdata.php2.数据集描述本次挑战赛设置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测试集及少量训练集,会在数据开放下载后公布,总体为低资源的竞赛任务。初赛:数据集包含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选手的模型训练,测试集用于最终结果的评测提交。格式如下:训练集包含三个字段:id,语句,修改后的语句测试集包含三个字段:id,语句,分词后的语句决赛:数据集包含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选手的模型训练,测试集存在在服务器后台,用于最终结果的评测提交,不提供给选手。训练集包含三个字段:id,语句,修改后的语句测试集包含两个字段:id,语句五、评价标准1.提交次数限制:每支团队每天最多提交3次。2.评分指标:主办方将对参赛队伍产生的测试结果与比赛主办方公布的标准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估,最终得到各参赛队伍初赛作品的评测结果。比赛使用MaxMatch(M2)记分器进行评估。M2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语法纠错评价方法。总的思路是计算源语句和系统输出之间的短语级编辑。具体来说,它将选择与注释器中的黄金编辑重叠最多的系统假设。扩展了M2的记分器,以处理多组可选的金标准注释,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当前的句子有多个合理的更正。假设黄金编辑集是{g1,g2,…,gn},系统编辑集为{e1,e2,…,}。精度、查全率和F0.5定义如下:参赛队伍请自行使用官网上的测评程序对测试数据集的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如参赛队伍产生的校对结果文件未能与官网上的评估程序相兼容,则需自行对结果格式进行调整和修改。六、作品提交要求初赛:提交的答案csv文件包含2个字段:id,修改后的语句,详见submit_example.csv文件,文件编码格式为utf-8。开放提交后,会提供submit_example.csv文件。复赛:提交模型及代码1.提交说明:提交需为zip压缩包,所有文件编码格式为utf-8,目录结构为:-model-requirements.txt-run.py-otherfilesorfolders【requirements.txt】需包含所有依赖包,及其版本【run.py】按照函数内部需求,不能修改固定区域的文件【otherfilesorfolders】需要包含所有程序文件,如模型文件,如功能函数2.服务器参数python版本3.7.3NVIDIA-SMI418.165.02DriverVersion:418.165.02CUDAVersion:10.13.模型输出文件demo:开放提交后,会提供submit_example.zip文件。七、其他规定1.数据使用有哪些要求?本次大赛提供的全部数据、信息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可以任何形式使用、传播、披露、授权他人使用。2、限制原则是什么?作品必须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及商业宣传行为,不违反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须保证原创性,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指出,主办方将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主办方保留赛事解释权。八、联系信息竞赛官网地址:www.ncccu.org.cn/case2.html赛项三: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一、赛况概述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球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集成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的网络特征,能够实现机器、物品、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人之间的泛在联接;工业互联网的平台特征,通过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实现海量工业数据的集成、处理与分析;工业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特征,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本年度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围绕工业互联网与嵌入式系统的结合,考察学生创新设计、实践制作、文献撰写、演讲思辨能力,重点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完成工业互联网嵌入式作品实物。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21年8月25日--2021年11月24日赛题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12:00初赛设计与提交时间:2021年11月25日12:00--2021年12月2日12:00初赛评审与答辩时间:2021年12月5日--2021年12月10日初赛获奖公示:2021年12月13日决赛(现场赛)时间:另行通知三、奖项设置初赛成绩根据各区域队伍评审与答辩成绩分别排名,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项,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2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优秀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各区域获得初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将晋级决赛(现场赛)。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总获奖人数不超过总报名数的10%。分别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0%,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四、参赛组队1.参赛对象大赛的参赛对象是高校所有专业在校生(含高职、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等。2.参赛费用参赛者需缴纳报名、考试及评审费用共150元/队。费用用于大赛系统开发、专家评审、获奖证书采购、寄送等。3.参赛组队参赛学生自行在大赛官网进行报名缴费并完成队伍组建。每支参赛队伍限1-3名队员(包括1名组长),可设1名指导老师。每名学生限参加1支参赛队,各高校参赛队数不限,建议同校组队。五、竞赛规则1.参赛形式嵌入式系统创意作品赛,设初赛与决赛段。初赛分为线上报名、赛题发布、限时设计、网络评审、择优答辩五个环节。线上报名后自行组队,竞赛组委会将在指定时间发布作品设计要求与评分标准,参赛队伍在7天(共计168小时)内根据所选题目进行作品实物设计并按时提交。专家评审后将择优通知线上答辩,并评选出区域赛奖项与晋级名单。决赛为线下现场赛。晋级决赛的选手需要到线下(具体地点另行通知)参加现场赛,现场赛当天发布赛题,要求参赛队伍在4个小时内完成赛题,并且由竞赛委员会进行问辩评出成绩。晋级决赛的队伍若无法参加现场赛的视为弃赛。指导老师与参赛队伍的交通差旅费用自理,望各高校予以支持。2.嵌入式系统及外围资源限定(1)微处理器最小系统可选择8位、32位、可定制软核三种。推荐但不限于51系列的STC12C5A60S2、ARM系列的STM32F103ZET6、Xilinx公司Artix-7FPGA。原则上在作品呈现功能相同时选择复杂微处理实现评分相对较高。(2)外围资源必须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通信接口。输入接口由按键、键盘、各类串行或并行通信的传感模块(例如温度、红外对管、超声波、光照、万年历、摄像头、音频输入等)组成;输出接口由数码管、黑白液晶点阵、彩色led、驱动电机、蜂鸣器、音频播放器等模块组成;通信接口由232串口、以太网、WiFi等模块组成。(3)可能的条件下,外围资源可扩展至上位机平板及安卓等资源。(4)决赛现场不允许携带电子资料、电子程序等,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允许携带纸质版相关资料。(5)初赛阶段竞赛所需仪器设备、元器件或材料由各参赛队伍自行解决,技术支持方可提供参考解决方案;决赛阶段竞赛所需仪器设备、元器件或材料由技术支持方提供。3.赛题范围围绕嵌入式系统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展开,为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能参加竞赛,竞赛组委会会发布若干竞赛题目,每队根据自身情况任选一个赛题参赛。比赛不限制线下设计场所,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调试及设计报告。六、竞赛环境1.竞赛现场监控要求参与竞赛学校尽可能将参赛队安排在一间实验室(机房),各参赛院校竞赛用实验室(机房)前后需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可使用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其他外接的摄像头,保证竞赛用实验室(机房)内环境清晰可见,并录像保存,竞赛结束后传组委会备查。2.线上答辩安排通过与线上远程专家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参赛队员逐项演示其功能,专家审阅作品报告,并进行现场问辩。3.决赛安排决赛为现场赛,由专项赛承办院校组织承办,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七、成绩评定1.评分标准各平台评分标准,由评测专家根据选定赛题内容共同拟定。2.评分方法(1)评测时,每组保留一名参赛队员现场演示作品。专家首先观看参赛队员作品演示,是否完成题目各项功能要求,并逐条打分。(2)观看硬件搭建情况(整洁、合理等)。(3)参赛队所在学校的评阅专家不得参加本学校参赛队的打分评阅工作。(4)对违反竞赛规则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成绩无效。八、联系信息竞赛官网地址:www.ncccu.org.cn/case5.html赛项四:Office高级应用赛一、比赛科目:Word高级应用赛Excel高级应用赛PowerPoint高级应用赛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21年8月25日--2021年12月3日区域赛时间:2021年12月4日公布晋级:另行通知决赛时间:另行通知获奖公示:另行通知三、奖项设置Office高级应用赛分为区域赛(初赛)和决赛。区域赛分为华东、华中、华北、华南、东北、西南、西北七大赛区,根据各区域考生的参赛科目分别排名,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项,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2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优秀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各区域获得初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将晋级决赛。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总获奖人数不超过总报名数的10%。分别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0%,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四、参赛规则1.参赛对象大赛的参赛对象是高校所有专业的在校生(含高职、大专、本科及研究生)。2.参赛费用参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科或者多科参赛。参赛者需缴纳报名、考试及评审费用共60元/科。费用用于大赛系统开发、专家评审等。决赛不再另行收费。3.命题范围一、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存储。3.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4.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5.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6.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分类。7.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基础知识。8.浏览器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二、Word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及操作1.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2.文档的创建、打开、输入、保存、关闭等基本操作。3.文本的选定、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等基本编辑技术。4.字体格式设置、文本效果修饰、段落格式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背景设置等基本排版技术。5.表格的创建、修改;表格的修饰;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6.图形和图片的插入;图形的建立和编辑;文本框、艺术字的使用和编辑。三、Excel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及操作1.Excel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建立、保存和退出;3.数据输入和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的选定、插入、删除、复制、移动;工作表的重命名和工作表的页面设置。4.工作表的格式化,包括设置单元格格式、设置列宽和行高、设置条件格式、使用样式、自动套用模式等。5.单元格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和复制,常用函数的使用。6.工作表数据清单内容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四、Powerpoint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及操作1.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2.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关闭和保存。3.幻灯片的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等基本操作,幻灯片的编辑版式。4.幻灯片中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对象的编辑和应用。5.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6.幻灯片中对象动画、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幻灯片放映设置。各科目分别命题,包含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和各科目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及操作。4.题型设置及比赛时长区域赛题型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操作题(每题设置若干得分点,按通过的得分点计分)。区域赛时长为60分钟。决赛题型为:选择题和操作题各若干题(每题设置若干得分点,按通过的得分点计分)。决赛时长为90分钟。五、比赛环境MicrosoftOffice2016及以上均可(注意:不建议使用WPSOffice进行操作题作答,因为可能会发生阅卷时部分得分点由于软件不同而判定为操作不正确导致影响成绩得分)。六、各科目比赛时间七、成绩评定1.评分形式Office高级应用赛客观题由机器判分,主观题采用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相结合的方式。2.评分方法(1)主观题由软件和评审组分别评分。当分值浮动不超过5%时,取均值为该题得分。(2)如软件和人工评审分数浮动超过5%,由评审组其他老师人工另行评分。若人工评分的2组分值浮动不超过5%时,取人工评分的均值为该题得分。若人工评分的2组分值浮动超过5%时,评审组将成立小组评分,并取均值为该题得分。(3)为防止作弊,各考生试卷的主观题素材均不同。如发现提交他人的主观题答卷,一律按0分处理。八、联系信息竞赛官网地址:www.ncccu.org.cn/case3.html赛项五:程序设计赛一、比赛语言cc++javapython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21年8月25日--2021年12月3日区域赛时间:2021年12月4日-12月5日公布晋级:另行通知决赛时间:另行通知获奖公示:另行通知三、奖项设置程序设计赛分为区域赛(初赛)和决赛。区域赛分为华东、华中、华北、华南、东北、西南、西北七大赛区,根据各区域考生的参赛科目分别排名,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项,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2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优秀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各区域获得初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将晋级决赛。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总获奖人数不超过总报名数的10%。分别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0%,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四、参赛规则1.参赛对象大赛的参赛对象是高校所有专业的在校生(含高职、大专、本科及研究生)。2.参赛费用参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科或者多科参赛。参赛者需缴纳报名、考试及评审费用共60元/科。费用用于大赛系统开发、专家评审、获奖证书采购、寄送等。决赛不再另行收费。3.命题范围数据结构:包括基础数据结构、树形结构、字符串、其他等。基本算法知识:包括基础算法、动态规划、搜索等。图论:包括最短路径(单源、任意)、生成树、匹配问题、网络流、其他等。数学:包括数论、组合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几何、其他等知识。各语言科目分开比赛,题目根据所选语言系统自动生成。4.题型设置及比赛时长区域赛和决赛题型均为选择题+程序设计题(每题设置若干得分点,按通过的得分点计分)。其中,区域赛为90分钟,决赛为120分钟。选择题仅有1次提交机会,程序设计题不设提交次数限制。五、裁判编译环境C/C++:GCC/G++Java:JavaSDK1.8_66Python:3.7.4六、各科目比赛时间七、成绩评定程序设计赛选择题采用答案比对电脑阅卷;编程题按照测试点进行评判,并按照测试点给分,每个测试点通过即得到相应的分数,否则该测试点得分为0分,该题的最终得分由代码通过的测试点得分之和构成。比赛过程中,每道编程题目允许多次提交,系统取该道编程题的最高得分作为该题的最终分数。八、联系信息竞赛官网地址:www.ncccu.org.cn/case4.html赛项六: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一、大赛类别平面设计类动画设计类短视频类技术应用类(VR、AR、MR)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21年8月25日--2021年12月15日赛题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6日12:00区域赛设计与提交时间:2021年12月16日12:00--2021年12月23日12:00区域赛奖项与晋级公示时间:另行通知决赛时间:另行通知获奖公示:另行通知三、奖项设置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采用区域赛(初赛)+决赛答辩的方式,大赛分为七大赛区,区域赛根据各赛区考生考试的参赛类别排名,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项,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报名数的20%,颁发电子荣誉证书+电子版指导老师证书;优秀奖:不超过报名数的15%,颁发电子荣誉证书。各区域获得初赛一、二等奖获奖选手将晋级决赛。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若干项,总获奖人数不超过总报名数的10%。分别如下:一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二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0%,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三等奖:不超过晋级数的15%,颁发荣誉证书+指导老师证书。四、参赛组队1.参赛对象大赛的参赛对象是高校所有专业在校生(含高职、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等。2.参赛费用参赛者需缴纳报名、考试及评审费用共150元/队。费用用于大赛系统开发、专家评审、获奖证书采购、寄送等。参赛者可以选择一类或多类分别报名。3.参赛组队参赛学生自行在大赛官网进行报名缴费并完成队伍组建。每支参赛队伍限1-3名队员(包括1名组长),可设1名指导老师。每名学生在每个类别限参加1支队伍。各高校参赛队数不限,允许跨校组队。五、竞赛规则1.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分为平面设计类、动画设计类、短视频类类和技术应用类。参赛作品需围绕大赛给定主题进行原创创作,内容新颖有创意,整体风格积极向上。作品形式和要求如下:2.竞赛形式与时间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采用区域赛(初赛)+决赛答辩的方式,区域赛采用专家网评打分,荣获各区域一、二等奖的的参赛队伍将晋级决赛,决赛采用网络答辩的方式进行。整体分为线上报名组队、赛题发布、区域赛限时设计与提交、线上评审、决赛答辩五个阶段。线上报名组队后,竞赛组委会在指定时间公布大赛主题,要求参赛队伍在7天(共计168小时)内根据大赛主题进行作品创作,并在截止时间前将设计说明,作品或链接上传至大赛官网参赛页面。线上评审后,选取各区域赛一、二等奖进入决赛线上答辩。3.其他说明参赛作品必须带有大赛Logo水印(官网个人中心处下载),选手可根据作品对水印进行调整,包括:位置,大小,透明或半透明,水印整体与作品不冲突,美观即可。提交作品时须提交说明文档,文档内容主要包括作品简介、设计思路、主要技术运用等。参赛选手确保所有参赛作品需为原创作品,作品中使用的图片等素材享有合法版权或版权方的合法代理权,且作品未抄袭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如发现违反此原则,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与所获奖项;如因参赛选手作品原因产生的版权与纠纷,由参赛选手自行承担;参赛选手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并同意大赛组委会对作品进行宣传、展示、传播。六、成绩评定参赛作品需符合大赛主题,内容健康、充实且积极向上,具有观赏性、普及性、艺术性。设计思路清晰,明确表达设计意图,色彩搭配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创意。动画类,长视频类和短视频类要求符合影视作品的视听规律,要有镜头的切换,有配音、字幕,视频剪辑合理、转场效果自然,合理使用视频特效,加强画面和情节表现,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感染力。区域赛由竞赛评委专家(由专家组遴选,组委会认定)进行评分,各区域分别排名,晋级名单将在大赛官网进行公示。决赛采用网络答辩的形式,需要晋级的队伍准备PPT,按规定时间进入视频会议内进行线上演示和答辩。根据专家组评分排名选出决赛奖项并在官网公示,后公示期满并无异议后,颁发决赛奖项。七、联系信息竞赛官网地址:www.ncccu.org.cn/case6.html
2021-09-02

“承百年创新精神享知识产权成果——发现你身边的知识产权”作品征集

“承百年创新精神享知识产权成果——发现你身边的知识产权”作品征集征集截止时间:2021年9月30日一、背景介绍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承百年创新精神享知识产权成果——发现你身边的知识产权”作品征集活动。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中共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机关委员会承办单位:圆点直播三、活动主题以“承百年创新精神享知识产权成果”为主题,面向全社会,线上征集优秀的视频类公益作品。突出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知识产权行业模范党员立足本职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宣传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献礼。四、活动时间作品征集时间:2021年8月16日-9月30日作品审核时间:2021年10月1日-10月15日线上评审时间:2021年10月16日-10月31日线上展播时间:2021年11月1日-11月30日五、内容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展示知识产权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可结合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知识产权行业模范党员立足本职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可围绕“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描绘知识产权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的积极作用;可聚焦典型事件,挖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也可讲述普通百姓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享受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果的身边故事。六、形式要求本次征集活动作品为视频作品,长、短视频均可。短视频作品原则上时长不超过90秒。微电影、微动漫、纪录片、公益宣传片等长视频可放宽时长限制,但最长不超过30分钟。如因视频制作条件限制,也可提交相应类型作品的创作脚本,但脚本不参与评奖。七、征集细则作品征集二维码:(一)作品征集时间:2021年8月16日-9月30日;(二)征集对象:不限,面向全社会征集;(三)作品名称:不限,自拟;(四)作品数量:不限,系列作品在评奖时按一个作品对待;(五)作品类型:可创作长视频、短视频和创作脚本,具体包括微电影、纪录片、公益宣传片、微动漫、短视频等;(六)作品创作要求:大小:视频作品建议不超过1G;格式:mov,mp4,m4v,mpeg,mkv,flv,f4v;分辨率:1920x1080(七)作品版权:投稿者应保证投送上传的作品拥有独立、明确、无争议的版权,作品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提交作品,表示投稿者保证对作品拥有确定、独立、完整的知识产权,同意免费授权主办方对上传作品发表、放映、出版、宣传、及展览的权利,如因作品知识产权带来任何法律纠纷,投稿者本人承担所有法律责任;(八)上传作品流程:1.通过活动通知扫码进入“圆点直播”APP首页推荐频道置顶专题页“承百年创新精神享知识产权成果——发现你身边的知识产权”作品征集活动;2.点击“参与征集”进入用户认证页面,填入手机号注册登录后按照页面提示操作步骤填写内容发布作品;创作脚本只可通过圆点直播官方网站(PC端)进行上传,视频可通过PC端或APP上传。PC端上传地址:https://www.chinalink.tv/content/88507.html(作品上传页面带“推荐部门”选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各部门单位和地方知识产权系统组织创作的作品需填写相应编号,供评选活动组织奖使用)3.进入作品审核阶段,审核通过即可展播并分享互动。八、线上评审(一)线上评审由主办方邀请相关专家成立评审组,评审工作拟定于2021年10月上旬进行,对所有通过审核的投稿作品进行线上评审,评审采取投票制选出入选作品;(二)评审方法:组织评审专家对投稿作品进行线上网络评选,每位评审专家对所有通过审核的投稿作品进行投票,每个作品1-10票,最终根据投票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出获奖作品,根据排序,如入选数量排名内和排名外有同票情况,则针对同票作品进行第二次投票,直到匹配最终入选作品数量;(三)对线上评审选出的入选作品,评审结果由承办方核对无误后在平台上公示;(四)最佳人气奖由社会公众以点赞的形式选出,单个IP地址每人每天对每个作品最多且只能点赞一次。九、奖项设置一等奖:5名,由线上评审专家选出;二等奖:10名,由线上评审专家选出;三等奖:20名,由线上评审专家选出;最佳人气奖:10名,由社会公众以点赞方式选出,可与一、二、三等奖重复;活动组织奖:10名,根据系统内各部门组织推荐情况选出。注:以上奖项均不设物质奖励,仅颁发相应证书,证书设计和落款盖章由主办单位提供。如合作作品由多个作者共同完成,计作一个获奖单位;如提交的作品为系列作品,也计作一个获奖单位。十、联系人作品上传技术问题咨询:张老师18210316988作品上传内容相关咨询:杨老师13718472949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8-26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7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选树青年创业典型,引领广大青年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奋斗,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联合开展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原则1.突出时代特点。紧扣“十四五”开局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奖项评选的时代特点。2.聚焦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实干精神,用创业青年的先进事迹,引领更多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以昂扬奋斗姿态迎接建党100周年。3.坚持系统思维。将“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作为服务青年创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牵动作用、充分释放奖项势能,多渠道发动、全流程推进,实现评选与引领服务的系统融合。4.确保公平公正。严格执行程序,公平公正评审,广泛吸引基层创业青年参与,充分尊重各行业各领域专业人士意见,将真正优秀的青年创业典型评选出来。二、奖项设置本次评选设“中国青年创业奖”20个,另设“科技创新特别奖”、“乡村振兴特别奖”、“促进就业特别奖”各5个。三、组织机构成立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本届评选表彰工作。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经组织委员会提名,设立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依据《“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见附件)独立开展评选工作。名单不公开。四、候选人条件及产生方式1.候选人条件候选人须符合《“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中的条件要求。其中,年龄应在18周岁(含)至35周岁(含)之间,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40周岁(含)前,年龄认定以2021年12月31日为界。2.产生方式(1)组织推荐: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各推荐不超过3人,每个团属县级青年创业组织可推荐1人,以上推荐人员名单由各省级团委汇总后报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各团中央委员会企业专委会成员、行业团指委、重点联系企业可推荐1人,由各推荐单位报组织委员会秘书处。(2)社会推荐:各有关研究机构、创投机构、新闻媒体和其他积极参与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工作的单位可推荐1人,由各推荐单位报组织委员会秘书处。(3)个人自荐:符合候选人条件的青年可通过线上官方渠道自荐报名。三种推荐方式在评奖过程中不设比例,进行无差别评选。各推荐单位需对推荐候选人的参评资格和事迹材料进行核查,个人自荐候选人的参评资格和事迹材料将由组织委员会委托有关方面进行核查。五、申报材料所有申报人需通过申报系统报送以下材料。1.申报表和公示材料。申报人需于报名截止日期前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材料要求见申报系统。2.候选人事迹材料。重点突出创业精神的展现、在关键领域取得的突破和对行业、社会、国家作出的贡献等方面情况(3000字以内)。3.照片和视频资料。一张2寸免冠证件照(白底),两张工作照(配文字说明);能够反映创业事迹和创业精神的视频(时长3分钟以内)。4.身份证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六、评选流程1.报名。凡符合条件的青年均可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登录申报系统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1年7月31日。2.初审。组织委员会对申报人选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进入复评的人员名单。3.复评。组织委员会邀请创投机构代表、媒体从业人员、基层创业青年代表等进行线上评审,确定进入终评的候选人名单,并对名单进行公示。4.终评。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终评和综合评议。5.表彰。组织委员会审定拟获奖名单,并对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印发表彰文件,举办颁奖交流活动。七、工作要求1.突出考量创业精神。在综合考虑创业成绩的基础上,本届评选将着重加强对创业精神的考量,并向白手起家、扎根基层、贡献社会的创业青年倾斜。2.确保推报从严从实。各省级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严把政治关、身份关、作风关,确保候选人材料准确、事迹真实,切实向组织委员会推荐优秀创业青年。3.切实加强联系服务。各级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广泛联系区域内优秀创业青年特别是县域青年创业组织中的青年典型,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学习机会,符合条件的推荐加入各级青联、青企协等组织和“青年创业导师”、“青年宣讲团”等工作队伍,切实发挥组织优势,提供务实有效的服务。4.扩大宣传影响。各级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以“筚路蓝缕100年、创业奋斗正青春”为主题,广泛组织候选人等创业青年开展宣传交流分享活动。通过新媒体矩阵和各类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大力营造引领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联系人:任帅电话:010—85212452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2021年7月2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申报系统使用说明1.扫码加入平台。申报人下载钉钉APP,扫描下方任意二维码,申请加入申报系统。2.进入申报系统。使用电脑端打开申报系统,点击“工作台”按钮,选择“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申报系统”,在“评选活动”中点击“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申报表”。3.填写申报表并提交。逐项填写申报表内容。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确认提交”按钮完成申报流程。如需修改点击“撤销”按钮重新填写。附件“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树表彰宣传青年创业典型,弘扬青年奋斗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强化创新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投身创业实践,推动形成鼓励、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第二条候选人条件(一)基本条件1.中国公民。2.年龄在18周岁(含)至35周岁(含)之间,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40周岁(含),但创业的代表性、标志性成就须在35周岁(含)前取得。3.爱党爱国,品德优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主导创办了至少一家企业或社团并担任主要负责人。5.所创办的法人单位已存续三年以上,经营管理正常,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6.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任何不良记录(包括违法违纪记录、不良信用记录等)。(二)优先条件1.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成长性。2.参与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3.帮助和支持青年就业,招收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5.创业经历具有较强示范效应,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相关荣誉。第三条成立“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委员会,成员包括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同志、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同志。秘书处设在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负责评选表彰具体工作的推进实施。获奖人员由组织委员会确定的评选委员会评定。第四条参评“中国青年创业奖”的候选人通过组织推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基本步骤如下:(一)报名。凡符合条件的青年均可参与报名。(二)初审。组织委员会对申报人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进入复评的人员名单。(三)复评。组建大众评选团投票确定进入终评的候选人名单,投票结果计入总评分,占比20%。(四)终评。评分结果在总评分中占比80%,结合大众评选和评选委员会评选情况,研究提出“中国青年创业奖”和特别奖获奖人员建议名单,进行公示并经组织委员会审定后公布。第五条“中国青年创业奖”在全国范围内评选表彰20人,另评选“科技创新特别奖”、“乡村振兴特别奖”和“促进就业特别奖”若干。第六条评选活动以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名义下发表彰决定,并颁发证书和奖章。第七条本办法由“中国青年创业奖”组织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试行。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7-08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申请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申请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7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选树青年创业典型,引领广大青年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奋斗,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联合开展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评选原则1.突出时代特点。紧扣“十四五”开局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突出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奖项评选的时代特点。2.聚焦育人功能。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实干精神,用创业青年的先进事迹,引领更多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以昂扬奋斗姿态迎接建党100周年。3.坚持系统思维。将“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作为服务青年创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牵动作用、充分释放奖项势能,多渠道发动、全流程推进,实现评选与引领服务的系统融合。4.确保公平公正。严格执行程序,公平公正评审,广泛吸引基层创业青年参与,充分尊重各行业各领域专业人士意见,将真正优秀的青年创业典型评选出来。二、奖项设置本次评选设“中国青年创业奖”20个,另设“科技创新特别奖”、“乡村振兴特别奖”、“促进就业特别奖”各5个。三、组织机构成立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本届评选表彰工作。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设在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经组织委员会提名,设立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依据《“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见附件)独立开展评选工作。名单不公开。四、候选人条件及产生方式1.候选人条件候选人须符合《“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中的条件要求。其中,年龄应在18周岁(含)至35周岁(含)之间,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40周岁(含)前,年龄认定以2021年12月31日为界。2.产生方式(1)组织推荐: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各推荐不超过3人,每个团属县级青年创业组织可推荐1人,以上推荐人员名单由各省级团委汇总后报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各团中央委员会企业专委会成员、行业团指委、重点联系企业可推荐1人,由各推荐单位报组织委员会秘书处。(2)社会推荐:各有关研究机构、创投机构、新闻媒体和其他积极参与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工作的单位可推荐1人,由各推荐单位报组织委员会秘书处。(3)个人自荐:符合候选人条件的青年可通过线上官方渠道自荐报名。三种推荐方式在评奖过程中不设比例,进行无差别评选。各推荐单位需对推荐候选人的参评资格和事迹材料进行核查,个人自荐候选人的参评资格和事迹材料将由组织委员会委托有关方面进行核查。五、申报材料所有申报人需通过申报系统报送以下材料。1.申报表和公示材料。申报人需于报名截止日期前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材料要求见申报系统。2.候选人事迹材料。重点突出创业精神的展现、在关键领域取得的突破和对行业、社会、国家作出的贡献等方面情况(3000字以内)。3.照片和视频资料。一张2寸免冠证件照(白底),两张工作照(配文字说明);能够反映创业事迹和创业精神的视频(时长3分钟以内)。4.身份证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六、评选流程1.报名。凡符合条件的青年均可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登录申报系统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1年7月31日。2.初审。组织委员会对申报人选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进入复评的人员名单。3.复评。组织委员会邀请创投机构代表、媒体从业人员、基层创业青年代表等进行线上评审,确定进入终评的候选人名单,并对名单进行公示。4.终评。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终评和综合评议。5.表彰。组织委员会审定拟获奖名单,并对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印发表彰文件,举办颁奖交流活动。七、工作要求1.突出考量创业精神。在综合考虑创业成绩的基础上,本届评选将着重加强对创业精神的考量,并向白手起家、扎根基层、贡献社会的创业青年倾斜。2.确保推报从严从实。各省级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沟通协调,严把政治关、身份关、作风关,确保候选人材料准确、事迹真实,切实向组织委员会推荐优秀创业青年。3.切实加强联系服务。各级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广泛联系区域内优秀创业青年特别是县域青年创业组织中的青年典型,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学习机会,符合条件的推荐加入各级青联、青企协等组织和“青年创业导师”、“青年宣讲团”等工作队伍,切实发挥组织优势,提供务实有效的服务。4.扩大宣传影响。各级团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以“筚路蓝缕100年、创业奋斗正青春”为主题,广泛组织候选人等创业青年开展宣传交流分享活动。通过新媒体矩阵和各类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大力营造引领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联系人:任帅电话:010—85212452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2021年7月2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申报系统使用说明1.扫码加入平台。申报人下载钉钉APP,扫描下方任意二维码,申请加入申报系统。2.进入申报系统。使用电脑端打开申报系统,点击“工作台”按钮,选择“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申报系统”,在“评选活动”中点击“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申报表”。3.填写申报表并提交。逐项填写申报表内容。确认信息无误后,点击“确认提交”按钮完成申报流程。如需修改点击“撤销”按钮重新填写。附件“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树表彰宣传青年创业典型,弘扬青年奋斗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强化创新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投身创业实践,推动形成鼓励、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第二条候选人条件(一)基本条件1.中国公民。2.年龄在18周岁(含)至35周岁(含)之间,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40周岁(含),但创业的代表性、标志性成就须在35周岁(含)前取得。3.爱党爱国,品德优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主导创办了至少一家企业或社团并担任主要负责人。5.所创办的法人单位已存续三年以上,经营管理正常,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6.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任何不良记录(包括违法违纪记录、不良信用记录等)。(二)优先条件1.在科技创新方面成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成长性。2.参与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扎根深度贫困地区创业。3.帮助和支持青年就业,招收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5.创业经历具有较强示范效应,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相关荣誉。第三条成立“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委员会,成员包括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同志、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同志。秘书处设在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负责评选表彰具体工作的推进实施。获奖人员由组织委员会确定的评选委员会评定。第四条参评“中国青年创业奖”的候选人通过组织推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基本步骤如下:(一)报名。凡符合条件的青年均可参与报名。(二)初审。组织委员会对申报人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进入复评的人员名单。(三)复评。组建大众评选团投票确定进入终评的候选人名单,投票结果计入总评分,占比20%。(四)终评。评分结果在总评分中占比80%,结合大众评选和评选委员会评选情况,研究提出“中国青年创业奖”和特别奖获奖人员建议名单,进行公示并经组织委员会审定后公布。第五条“中国青年创业奖”在全国范围内评选表彰20人,另评选“科技创新特别奖”、“乡村振兴特别奖”和“促进就业特别奖”若干。第六条评选活动以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名义下发表彰决定,并颁发证书和奖章。第七条本办法由“中国青年创业奖”组织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试行。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7-08

2021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

2021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6月30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安徽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充分调动我省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双招双引”工作,加快汇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促进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决定举办2021年“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主题创新创业,圆梦江淮。组织机构(一)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欧美同学会(安徽留学人员联谊会)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承办单位: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二)组委会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的整体规划和统筹组织。组委会下设办公室,组委会成员单位相关处室(部门)负责同志、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负责赛事活动的计划实施、组织协调等工作。(三)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邀请国内知名投资人及行业专家学者作为主任委员主导项目评审。评审委员:名投资机构代表、技术专家和知名企业家。(四)公证机构聘请见证机构(如律师事务所等)对比赛进行见证。赛事安排(一)赛区安排1.赛区设置。大赛设1个省内赛区、2个省外赛区(分别为长三角赛区和粤港澳赛区)和1个海外赛区共4个赛区。其中,省内赛区设在合肥;省外赛区初赛和复赛分别设在上海和深圳;海外赛区初赛和复赛以线上形式进行;决赛均在合肥举办。省内赛区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家电、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和绿色食品共6个行业组;省外和海外赛区聚焦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不设置行业组别,其中长三角赛区和粤港澳赛区分别设1个组,海外赛区设2个组。2.赛事时间安排。自2021年5月起至2021年9月底止。3.赛区执行机构。由承办单位提名,大赛组委会授权或委托确定各赛区执行机构。(二)启动阶段1.时间安排:4月20日至5月20日2.工作内容:做好大赛启动筹备工作。(三)报名审核阶段1.时间安排:5月20日至6月30日2.工作内容:(1)报名宣传:召开新闻发布会,采用多种渠道不断加大新闻宣传力度。(2)报名组织:省内赛区由各地市发改委组织参赛项目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报名系统分行业组别进行报名;省外赛区由承办单位组织报名;海外赛区由执行机构组织报名。确保报名参赛项目数量不少于1000个,其中省内赛区报名项目不少于600个(其中合肥不少于120个,芜湖、蚌埠、马鞍山各不少于60个,其余地市各不少于20个,其它渠道不少于60个);省外赛区报名项目合计不少于250个;海外赛区报名项目不少于150个。(3)初步审核:省内赛区项目由各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科协、市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负责初步审核;省外赛区由承办单位负责进行初步审核;海外赛区由执行机构负责进行初步审核。(四)初赛阶段1.时间安排:7月1日至7月20日2.工作内容:省内及省外赛区由承办单位组织大赛评审委员对参赛项目进行线上评审(每组评选出前15名,共120名);海外赛区由执行机构对参赛项目进行线上评审(评选出前30名),累计评选出150个项目进入复赛。(五)复赛阶段1.时间安排:7月21日至8月10日2.工作内容:组织省内和省外120个项目进行现场答辩,海外30个项目进行线上答辩,按照得分高低评选出前100名获奖项目,其中前40个获奖项目进入尽调阶段。(六)尽调阶段1.时间安排:8月11日至8月31日2.工作内容:对前40名参赛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项目不符合赛事条件、违规作假等情况,将取消该项目参加决赛的资格,同时取消其复赛成绩,根据复赛成绩依次替补参赛项目进入尽调。(七)决赛阶段1.时间安排:9月30日前完成2.工作内容:(1)承办单位编制决赛执行方案报组委会办公室审定。(2)举行决赛:依据尽职调查有关情况,前30名参赛项目进入决赛进行现场路演,最终打分评选出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参赛条件本次大赛主要面向个人、团队或企业,聚焦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有较高的成熟度,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或创新成果有落地产业化的初步方案,具体参赛条件如下:1.参赛项目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2.参赛项目所在企业需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3.参赛项目所在企业需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海外项目核心团队需由外籍或海外学习(工作)人员组成,省外项目及海外项目均尚未在安徽省内注册。同一个人、团队或企业限报一个参赛项目,且参赛项目不得为历届“创响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所有参赛项目需确保材料真实,如申报材料、比赛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支持政策(一)奖金支持一等奖10名,各奖励50万元;二等奖20名,各奖励25万元;三等奖30名,各奖励10万元;优秀奖40名,各奖励5万元。其中,海外项目需在获奖后9个月内在省内完成注册,省外项目需在获奖后3个月内在省内完成注册,才能获得奖金。(二)融资支持优先向省级股权基金及合作基金、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相关单位推荐获奖项目,帮助参赛项目进行融资对接,获得融资支持。(三)落地支持落地项目所在市(县)根据项目落地需求提供办公场所、证照办理、投融资对接等支持措施。(四)创业辅导获奖企业可直接入选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举办的创谷成长营、海创讲堂、创谷大讲堂等品牌培训活动,对获奖项目进行创业辅导。(五)媒体宣传对接人民网、新华社、安徽省电视台、合肥市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对获奖项目进行专题采访,帮助获奖项目所在企业塑造企业形象。(六)专员服务配置专门团队负责跟踪100个获奖项目的后续发展情况,持续对接提供专属服务。大赛官网:http://www.ahcxcyds.com/Index/index.html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5-22

“孙武故里·美丽广饶”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

“孙武故里·美丽广饶”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5月31日全国各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促进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专业领域“产、学、研”成果转化,兹定于2021年10月举办“‘孙武故里·美丽广饶’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PMC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届PMC大赛以“乐聚创新梦想,安迎创业高材”为主题,以原创性、先进性、实用性为原则,充分发挥PMC大赛在科研与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鼓励大学生热爱专业、关注行业发展,投身高分子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开发实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校企互动的国际化展示平台,引导和扶持项目转化或直接对项目进行孵化。二、参赛对象在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三、参赛作品及要求(1)参赛作品内容限定在橡胶、塑料、涂料、纤维、功能材料五大领域范围内,鼓励申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的医用材料和卫生保健类相关作品。(2)参赛的作品应为近两年内组织准备和完成,第九届PMC大赛参赛作品原则上须为2020年1月1日以后组织准备的作品,各项目支撑材料须为2020年1月1日后所开具、发表。两届以内二等奖以上获奖作品不允许再次申报。(3)参赛作品支撑材料(论文、专利等)作者应包含团队主要参赛成员,参赛作品应为参赛队伍独立自主完成,不侵犯第三方版权;参赛者对提交作品中的数据、技术、方法等的真实性负全部责任。(4)参赛团队应在作品中注明参考的其他作品、代码、模型等信息。作品预审发现有抄袭、作假和舞弊等情形的,取消该队参赛资格;已经获奖的作品,将追回所获奖项和奖金。(5)作品需按照申报书标准格式提交,并可提供其他辅助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项目报告、发明专利(以受理号为准)、成果产品等。未按报名时间要求和提交作品不符合规定格式、内容要求的,视为团队自动弃权;作品提报后,经大赛预审组进行形式审查,对提交格式不符合要求,或内容有缺失、不完整的作品,将自动淘汰,不能参加大赛的初评;决赛入围后,团队未按通知要求,准时到达决赛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竞赛演讲答辩的,视为自动弃权。四、大赛报名及赛事安排1、网络报名阶段: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5月31日为网络报名阶段。各团队需在网站中完成报名信息登记,以获取参赛资格。本届比赛允许跨校组队参赛,每所高校报名队伍数量不限,每支团队参赛学生不超过5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同一名参赛成员可以加入多支团队。请通过大赛官方网站http://pmc.rubbervalley.com“参赛报名”模块进行信息登记,未进行登记的团队不允许参加初赛。2、初赛阶段:6月1日--6月30日为初赛作品资料提报阶段。请各报名团队登陆PMC大赛官方网站http://pmc.rubbervalley.com“资料下载”模块阅读申报须知,下载初赛申报书模板并上传最终作品。7月1日--8月30日为专家组初赛评审阶段。初赛采用线上评审方式,专家组根据作品所属领域按照比例及初赛分数排名遴选出决赛入围名单,每个高校入围决赛作品不多于5个,初赛结果于8月31日在PMC大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布。9月1日--10月18日为决赛作品资料提报阶段。请决赛入围团队通过指定方式提交电子版及纸质版决赛作品申报书、答辩PPT及相关支撑材料。3、决赛阶段:10月21日—10月23日(周四~周六)为决赛阶段。决赛地点为山东省广饶县。决赛采用线下现场答辩的形式,各参赛团队依次汇报作品,并进行作品演示(PPT、视频等简要介绍作品构思、主要创新点、模型展示等),每队演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现场评审和问询,参赛团队答辩,根据参赛作品的成果水平、完成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议,评定获奖作品名次。五、大赛奖励大赛设立团队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两类奖项。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广饶县人民政府及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颁发。大赛奖项设置如下:(一)学生组奖项注:二等奖颁发给未进入总决赛的决赛参赛团队,三等奖颁发给未进入决赛的前70名初赛参赛团队,参与证书颁发给所有网络报名团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证书每位参赛队员各发放一张,三等奖证书每支团队各发放一张。(二)组织类奖项六、大赛组织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共广饶县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中共广饶县县委组织部广饶县科学技术局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广饶武汉理工大化工研究院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支持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橡胶塑料设计技术中心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大赛设竞赛组织委员会和竞赛执行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对本届大赛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竞赛执行委员会在竞赛组委会领导下全面负责赛事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开展成果宣传与转化工作,对赛事及相关成果开发的合法性负责。竞赛执委会办公室设在橡胶谷集团,负责赛事筹备和组织等相关工作。竞赛执行委员会组建以石化行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及企业知名专家为主体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依据《PMC大赛规程》开展技术评定工作并保障评判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七、大赛活动1、大赛决赛期间,举办“校企项目对接会”,活动将邀请参赛高校、行业企业、投资机构、科技服务平台等多方代表参加。2、大赛决赛期间举办高分子材料应用高峰论坛,将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参加。八、其他事项1、决赛阶段各参赛队往返交通费自理,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接站(周边指定机场、高铁站)前往比赛场地,比赛期间食宿由大赛承办方统一安排并承担相关费用。2、对于有培训和指导需求的高校及相关单位,大赛组委会将统一安排走访,具体细节请联系大赛执委会办公室。3、其他相关事项,请咨询大赛执委会办公室。九、大赛执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郑州路43号橡胶谷A栋419室邮箱:pmc@rubbervalley.comQQ群:154293727(一群)1048073072(二群)微信公众号:PMC大赛大赛官网:http://pmc.rubbervalley.com联系人:王婷婷18553207618胡紫腾17606390976附件一: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名单附件二: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执行委员会名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2021年4月22日主题词: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通知抄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抄送:大赛组织委员会、大赛执行委员会单位附件一: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郝长江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梁润生中共广饶县委书记张焱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副主任委员:周伟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任新钢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校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陈伟颂中共广饶县委副书记,广饶县人民政府县长顾问:王梦蛟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委员:于红军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驻会副会长田鑫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人力资源和会员部副主任辛晓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许春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原副院长程正迪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阿克隆大学教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H.Schuster德国橡胶研究所教授亚罗斯拉沃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化学博士阎永江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胥高远中共广饶县县委组织部部长迟健广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玉胜全国橡胶塑料设计技术中心主任张洪民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路建平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附件二: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红军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驻会副会长胥高远中共广饶县县委组织部部长迟健广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路建平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主任委员:辛晓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成永江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校长远君莉广饶武汉理工大化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珍妮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委员:马良清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辛振祥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宗伟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分子材料类专业委员会主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广义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院长项建广饶县科学技术局局长延多维斯基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校长柳宏伟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办公室:主任:项建广饶县科学技术局局长副主任:李艳东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发展部主任王婷婷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中心项目经理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5-11

2021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

2021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5月31日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积极响应“科创中国”建设科技经济融通平台等有关号召,促进空天动力领域跨界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联合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邀请中国航天基金会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高新技术产业分会等单位,于2021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共同举办“第六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第六届空天推进技术展会、2021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CAPIEC,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活动之一。大赛旨在发挥空天动力领域大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跃优势,积极发现空天动力领域创新创业人才与成果,推动空天动力产业双创平台向国际化、集群化、网络化生态健康发展。大赛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优化产业链创新发展环境,推动空天天动力领域创新资源与产业聚汇、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大赛主题:动能磨砺出彩创响空天未来一、组织机构1.大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员组成。2.大赛成立组织委员会,领导大赛的整体规划和统筹组织,下设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3.大赛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咨询、项目辅导、完善项目评审规则等工作。指导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高新技术产业分会承办单位: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清华大学航院航空航天创新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浙江大学化学前瞻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推进技术》编辑部、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天动力先进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燃料与化学推进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航天科工三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四川六合特种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二、参赛范围航空航天飞行器推进技术领域相关技术、产品、服务及供应链等,包括(不限于)以下几个方向:1.面向未来空天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设计2.面向未来空天动力的新材料、新结构研究3.面向未来空天动力的新燃料研究4.面向未来空天动力的高效率部件、系统设计5.面向未来空天动力的新设计、试验方法研究6.其他相关技术三、大赛安排(一)项目评选大赛环节分为初审、复赛与决赛。初审环节采取评审团线上评审的形式,从申请材料齐全性、项目领域相关性等方面对参赛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复赛和决赛环节采用现场答辩及实物演示的形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航空航天技术、风投、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委员会成员,从“技术与产品”、“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行业及市场”、“财务分析”、“团队实力”等方面,现场对各参赛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大赛现场打分、现场颁奖。(二)时间安排(三)奖励设置1.大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发放证书、奖杯和奖金。一等奖奖金3万元/项目,二等奖2万元/项目,三等奖1万元/项目。2.大赛设优秀组织奖3名,伯乐奖2名,表彰积极推荐项目并获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颁发奖杯及证书。3.决赛获胜项目将推荐参加由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主办的2022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4.大赛项目有机会得到来自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的支持。四、参赛要求(一)团队要求1.对有股权融资、技术与产品推广需求、与空天动力发展相关的初创型企业。2.拥有与空天动力相关技术、产品、服务与供应链相关成果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3.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拥有创新成果、创业计划或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的独立项目团队。4.其他对空天动力创新创业有热情的各类群体。5.企业或个人无不良记录。(二)项目要求1.参赛项目涉及职务发明的,需要取得单位出具同意参赛的书面说明文件,并提交单位开具的不涉密证明文件;非职务发明参赛项目的创意、技术、产品及相关专利须归属参赛团队(企业),与其它任何法人或自然人无产权纠纷。2.参赛项目须为原创性创新项目,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不会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3.参赛者须为该项目的第一创始人,或受其委托参赛且为项目核心团队成员。4.参赛项目须是具有市场化、产业化前景的项目。5.鼓励以下项目参赛:海外归国项目,军民两用技术或产品,已收到投资意向的科技成果,已有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或其它各类机构投资的项目。五、报名方式请于2021年5月31日前,扫描下方二维码填表报名,并将项目报告书(商业策划书)、不涉密证明文件电子版及项目其他说明材料、产品或企业视频在表格附件中上传;或使用电脑端打开此链接进行操作:http://pnibnc8gv49jg3d5.mikecrm.com/fXLSJOV。扫码报名六、申诉仲裁与纪律处罚1.各参赛培养单位严格审查参赛选手资格,若出现参赛选手资格问题,取消该作品参赛资格、参赛培养单位评优资格及承办单位申请权,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2.参赛选手不得运用非法手段窃取他人技术数据、创意设计方案等,如出现此类问题,取消参赛选手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培养单位,由所在培养单位给予相应处罚。3.大赛秘书处、专家委员会等各职能部门严格遵守大赛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若出现渎职、包庇等行为,取消相关作品资格及责任人职务,并通报组委会各委员单位。七、知识产权与保密1.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实际侵权责任由参赛选手承担。2.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均取决于项目来源或相关约定。参赛选手可自行为参赛作品申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组委会不涉及相关事宜。3.所有参赛作品均不得涉密,或须做脱密处理。因作品引发的泄密问题,由参赛选手承担责任。八、联系方式组委会:冯帆13241247669/王晚琳18511578321/何欢15801365845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徐波024-88795292/18040036661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刘洪洋024-89723969/18040031122咨询邮箱CAPIEC@163.com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5-06

第四届(2021)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第四届(2021)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5月30日各有关高校:为服务国家嵌入式芯片设计与相关应用产业的发展大局,加强全国高校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新工科要求的优秀人才,中国电子学会决定于2021年4月启动“第四届(2021)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现将大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及参赛对象大赛名称: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以下简称“大赛”)参赛对象:国内高校电子电气类相关专业(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电气、仪科等)在校大学生。二、大赛宗旨紧密结合嵌入式芯片及系统应用产业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芯片设计、软硬适配系统优化及应用方案设计等不同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丰富和活跃校园创新创业学术氛围,推进高校与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产学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助力我国嵌入式芯片与系统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组织构架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承办单位:东南大学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单位: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分赛区挂靠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厦门大学支持单位: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运营单位: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四、大赛赛制1、报名方式本届大赛分初赛、分赛区复赛及全国总决赛三阶段进行。初赛实行开放式报名,在大赛官网(www.socchina.net)上进行注册与报名,提交参赛选题及设计方案。经专家组评定确定是否获得参赛资格。每参赛队由不多于3名学生组成,可有不超过2名指导老师。根据参赛学生学历层次,大赛分①本科组、②研究生组。全体成员为本科生的参赛队为本科组;参赛队员中只要有一名研究生即为研究生组;高职高专队伍统一纳入本科生组评比;参赛队员身份以报名截止日提交身份为准。根据高校分布状况,全国设立北部(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西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中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及南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香港、澳门、台湾)五个分赛区。2、大赛方式本届大赛设芯片应用与芯片设计两个赛道:(1)芯片应用赛道本赛道采用组委会指定的嵌入式开发平台为设计核心,每个选题方向对应明确的设计平台,关于大赛平台的技术细节,详见大赛选题指南。作品可扩展其他自行设计的电路并搭建完成应用系统。原则上各高校报名参加初赛的队伍数量不设上限。针对每个选题方向,协办或支持单位为参赛高校提供数量不等的开发平台,详情见各家厂商选题指南。在报名阶段由平台提供商根据报名资料进行选择。(2)芯片设计赛道本赛道基于组委会指定的芯片硬件框架下,以特定应用场景,由参赛队自主选题的模式,完成相关芯片的设计与验证,达到可提交签核的标准。(2021年赛题完成指定工艺库的综合网表实现即可)详见大赛选题指南。五、大赛时间安排1、发布大赛通知:2021年4月上旬2、大赛报名时间:2021年4月上旬-2021年5月30日3、作品设计时间:2021年5月-9月4、作品提交时间:2021年9月18日18点前5、初赛评审时间:2021年9月19日-9月21日6、分赛区复赛时间:2021年9月下旬7、全国总决赛时间及地点:2021年10月下旬,南京六、评选办法及奖项设置1、初赛评选办法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报名后,各参赛队完成作品后提交设计报告及作品视频等内容,上传格式要求见大赛官网下载中心。大赛专家组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组委会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确定入围分赛区复赛的参赛队名单,并发布在大赛网站上。2、分赛区复赛评选办法分赛区复赛评审工作由分赛区高校组织专家组采用网评或现场评审方式进行。参赛队需提交参赛作品设计报告及演示视频,评审流程详见分赛区复赛通知。分赛区专家组将根据参赛作品的完成度、创新性、难度及文档质量、答辩状况进行评奖。分赛区复赛获奖名单及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公示在大赛网站上,公示时间为期7天。3、全国总决赛评选办法全国总决赛评审工作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评审,评审流程包括作品介绍及演示、质询与答辩等环节;大赛专家组将根据参赛作品的完成度、创新性、难度及文档质量、答辩状况进行评奖,评选出全国总决赛获奖队伍;评审结束即举行颁奖典礼,并将全国总决赛的获奖名单在大赛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4、大赛奖项设置分赛区复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其中,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分赛区复赛参赛队总数的20%,二等奖不超过25%。全国总决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全国总决赛参赛队数的15%,二等奖不超过30%。全国总决赛还将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工程奖等独立奖项不超过3项,各独立奖项可空缺。此外,大赛还将设立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协办单位可根据需要自行评选企业特别奖。七、其他事项大赛公示获奖信息后,对公示信息有异议的参赛队伍可以以真实姓名在公示期内就获奖信息以邮件形式向组委会发出仲裁申请,组委会收到仲裁申请后会以邮件形式正式回复仲裁意见。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形势变化,结合大赛实际需要,大赛时间或全国总决赛作品实物演示与评审答辩形式请以大赛官网通知为准。大赛结束后将编辑整理优秀获奖作品报告,组委会有权指定出版社出版发行。组委会与参数队共同拥有设计文档和作品视频的发布及出版权。除此之外,将给部分获奖团队和获奖作品录制视频,讲述团队使用参赛平台的学习和开发过程、创意价值等,并配合赞助商和评审专家人员的专业点评,使得获奖项目和赞助商平台都能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另外在网站和大赛现场将安排加入与相关企业的互动,包括人才培养,求职通道等。关于大赛详细内容及进展情况,都将在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官网www.socchina.net及微信公众平台上实时发布,请及时关注。各参赛学校指定一名带队教师(联络人),主要负责传达大赛通知至参赛学生、审核参赛队员信息、统一接收开发平台和获奖证书及其他沟通协调工作。请于指定日期前填写下载中心中的联络人信息表并反馈到大赛统一邮箱:wangtao@icisc.cn大赛学生QQ交流群:774888694大赛老师QQ交流群:724116728联系人:王涛(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电话:18362952022电子邮箱:wangtao@icisc.cn联系人:陈俊彦(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芯片设计赛道对接人)电话:18600043989电子邮箱:chenjunyan@icisc.cn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组委会(中国电子学会代)2021年3月12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5-05

第七届“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第七届“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6月30日一、大赛目的以大赛为纽带,整合互联网创新创业资源,增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现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强化以赛促产,探寻“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方案,打造一支富有活力、具备潜力、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宣传江苏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创新产品,吸引省内外优秀互联网创业团队至江苏落地发展,营造有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二、大赛主题经济科技“融合”发展,产业创新“双链”协同三、大赛口号互联融合新浪潮,赋能产业新升级四、大赛组织架构(一)主办单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联合主办单位中国(南京)软件谷·雨花台高新区(三)支持单位江苏省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四)总承办单位创客公社(五)承办单位江苏虚拟软件园、企运网、江苏启迪、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啡咖啡等(六)协办单位各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级互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众创园、大数据产业园、软件园,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江苏省信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江苏软件产业人才发展基金会五、参赛条件1、大赛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尚未在工商注册的创业团队或在2020年1月1日(含)以后登记注册的初创企业报名初创组;工商注册成立时间在2011年1月1日(含)以后,2019年12月31日之前的非上市企业报名成长组。2、创业团队指的是在报名阶段尚未注册成立企业的海内外团队,包括在校学生组建的创业团队、社会创业团队以及个人形式的创业团队;由大型企业内部孵化且未成立公司的项目可以团队方式参赛,但参赛项目必须为原公司主营业务之外的创新业务,且比赛中不能借用原公司财务数据作为项目有效证明数据。3、参赛项目为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创新创业项目,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4、参赛项目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并且2020年业务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5、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的技术、产品、经营均属于同一参赛主体;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6、获得前六届“i创杯”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项目不再参加本届大赛。六、赛程安排(一)报名阶段时间:2021年4月26日-6月30日1、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企业自主报名。2、地方工信主管部门、省级互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众创园、大数据产业园、软件园等部门和机构推荐报名。3、报名参赛的创业团队或企业登录“‘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官网(www.iiec.org.cn)或通过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创新创业)转入链接报名注册,并按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4、报名咨询电话:025-86966301、025-869501145、大赛官方短信通知平台:025-83348999(二)赛前集中宣贯会时间:2021年5月加强赛前宣传推广,落实工作开展,召集地方工信主管部门、省级互联网产业园、互联网众创园、大数据产业园、软件园等部门和机构以及有意参与大赛筹办的创服机构,召开赛前宣贯会。(三)“极速三小时”巡回路演阶段时间:2021年5月底-6月底在省内外各市举办多场巡回路演,省外以城市路演为主,省内以行业专题路演为主,其中行业专题路演将重点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参加路演的项目需在路演前完成大赛官网报名,通过现场路演的形式,经专家评审团评审打分,角逐晋级名额(每场约20个项目中决出1个直通决赛和3个晋级复赛名额)。每个项目只能报名一个场次的路演,不得重复参加多场路演角逐。巡回路演赛是大赛的配套活动,未在路演当场获得晋级的项目,仍可参加大赛的正常评审流程,即在线上初赛环节通过线上评审获得晋级机会。(四)线上初审阶段时间:2021年7月报名截止后,大赛组委会根据参赛项目的条件进行形式审核和资格确认。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组委会统一的评审标准对报名项目分组进行线上审核,确定晋级复赛项目。(五)复赛阶段时间:2021年8月对晋级复赛的项目(通过巡回路演直接晋级复赛或通过初赛选拔进入复赛的项目)进行特训营培训,之后分组进行线下路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组委会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组评审,确定晋级决赛项目。(六)决赛周阶段时间:2021年9月大赛决赛经第一轮评审筛选出进入总决赛的参赛项目,未进入总决赛的项目获得优秀奖;总决赛由全体评委对参赛项目进行打分后,决定特、一、二、三等奖获奖名次。邀请省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嘉宾出席颁奖典礼,为获奖项目颁奖。七、培训及提升赛事全程将贯穿“i创课堂”系列培训,主要分为线上课程和线下特训营。在报名阶段和“极速三小时”巡回路演阶段开展每周线上一课,内容涵盖融资、政策、技术趋势、企业管理等实战课程以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行业领军创业者分享的创业心法和行业经验。在复赛和决赛阶段,对进入复赛和决赛的参赛团队和企业举办赛前集中培训。同时安排对接会和轻松趣味的活动,增进参赛选手的投融资对接和社交机会。本届“i创杯”还将组织“i创”加速营,重点开展产业龙头对接会。结合产业龙头技术创新、产业转型需求开展专场对接,旨在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作用,帮助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对接行业资源与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构建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双赢。八、奖项设置及奖励政策1、大赛设置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三等奖及以上的获奖队伍可获得由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和2-10万元的大赛税前奖金(特等奖10万元、一等奖8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优秀奖可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2、对大赛结束后半年内在江苏注册公司的二等奖及以上获奖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3、大赛设置组织奖,对积极参与大赛,推荐优秀参赛项目,承接各阶段工作,并做出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的省内工信系统、产业园区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单位予以表彰。九、大赛宣传组织及支持根据参赛团队或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以下支持:1、组委会将成立大赛宣传工作组,依托大赛官方平台(http://www.iiec.org.cn)、江苏省互联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以及主承办单位资源,对参赛项目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并邀请主流媒体、新媒体及时宣传赛事情况以及优质参赛项目。2、项目完成大赛报名后,可优先参与大赛组织的巡回路演及各项培训活动,提升实战经验。3、为进入复赛和决赛项目配备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商业模式打磨。4、为进入决赛的参赛项目对接省内各地人才政策。5、聘请法律、财税、创投等相关行业专家及知名创业者,为参赛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创业政策、创业融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业培训。6、推荐与大赛合作投资基金和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知名企业家、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对接,获得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十、经费保障大赛为公益性赛事,对参赛项目不收取报名费用。大赛经费由主办单位省工信厅进行事后奖补,由联合主办单位进行经费筹措,总承办单位引入社会资金赞助大赛。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4-26

比赛线上评审软件

比赛线上评审软件一种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进行的评审活动。相比传统评审模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可以实现申报、评审工作的信息化。可以直接将评审结果数据导出,做到公平公正和公示。在新一轮的评审改革的大背景下,迅速网络(www.webxun.com)依托自身及合作方强力资源而打造的首家评审系统横空出世并扬帆起航(ps.webxun.com),该系统侧重对评审内容的学术评价,采用第三方同行专家评议的形式,在满足各单位在引进、职称评定、作品质量,项目质量等多方面的学术评价需求的同时,还可用于专家在本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自评、自测,得到的第三方评价结果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承认,并可用于诸多领域。为什么是“迅速网络”搭建评审系统?经采访得知,迅速网络一直致力服务于各院校及单位科研的线上系统开发工作,提供包括各类评审系统的开发,咨询服务。该系统的推出,有着深厚的政策大背景。评审系统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评审机制,弥补了传统的线下评估的缺陷,同时回避了很多现实矛盾,在促进服务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迅速网络评审系统的诞生才显得如此重要。运用评审系统的单位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这样的单位数不胜数。如上海师范大学,为保证评审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与迅速网络进行深度合作,迅速网络根据该校的需求集结业内权威专家提供专业第三方评审,助力高校评审活动把关。针对评审人才学科及评审级别筛选出多名评审专家,之后将评审专家资料递交高校确认并敲定专家评审团阵容。其中部分专家做出独立评价,其他专家附议。最后,汇总完整评审报告递交评审组织会,上海师范大学对于整个服务流程表示高度认可。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评价形式,体现了管办评分离的评审治理体系改革方向。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用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政府工作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第三方独立公正评估”。陈宝生部长也提出“第三方评估将成为政府管理常态”。在综合治理现代化转型,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大背景下,以“第三方”方式开展学科评估,提供服务是评价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迅速网络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评审评估系统软件开发机构,必将与中国的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襄中国各类评审评估事业的盛举。比赛线上评审软件是迅速专家评审系统软件技术,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评审系统软件。本系统为B/S构架,采用微软的ASP+MSSQL技术,客户端页面使用html5页面,采用div+css、jQuery、js和flash技术。总共包含11种权限,10大系统,23个子系统。比赛线上评审软件就找迅速网络评审软件专家,联系张经理:13916016158
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