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迅速评审最新动态

迅速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最后4天报名】第十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正在报名!全国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均可参赛

第十三届“中南大学一《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7月5日大赛官网:http://yysj.52jingsai.com/i/36/2第十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往届赛题+参考译文作品)识别二维码在【高校学科竞赛】后台回复【英语世界】领取大赛背景“《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肇始于2010年,由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主办。短短数载,大赛参赛人数屡创新高,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翻译赛事之一。为推动翻译学科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我们秉承“给力英语学习,探寻翻译之星”的理念,于2022年继续举办第十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诚邀广大翻译爱好者积极参与,比秀佳译。第十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得到中南大学的大力支持,并由该校冠名本届比赛。2022年的翻译大赛包含“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组别。大赛初评由合办院校及《英语世界》编辑部负责;复评和终评将延续历届传统,从全国各地邀请知名翻译专家进行评审,以确保大赛评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赛组织合办院校: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单位:中国翻译协会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中国外文局CATTI项目管理中心、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翻译研究学科委员会、浙江省翻译协会、河南省翻译协会、山东省翻译协会、四川省翻译协会、广东省翻译协会、湖北省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会、陕西省翻译协会、江苏省翻译协会、成都通译翻译有限公司、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全国商务外语翻译考试(BETT)办公室、《外语与翻译》编辑部、英文巴士、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等。赛程及评审1、2022年5月发布大赛启事及原文,10月公布获奖结果;2、参赛投稿截止时间:2022年7月5日24时;3、大赛各项最新进展将在大赛官网:http://yysj.52jingsai.com/i/36/2发布,请予关注。参赛要求1、参赛者国籍、年龄、学历不限;2、参赛译文须独立完成,不接受合作译稿;3、仅第一次投稿有效,不接受修改后的再投稿件;4、只接受电子版投稿,不接受纸质投稿;5、在大赛截稿日之前,请妥善保存参赛译文,勿在报刊、网络等;6、任何媒体上以任何方式公布,违者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应后果;7、参赛译文一经发现抄袭或雷同,或院校集体辅导参赛等,即取消涉事者参赛资格;8、参赛者投稿即视为其本人同意和自愿遵守本启事的各项规定。报名及缴费1、为应对不断攀升的评审成本、提高奖励额度、遏制少数人敷衍投稿的行为,本届大赛酌情收取少量、不至给参赛者造成较大负担的参赛费,以保障大赛良性开展。恳请参赛者谅解为盼;2、单独参加“英译汉”或“汉译英”其中一项比赛缴纳参赛费50元,两项均参加缴纳参赛费100元;3、报名缴费流程:登录本届大赛官网:http://yysj.52jingsai.com/i/36/2,根据提示填写报名信息并缴纳相关报名费;4、报名后没有成功缴费的,所投稿件无法进入评审程序;5、因人力所限,缴费后无论是否提交参赛译文,费用概不退还,缴费时请注意。奖项设置1、“英译汉”、“汉译英”每组拟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2、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奖金和奖品,优秀奖颁发证书和奖品;3、所有获奖者均获赠《英语世界》数字刊一年会员权益,并有机会受邀试译,水平达标者将成为《英语世界》的译者;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翻译大赛的院校,颁发“优秀组织奖”证书;获奖院校有机会成为“《英语世界》翻译实践基地”合作单位;5、入围复审名单的参赛者,应本人要求可由本社开具“入围复审”的书面证明。投稿规范1、大赛官网缴费成功后,进入官网“个人中心”提交参赛译文;2、官网提交成功后,请务必将个人信息表及参赛译文于截稿日之前以附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yysjfyds@sina.com。(特别提示:参赛资格确认及稿件评审以网站提交译文为准,邮箱仅用于参赛者信息及投稿备份。)3、邮件主题:参赛者姓名+个人信息及参赛译文;4、个人信息表:文件名“参赛者姓名+报名手机号末4位+个人信息”,Excel格式,附件发送,项目如下:5、参赛译文:文件名“参赛者姓名+报名手机号末4位+英译汉”或“参赛者姓名+报名手机号末4位+汉译英”,word格式,附件发送;同时参加两项比赛,请发送两个word附件,请勿合并成一个文件;6、参赛译文格式:宋体(英译汉)/TimesNewRoman(汉译英),黑色,小四号,1.5倍行距,两端对齐。译文每段之前请务必添加编号【1】【2】【3】……(如原文所示);7、参赛译文中请勿留下任何个人信息,否则匿名评审过程中将被提前淘汰。评审保障制度为保证大赛评审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尽量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可靠,本届大赛在评审过程中特别设立以下制度:1、合办单位回避制度合办院校本校参赛稿的初评概由《英语世界》编辑部负责评审,而不交由合办院校本校教师评审。2、申诉复活制度初审后的拟定复审入围名单通过《英语世界》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未能进入该名单的参赛者3日内有权提出申诉。提出申诉需另交150元的二次评审费用,申诉稿将邀请三位外部专家独立负责二次评审;二次评审发现确属初评失误的,将退还二次评审费用,否则费用不予退还。大赛会根据申诉稿二次评审结果重新公布最终的复审入围名单。联系方式第十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交流群:743283035(点击群号即可加群)大赛官网:http://yysj.52jingsai.com/i/36/2附件:附件一:个人信息表.zip附件二:英译汉原文.docx附件三:汉译英原文.docx大赛资料第十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往届赛题+译文作品)(获奖译文)(往届赛题)(参考译文)(参考译文)第十三届“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往届赛题+参考译文作品)识别二维码在【高校学科竞赛】后台回复【英语世界】领取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3

“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

“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征集截止时间:2022年7月1日走,拍蓝天去!近日,人民日报推出《天空日记:3000多张照片记录8年蓝天之增》,迅速刷屏登上热搜,网友在评论区纷纷晒出家乡蓝天。近年来,各地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蓝天越来越多,城市颜值显著提升,“家乡蓝”越来越美。“晒晒我的‘家乡蓝’”!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已经正式启动。看!许多网友迫不及待晒起来、“赛”起来啦!城市“气质”哪儿更好?变化背后有啥故事?快来分享你家乡的蓝天“靓照”及背后的生动故事吧!这些天,华南、江南降雨频现,预计一直到6月21日都将有强降雨出现。不过,南方等地的小伙伴们也别太着急哦,谁手机里没有几张蓝天照片“存货”呢?“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还可以等等雨后天晴,那时的蓝天、白云、彩虹照,想必最靓最美!(一)活动举办时间6月15日起正式启动,持续至7月1日。(二)作品投稿途径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要求以百姓视角讲述家乡变化,真实记录各地蓝天保卫战巨大成就、体现各地空气质量显著变化,拍摄效果上佳,内容积极向上。1.登录人民图片网(http://vip.people.com.cn/),点击“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海报,按照操作提示上传照片;2.登录人民智作平台(https://coo.people.cn),参与“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上传照片;3.人民网法人微博主持#晒晒我的家乡蓝#话题,网友可带话题投稿。(三)作品相关要求1.作品须具备真实性、代表性,配有文字说明或相关故事(500字以内)。作者须留下联系方式。2.禁止利用PS等软件篡改、伪造图片,仅可进行适当调色。3.主办单位有权在著作权存续期内,以复制、发行、展览、放映、信息网络传播、汇编等方式使用入选作品。4.禁止盗用他人图片。上传者应保证所投送作品有完整的著作权;凡涉及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任何法律责任均由上传者个人承担。5.作品征集启事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凡投稿者,即视为已同意作品征集启事所有规定。(四)作品展示形式1.优秀摄影作品及故事在人民网等进行展播,择优在人民日报等相关平台刊发。2.深入挖掘优秀作品背后的故事,为优秀作品制作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在相关平台推出。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3

第五届“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文,主办: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协

第五届“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文截稿日期:2022年12月生态文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为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书写生态文明生动实践,以文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将面向全社会联合组织开展第五届“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集活动。征文主题反映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成效;展示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行动;记录广大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故事;反思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讴歌自然生态之美、展现可喜的环境变化等。征文时间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环境报社支持单位:中国作家网征文体裁及要求1.作品须传递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突出生态文学特色,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和精神;2.文章真情实感,语言活泼生动,结构表达完整,避免大话空话套话;3.体裁以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为主,其中,报告文学以短篇为主,字数4000字以内;通讯、散文、小说2500字以内;评论1800字以内;4.所有作品须为原创作品,未公开发表,如因抄袭、盗用他人作品或歪曲事实等情况产生纠纷,由作者负责;5.征文作品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稿件投递及刊发1.所有稿件均注明作者真实姓名、笔名、联系地址和电话等,以Word格式发送至征文专用邮箱:dadiwenxin2022@cenews.com.cn;2.中国环境报、中国作家网将开设专栏,对应征作品择优刊发。优秀作品将收入“大地文心”第五届中国生态文学优秀作品集。联系方式1.中国环境报社文化教育部2.联系电话:010-67112251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3

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

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7月31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助力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化新兴通信技术与能源业务应用融合,推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完善通信网络科技创新全链条,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2年6~9月开展以“数字创新融合·产业生态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大赛”)。大赛围绕能源行业通信需求,聚焦新兴通信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创意加速落地,通过“以赛代评、以赛促转”筛选一批可转化、可推广、高价值的创新优秀成果。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形式搭建开放、合作、共享的交流平台,分享行业创新实践经验,探讨能源通信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机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办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协办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承办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二、参赛对象通信技术应用相关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能源企业等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通信技术、装备制造等单位。三、参赛方向(一)通信技术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光通信技术;2.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微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等);3.本地通信技术(载波、可信WLAN等);4.数据通信网技术;5.音视频通信处理技术;6.通信网络管理;7.通信电源技术。(二)通信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1.5G、SPN、可信WLAN、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创新应用研究成果和典型应用案例;2.“源网荷储”方向通信系统组网解决方案;3.通信技术在碳交易、碳中和的应用与研究;4.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通信模块化建设的解决方案;5.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对通信网络管理的支撑和应用。四、赛程安排本次竞赛包括项目申报、预赛、决赛、技术交流会、成果路演及展览展示五个阶段,具体如下:(一)项目申报时间:即日起~2022年7月31日内容:申报项目需体现新兴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成效,重点突出通信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推进“双碳”目标达成中的创新应用和技术突破。申报方式:请申报单位填写通信技术创新应用项目申报表(详见附件),将申报表word文件、pdf格式加盖公章扫描件及支撑材料打包发送至邮箱icc@cers.org.cn(邮件主题“通信大赛+项目名称”,压缩包文件名“项目名称+单位名称”)。(二)预赛时间:2022年8月中下旬内容: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进行初审,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获奖情况、知识产权(论文、专利等)获取情况、项目技术方案、实施成效、竞争优势、推广价值等,并根据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参评情况,对项目进行分组评审。决赛晋级率不超过60%。(三)决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时间:2022年9月下旬内容:决赛优先采用现场演讲答辩形式,每个项目演讲及答辩时长15~20分钟。演讲环节以项目负责人演讲为主,不限于PPT演讲、视频演示、软件操作演示、实物演示等。评审专家团依据演讲环节与答辩环节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审打分。届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备选线上答辩评审形式。(四)技术交流会(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时间:2022年9月下旬交流主题包含但不限于:1.5G、SPN、可信WLAN、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2.“源网荷储”方向通信系统组网解决方案;3.通信技术在碳交易、碳中和的应用与研究;4.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通信模块化建设的解决方案;5.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对通信网络管理的支撑和应用;6.能源行业通信网络运维经验分享;7.《通信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发布。(五)成果路演及展览展示(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时间:2022年9月下旬内容:本次成果路演及展览展示旨在通过搭建开放、合作、共享、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筛选一批可转化、可推广、高价值的创新成果。现场设置通信技术创新应用成果展,通过实物展示、展板展示、视频轮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创新应用的优秀成果。五、证书设置根据申报情况,竞赛将设置若干项目评审组,每组成绩排名前50%者,获颁“优秀创新应用项目”证书;其中每组成绩第一至第三名获颁“卓越创新应用项目”证书。六、成果应用(一)遴选部分卓越案例推荐至中国能源研究会参与能源创新奖评选;(二)遴选部分优秀项目案例推荐至产业投资机构;(三)遴选部分优秀项目案例,推荐收录于《通信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四)卓越及优秀项目名单将于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技术交流会上公布并获颁证书;(五)优秀项目申报及参与单位将优先受邀参加技术交流会;(六)优秀项目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推广宣传。七、联系方式联系人:刘静15811193959;梁志琴15811411693邮箱:icc@cers.org.cn附件:1.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的通知2.通信技术创新应用项目申报表.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2

全国大中学生第11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全国大中学生第11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截稿日期:2022年10月10日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每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内容之一,以“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创造美好生活”为主旨,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全球唯一以海洋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公益大赛。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期间,第11届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以“数字海洋”为主题,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大赛系列活动,为全国大中学生、社会各界搭建一个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做出贡献。一、大赛主题——数字海洋本届大赛以“数字海洋”为主题,参赛者可选取某一理念、视角、要素或现象进行创意设计。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技术的创新不断催生社会各领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数字海洋”是通过海量的数字信息与模型,将海洋装进“芯片”,将海洋要素数据转变成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最有效工具。以数字技术带动海洋经济布局优化、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和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成为了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基础能力。“数字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是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谁要想了解海洋,就必须拥有和掌握以海洋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海洋应用创新体系;谁真正拥有了数字海洋,谁也就能与未来海洋共存并和谐发展。二、作品类别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产品设计、数字媒体三、作品命题1、平面设计类1)主题海报(命题下载)2)公益海报(命题下载)3)商业海报(命题下载)4)品牌设计(命题下载)5)产品包装(海洋产品包装均可参赛)2、产品设计类(命题下载)1)海洋工程装备2)海洋时尚服装3)海洋文创4)海洋IP创意5)海洋休闲3、环境艺术类(命题下载)1)海洋景观设计2)海洋集装箱空间3)中国海洋大学命题4)海洋展览(博物)馆4、数字媒体类(命题下载)1)数字插画2)动画设计3)微视频/短片4)虚拟IP设计5)交互设计作品四、参赛对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含港澳台),在校中职(学)学生(含港澳台)均可参赛。允许跨校组队参赛,每组人员2-3人。特别说明:因疫情影响,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允许2022届毕业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参加本年度大赛。五、参赛要求1.参赛者在提交作品前要阅读并遵守比赛规则,作品提交后视为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比赛相关规定;2.参赛者确认拥有提交作品完整著作权及版权,确认作品没有转让或许可给任何个人或机构。参赛者要确认作品的原创性,主办方不承担因为作品侵犯他人(或单位)权利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由参赛者承担;3.作品版权相关附属权利均为作者所有,组委会享有免费使用,有出版、复制、创意设计及修改权利,该项权利永久不可撤销。作品若遭受侵权,作者配合组委会进行维权追诉;4.参赛者未经组委会许可不得将作品转让或授权给任何第三方;5.参赛者保留好作品原文件,所有参赛作品不退还;6.参赛者可以提交多组作品参赛,可以有多组作品获奖;7.参赛者提供联系方式必须正确,组委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的通知未做回应者,视为自动放弃奖项;8.获奖名单在评审结束一周内在大赛网站公布并公示,发现有抄袭现象的作品,主办方有权取消获奖资格,在网站公布并通知所在学校处理;9.作品不许使用国旗、国徽、地图、人民币等图形,作品禁止带有宗教色彩。必须严格按照命题创作设计。注重排版艺术效果,说明文字简练不要出现错别字和英文;报名信息要正确无误(学校名称、教师姓名、作者电话等);10.主办方对本届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六、参赛流程1.登陆大赛网站(http://mcd.ouc.edu.cn)阅读征稿参赛须知,确定选题;2.根据选题完成作品创作;3.作品完成后在系统注册并填写相关信息,上传作品、生成作品编号并下载信息表(一名参赛学生提交多件作品的,按照“一件一码”的原则,每件作品都需要上传、生成编号、下载信息表)。重要提示:所有参赛作品均在网上提交并生成唯一编号,作品不需要打印和邮寄。七、作品报送1.大学组作品提交:1)平面设计、环境景观、产品设计等先在网站注册作者信息(选择组别,类别要正确),按照要求上传作品,JPG格式,RGB模式,分辨率300dpi,每幅作品在2M左右、A4画面,系列作品不得超过4幅,请用PC机器,360浏览器上传。手绘作品拍照扫描转成JPG格式。2)数字媒体中数字插画类,制作软件不限,以原创性为标准,突出与赛事主题相符的创意特色,接受系列作品,最多提交3张图片,每张图片不超过3M,画面中不要出现学校及作者信息。画面大小不小于A4幅面(210mmx297mm)、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模式,请用PC机器,360浏览器上传。3)数字媒体中微视频/短片类,拍摄工具及制作软件不限,时间60秒至180秒以内。画面宽度不小于600—1200像素,片子不要出现倒计时和学校及作者信息。成片flv或wmv格式,图像大小1181×591,作品文件不要超过100M。作品截图9幅,JPG格式,尺寸5×10cm,RGB模式,每幅不超过1M,分辨率300dpi,在系统上传提交作品,将文件命名用作品编号(如DX-S-00328)发送邮箱:3227496052@qq.com。2.中职(学)组作品提交:1)平面作品在网上注册、提交,作品jpg格式,分辨率300dpi,RGB模式,每幅不要超过2M,系列不得超过4幅,请用PC机器,360浏览器上传。手绘作品扫描后图片转成JPG格式。中学组作品不需要打印和邮寄。2)数字媒体(含微电影)网上提交要求同大学组相同。把作品文件用生成编号命名(如ZX-S-00328),发送邮箱:525510632@qq.com。八、征稿时间2022年6月20日至10月10日。网站上传系统将于2022年6月20日开通,10月10日12时网站关闭作品上传系统。九、参赛费用本届大赛是公益赛事,参赛作品一律免收参赛费。十、奖项设置(总奖金额:40万元)1、大学组奖项设置:1)大奖1件,奖金20000元,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教师奖1项,奖金8000元,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2)金奖10件、奖金各8000元;银奖30件、奖金各5000元;铜奖50件、奖金各20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3)优秀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及获奖作品集一部。4)佳作奖(入围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5)指导奖(等级奖指导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组织奖(学校统一邮寄参赛作品100件以上),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2、中职(学)组奖项设置:1)金奖1件、奖金8000元;银奖3件、奖金各5000元;铜奖15件、奖金各2000元,颁发获奖证书及获品集一部。2)优秀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3)佳作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注:以上所列奖项数量均为相应奖项最高数目计划,实际获奖数量由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确定。十一、作品评审在作品征集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及时组织专家评审进行初评及终评工作,并在大赛网站公布最终获奖名单,同时在网站公示获奖作品。联系方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邮编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发展中心,电话:0532—66781828。QQ教师群:654343732,请将昵称改为:“学校+姓名+教师”。QQ学生群:471844966,请将昵称改为:“学校+姓名+学生”。唯一大赛官网:http://mcd.ouc.edu.cn附件:全国大中学生第11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征集通知的红头文件发布函.pdf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1

“北控水务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

“北控水务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10月25日“北控水务杯”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秉承“挖掘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培育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初心,联合生态环境行业企业顶级专家、环境教育知名学者、产业资深投资人,面向高校在校生,搭建院校生态环境创新创业项目与产业资源交流对接服务平台,全面展示创新创业成果,促进生态环境行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发展。截至目前,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共吸引来自全国557所高校、1676个项目、8605名学生、2015名教师一同参与,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048项,达成生态合作意向签约32项,关注人次超过50万。参赛对象全国高校院所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不含在职生),以及海外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报名需上传在校证明(学生证照片或扫描件)。赛程安排报名时间2022年6月13日-10月25日项目团队资料上传网络初赛2022年10月底专家评委线上初审2022年10月底晋级复赛名单公布网络复赛2022年11月上旬线上评审+线下会评2022年11月中旬晋级总决赛名单公布专家辅导2022年11月中旬-11月底专家评委线上一对一辅导晋级项目团队现场总决赛2022年12月初现场总决赛|创新成果展|项目对接会总决赛同期举办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论坛参赛条件命题组项目需根据组委会发布的命题设立题目,依照已有技术制定解决方案,或进行逆向创新。1)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方向2)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方向3)污水资源化方向4)供水安全方向5)市政管网方向6)智慧水务方向7)水环境综合治理方向8)污泥及固废处理处置方向9)工业、农业废水综合治理及利用方向10)智慧环卫方向11)数字化清洁能源管理方向(分布式清洁能源方向)12)资源节约与能源增效方向13)环境教育与新媒体短视频方向创新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领先的创新技术、优秀的项目团队和较成型的服务模式,且报名截止前尚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创业组参赛项目已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并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模式。公益组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扶贫、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海外组团队主要成员现就读于海外,项目方向为生态环境领域,或根据组委会发布的命题设立题目。组队要求项目团队:以团队形式参加,选择对应组别报名,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创始人。每个项目团队建议参赛人数为3-8人。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指导教师1-3名,排名分先后顺序。资料准备:报名阶段需上传项目简介、团队简况或企业工商信息、商业计划书PPT和Word两个版本。参赛团队或企业需确保所提交资料真实完整、合法有效、知识产权清晰,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将自动取消参赛资格。多元收益奖项及奖金冠军1名,奖金十万元人民币;亚军2名,奖金五万元人民币;季军3名,奖金两万元人民币;单项奖8名,奖金五千元人民币;最佳导师6名,奖金1000元。*以上奖金均为税前。晋级总决赛且未获得以上奖项的项目获得银奖,共计26名。行业学习大赛报名阶段,组委会将邀请产业专家针对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战略、大赛命题等进行发布和解读,参赛团队可免费享有“先锋路演秀”实战演习名额,晋级总决赛项目团队可享有创新创业导师一对一线上辅导。成果展示现场总决赛同期为入围项目举办创新科技成果展。赛后,参赛项目可在北水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平台(https://tecedu.bewg.net/testa)展示,长期对接产业专家、市场与投资资源。业务合作有机会与北控水务研究院等业务部门开展联合研发和生产验证;有机会将联合研发成果应用于北控水务集团建设与运营项目,实现协同创新,互利共赢。股权合作有机会获得北控水务集团战略投资,或获得生态环境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创业基金、产业基金投资,共享行业资源、专业资源、渠道资源。人才就业可享北水教育招聘服务板块就业简历优先推荐(http://tecedu.bewg.net/job),并加入就业圈层,有机会获得北控水务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校园招聘优先面试机会。项目对接大赛总决赛同期举行生态环境创新项目对接会,助力参赛项目与意向投资机构、合作企业进行面对面对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多方合作共赢。报名方式方式一:登录大赛主页(https://tecedu.bewg.net.cn/cn/cxcy_2022),点击“我要报名”按钮,按要求上传参赛资料。方式二:登录投智圈官网(https://www.xytzq.cn/),在“赛事活动”“院校赛事”中选择“2022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生态环境产教联盟、北控水务集团联合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承办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北控水务集团北水教育中心协办单位:北控水务集团北控水务研究院、北京投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促进有限公司、中关村国联绿色产业服务创新联盟、芬兰商会、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博会、北控城市资源集团支持媒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E20环境产业圈层、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亚洲环保、北极星环保网、水务加、中国低碳网、尚云互联投资机构: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三峡绿色基金、中美绿色基金、中国风投、中信建投资本、北控金服(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创绿色私募基金赛事咨询董老师(北水教育)电话:010-64138549/18901230471王老师(投智圈)电话:18600013231大赛官网:https://tecedu.bewg.net.cn/cn/cxcy_2022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1

TCL华星光电第三届全球高校科研Vlog大赛

TCL华星光电第三届全球高校科研Vlog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7月3日大赛官网:http://csotvlog.zhaopin.cn/大赛官网:http://csotvlog.zhaopin.cn/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1

【300万现金奖励】加入OPPO微笑提案,为今天的难题找明天的答案

加入OPPO微笑提案,为今天的难题找明天的答案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6月30日报名官网:https://www.oppo.com/cn/proposal/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搜索复制
2022-06-21

2022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

2022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7月31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加快工业APP和信息消费生态培育,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消费领域的创新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主办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2022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NationalIndustrialInternetAPPandInformationConsumptionRace)二、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二)承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株洲市人民政府。三、组织结构(一)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组织实施,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组成。(二)大赛秘书处:负责统筹推进大赛各项执行工作,设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担赛事组织协调、宣传推广和技术保障等工作。(三)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由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行业机构相关专家组成。四、赛事规则(一)参赛对象大赛面向全国从事工业APP和信息消费产品、服务研发的企事业单位和开发者群体。(二)赛项设置大赛设六个赛项,同一参赛单位可申报不同赛项,每个赛项限报一个参赛项目。赛项一:工业APP新意赛聚焦工业各领域企业在重点项目推进、重大工程实施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征集题材新颖、行业属性突出、创新性强的工业APP解决方案。赛项二:工业APP数字制造与管理专项赛聚焦工业制造关键环节,征集能够推动“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且安全可靠性强、支撑价值高、适用范围广的工业APP解决方案。赛项三:工业APP数字节能与环保专项赛聚焦工业领域碳减排需求,征集有助于推动关键业务环节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工业APP解决方案。赛项四:信息消费创新赛聚焦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包含但不限于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深度融合,征集能够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信息消费产品和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信息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稳供应、促销费的作用。赛项五:信息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农业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征集能够优化农村消费和产业结构、让广大乡村人民共享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红利的信息消费产品和解决方案。赛项六:信息消费助力智慧养老专项赛聚焦养老服务,征集数字化智慧养老新产品、新模式,要求参赛项目能够融合线上线下场景,提升老年人消费体验及生活质量。(三)参赛要求1.参赛对象为企事业单位或开发者团队(含个人,不作赛队人数要求);2.参赛报名须保证所提供的企业及个人信息真实、准确、有效;3.参赛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不得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4.参赛项目的创意、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归参赛团队所有;5.参赛项目提交材料应可用于公开评审、对外展示、宣传使用。(四)赛程安排赛程由报名及方案提交、初赛评审、决赛评审三个阶段构成。各赛项具体进度将在大赛网站(www.cndids.com)公布。(五)报名方式1.参赛对象于2022年7月31日前通过大赛网站(www.cndids.com)注册报名、填写报名表、提交参赛项目有关材料;2.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组织推荐优秀参赛项目(填写附件),于7月31日前报送大赛组委会。(六)评分规则大赛评审委员会将根据参赛项目的技术水平、应用效果、推广价值等方面组织初赛、决赛评审,确定获胜项目。五、奖项及激励(一)大赛奖项大赛分别评选出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奖(新意赛)、工业APP数字制造与管理专项成果转化奖、工业APP数字节能与环保专项成果转化奖、信息消费创新奖、信息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奖、信息消费助力智慧养老专项奖。(二)获胜项目激励大赛承办方提供的奖金;推荐入选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优先入选大赛《全国工业APP优秀项目集》、《全国信息消费优秀项目集》;优先对接市场资源、传播资源。具体激励措施将在大赛网站公布。六、工作要求(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本地区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大赛。(二)各有关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大赛相关活动,具体事宜请与大赛组委会联系。(三)大赛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参赛者交通、食宿费用自理。(四)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宋波010-88559665;朱可心010-88559655/13910175485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周平0731-88955538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张毅夫010-68208201大赛官网:www.cndids.com附件:2022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推荐表.doc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22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的通知工信厅信发函[20.pdf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2年6月10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0

全国应急管理科普作品征集展示

全国应急管理科普作品征集展示报送截止日期:2022年11月15日各区应急管理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推动应急管理科普作品创作和传播,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社会整体应急水平,不断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环境。按照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关于开展全国应急管理科普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应急宣教[2022]15号)要求,现将2022年全国应急管理科普作品征集展示活动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支持平台:科普中国承办单位:各省市应急管理局二、作品内容(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对于提高社会公众应急避险能力、提升社会应急保障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二)围绕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渔业船舶等)、防灾减灾救灾(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等)、消防安全等内容,分行业分领域分人群的应急管理知识普及、安全文化传播和安全理念宣传。(三)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创新,通俗易懂,知识点科学、准确,具有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特性。(四)推荐作品应保证原创性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组织者不承担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凡未作特殊说明,默认授予本次活动组织者对作品的媒体公示权、使用权、传播权及编辑出版权。三、作品类别(一)短视频作品:包括公益广告、微电影、动漫等。(二)新媒体作品:包括宣传海报、图文、图解、宣传画、小程序、小游戏、H5、音频等。(三)图书作品:读本、绘本、立体书或其他正式出版物等,尽量以PDF电子版形式报送。四、征集方式本次征集展示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社会单位或个人通过线上方式推荐报送,应急管理系统各单位可选择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推荐报送。(一)线上报送。2022年全国应急管理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将继续依托应急科普云平台组织实施(http://www.yjkp.org.cn:8889/或61.148.53.98:8889)。各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科普专家、应急管理科普作品融创团队、社会公众可注册使用,并通过首页作品征集入口进行作品报送。线上报送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15日。应急科普云平台使用指南请在国家应急管理宣教网下载阅读。平台技术联系人:李谨辰,010-64463422。(二)线下报送。线下报送时应按作品类别填写《应急管理科普作品推荐表》(详见附件),并加盖单位公章,于2022年11月15日前将扫描件连同作品及其他说明材料一同发送至电子邮箱yingjikepu@qq.com。实物类作品应邮寄至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一式十份),联系人:张元朴、张英,电话:010-64463407(带传真),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兴化东里九号楼,邮政编码:100013。(三)同步抄送报送作品同步抄送市应急管理局新闻宣传处,作为我市应急科普展播评选内容。邮箱:xwxcc@tj.gov.cn 五、奖项设置根据征集作品整体情况,经专家综合评议后,评选出应急管理十佳短视频作品、应急管理十佳新媒体作品、应急管理十佳图书作品及应急管理优秀科普作品。如疫情形势稳定,择期举办获奖作品颁奖仪式,同时,获奖作品将在国家应急管理宣教网、科普中国等平台进行展播,并向主流媒体和热门平台大力推广。六、格式要求(一)视频格式为MP4,分辨率1080P(1920×1080),视频码率25Mbit/s。(二)音频格式为MP3,采样率48000Hz,音频码率128kbit/s,并提供相应文字脚本。(三)海报、图解等图片类作品需提供电子版,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格式为JPG、PNG等。(四)作品标题精练,不超过15个汉字,并按要求填报内容简介(150字以内)和主创人员及封面图等基本信息。联系人:杨琳琳 联系电话:28051710附件:应急管理科普作品推荐表.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