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    评审系统    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网络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大赛        更多 >

迅速评审最新动态

迅速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第三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全球征集

大赛名称:第三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征集截止时间:2018年1月18日一、大奖定位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下简称“大奖”)创立于2015年,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是当代创新设计评价、推广与合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创意转向产业与未来的实体创新加速器。大奖以“东方智性、国力智能、生活智慧、创新智库”为核心价值观,倡导设计回归“智造”本源,汇聚世界创意资源,以期“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二、关注热点大奖与时俱进,每年将提出直面当下与未来的重要话题,进一步发挥大奖引领大众生活与产业发展的作用。本届大奖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老龄社会人文关怀等三大社会热点。三、奖项设置大奖持续创新,以全视角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一流工业设计大奖,提出行业引领计划,构建更具社会影响力和产业活力的大奖“1+X”新系统。“1”为大奖本体,即“智造奖”,关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适需求及创新设计;“X”为大奖拓展,即“专项奖”,关注区域经济、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需求及创新转化。“智造奖”以“民生、产业、未来”为导向,设立“金智奖、优智奖、创智奖”等奖项;“专项奖”以定向需求产业转化为导向,包含“设计义乌”、“设计先临”两大子项,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设计义乌”以“自品牌•产品创新”为主题,关注新型商业模式下的原创品牌战略与产品创新;“设计先临”以“3D造•新生活”为主题,关注3D打印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具体奖项设置如下: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奖项设置智造奖专项奖设计义乌设计先临金智奖(2项、100万/项)一等奖(2项、30万/项)一等奖(2项、15万/项)优智奖(8项、20万/项)二等奖(3项、10万/项)二等奖(3项、5万/项)创智奖(12项、10万/项)三等奖(5项、5万/项)三等奖(5项、2万/项)TOP100TOP100*各奖项TOP100作品数量将由评审委员会根据作品情况集体商议。四、参赛类别大奖参赛作品涵盖产品创新设计,以及产品与服务相融合的系统创新设计。(一)智造奖智造奖共设“文化创新、生活智慧、产业装备、前沿科技”四大参赛类别。·文化创新:彰显人文关怀与美学品质的设计。包含室内家具、灯饰照明、餐饮器皿、文化礼品、文教用品、器物包装、时尚穿戴、社会创新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生活智慧:旨在生活方式创新与智慧解决方案的设计。包含家用电器、厨房卫浴、电子数码、老年用品、母婴用品、运动休闲、防灾防护、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产业装备:推进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的设计。包含交通运输、医疗保健、办公设备、机械工具、建筑装备、农林装备、生产装备、军用装备等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前沿科技:探索行业未来趋势与技术创新应用的设计。包含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机器人等领域的前瞻性、实验性产品与服务。(二)专项奖1、设计义乌专项奖设计义乌专项奖共设“时尚日用、文化用品、旅游产品、智能产品”四大参赛类别。·时尚日用:关注日常生活相关的设计与创新。包含家居用品、时尚穿戴、休闲用品等。·文化用品:关注文化创意相关的设计与创新。包含文教用品、文创产品、文化礼品等。·旅游产品:关注休闲旅游相关的设计与创新。包含旅游纪念品、箱包设计、户外用品等。·智能产品:关注智能科技相关的应用与创新。包含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2、设计先临专项奖设计先临专项奖共设“生物医疗、材料创新、生活方式”三大参赛类别。·生物医疗:关注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包括仿生医疗、保健器具、医疗辅具等。·材料创新:关注3D打印材料与相关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包括开发低成本材料、高强度材料、环保材料等。·生活方式:关注3D打印技术在生活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包括家居照明、娱乐设备、定制礼品等。五、参赛办法(一)参赛资格全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单位、设计机构、科研机构及个人皆有参赛资格。无知识产权纠纷,已上市两年以内、未上市但能在本届复评前公开展示其模型的作品均可参赛。同一作品不可同时申报智造奖和专项奖(含设计义乌专项奖、设计先临专项奖)。(二)报名方法大奖采用公众报名与专家提名并行选拔机制。公众报名参赛者登录大奖官网(www.di-award.org)进行报名,专家提名参赛者登录提名人提供的专属链接进行报名。(三)报名时间与费用大奖报名期限为北京时间2017年9月19日至2018年1月19日,组委会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逾期概不受理。六、评审办法(一)评审机制所有奖项的评审皆包含初评、复评和总决赛三轮评审环节,采用分类评审和综合评审相结合方式。初评采用在线图文评审方式(入围者须寄送实物参加复评);复评采用现场实物评审方式(产生各奖项候选者);总决赛采用现场答辩评审方式(产生各奖项得主)。公众报名作品需参加初评环节,专家提名作品经组委会审核后可直接进入复评环节。为彰显大奖的公正性,提名专家与评审专家实行互相独立的工作机制。(二)评价标准大奖立足智能制造大时代背景,独创“金智塔”评价体系,包含三层标准:一是基础标准,强调“设计之技”,包含功能性、美学性、技术性、体验性、可持续性等评价因子;二是核心标准,强调“设计之道”,包含民生贡献度、产业贡献度和未来贡献度等评价因子;三是顶层标准,强调“设计之力”,包含社会影响力、行业示范力等评价因子。(三)评委构成大奖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权威专家担任评委。为凸显设计的跨界整合性,加强评审的全面性,除邀请设计领域专家以外,还引入科技、商业、媒体等其它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评审。七、参赛价值(一)奖杯证书所有奖项获得者都将获得奖杯及证书各一份。(二)徽标授予所有获奖作品可获得“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徽标终身免费使用权。(三)行业交流所有奖项获得者将受邀参加佳作展、智造大会、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将有来自全球设计界、学术界、媒体界、产业界等各行业代表出席,为参赛者提供面对面交流合作的机会。(四)展览收藏所有参与复评的优秀作品将免费参加本年度的佳作展。同时,赠予组委会的参赛作品还可免费参加国内外巡展推广活动,并获得《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收藏证书》。(五)产业转化大奖已与百余家创投机构、孵化平台、制造企业、政府机构联合搭建“DIA产业创新平台”。所有优秀参赛者将获邀参与当年度的产业转化系列活动,包括资本对接、产品孵化、知识产权拍卖等。(六)配套服务设计义乌专项奖获奖者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义乌市政府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设计先临专项奖入围作品在符合技术准入条件的前提下可申请由杭州先临三维云打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模型打印服务。(七)媒体推广大奖已与百余家主流媒体建立覆盖不同行业和渠道的全球媒体推广网络。总决赛、智造大会、颁奖典礼等重要活动将通过浙江卫视进行全程录播,并进行网络直播,进一步增强优秀设计的社会影响力。八、日程安排活动日期大奖启动2017年9月19日(二)作品征集2017年9月19日(二)-2018年1月19日(五)初评2018年1月24日(三)-2018年1月31日(三)初评结果公布2018年2月2日(五)入围作品收件2018年2月26日(一)-2018年3月17日(六)复评2018年3月23日(五)-2018年3月25日(日)复评结果公布2018年3月26日(一)总决赛2018年5月6日(日)-2018年5月7日(一)颁奖典礼2018年5月8日(二)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参赛须知(一)知识产权1、参赛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者,对参赛作品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与他人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或迄今未发生或已妥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对于尚未申请(备案)相关知识产权或尚未取得专利授权的作品,参赛者需在报名后及时补交相关知识产权证明。对于在获奖后仍然没有取得相关知识产权证明的作品,组委会有权要求参赛者作出书面保证。对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组委会有权保留甚至撤销该作品的评奖资格。如获奖作品存在知识产权瑕疵,组委会有权撤销获奖资格,召回奖状、奖杯等荣誉,追回奖金。如因参赛作品存在知识产权瑕疵造成主办方、承办方等单位经济、名誉方面损失,主办方、承办方等有权要求参赛方赔偿,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损失、名誉损失、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鉴定费等费用。2、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其中,专项奖的联合主办方拥有专项奖获奖作品知识产权的优先转让权。(二)宣传与保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有权使用参赛者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与大奖有关的宣传推广活动,若有特殊保密要求,参赛方需在报名完成后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否则视为可公开作品。(三)报名信息报名信息须如实填写,一经提交不可修改,如出现虚假信息,组委会有权撤销该作品的参赛资格及荣誉,并追回奖金。组委会及评审委员会有权根据赛事规则及作品实际情况,调整作品的参赛类别。(四)报送资格作品的所属方及设计方符合本条例第(一)条规定的均具有报名资格,为避免重复报名,请于报名前与相关参与方确认,由此引发的荣誉及奖金归属问题,由参赛者自行解决,组委会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双方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协调一致,组委会有权撤销该作品的参赛资格及荣誉,并追回奖金。同一作品不可同时申报智造奖及专项奖(含设计义乌专项奖、设计先临专项奖),一旦发现,组委会有权撤销该作品的参赛资格及荣誉。(五)结果通知所有评审结果将通过官网及报名系统进行通知发布,请参赛者密切关注以上信息渠道。若因参赛者自身原因错过重要信息或未按要求及时反馈而影响评审、领奖等事宜,后果由参赛者自负。(六)作品寄送1、根据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评审规则,所有初评入围参赛者及通过审核的提名参赛者须寄送实物参加复评。参赛方须严格按照当年度寄送说明准时寄送作品,若未按要求寄达的,将视为放弃复评资格。由寄送所产生的运输、保险、海关等所有费用均由参赛者承担。2、寄送前须登录报名系统如实录入寄送信息,用于组委会收件核对。3、为保证大奖评审、展览等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作品寄达之日起,至当年度佳作展结束,所有参赛者不可撤走其作品。4、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所有评审和佳作展展览将在专业场所进行,并根据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运输及保管。但组委会不负责为任何作品购买保险,如有需要,请参赛者自行购买。(七)作品回寄1、组委会将在每年7月开始统一安排作品的回寄事宜。因回寄所产生的运输及关税由参赛者承担,若需特殊包装或购买保险,需由参赛者在2018年7月1日前通过邮件提出申请,并提供国际快递账户扣费账号,组委会在收到账号后开始寄送。2、所有获得奖金的获奖者须将获奖作品实物赠予组委会,确有后续研发用途的作品可在研发完成后寄回,轮船、高铁、飞机等体量过大难以运输的作品,经组委会认定后可用小比例模型替代。(八)总决赛与颁奖典礼所有入围总决赛的参赛者须本人参加总决赛,否则将视为放弃奖项及奖金角逐资格。所有获奖者将受邀出席当年度颁奖典礼,届时将现场统一发放证书、奖杯,如获奖者未能到场所带来的所有后果由参赛者承担。(九)奖金发放奖金将在当年度颁奖典礼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财税规定及流程进行发放。国内奖金接收方可为单位或个人账户,国外奖金接收方仅可为个人。若奖金接收方与报送方为不同单位或个人,则需额外提供由报送方签字盖章的书面授权书。(十)参赛者的作品一经提交,则默认同意以上条例,大奖组委会保有最终解释权及裁判权。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免责条款(一)因评审需要,评委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多次操作,将会对作品造成不可避免的损耗及损伤,由此产生的后果,组委会概不承担任何责任。(二)组委会按上述参赛须知第(六)条第4款进行评审、展览、移动、保管,作品如有丢失或损坏,组委会概不负责。(三)组委会按上述参赛须知第(七)条第1款回寄作品,邮寄过程中作品如有丢失或损坏,组委会概不负责。(四)由天灾、战争或国家政策等不可抗力原因导致作品受到损害的,组委会方面无赔偿责任。(五)参赛者的作品一经提交,则默认同意以上条款,大奖组委会保有最终解释权及裁判权。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织架构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协办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支持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战略合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阿里巴巴、网易、新浪;艺创小镇、云栖小镇、梦栖小镇;行业合作:奥地利设计协会、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韩国设计振兴院、韩国首尔设计中心、韩国用户体验协会、英国伦敦设计师部落、开普敦联合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台湾工业设计协会;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周、赫尔辛基设计周、北京设计周、深圳设计周、首尔设计节;中国设计红星奖;深度合作媒体:浙江卫视、网易设计、新浪家居、domus国际中文版、动点科技、视觉ME、设计与制造;行业支持媒体:视觉中国、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网易浙江、浙江在线、大浙网、雅昌艺术网、中国设计网、视觉同盟、花瓣网、杭州网、设计癖、秀设计、创业邦、36氪、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新华社、中新社、美通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新京报、ChinaDaily、中国青年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文化报、intramuros、杭州日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经济日报、中国美术报、美术报、上海日报、每日商报、科技金融时报、第一财经、香港大公报;装饰杂志、interni设计时代、今日浙江、文化产业月刊、新民周刊、流行色杂志;浙江经视、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浙江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浙江之声、FM95浙江经济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澎湃新闻、浙江发布、陆俊毅设计现场、普象工业设计小站、今日头条家居、人物LIVE、差评、求是设计会、设计中国;
2017-09-25

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

大赛名称: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17年10月8日24时一、简介: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ChineseundergraduateAstronomicalInnovationContest,CAIC)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竞赛计划每年举行一次。竞赛旨在通过天文科技与科普创新作品竞赛的形式,激发调动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天文、学天文、用天文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提高青年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促进高校天文社团的发展和天文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以期为我国天文科研、教育与科普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并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出贡献。二、竞赛形式:以天文科技创新与科普创新两大类形式参与竞赛。1、天文科技创新类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天文观测与技术创新(如创新天文观测仪器设备研制、创新观测与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开发等),(2)天文科学研究创新(鼓励利用自主观测设备或研究方法开展的研究课题,鼓励针对国内外最新最热门的天文发现与成果开展的研究课题),(3)天文学史与古天文等其它方面及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课题,等。2、天文科普创新类作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天文科普理论、方法与形式创新,(2)天文科普与教学仪器设备创新研发,(3)原创天文科普创新作品(如天文科普文章、系列海报、系列课件ppt等),(4)多媒体天文科普创新作品(如天文科普软件/APP、天文科普系列漫画与视频、WWT宇宙漫游作品等),等。三、竞赛时间和节点(每年竞赛具体时间安排请见当年通知):1、第一阶段(一般在第二阶段前2.5个月):“竞赛通知”发布,大学生开始准备参赛作品;2、第二阶段(15天):竞赛初赛,网上提交作品;3、第三阶段(15天):初赛作品评选(专家评审、网上投票),确定并公示决赛入围者;4、第四阶段(决赛前15天):“竞赛决赛通知”发布,决赛入围者进行决赛报名并准备参赛;5、第五阶段:竞赛决赛与颁奖,约2-3天(含报到注册)。四、竞赛作品提交与决赛方案:1、初赛作品提交(提交方式与要求详见当年初赛作品提交通知):按照要求网上提交以下材料:(1)作品登记表(见附件);(2)论文或作品说明(一般不超过5000字);(3)辅助材料(图片、动画、视频等);(4)推荐信(可选择提供,由指导教师、辅导员、天文社团负责人撰写)。2、决赛方案(详见当年决赛通知):决赛采用海报成果展示与上台演讲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开展将综合考虑参赛队数与时间场地等限制。注意:入围决赛的参赛队在初赛作品提交后到决赛前仍可继续进行作品相关工作。五、竞赛参加者(具体年级要求请见当年竞赛通知):本竞赛的参加者要求为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全日制高等院校在读的专科、本科生(不限专业),具体年级标准为:竞赛当年9月已入学或刚毕业(即包含当年暑期刚毕业的学生,亦包含当年9月入学的新生)。每个参赛作品团队应包含一位团队负责人,团队总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含负责人)。每个团队负责人限主持申报一项作品,作为成员参加不限项。鼓励竞赛参加者在本校或周边地区寻找1名指导教师指导作品,或由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辅导员提供推荐。鼓励竞赛参加者以所在高校天文社团名义参加比赛,并由社团负责人撰写推荐信。六.提交作品通知1.提交时间:2017年9月16日0时至10月8日24时。2.提交材料:(1)作品登记表(见附件)。(2)论文或作品说明(一般不超过5000字)。WORD或PDF格式。(3)辅助材料(图片、动画、小视频等)。可选择提供。(4)推荐信。可选择提供,由指导教师、辅导员、天文社团负责人撰写。3.提交方式:请发送Email提交作品。请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ZIP或RAR格式)发送至:caic2017@126.com,并抄送至caochen@sdu.edu.cn。邮件标题和打包文件请按:“科技/科普类--作品题目--负责人”的方式命名。注意:打包文件大小如超出邮件发送限制,请自行上传至网盘并发送邮件告知链接。竞赛组委会收到作品后会在3日内回复,如未收到回复信息,请务必发邮件询问!4.作品修改更新:在作品提交截止时间(10月8日24时)前,可对已上传的作品进行修改更新,请重新上传及发送email提交修改更新后的作品文件。邮件标题和打包文件请按:“(更新)科技/科普类--作品题目--负责人”的方式命名。注意:重新发送有修改更新的作品文件内容即可。5.答疑及(初赛)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如有疑问,请通过竞赛答疑交流QQ群:478532758或发送email至caochen@sdu.edu.cn提出。(初赛)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将于作品征集并整理后开展,具体通知将于10月中旬前发布。七、竞赛评分(具体评分细则及评委详见当年初赛/决赛通知):1、初赛评分: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委员、高校专业天文教师等不少于3位老师担任(评委有严格的回避原则)的初赛评委会给出的初赛成绩,占90%;+网络投票:占10%。2、决赛评分:初赛综合成绩:10%;+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委员、高校专业天文老师及决赛所在地天文专家等不少于5位老师担任(评委有严格的回避原则)的决赛评委会给出的决赛成绩,占80%;+各参赛队负责人互评,占10%。同时由决赛评委会评出各单项奖。八、竞赛评奖:本竞赛计划设一等、二等、三等奖(入围决赛的作品均可获奖),并设若干单项奖,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竞赛获奖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获取创新学分等奖励,并推荐天文类高校和科研院所招考研究生、以及中小学和天文馆科技馆招聘天文教育与科普人才时参考。九、其他事项:1、竞赛具体通知、相关资料查询、在线作品提交、网络投票等通过竞赛官方网站:http://caic.china-vo.org/,竞赛微信公众平台:astrocaic和竞赛交流QQ群:478532758(进群请备注: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推荐)发布,敬请关注。2、对本通知所述问题如有疑问或建议请通过竞赛交流QQ群:478532758(进群请备注: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推荐)提出,或发送邮件至caochen@sdu.edu.cn。十、联系方式: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竞赛将在举办中广泛听取各界意见,欢迎广大参赛者进行相关资讯并多提宝贵意见。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微信公众平台:astrocaic大学生天文创新竞赛QQ群:478532758(进群请备注: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推荐)邮箱:caochen@sdu.edu.cn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竞赛作品登记表.docx
2017-09-22

首届湖滨新区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

大赛名称:首届湖滨新区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为促进宿迁市湖滨新区旅游商品研发,丰富旅游商品种类,扩大旅游商品在旅游消费的比重,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伴手礼),通过旅游商品传播骆马湖旅游文化,推动湖滨新区全域旅游的纵深发展,宿迁市湖滨新区旅游经济发展局拟举办“首届中国宿迁湖滨新区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目前赛事作品征集持续进行。一、大赛主题本次大赛要求以宿迁市湖滨新区旅游元素为主题,体现区域文化内涵、突出地方旅游特色、满足游客需求,用创意设计创新湖滨新区旅游商品(伴手礼),彰显湖滨新区旅游传统魅力、文化张力和创新活力。二、参赛对象以个人或团队为参赛单位,参赛对象包括旅游企业、设计机构、创新机构、国内外院校、设计师(含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等)、创客机构(团队)、资深创客、工艺美术师、手工艺制作者和产品制造企业、创新设计爱好者等。三、参赛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题。具有宿迁市湖滨新区旅游文化元素、地域特色和景区(点)特征,能体现湖滨新区旅游资源的创新性、独特性、时尚性、实用性、纪念性、市场性等特点。包括能体现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色等元素的各类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文化艺术品、旅游生活品、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等方面的自由设计及创意;旅游商品的外观、结构及包装设计。2、参赛作品不得是历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作品,不得是仿冒国内外已经上市的产品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作品。3、提交书面设计的,稿纸提交规格A4,彩色打印;提交电子设计稿的,稿件发送JPG格式和源文件,清晰度大于300DPI,不大于3MB,入围作品另行通知调用大文件。4、参赛者需详细填写报名表和作品说明表(附件1、附件2),提供参赛者信息,阐述作品名称、设计创意、作品主题、特点、结构和工艺(传统工艺需注明其工艺特征)、材质以及商品受众和预期价格等。说明文字不超过500字。5、提稿图片正面不得出现姓名、地址等个人相关信息。6、参赛者须同意其参赛作品参加官方网站的网上公众评选、主办单位的展示会及有关宣传推荐活动。不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将通知报送者自行取回(报名参赛作品的文字说明材料和照片不再退还本人)。四、作品报送方式1、设计图稿:参赛者/单位把报名表格(参赛者签名不得打印,须亲自签名;参赛单位须盖公章)及参赛作品设计图稿按要求发送到邮箱1791204162@qq.com(邮件如已接收,将回邮给参赛者/单位)。2、实物作品:参赛者/单位携带报名表格及实物作品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湖滨新区旅游经济发展局)提交,地址:宿迁市湖滨新区玉兰路9号湖滨新区管理委员会B座216室。特别提醒:如需快递作品,视参赛者已自动承担作品快递费用及物流安全。主办方拒绝接受任何破损作品参赛,且不承担任何责任。五、赛事安排1、环节设定作品征集(2017年9月1日启动)——网络投票——专家评审——报送审定——颁奖仪式——作品展示2、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宿迁市湖滨新区旅游局”,获得最新赛事进展。六、奖项设置(奖金为税前金额)一等奖1名,颁发奖金10000元及证书、奖牌。二等奖2名,颁发奖金5000元及证书、奖牌。三等奖5名,颁发奖金2000元及证书、奖牌。优秀奖20名,颁发奖金500元及证书。七、版权说明1、大赛实行实名投稿制,作者提交作品时,必须填写大赛报名表,以便联络活动投稿者及时参加大赛的各项活动。2、参赛作品必须原创,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作品不得重复参赛;若有第三方对作品提出异议,并经主办单位查明属实者,主办单位将取消获奖资格,并追缴其所有奖品,且因抄袭和剽窃他人作品发生知识产权或版权纠纷等由参赛者自行承担法律后果。3、参赛作品自提交之日起,主办方享有刊发、推广、出版参赛作品的公益性使用权,所有提交非实物类作品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实物类作品一般不予退还,确实贵重件请斟酌参赛。4、参赛作品均不得在内容中显示参赛者、参赛单位名称等创意元素以外的其他相关信息。5、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评委会将对参赛者提交的相关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当参赛者要求公开、修改或延期使用其提供的信息时,评委会经过身份核实后给予答复。6、最终获奖作品,版权归主办方所有。主办方无条件享有各项公益使用权,有权以任何形式复制、展示、传播作品,并享有向相关旅游生产企业推荐,培育和上市的优先权和主导权。八、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ps.webxun.com九、特别提醒1、当遇到以下情况时,组委会有权收回奖杯、证书、标志使用权、奖金等:(1)正式确认获奖作品侵犯了其它作品的知识产权。(2)参赛者在未通知主办方的情况下对获奖作品进行重大修改,并继续在该作品上使用获奖标志或利用其进行宣传。2、获奖作品参赛者应根据举办方要求参加颁奖、展示会及相关活动。3、凡参赛者均视为认可本公告(申明)所有内容。4、大赛主办方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保留对本方案的最终解释权。十、联系方式联系人:付女士、刘先生、蔡先生电话:0527-84837969邮箱:1791204162@qq.com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玉兰路9号湖滨新区管理委员会B座216室。赛事信息及表格PC端下载链接:http://www.hbxq.gov.cn/hbxq/gsgg/201709/602fd8a837e749249d947959f84738fa.shtml微信公众号文章请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MjEwOTM4OQ==&mid=2247483954&idx=2&sn=59239fa1b788da96d3759f4a35300e62&chksm=f9d1aa90cea623860556a1fcc37ec0aa19b06c41f1693b2ae998fdbff0aa8d290adb7005f46a#rd合作平台:网易新闻客户端专题页面:https://c.m.163.com/news/s/S1504170347878.html?spss=newsapp&spsw=1参赛表格下载:https://c.m.163.com/news/a/CT6GA41E0424989N.html?spss=newsapp&spsw=1
2017-09-21

第三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

大赛名称:第三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10月15日为响应“网络强国”和“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在互联网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举办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得到了广大高校的热烈响应。为继续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我“中心”定于2017年8月至12月举办“第三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是面向CERNET会员高校开展的竞赛活动,旨在激励CERNET各会员高校学生积极开展下一代互联网软硬件技术及应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及产品的创新研究,培养互联网创新人才,促进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二、大赛组织1.主管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主办单位:赛尔网络有限公司3.协办单位:CERNET网络中心、《中国教育网络》杂志、中国移动北京公司4.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三、大赛要求1.参赛对象参赛项目国内申报人须为CERNET会员高校的在校学生,经CERNET会员高校推荐后进行在线报名,个人或团队均可参赛,须有导师对参赛作品进行辅导。2.作品类型赛事分网络技术应用甲组、网络技术应用乙组和物联网组。网络技术应用甲组和网络技术应用乙组作品须有项目成果,包括原型产品或专利、论文。所有参赛作品要求能够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特点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具体类型包括:下一代互联网网络支撑技术类: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特点进行的网络支撑技术创新;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应用服务类:各类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或可在IPv6网络环境中部署运行的应用服务;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类:各类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类:各类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仅限北京地区高校学生报名)。四、大赛安排1.为保证参赛者充分理解大赛规程和作品要求,大赛组委会拟通过媒体宣传、大赛说明会等方式,为参赛者提供相关信息。具体安排将通过官方网站发布。2.报名方式:由CERNET会员高校遴选、推荐本单位参赛队伍,于2017年10月15日之前通过官方网站www.cerpark.com报名并提交参赛作品。网络技术应用甲组和网络技术应用乙组的参赛者需上传标准格式的项目计划书、项目演示文件、项目讲解视频。3.初赛:报名完成后,参赛者须参加由主办方组织的IPv6知识机考,IPv6知识机考成绩作为加分项计入总成绩。组委会在对报名材料与机考成绩进行审核后,将具有参赛资格的参赛者作品集中至初赛评审地点,由初赛评审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产生决赛入围作品。4.决赛:2017年12月,由主办方组织现场评审,决赛评委会在听取项目展示并质询后进行打分,根据综合成绩排名产生全国决赛获奖作品。网络技术应用甲组和网络技术应用乙组作品须参加现场评审前的成果验证,验证结果计入决赛成绩。五、奖项设置全国决赛设网络技术应用甲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网络技术应用乙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物联网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最佳人气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具体奖励数量由大赛组委会根据竞赛组别的特点及参赛作品的实际数量与质量确定,详情请关注大赛官方网站。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李翔010-62603388lixiang@cernet.com柏一沦010-62603846baiyl@cernet.com物联网组赛事:李伦18883514201lilun@cmiot.chinamobile.com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张杰010-62514689zhangjie@cutech.edu.cn大赛概要及组织委员会名单请从大赛官网(www.cerpark.com)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www.cutech.edu.cn)下载。本文活动内容收集整理自第三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官方网站,活动内容网页链接http://www.cerpark.com/xianxiahuodong/hangyezixun/2017-08-17/556.html,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7-09-21

“少年中国”文化传承创新行动(2017)暨第五届“少年中国”优秀作品征集

活动名称:“少年中国”文化传承创新行动(2017)暨第五届“少年中国”优秀作品征集征集截止时间:2017年9月30日“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直警醒着世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要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必须重视少年儿童的培育,使他们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自2013年起,由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举办,已经连续四年举办“少年中国”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在少儿文学、动漫、音乐、出版、教育等领域专家和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泛征集和遴选,通过征集活动助力原创精品创作环境建设、为原创优秀精品搭建跨界合作平台,依托中关村互联网科技优势,以多种形态创新优秀原创传统文化精品在全社会传播、推广。“少年中国”已经成为一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成为一个优质的文化品牌。2017年,我们进一步聚集各界力量,通过聚合丰富的优质内容资源,征集优质阅读内容,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助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等首都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走进幼儿园、学校和社区,办好主题阅读活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促进少年儿童阅读,用优秀的文化作品哺育少年儿童。一、活动宗旨传承、创新、融合二、活动名称“少年中国”文化传承创新行动(2017)暨第五届“少年中国”优秀作品征集三、活动起止时间“少年中国”文化传承创新行动(2017)自2017年4月1日起至12月30日止;其中作品征集活动自2017年8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四、优秀作品数字化推广服务本届“少年中国”文化传承创新行动(2017)将联合企业、媒体平台、各大院校、专家等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入选优秀作品的宣传、阅读推广;组委会与腾讯儿童将对适合的优秀作品进行IP孵化、投资、及市场推广相关服务,并举办市场推介、阅读推广进校园等公益活动;坚持创新、以融合为依托,科学地整合各类资源,努力开展从创作者到受众之间的服务对接,为少儿文化作品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牵线搭桥,使其实现由传统形式向新形态的转换,同时进行优秀作品的数字化传播推广,促进少儿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五、参选作品要求本届作品征集按内容分为文化艺术作品和科普作品两大类别,作品体裁包括但不限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动画,漫画,绘本,歌曲,新媒体互动产品等。参评作品内容须适合0—18岁少年儿童阅读的小说、童话等文学作品,和动画系列片、漫画、绘本、歌曲、多媒体互动产品等文化作品。本届文化艺术类作品征集主题为: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弘扬爱国主义、勤劳勇敢等民族精神;2、弘扬北京历史文化、创新文化为代表的首都文化;3、弘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等历史文化;4、“一带一路”国家相关历史及文化内容。本届科普作品征集主题为:1、儿童安全问题,避免遭遇暴力侵害、面对诱拐、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2、儿童食品安全、儿童营养健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安全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生观培养。本届作品征集继续设立未出版类别,接受个人或集体原创作品,主题与正式出版作品相同。本届新增设少儿组,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办公室合作,面向全国少年儿童开展以“食品安全与食育”为主题,征集少儿绘画作品。(具体详见“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少儿绘画作品征集方案)1、参选作品包括以下两类:A、2015—2017年度在中国内地公开出版发行(含再版)。B、未出版、未发表(含所有面向公众的纸质和数字形式媒介)的内容完整的原创作品。2、每个项目每位作者或单位,选送作品不超过7部(含合作)。3、参选作品作者不限国籍、年龄、性别。4、参选作品文字以中文为主,但不排除其他文字作为辅助文字。5、未出版参选纸质图画作品原稿尺寸在A4—A3之间。6、未出版参赛图画作品数字文件尺寸不小于250X250(mm),不大于450X450(mm);300dpi,CMYK模式,JPG或TIF格式存储。7、参选原创文学作品,可提交纸质文档或Word、PDF等电子文挡。8、参选歌曲作品,文本文件(歌词、歌谱)可提交纸质文档或Word、PDF文件,也可提交Mp3格式的音频文件。9、参选动画作品要求如下:1)格式可以为:FLASH动画作品须提交SWF及相应的FLA源文件两种格式;二维、三维动画作品可以提交rmvb、mpeg、vob、avi、swfmp4、flv、wmv、mov、3gp等格式。选取一帧代表性画面并截图处理成作品的索引图像(尺寸:130×100,格式:GIF及JPG格式各一幅,大小:50K以下)。2)时长要求:作品总时长不得超过120分钟,系列作品累计时长不得超过500分钟。10、参选新媒体产品,应采用通用视频、音频编辑软件加工制作,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表现形式以及人机互动的多媒体信息,以DVD形式提交,同时提交互联网链接地址。11、参选作品应于2017年9月30日前投寄到指定地址,以收到地邮戳为准。六、参选方式作品投稿报名表请登陆http://www.youthchina.org.cn/下载,按要求填写好后与作品一同寄至组委会指定地址;或发送邮件到:youthchina@zgcdcia.org.cn。1、已出版作品参选:每部作品样书7册,连同填写完整的报名表一并寄送组委会。2、未出版作品参选:手绘图画类参选作品需将原稿、作品数字文件光盘1份、文图排版完成的打印样书1册,连同填写完整的报名表一并寄送组委会;电脑绘制图画类参选作品需将原文件光盘1份、文图排版完成的打印样书1册,连同填写完整的报名表一并寄送组委会。3、参选作品邮寄注意事项:1)原稿请做好保护措施,每页上附衬纸单独用塑料袋封装,全部手稿上下两面以等大厚纸板做衬板。2)未出版参选作品编辑排版后,打印装订成样书,需封面封底完整,开本、形式不限。3)电脑绘制参选作品原文件光盘须装入保护袋,并在光盘上注明作品和作者名字。4)以上参选文件准备好后,一并整体用塑料袋封装,以挂号信邮寄或快递保价邮寄。4、收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牡丹园北里甲2号市政投资商务楼302室,少年中国组委会收邮编:100835联系人:赵妍、于淼联系电话:010-62342036,13811100027,13552384647七、征集成果本届征集由专家委员会进行作品遴选,入选作品将对接腾讯儿童等数字化推广平台、阅读推广计划服务单位及文化投资机构;为未出版优秀入选原创作品,推荐出版社出版服务。1、推优作品:文化艺术类、科学普及类共30名。2、推荐出版作品:文化艺术类(若干名)科普作品类(若干名)3、入围作品:凡进入评委会最终遴选的作品均为入围书目。4、社会责任单位(若干名)八、主办方权力主办方对参评作品有展览展示、研究评价、摄影摄像、结集出版以及宣传推广的权力。九、注意事项1、未出版参选作品不得一稿多投。2、参选者享有对参选作品的版权最终解释权,如因作品本身发生版权纠纷,由参选者自行承担责任。3、参选者必须保证所提交作品的原创性,如因抄袭、剽窃等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它权利,所发生纠纷,由参选者自行解决,主办方不承担相关连带责任。4、一经发现版权纠纷,组委会有权取消该作品参选资格,有权取消该作者或单位参选资格,同时保留对可能产生的损害进行追偿的权利。5、评审结果将于2017年12月初在“少年中国”官网、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公布。届时请获奖者通过微信平台在一周时间内联络评审组委会。如果在一周时间内没有进行联络,将视为自动放弃奖项。6、组委会对“少年中国”文化传承创新行动(2017)暨第五届“少年中国”优秀作品征集产生的争议保留最终解释权。7、凡报送作品参选的个人或单位,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征集方案的各项规定及要求。报名表下载链接:1.http://www.youthchina.org.cn/index.php?g=&m=article&a=index&id=2812.http://www.himaker.com/public/main
2017-09-18

首届“法制随手拍手机摄影大赛”

大赛名称:首届“法制随手拍手机摄影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12月31日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手机摄影成为全民热潮。检察日报邀请您参加首届“法治随手拍手机摄影大赛”——主题为“最美检察风景”。大赛面向全国征稿,评选奖项,欢迎所有热心法治、关心检察的网友参赛。【大赛主题】“最美检察风景”【主办单位】检察日报社、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协办:广东省潮州市检察院承办: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检察院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征集要求】1.征集内容作品内容为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正能量,展示检察事业、检察人员的工作风采、生活风貌。2.征集对象本次活动面向全国所有手机摄影爱好者,作者可以是检察人员,也可以是对检察工作感兴趣的其他网友。3.具体要求①参赛作品须为手机摄影作品,须为原创、未发表的作品。②参赛作品应为手机一次性拍成的原始照片,禁止用电脑软件深度加工制作。③同一作者的作品报送数量不超过5件,每次限投稿3张以内图片,并附100字以内的图片说明或心语感言。④本次活动不收参赛费,不退稿。【征集方式】通过检察日报新闻客户端参赛。1.下载检察日报新闻客户端,按提示注册。2.同一作品不得重复投稿。【评选方式】大赛获奖作品评选采取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1.根据公众投票数,评选出大赛入围作品。2.在入围作品中,由专家评委团评选出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其中,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入围优秀奖30名。【奖项设置】特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一等奖3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500元入围优秀奖30名,奖金各100元。组织奖若干名。所有获奖者均颁发奖状。【作品推广】1.本次大赛,将在检察日报客户端、正义网开设活动专题页面(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为你提供正义网活动专题页面,点击http://www.jcrb.com/xztpd/2017/aserwetrferhty/zmjcfj/index.html),全面展示参赛者的摄影作品。2.检察日报“两微一端”对参赛作品择优专题展播,部分优秀参赛作品将选登在检察日报相关版面上。3.活动结束后,检察日报、正义网、检察日报“两微一端”将及时公布获奖结果。4.举行大赛颁奖仪式和研讨会。
2017-09-16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大赛名称: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9月30日24:00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国内首个提出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将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机结合的比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顺应国内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大趋势,大赛将围绕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创新展开赛事,策划“机器人比赛”和“创新比赛”两大项比赛项目,同期举办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本届大赛将以专业赛事,高峰研讨等多种形式互联互通,众智汇聚,促进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间合作交流。一、组织机构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理委员会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佛山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佛山市顺德区互联网协会支持单位:佛山市人民政府顺德区人民政府北滘镇人民政府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二、比赛信息2017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工智能创新比赛(以下简称“比赛”)于2017年6月正式启动,并于2017年10月14日在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举行总决赛。(一)参赛范围通过利用语音交互、自然语言处理、视觉图像识别、大数据、软计算等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应用在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产品或项目。(二)参赛对象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参赛者自由组队,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在报名期间未注册成立企业、拥有符合参赛范围的创新成果或创业计划的在校学生或社会人士,如高校团队、报名日期内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非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创业团队、海外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进入创业实施阶段的科技团队等;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3、如高校组队参赛,除核心团队成员外,应设置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各参赛队伍自行选定。各高校参赛队数不限。(三)比赛选题比赛采用自主命题方式,参赛团队自主选择作品题目,但须与比赛规定的参赛范围密切相关。选题须知:1、比赛组委会将对参赛作品进行主题审核,如参赛团队所报题目与主题无关,组委会有权要求参赛团队进行修改或取消参赛资格。2、参赛作品须体现一定的技术创新性、智能性、市场发展潜力和正面社会价值。3、参赛产品/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4、参赛团队需承诺参赛产品/项目由团队成员独立设计、开发完成,且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三、报名方式1、本次比赛统一在比赛官方网站(http://www.robot-aievent.com)的报名系统中在线报名,参赛企业应按要求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对所填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2、团队报名并提交完整参赛资料后,由组委会对报名团队的资格进行审核,对不符合初审的团队退回修改或拒绝申请。3、初审通过后,参赛团队应于9月18日24:00前将最终定稿的参赛作品以pdf或rar格式电子文档一份发送至组委会邮箱(craaic@126.com)。邮件主题及电子文档统一命名为“参赛队名-作品名称(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团队组)”。组委会将以截止时间内最新收到的邮件作为参赛的最终定稿内容,逾期不候。相应的报名表格及材料格式详见附件一、二。四、赛制设置比赛赛制采用网络初审和现场决赛。(一)网络初审1、请参赛团队于2017年9月30日24:00前在官网报名系统提交,2、报名材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之一(具体格式及内容见附件二):(1)项目方案书(word或PPT形式均可)。项目/产品介绍、系统方案、实现原理、商业策划、功能特色等。要求填报内容真实、完整、可靠,文字描述准确、客观。(2)视频展示。参赛团队可将各自的研究内容和项目以视频方式展现出来,实验范式不限。参赛团队可分为评审视频版和展播视频版(可公开发表)。专家组会从创新性、市场推广性、有效性等多维度对各展示项目进行评估。格式要求:评审视频用于专家评审,时长不超过10分钟,评审视频用于赛事组委会专家组评审,时长不超过10分钟,总容量大小不超过1GB,视频中应当包含准备工作、调试工作、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后续收尾等必要的技术演示内容。如提供用于大会现场展示的宣传视频,要求时长不超过2分钟,总容量大小不超过1GB,内容要求更侧重于科普与应用的展示。3、系统截止报名后,组委会将对参赛团队的资格及上传内容进行审核,并于9月18日前在大赛官网发布通过初审的团队名单。4、通过初审评选后,比赛组委会将为各决赛团队配备专业导师,对作品进行完善和修改。参与决赛团队须于9月28日24:00前将修改定稿的作品以pdf或rar格式(盖好必要的章及签名)电子文档一份发送至组委会邮箱(craaic@126.com)。邮件主题及电子文档统一命名为“参赛队名-作品名称(人工智能创新比赛团队组)”。组委会将以截止时间内最新收到的邮件作为参赛的最终定稿内容,逾期未发送的,以上传至大赛官网系统的材料为准。(二)决赛评审办法参与决赛团队作品于9月28日24:00前提交到组委会邮箱的作品为决赛参赛内容。决赛定于2017年10月14日在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举行。决赛现场分为方案介绍和答辩两个环节,合共20分钟,每个环节个10分钟时间。1、方案介绍:参赛团队以PPT或视频等形式(具体形式不限),对参赛作品作简要陈列介绍说明作品的设计思路,系统方案、新颖之处、技术难点、发展前景、应用领域等,作为参赛评委与选手相互交流、评委了解全局的一个重要环节、途径。如有实际产品,欢迎参赛团队携带作品作实际演示、展览。如对产品展示的环境有特殊要求,参赛者需提前与组委会秘书处进行联系和调试。2、答辩:答辩分为2部分。一是面向全体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行答辩,统一专家评审标准;二是参赛团队面向全体参赛选手进行答辩,由1-2名参赛代表针对作品提出问题。五、大赛奖励1、大赛奖金总额高达10万元。2、大赛获得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种子资助计划”的支持,凡参与创新比赛项目的获胜团队,将优先进入“种子资助计划”的专家评审环节,有机会获得高达30万元的种子基金。六、比赛秘书处联系方式官方网站:http://www.robot-aievent.com官方邮箱:craaic@126.com比赛会务联系人:侯小姐0757-29398882黄小姐0757-22328589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官方网站,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本指南条款进行及时更改的最终解释权。
2017-09-15

“探知未来”2017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大赛名称:“探知未来”2017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投稿截止日期:2017年11月上旬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动员和激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普创作,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决定继续开展“探知未来”2017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时间2017年9-12月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分赛区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安徽省科学技术馆、山东省科学技术宣传馆、湖南省科学技术馆、广东科学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四川科技馆、贵州科技馆、青海省科学技术馆、宁夏科学技术馆、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泰安市科技馆独家公益支持:中国三星公益合作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三、参赛对象及赛区设置(一)参赛对象参赛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中学组,参赛对象包括初中、中专、技校、高中等在校学生。第二类为大学组,参赛对象包括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在校学生。每支参赛队伍最多3名队员,最多1名指导教师。进入决赛队伍须有1名科技馆指导教师,每位科技馆指导教师最多指导2支队伍。(二)赛区设置全国设15个赛区。各参赛队根据赛区划分参与比赛。(按行政区划排名)1.北京赛区: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2.太原赛区:山西省、陕西省承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馆3.哈尔滨赛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承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4.上海赛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承办单位:上海科技馆5.合肥赛区:安徽省、江西省承办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馆6.济南赛区:山东省(除泰安市)、河北省承办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宣传馆7.泰安赛区:泰安市、河南省承办单位:泰安市科技馆8.长沙赛区:湖南省、湖北省承办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馆9.广州赛区:广东省(除东莞市)、福建省承办单位:广东科学中心10.东莞赛区:东莞市、香港、澳门、台湾承办单位: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11.南宁赛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承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12.成都赛区:四川省、重庆市承办单位:四川科技馆13.贵阳赛区:贵州省、云南省承办单位:贵州科技馆14.西宁赛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承办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馆15.银川赛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承办单位:宁夏科学技术馆四、赛制设置(一)大赛命题2017年大赛分为“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个单元,全方位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1.创意作品单元第一组为未来教育,主要开展科技文创产品设计。本组命题结合科技场馆教育,鼓励参赛者开展科普教育载体的设计开发,包括科技文创产品、科普教具等,并将创意作品应用到科技场馆。各赛区承办单位可结合地区特色和需求细化科技文创产品的方向及内容。参赛选手需提交设计方案,鼓励完成模型、小样等的制作。第二组为未来出行,主要开展桥梁创意设计。拟在部分省份选择需要建设的桥梁作为命题,参赛选手根据桥梁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及其他相关基础情况开展桥梁设计。组委会将优选获奖作品,邀请相关专家进一步完善设计,以便未来落地实施。2.科普实验单元第一组为火星探索,参赛者利用指定标准材料,在限定条件下设计制作火星车,并完成高处降落和滑行比赛两项任务。第二组为风能利用,参赛者利用指定标准材料,在限定条件下,设计并制作一个利用风能作为动力的装置,在逆风条件下前行。(二)赛程设置大赛设初赛、复赛和决赛。其中初赛和复赛由各赛区承办单位组织,决赛由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每个赛区各参赛项目分别选送1支参赛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三)比赛说明1.创意作品单元初赛环节,参赛队伍按要求在大赛官方网站提交作品(方案、设计文件、视频等)。复赛环节,由分赛区组织专家对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分赛区承办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赛形式。决赛环节,决赛包括作品陈述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2.科普实验单元初赛环节,各分赛区组织参赛队伍开展实验制作,并通过大赛官方网站上传比赛结果。系统自动生成各赛区初赛成绩排行榜。复赛环节,分赛区承办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复赛。决赛环节,全部为现场制作和现场竞赛。五、奖项设置(一)创意作品单元未来教育命题: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未来出行命题:中学组和大学组分设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二)科普实验单元火星探索命题: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风能利用命题: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三)其他奖项设置优胜奖:除一、二、三等奖之外,所有晋级决赛的队伍均获得优胜奖。优秀组织奖:根据各赛区组织参赛队伍数量和决赛获奖情况,评选出五家承办单位获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所有决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团队带队教师均可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六、进度安排(一)命题发布阶段:2017年8月底发布比赛通知、大赛赛题、赛制、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二)启动仪式:2017年9月上旬。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大赛启动仪式,邀请各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及评审专家出席,介绍大赛主题、赛制、赛程等相关安排,邀请媒体参与报道。(三)初赛阶段:2017年9-11月上旬。组织动员在校学生广泛开展科普实验及创新活动,参赛选手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报名参加各赛区比赛,并提交相关作品与信息。各个赛区通过大赛官方网站进行参赛队伍的各项管理工作。(四)复赛阶段:2017年11月中下旬。按所划分赛区分别组织复赛,并选出参加决赛的代表队伍。晋级队伍及成绩将在大赛官方网站公布。(五)决赛阶段:2017年12月上旬。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全国总决赛及颁奖典礼。获奖作品将在大赛官方网站展示。七、工作要求(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科普部、团委学校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科普部、团委学校部要高度重视大赛组织工作,切实做好辖区内相关学校的组织发动,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二)各有关学校要按照时间进度要求,做好校内学生的组织动员工作,通过落地推广、学校网络等渠道进行校内宣传推广工作,配合主办单位开展大赛相关活动。八、参赛说明(一)官方网站参赛团队可以登录大赛官方网站(https://www.cdstm.cn/)了解活动详情、注册登录、提交参赛作品等。(二)联系方式联系人:中国科学技术馆张彩霞电话:010-59041055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中国科学技术馆邮编:100012
2017-09-13

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宁夏分赛暨宁夏首届创新方法大赛

大赛名称: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宁夏分赛暨宁夏首届创新方法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7年9月20日为全面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创新方法在我区企业高校的传播和应用,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创新氛围,进一步激发企业一线科技人员、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造,搭建服务企业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治区科协和自治区科技厅定于2017年10月20日-21日在银川举办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宁夏分赛暨宁夏首届创新方法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宗旨1.通过大赛,打造公正透明的竞赛平台,展示我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实践效果。2.通过大赛,进一步宣传创新方法,推动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应用。3.通过大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推广企业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推动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实现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承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协办单位:待定。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三、赛事设计(一)参赛对象1.接受过“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创新方法培训”并拥有创新方法应用成果的企业一线工程师和高校大学生。2.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个项目的参赛者不超过3人。(二)项目要求参赛项目应充分体现应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效果,可以是反映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应用等的实物、模型、虚拟仿真、设计图纸、专利文献等,也可以是能够反映参赛者的创新、创意的其它形式。(三)比赛方式1.采用理论测试(占分值30%)与路演答辩(占分值70%)相结合的比赛方式。2.理论测试环节指定参考教材为《创新方法教程(初级)》(创新方法研究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赛团队可向大赛组委会领取电子版教材一份。3.每个项目参赛人数不超过3人,指定专人参加上机理论测试;路演答辩人员须思维敏捷、口齿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普通话熟练。4.项目路演时间不超过10分钟,提问答辩时间不超过5分钟。5.为保证大赛各环节的公平公正,整个过程邀请宁夏银川市国信公证处进行第三方公证。(四)比赛时间2017年10月20日09:00-10:00理论测试10:00-18:00路演答辩(五)比赛地点待定四、报名方式请参赛企业于2017年9月5日至9月20日进行报名,填写参赛报名表,发送至宁夏分赛区邮箱nxtrizmaker@163.com。本次大赛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五、奖项设置(一)设置“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宁夏分赛暨宁夏首届创新方法大赛”企业组一等奖5项(含金、银、铜牌获得者)、二等奖10项、三等奖15项;(二)设置“第二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宁夏分赛暨宁夏首届创新方法大赛”高校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按1:2:3设置获奖比例;(三)大赛组委会为全体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四)企业组一等奖直接获得2017年中国科协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参赛资格;高校组获奖项目直接获得2018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参赛资格。六、联系方式联系人: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张昆0951-504352013995314520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韩博0951-503284713389500477联系邮箱:nxtrizmaker@163.com网址:www.nxqyfw.com/附件2017年中国科协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宁夏分赛暨宁夏首届创新方法大赛报名表.docx
2017-09-13

"改革在身边"手机摄影大赛

大赛名称:"改革在身边"手机摄影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17年9月24日五年,可以改变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国家。每一个五年,对于中国来说,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年。知微见著,从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发生的细微故事、平凡瞬间,可以深切地感知中国正在发生着的重大历史变化。中国,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稳步向前!一、主题改革在身边二、征稿时间2017年8月28日至9月24日(4周)三、作品评选1.奖项设置:周奖、人气奖、终评奖周奖:定期对一周内征集的图片进行评选、公示和奖励,以便在海量的投稿作品中鼓励优秀作品,增加大赛的互动性和活跃度,每周评选10名,共计40个。人气奖:在全部征稿结束后,根据大众投票结果,票数排名前40名为人气奖获得者,并进行公示和奖励,共计40个。终评奖:在征稿结束后评选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共计49个。一二三等奖的作者可签约成为中国新闻社图片网络中心签约摄影师。2.评选方式:周奖以网友投票数高的作品(前30名)、编辑推荐作品(前20名)为基础,组织摄影专业评委对其进行专业评选。人气奖通过大众投票,按大众投票的票数统计产生。终评奖在周评获奖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编辑最终推荐,作为入评作品,参加评选。四、征稿要求(一)作品要求1.投稿作品电子文件须为JPG格式,作品长边不低于2000像素,图片大小不小于2M。2.彩色、黑白不限。每位参赛者投稿单幅、组照合计不超过10幅(组),组照的图片数量应在9幅之间。3.参赛照片必须由手机拍摄,照片须保留其原始信息,对于不能提供原始照片信息的参赛照片,主办方将视其为无效作品。4.投稿作品必须为投稿者本人拍摄,作者对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如参评作品出现雷同,主办方有权就雷同作品向作者索取创作证明。5.投稿作品不得对原始影像进行删改、添加、合成等技术调整。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适度调整及构图剪裁等必要的后期处理,包括转换为JPG格式。6.用手机翻拍的图片不得投稿。(二)投稿方式和规范点击http://sjsy.cnsphoto.com/web/Index/index?ADTAG=wx进入投稿网页,注册登录即可投稿。也可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中新社图片”、官方头条号“中国新闻图片网”、官方微博“中国新闻图片网”征稿,同时在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客户端、今日头条客户端、新浪微博等支持媒体推广。(三)权责说明1.投稿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若有第三方对图片中的人、建筑或其他事物提出权利方面的声明或不满,投稿者应对图片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法律事务承担全部责任。2.对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入选资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严重误导公众认知、具有欺诈性质等一切违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情形。3.本次活动不收取费用,不设退稿。所有征集作品,主办方有权在本机构组织开展的展览、画册、报刊、视频等主题推广宣传活动中使用并不再支付报酬,同时有义务在使用过程中尊重作者和版权所有者的署名权。4.投稿作品同时收录在中国新闻图片网图片库,入库后如被其他机构单位选用,按照中国新闻图片网签约摄影师作品稿酬规定向拍摄者给付稿费。5.参赛者一旦上传作品,即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规则。凡不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赛资格。6.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本次评选评委(含直系亲属)的作品不可参加送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7.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四)注意事项1.参评者注册与填写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并保持通讯畅通。主办方将通过电话和邮箱两种方式与入围作品参评者联系,要求参评者在指定日期内提供相关资料,逾期者视为自愿放弃。2.因奖品获得者未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而导致未能收到相应稿酬、获奖证书的,责任由获奖者本人负责。五、奖品介绍(1)每周奖征集时间4周,每周10名获奖者,共计40名。奖品为:小米手环2,40个。(2)人气奖全部征稿结束后,根据大众投票结果,票数排名前40名为人气奖获得者,并进行公示和奖励。奖品为:小米手环2,40个。(3)活动大奖一等奖3人,奖品为:小米手机MIX尊享版6GB+256G一部;二等奖4人,奖品为:小米手机Note2高配版6GB+128G各一部;三等奖9人,奖品为:小米手机5SPlus高配版6GB+128G各一部;优秀奖40人,奖品为:小米手机Max2全网通版4GB+64G各一部。活动大奖的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六、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图片网络中心(中国新闻图片网)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
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