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迅速评审最新动态

迅速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第五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

第五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征集截止时间:2022年9月30日为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人文情怀,营造爱诗读诗写诗译诗的人文氛围,增进中外学生之间的诗歌交流,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美诗歌诗学协会、《世界文学》杂志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联合举办第五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主题“求是杯”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二、征文对象全球高校在校生(含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启事发布起止日内在校)。三、征文要求1.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抄袭,取消其参赛资格,文责自负;2.参赛作品必须未公开发表,凡公开在期刊或微信、博客等交流平台发表过的作品不予参评。一经发现,取消其参赛资格;3.诗歌创作仅用中文,主题自定,体裁须为现代诗,内容健康向上,篇幅限10~80行;4.诗歌翻译为外译中。外译中的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诗歌原文由组委会提供(见附件1-6);5.以上两类征文,每人限各投一篇;6.稿件格式要求:标题4号宋体加粗,作品文本小4号宋体,单倍行距;请勿在文档内添加任何个人信息;请勿在文档内添加任何注释;7.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稿件将被视为无效。四、投稿方式1.参赛者请登录投稿系统网页:http://qsbp.zju.edu.cn/,按系统提示完成注册及投稿程序;2.投稿须上传PDF格式;3.上传稿件的文件名须同“诗歌创作题目”或“诗歌翻译题目”一致;4.投稿者须下载诚信承诺书(见附件7),签名后扫描成PDF文件上传;5.稿件可覆盖上传,以截稿前的最后一次投稿为准。五、征文时间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评选及奖项1.由组委会邀请诗人、翻译家等组成评奖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2.评奖委员会将按创作组与翻译组分别评选出:特等奖(奖金5000元)1名、一等奖(奖金3000元)2-4名、二等奖(奖金2000元)4-8名、三等奖(奖金1000元)8-12名、优胜奖若干名。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减相关奖项;另设组织奖,视参赛稿件数及获奖稿件数评定;3.组委会拟于2023年4-5月间举行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获奖名单将提前在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http://iiswlzju.com/)及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网站(http://www.sis.zju.edu.cn/sischinese/)上公布;4.所有获奖作品将编入《诗意无界——“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获奖作品集》(第2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七、其他说明1.本次大赛所有投稿作品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品获奖后版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2.大赛组委会具有最终解释权;3.如有疑问,可发信至zjupoem2022@163.com或致电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办公室0571-88206044;注册投稿技术问题请致电15068131130王老师。八、组织机构主办: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中美诗歌诗学协会《世界文学》杂志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资助: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求是人文发展基金”附件附件1-英语诗歌原文.pdf附件2-德语诗歌原文.pdf附件3-俄语诗歌原文.pdf附件4-法语诗歌原文.pdf附件5-日语诗歌原文.pdf附件6-西班牙语诗歌原文.pdf附件7-诚信承诺书.pdf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08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2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2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作品上报截止时间:2022年7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科技厅(委、局)、中医药管理局、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业务主管协会、委属(管)医院,各相关单位:为继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健康知识普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现决定于2022年6月—12月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2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一)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国科协。(二)承办单位健康报社。(三)协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医院、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四)支持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网、健康中国及中国中医政务新媒体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合作媒体平台提供媒体支持。二、作品推荐主题(一)爱国卫生与健康生活方式相关主题。如环境卫生治理、改厕适宜技术、病媒生物防制、科学消毒、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等,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制、三减三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合理用药、科学就医、安全与急救等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二)老年人健康相关主题。如健康老龄观、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老年人跌倒等伤害预防、康复护理、生命教育等。(三)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主题。如预防出生缺陷、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与科学育儿、儿童保健、儿童性发育与青春期保健、预防肥胖、脊柱健康、预防过敏性疾病、防范意外伤害等。(四)近视防控相关主题。如近视定义、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日间户外活动、近视筛查矫正等。(五)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相关主题。如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筛查、危险因素干预、健康生活方式防治心血管病的方法和推广、心血管急危重症家庭急救常识、先心病的早期识别和家庭健康管理、心脏术后康复等。(六)癌症防治相关主题。如癌症病因预防、防癌筛查、康复等。(七)传染病防控相关主题。如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护措施、预防接种等。(八)中医药科普相关主题。如中医药基本知识、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常识等。每个作品限报以上一类主题。三、征集作品类别(一)表演类。包括演讲(参演选手限1名)和舞台剧(歌舞、小品、相声、情景剧等适合舞台表演的节目,参演选手2人及以上)。上述两类作品均以视频形式报送,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画面质量优,可供后续传播使用,为MOV、MP4等格式1080P高清影像。 (二)视频类。包括公益广告、微视频、动漫、长视频、电视栏目等。要求作品画面质量优,构图合理,字幕及配乐得当,可供后续传播使用,为MOV、MP4等格式1080P高清影像。公益广告时长原则上不超过1分钟。微视频、动漫不超过5分钟。长视频时长为5分钟以上。电视栏目单集时长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剧集总数不超过30集。(三)音频类。包括健康科普专题音频、广播剧、有声书等。要求音质清晰、完好无损,为WAV、MP3等格式。音频、广播剧单个作品时长建议不超过20分钟,有声书单个作品时长建议不超过40分钟。(四)图文类。包括科普图书、科普文章、手册折页、海报等。科普图书(含译著和再版图书)应当为正式出版物,文字为中文简体,聚焦百姓关心的健康话题,要点突出、形式新颖、设计美观,有较强的传播价值,且应当具有原创性。丛书应为全部出版完成的作品,不接受丛书中的单册或部分作品。科普文章需以文字形式上报,不超过2000字,需附刊载页面图片或者刊载网址链接。手册折页、海报等需上报JPG格式文件,海报尺寸要求为60cm×80cm。(五)网络账号类。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及健康科普传播机构建立的健康科普类微博、微信公众号,提供健康资讯、科普知识、政策解读等健康信息以及在线健康服务,不含个人公众号。同一名称微信公众号既有服务号又有订阅号的,选择一个参与评选。作品需上报名称及二维码,并介绍其运维情况、亮点成绩、所获荣誉,文字800字以内。四、时间进度(一)组织动员和作品上报(2022年6月—7月)。各省份鼓励本辖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协会、学会、媒体、健康相关企业等积极参加,指导相关单位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页面报名;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和联系单位、业务主管协会、委属(管)医院组织好本系统、医院参赛;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直属单位、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局直属(管)医院组织好本单位参赛。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开展的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同类别作品并入此次征集大赛。鼓励各省份优先推荐2021年—2022年省级健康科普大赛优秀作品。各类作品上报时间截至2022年7月15日。(二)省级初审和网络展示(2022年6月—7月)。各省级卫生健康委统筹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疾控部门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报送本省份审核联络人姓名及手机号码,后台开通审核权限后,可凭借指定账号登录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管理后台。各省份充分发挥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作用,对本省上传的各类作品的科学性、政策性进行审核。各省份应当在活动启动后每周定时审核作品,初审截止日期为7月20日。7月31日前在系统中提交复赛作品。各省份复赛作品数量不超过上报作品总量的20%。7月20日—31日审核通过的作品将在健康中国官方版客户端及小程序接受公众网络投票转发,同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网、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动员媒体对初审通过的科普作品进行传播,并合作开展健康科普公众知识答题,遴选大众评审。(三)专家复审(2022年8月)。8月31日前组织专家对各省份报送复赛作品进行复审,确定入围作品名单。(四)专家终审(2022年9月—10月)。10月30日前举办表演类决赛和其他类别终审会,组织大众评审、媒体评审和专家评审对入围作品进行终审,评出各类优秀作品名单。(五)发布名单和总结交流(2022年11月—12月)。12月20日前各主办单位联合发布各类优秀作品名单和入围作品名单,根据各省份以及相关单位报送作品情况及评选结果,公布优秀组织单位等,举办总结交流活动。五、注意事项(一)大赛将组建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相关代表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组建大赛评委会,由相关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国家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媒体代表、网民代表等组成,评委会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推荐作品进行评分。(二)参赛作品要严格符合征集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将自动取消参赛资格。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把关,确保报送作品的科学性、原创性,报送作品数量不设上限。(三)参赛作品以健康科普为主,不可夹杂药品、平台等商业宣传推广内容。鼓励采用地方特色、地方方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四)参赛作品需加强对自身内容的审核,不得含有色情低俗、暴力血腥、违法违规、个人隐私等内容。审核通过后,作品将在健康中国官方版客户端接受网络投票,同时在学习强国平台、新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展示。(五)表演、视频、音频、图文类参赛作品的创作时间应为2021年5月之后,网络账号类作品创作时间应为2021年5月之前(即正常运行1年以上)。已参加过往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的非网络账号类作品原则上不得重复参赛。(六)表演类作品内容需经过相关业内专家对科学性、趣味性进行审核,并在公开场合进行过讲解、表演。视频、音频类作品需已在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台、流量网络传播平台播出及发行并有一定的传播量。(七)参赛作品要求原创,不得侵犯第三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任何权利。如提供的内容违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而导致任何争议、索赔、诉讼等后果,由作者或演讲者承担法律责任,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八)大赛组委会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所有报送作品一律不予退还。报送作品均视为获得报送和制作单位或个人的同意,大赛组委会享有参赛作品的使用权,有权将参赛作品用于本次活动相关宣传展示,且不向投稿者支付相关费用。大赛组委会拥有本次大赛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凡报送作品的单位及作者均被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项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联系人:阮明毅、夏晶联系电话:010-68792325、68792873健康报社联系人:王珊珊、胡彬联系电话:010-64622282、64622675  附件1.健康科普作品线上报名流程.docx2.健康科普作品线上审核流程.docx3.健康科普作品(非网络账号类)报名表.docx4.健康科普作品(网络账号类)报名表.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06

【赛题刚出,最后一周报名】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

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6月25日大赛官网:http://www.ncetac.com/i/943/4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报名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发展,为全国在校大学生提供展示英语翻译水平和能力运用的舞台,特举办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竞赛。一、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协办单位:广东省高教外语研究院、英文巴士、大学生英语赛事、中国英语教育研究网《英语世界》是面向大学师生及英语爱好者的阅读学习类刊物,系新中国第一家英汉对照的英语学习杂志,曾获国家颁发的“编校质量奖”和“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等奖项,2009年获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1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自2010年起,杂志社已连续举办年度“《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12届,该项大赛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翻译赛事之一。2021年,杂志社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竞赛,受到国内知名专家及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英语世界》顾问编委阵容强大,早期曾得到许国璋、李赋宁、王佐良、周珏良、杨宪益、赵萝蕤、萧乾、薄冰等英语界名宿鼎力襄助;近年又蒙庄绎传、张培基、陆谷孙、何其莘、陈国华、辜正坤等名师惠赐嘉稿。诚如《中国日报》记者于文涛先生所说:“《英语世界》是地地道道名家办刊。”现任顾问、编委名单:二、参赛对象全国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三、竞赛流程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6月25日2.题目公示时间:暂定2022年6月15日3.译文提交时间:暂定2022年6月25日截止4.评审时间:2022年6月26日—8月中旬5.获奖公示时间:2022年8月中旬6.颁奖时间:2022年8月下旬四、竞赛详情1.报名方式①方式一:赛点院校负责老师统一组织报名参赛。赛点老师请加工作人员微信对接(微信号translation288)。②方式二:非赛点院校,参赛者个人可以在竞赛官网自行报名。2.竞赛组别竞赛分为英译汉组和汉译英组,参赛者既可报名其中一个组别,也可以两个组别都报名参加,分别评奖。3.提交方式①方式一:参赛者个人直接在竞赛官网个人中心提交。②方式二:由赛点院校负责老师收集本校参赛者译文,然后在6月25日前统一发送给竞赛组委会。五、竞赛费用报名参赛费用39元/组,费用用于命题、评审、组织、宣传、物料、颁奖等竞赛相关工作,参赛者个人或学校可申请开具发票,方便报销。六、奖项设置七、联系方式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13428821265竞赛官网:http://www.ncetac.com/i/943/4报名通知群:550527503赛点院校负责人(老师)通知群:567878602微信公众号:【大学生英语赛事】(关注后及时接收题目发布等最新通知)八、盖章文件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05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7月3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给广大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中国信息协会决定于2022年4月至12月举办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以下简称“iCAN大赛”)是一个无固定限制、鼓励原始创新的赛事。自发起至今,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宗旨iCAN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发现和培养高校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创新创业优秀青年人才,激发勇于创新的活力。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大赛内容(一)创新赛道。以团队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为主,鼓励学生激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展示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创业赛道。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充分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三)挑战赛道。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赛题,团队根据要求制作完成项目,激发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实战技能,带动就业创业。实战创新项目命题方案另行发布。三、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二)承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艾肯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江苏科信智能教育研究院(三)学术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组织架构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主办、承办等单位的领导同志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投资人和企业家等组成。大赛设立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分赛区组委会由本赛区承办单位联合赛区内其他院校成立,开展本赛区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工作。五、参赛项目要求(一)参赛项目需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在智慧家庭、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穿戴、智能制造、智慧文娱等各领域的创新融合。(二)参赛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为参赛团队原创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参赛团队所有或经技术持有者书面授权,具有创新性和商业价值,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凡参赛团队必须接受大赛有关免责条款。(三)参赛项目均需在大赛官网(g-ican.com)提交报名材料(含选手身份信息、项目计划书等相关资料)。六、比赛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分赛区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创业赛道和挑战赛道)。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分赛区复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承办单位每年须向组委会提出申请;全国总决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由全国总决赛评选出最优的团队,将推荐参加相应国际比赛。大赛共产生5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其中创新赛道入围450个项目,创业赛道入围50个项目,挑战赛道入围项目数量另行发布。七、赛道要求1、创新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选手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产品原型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参赛队伍制作出能实现基本功能的实物作品,并撰写详细的项目说明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应用创新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3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2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并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3.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4.产品介绍20分:强调对产品和项目的表达能力,并对团队成员的整体协作进行考核。2、创业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队长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公司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产品或服务需为可以使用的实际产品,需具备团队原创性,并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产品商业化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2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3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项目未来的成长性及所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4.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考察技术水平的核心竞争力。3.团队情况20分:强调团队成员的教育、工作背景,对管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3、挑战赛道(一)命题征集本赛道面向各行业企业征集命题,各企业需根据真实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项目。项目命题方向需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参赛团队不超过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三)其他说明1.挑战赛道命题方案将由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另行发布。2.合作企业需遵守大赛的规章制度,按照大赛的流程和要求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八、赛程安排(一)参赛报名、作品制作(5—7月份)所有参赛团队统一通过大赛官网(www.g-ican.com)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至7月31日。(二)训练营(7—8月份)针对创新方法、项目管理、技术能力、路演表达、评审要点等进行培训。(三)校内初赛(8月份)各参赛高校可根据报名数量自行决定校内赛的举办,组委会进行指导工作,选拔优秀项目晋级分赛区比赛,其中,单个高校晋级分赛区的团队数量不得高于50支。(四)分赛区选拔赛(9月份)各分赛区承办单位积极组织分赛区比赛,视疫情情况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比赛评审工作,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五)全国总决赛(11月份)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总决赛的项目进行初选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在总决赛比赛期间同时举办开闭幕式、创新作品展、人才招聘会、投融资对接、颁奖典礼等交流展示活动。九、奖项设置网络报名截止后,组委会根据各分赛区的实际报名情况,设定各分赛区晋级总决赛的配额。总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等奖项,并授予相应证书。十、联系方式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崔佳鑫联系电话:010-57288205电子邮箱:contest@ican-x.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邮编:100871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联系人:董文萍联系电话:15011245091(微信同号);010-56018141电子邮箱:zgxxxhjyfh@163.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410;邮编:100053大赛官网:http://contest.g-ican.com/competition/2022Detail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01

【国赛】2022全国公益广告大赛(主办:中央文明办、人民日报社、教育部、应急管理部)

2022全国公益广告大赛截稿日期:2022年8月15日为推动优秀公益广告创作,以公益广告精品引导社会关注关切,传递温暖温情,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文明风尚,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中央文明办、人民日报社、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共同主办2022全国公益广告大赛,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人民日报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承办。大赛以“以创意助公益”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征集主题多样、直抵人心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大赛面向全国范围征集公益广告作品。活动主办方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对征集作品进行评审,力求挖掘公益广告精品,发现公益广告人才,繁荣中国公益传播事业。一、大赛概况活动名称:2022全国公益广告大赛主办单位:中央文明办、人民日报社、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承办单位: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人民日报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二、征集对象党政机构组:全国各地有公益宣传职能的党政机构及人民团体组织等。社会组:广告(代理)公司、制作公司或广告主、公益基金会等热爱公益事业、热心公益传播的组织及个人。高校组: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学生社团。青少年组:10—16岁在校学生。三、征稿主题(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但不限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主题。(二)精神文明创建。包括但不限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主题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社会文明新风主题。(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但不限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主题。(四)乡村振兴。包括但不限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等主题。(五)低碳行动。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主题。(六)生物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保护物种和遗传、保护生态多样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主题。(七)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弘扬志愿者精神,提倡志愿服务,传播志愿文化等主题。(八)生产生活安全。包括但不限于弘扬安全文化,传播安全理念,科普应急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和应急救援处置,防范各类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等主题。(九)防灾减灾救灾。包括但不限于传播防灾减灾理念,科普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生活等主题。(十)关爱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主题。四、大赛进程作品征集:2022年6月1日—2022年8月15日大赛初评:2022年8月16日—2022年8月26日社会评审(初评结果网上展示):2022年9月5日—2022年9月16日大赛终评:2022年9月下旬结果公示:2022年9月下旬大赛颁奖:2022年10月五、作品类别及要求(一)平面广告报纸广告、海报设计、漫画、摄影作品设计等。网上提交文件要求格式为jpg,色彩模式RGB,规格A3(297×420mm),压缩率不小于9,分辨率300dpi,系列作品不得超过3幅。单幅作品不超过10MB。(二)视频广告包括横屏、竖屏视频广告,可涵盖影视视频、微电影、短视频、动画片等形式。作品要求有故事情节,时间5分钟以内。成片均以mp4格式上传,文件大小均不超过100MB。(三)其他除上述平面广告及视频广告作品外,青少年组还接受绘画、手工、剪纸、模型制作等多种可充分表达创意思路的作品形式。要求选取角度拍摄照片(每个作品不超过3张照片),以展示作品全貌为标准,照片文件格式为jpg,每张照片大小在2MB—10MB之间。六、作品报送(一)作品提交1.党政机构组、社会组、青少年组:登录http://gygg.jintai.com.cn,点击报名入口,参赛者先在网站注册作者信息,再按照系统提示,上传作品。2.高校组:登录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dxs.moe.gov.cn,点击活动页,参赛者先在网站注册信息,再按照作品提交说明,上传作品。(二)活动平台开放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8月15日。(三)参赛者投稿时,应如实填写各项内容,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提供信息不完整或存在虚报、瞒报的,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四)参赛者填写信息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好参赛组别。不得一稿多投,即同一件作品按不同组别提交或创意雷同作品按不同征稿主题提交,一经发现将不予评审。(五)如参赛者是在校学生,平面广告作品作者限3人以内,视频广告及其他类作品作者限5人以内,每件作品可配1名指导教师。团队作品应由团队任意一名成员上传,不得多人重复上传同一作品。(六)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参赛者应确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未公开发表,未入围其他赛事并获奖,如不符合上述情况,一经发现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并保留追回获奖证书及其他奖品的权利。(七)参赛作品紧扣主题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思想文化内涵丰富,价值取向正确鲜明。(八)参赛作品上一律不得标注参赛人姓名、参赛单位名称等创意元素以外的任何信息。七、奖项设置(一)党政机构组1.等级奖平面类: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优秀奖10名,颁发证书。视频类:一等奖1名,奖金20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优秀奖10名,颁发证书。2.单项奖平面类:最佳创意奖1名,颁发证书。视频类:最佳创意奖1名,颁发证书。(二)社会组1.等级奖平面类: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三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优秀奖10名,颁发证书。视频类:一等奖1名,奖金20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优秀奖10名,颁发证书。2.单项奖平面类:最佳创意奖1名,颁发证书。视频类:最佳创意奖1名,颁发证书。(三)高校组1.等级奖平面类: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元(税前)、颁发证书;优秀奖10名,颁发证书。视频类: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三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税前)、颁发证书;优秀奖10名,颁发证书。2.单项奖平面类:最佳创意奖1名,颁发证书。视频类:最佳创意奖1名,颁发证书。(四)青少年组最佳创意奖10名,颁发证书。(五)最佳组织奖党政机构组、社会组、高校组各设立最佳组织奖10名,颁发证书。(六)文明城市推荐组织奖文明城市推荐组织奖10名,颁发证书。八、注意事项(一)社会评审(初评结果网上展示)阶段产生的结果将成为终评的依据之一。具体社会评审办法将在大赛官网另行公布。(二)主办方不承担包括因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主办方保留取消参赛者参赛资格和追回所获奖项的权利。(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版权和道德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参赛者在作品完成提交后即表示同意:大赛主办方、承办方或承办方认可的第三方拥有对征集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展示、编辑出版等无偿使用权和出版权(含电子出版权)。(四)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恕不退稿。(五)凡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公告的各项规定。(六)大赛主办单位对本届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九、联系方式大赛组委会:李老师010-65367296吴老师010-65368752中国大学生在线:石老师010-58582163魏老师010-58581972大赛官网:http://gygg.jintai.com.cn/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dxs.moe.gov.cn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31

【词汇比赛】2022年创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挑战赛

2022年创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挑战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6月3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助推高校英语教学技法革新,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加英语词汇的储备量,特举办2022年创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挑战赛。一、主办单位空中英语教室杂志社黑龙江省创新教育研究院创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组委会二、时间安排报名时间:2022年3月20日—6月30日初赛时间:2022年7月2日—7月3日初赛入围公布:2022年7月5日—7月7日决赛时间:2022年7月9日决赛结果公布:2022年7月中旬颁奖时间:2022年7月中下旬三、报名参赛分类A类适合于研究生报名参加B类适合于英语专业本科和专科学生报名参加C类适合于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报名参加D类适合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报名参加四、竞赛详情1.题目类型均采用客观单项选择题。2.题目数量初赛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时长40分钟;决赛100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时长60分钟。3.题目范围初赛:高考核心,四级决赛:四六级,专四专八,考研英语,托福雅思五、奖项设置1.初赛奖项初赛每类分别设置初赛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获奖比例分别约占每类报名参赛人数的10%、15%、25%、若干。初赛一等奖获奖者入围决赛,所有初赛获奖者均可获得电子版获奖荣誉证书,未获奖将提供参赛证明。2.决赛奖项决赛每类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约占每类决赛参赛人数的5%、15%、25%,另每类分别设决赛特等奖2名,所有决赛获奖者均可获得纸质版获奖荣誉证书,特等奖同时会颁发奖杯。3.突出优异的获奖者可获得空中英语教室杂志社和黑龙江省创新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实习或就业机会。4.另设优秀组织奖,须本校300人及以上的学生报名参赛;优秀指导老师奖须组织50人及以上的学生报名参赛。六、竞赛费用报名费用30元/人,包含竞赛命题、评审、组织、宣传和颁奖等费用。七、其它事项1.竞赛组委会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2.报名结束后,概不受理个人原因退赛退费。3.竞赛组委会拥有竞赛的最终解释权。八、报名方式1.个人报名:学生个人可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官网报名。参赛通知QQ群:点击即可加群2.赛点报名:由各学校统一组织报名。各学校需指定1名老师与组委会联系并进行赛点申请登记,赛点申请QQ群:577069171(点击群号即可加群)九、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创研杯英语系列赛”邮箱:chuangyancup@163.com联系电话:15545007336(蔡老师)十、盖章文件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30

“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征稿

“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征稿截止日期:2022年8月22日止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搭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构筑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图景。中国美术家协会定于2022年10月在厦门举办“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本次展览秉承“为中国而设计”的理念,结合新时代设计领域的民生关切和社会热点,以环境艺术的“石”营造为主题,把环境艺术设计置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和自然环境之中,关注生态、聚焦生活,担当起设计领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所面临的责任。现将本次展览的征稿事宜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单位: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福州大学协办单位: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建发房产、联发集团、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二、展览组委会名誉主任:范迪安主任:马锋辉、苏丹、林键副主任:刘玉龙秘书长:李伟、王国彬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卢长宝、贺绚绚、章云、简斌办公室主任:王国彬(兼)、吴绍兰办公室副主任:贺绚绚、林梓波展览编辑:杨雷三、评选委员会、监评委员会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评委库中抽选专家若干名组成评选委员会,同时由监评委员会对评选过程进行监督。四、展览日期:2022年10月五、展览地点: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六、展览规模:本次展览展出入选作品约260件七、参展要求1.展览主题:环境艺术的“石”营造。作品聚焦中国传统及当代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融合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能够反映美术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2.展览组别:展览分为专业组和学生组,送交作品需注明组别。专业组:企事业单位、个人设计师及院校教师;学生组:大、中专院校学生(含研究生)。3.作品类别:①室外环境设计(包括景观园林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景观艺术品设计);②室内设计(包括室内空间设计、博物馆展陈设计、室内陈设艺术设计);③家具设计作品;④公共艺术设计、大地艺术设计。4.作品要求:参展作品围绕“环境艺术的‘石’营造”展览主题创作,自拟题目。①作品鼓励以“影像”为主要表达与展示手段,可辅助模型、装置等实体形式,将图纸、设计说明等作品资料剪辑到影像之内,不再使用传统的展板展示。②强调艺术特质与作品创意以及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差异性,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术性、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观。③注重概念设计创新,具有较高的设计含量及丰富的表现手段,诸如影像艺术、家具设计实物、装置、模型、AR、VR等。④作品应是近3年完成的方案、项目、概念设计,未参加过往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和“全国美展”的原创作品。5.作品投稿方式:①室外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大地艺术设计四类作品,需提供视频、图片、作品报名表。a.视频展示视频,时长5-15分钟,视频中不能出现二维码、公司logo等涉及到版权问题的内容。视频文件的具体参数为:文件格式:MP4,文件大小:小于500M,分辨率:1280×720,幅宽比:16:9。b.图片体现作品设计理念的图片4-6幅,如平面图、效果图、模型照片、装置照片、环境设计现场照片等,格式:JPG,每幅图不少于2M,像素300ppi。c.《作品报名表》请务必填写不超过200字的设计说明。②家具设计类作品,需提供展板、图片、作品报名表。a.展板展板1幅。格式:高2000mm×宽900mm,JPG格式,文件不超过20M且不低于5M,像素300ppi。b.图片体现作品设计理念的图片4-6幅,如家具设计草图、工艺图、效果图或实物照片等。格式:JPG,每幅图不少于2M,像素300ppi。c.《作品报名表》请务必填写不超过200字的设计说明。注:所提交的视频、图片、展板等文件均以投稿作品的名称命名,不得出现作者的相关信息,否则取消参评资格。6.投稿作品应为作者原创作品,严禁使用模仿、抄袭他人、复制已有作品参展。作者需保证对参展作品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否则造成任何法律纠纷或责任,作者自负,并在中国美协网站进行公告,取消其参展资格。中国美协现已启动评选识别排重系统,与历次展览参展作品进行排查,凡重复的作品一律取消参展资格。八、评选1.初评:投稿作者需将视频、展板、图片、《作品报名表》以u盘为存储介质保存,另附身份证复印件,寄至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中国美协,邮编:100083,收件人:杨雷,办公电话:010-59759687,信封注明:“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截稿时间: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8月22日止,以收件地邮戳为准。一人仅限投稿1件作品(含合作),多投者(重复投稿者)不予受理。为避免文件损坏,请务必检查u盘中相关文件可正常打开后再寄送。作品初评结果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2.复评:通过初评的作品,家具设计请提供1:1等大实物样品,其他环境设计作品尽可能提供可用于展览的装置、设计模型等(收件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原作寄送须妥善包装并上保险,通过正规物流公司邮寄,防止邮寄中破损遗失)。初评未入围作者不另行通知,投稿资料不退。复评落选作品实物退件。作品复评结果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九、相关事项1.主办单位向参展作者颁发入选证书,每位参展作者获赠画册一本。2.参展作品由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展览画册或图录。3.参展作品实物在展览结束后退还作者。4.展览有关申报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资格条件的信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发布。十、论文征集1.内容要求:论文以“环境艺术的‘石’营造”为主题,题目自拟。立足艺术史论的高度,围绕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研究对象展开学术探讨,论点新颖,论证充分,有学术深度。文章不得在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禁止一稿两投。2.字数与格式要求:字数5000字左右,word格式,论文要有摘要、关键词,注释采用脚注形式,论文文件标题格式为:姓名+单位+论文题目,另附《论文报名表》。3.论文提交:论文及《论文报名表》请发送至邮箱:xiamen_2022@163.com,标题注明“为中国而设计”第十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学术论坛征文。截稿时间: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8月22日止。入选名单将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4.原创要求:论文一律为作者原创论文,严禁抄袭行为。作者需保证对投稿论文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否则造成任何知识产权和法律纠纷,责任自负,并在美协网站进行公告,取消其入选资格。5.主办单位对参展作品和入选论文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和宣传权。6.凡投稿作者均视为确认并遵守本征稿通知的各项规定和《中国美术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实施细则》。详细信息可登录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www.caanet.org.cn查看。附件:附件一:作品报名表.docx附件二:论文报名表.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搜索复制
2022-05-30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内领取4.5G创业计划模板)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7月31日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高校学科竞赛”回复“ican”即可领取4.5G创业计划模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给广大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中国信息协会决定于2022年4月至12月举办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以下简称“iCAN大赛”)是一个无固定限制、鼓励原始创新的赛事。自发起至今,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宗旨iCAN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发现和培养高校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创新创业优秀青年人才,激发勇于创新的活力。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大赛内容(一)创新赛道。以团队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为主,鼓励学生激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展示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创业赛道。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充分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三)挑战赛道。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赛题,团队根据要求制作完成项目,激发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实战技能,带动就业创业。实战创新项目命题方案另行发布。三、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二)承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艾肯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江苏科信智能教育研究院(三)学术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组织架构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主办、承办等单位的领导同志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投资人和企业家等组成。大赛设立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分赛区组委会由本赛区承办单位联合赛区内其他院校成立,开展本赛区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工作。五、参赛项目要求(一)参赛项目需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在智慧家庭、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穿戴、智能制造、智慧文娱等各领域的创新融合。(二)参赛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为参赛团队原创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参赛团队所有或经技术持有者书面授权,具有创新性和商业价值,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凡参赛团队必须接受大赛有关免责条款。(三)参赛项目均需在大赛官网(g-ican.com)提交报名材料(含选手身份信息、项目计划书等相关资料)。六、比赛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分赛区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创业赛道和挑战赛道)。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分赛区复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承办单位每年须向组委会提出申请;全国总决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由全国总决赛评选出最优的团队,将推荐参加相应国际比赛。大赛共产生5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其中创新赛道入围450个项目,创业赛道入围50个项目,挑战赛道入围项目数量另行发布。七、赛道要求1、创新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选手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产品原型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参赛队伍制作出能实现基本功能的实物作品,并撰写详细的项目说明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应用创新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3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2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并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3.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4.产品介绍20分:强调对产品和项目的表达能力,并对团队成员的整体协作进行考核。2、创业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队长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公司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产品或服务需为可以使用的实际产品,需具备团队原创性,并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产品商业化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2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3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项目未来的成长性及所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4.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考察技术水平的核心竞争力。3.团队情况20分:强调团队成员的教育、工作背景,对管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3、挑战赛道(一)命题征集本赛道面向各行业企业征集命题,各企业需根据真实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项目。项目命题方向需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参赛团队不超过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三)其他说明1.挑战赛道命题方案将由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另行发布。2.合作企业需遵守大赛的规章制度,按照大赛的流程和要求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八、赛程安排(一)参赛报名、作品制作(5—7月份)所有参赛团队统一通过大赛官网(www.g-ican.com)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至7月31日。(二)训练营(7—8月份)针对创新方法、项目管理、技术能力、路演表达、评审要点等进行培训。(三)校内初赛(8月份)各参赛高校可根据报名数量自行决定校内赛的举办,组委会进行指导工作,选拔优秀项目晋级分赛区比赛,其中,单个高校晋级分赛区的团队数量不得高于50支。(四)分赛区选拔赛(9月份)各分赛区承办单位积极组织分赛区比赛,视疫情情况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比赛评审工作,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五)全国总决赛(11月份)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总决赛的项目进行初选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在总决赛比赛期间同时举办开闭幕式、创新作品展、人才招聘会、投融资对接、颁奖典礼等交流展示活动。九、奖项设置网络报名截止后,组委会根据各分赛区的实际报名情况,设定各分赛区晋级总决赛的配额。总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等奖项,并授予相应证书。十、联系方式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崔佳鑫联系电话:010-57288205电子邮箱:contest@ican-x.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邮编:100871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联系人:董文萍联系电话:15011245091(微信同号);010-56018141电子邮箱:zgxxxhjyfh@163.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410;邮编:100053大赛官网:http://contest.g-ican.com/competition/2022Detail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高校学科竞赛”回复“ican”即可领取4.5G创业计划模板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30

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

202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指定基地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6月24日·中午12时自选基地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9月23日·中午12时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乡村规划教育事业发展和鼓励大学生参与乡村规划建设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举办“2022年(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现就有关报名事项发布通知如下。活动目的持续推进全国高等院校在乡村规划建设领域的教育及科研交流,推动学科建设。引导城乡规划学及相关专业大学生关注乡村振兴事业,提升学习和研究热情,助推乡村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促进高等院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及人才培养工作。活动组织组织方主办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协办方:高校城乡规划帮扶联盟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各基地组织方指定基地1深圳深汕基地(广东省深圳市深汕合作区海丰县赤石镇新厝林村)承办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协办方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方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深汕合作区管理局指定基地2上海崇明基地(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富圩村)承办方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人民政府协办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支持方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MCF)、第一财经指定基地3北京门头沟基地(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承办方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协办方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门头沟分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研究中心、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支持方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人民政府、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小城镇建设杂志自选基地承办方: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协办方: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活动内容竞赛分为乡村调研报告、村庄规划方案、乡村设计方案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均有指定基地或自选基地选项。参赛团队可以根据各自情况报名参加指定基地或自选基地其中任意一个且仅限一个参赛单元,并根据所参加单元的任务书要求针对性制作和提交有关成果。具体任务书要求请见后附链接。乡村调研报告单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选定研究对象,认真开展基础调查,根据调查发现的1-2个关键性、迫切性问题,深入研究并分析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行政村(确保基础调研信息的完整性)、也可以是多个行政村,或者整乡镇域。村庄规划方案单元对规划对象进行较为深入扎实和客观理性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创新发展和操作可行的角度,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应特别强调对村民主体的考虑、对资源的挖掘、对问题的剖析及规划策略的针对性;鼓励对学科前沿新理念、新技术方法的探索和应用;注重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及实施行动导向,不要求大而全的规划成果。规划对象,可以是一个行政村(确保基础调研信息的完整性)、也可以是连片的多个行政村。乡村设计方案单元选择不小于一个自然村(村落)的乡村空间范围开展调查,充分了解其现状特征,努力发现村庄发展中的问题、可利用的各类资源、空间特征和土地使用等状况,划定不小于1.0公顷的设计基地并明确其边界,完成设计工作,提交设计方案。报名方式参赛团队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完整填写报名表,选择参赛单元及基地。报名表应由团队中主要成员所在院校盖章确认。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的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共同组队参与。每个参赛团队的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指导教师1-3人。每个参赛团队应明确指定1位学生和1位指导教师为联系人。指定基地将由组织方和承办方协商共同确认并公布参赛团队名单后,参赛团队获得有效参赛资格。未入选指定基地名单的参赛团队将自动获得自选基地参赛资格。主要时间节点指定基地报名截止:2022年6月24日·中午12时指定基地名单公示:2022年6月30日·中午12时指定基地组织调研:2022年7月1日-8月31日(今年指定基地将以线上调研方式为主,线下调研将视情况开展。)自选基地报名截止:2022年9月23日·中午12时(报名指定基地未入选的团队无需再次报名,自动转入自选基地,竞赛单元原则上不变。)自选基地成果提交:2022年11月18日·中午12时自选基地结果公布:2022年12月18日·中午12时交流方式组委会将根据竞赛单元,分类邀请资深专家匿名评阅,择优颁发纪念证书,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入选作品集正式出版、参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期间展示交流。各承办报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深圳深汕基地广东省深圳市深汕合作区海丰县赤石镇新厝林村承办联络: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报名联系人:邵亦文报名邮箱:ruralplan2022@163.com报名邮件命名方式:报名深圳+单元名称+学校名称上海崇明基地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富圩村承办联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报名联系人:孙逸洲报名邮箱:ruralplanning@qq.com报名邮件命名方式:报名上海+单元名称+学校名称北京门头沟基地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承办联络: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报名联系人:张新月报名邮箱:xcdsbjjd2021@163.com报名邮件命名方式:报名北京+单元名称+学校名称自选基地承办联络: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报名联系人:袁超君报名邮箱:rural2022@126.com报名邮件命名方式:报名自选+单元名称+学校名称友情提醒:请小伙伴们在投递报名文件后耐心等待,承办方会在截止报名后统一回复大家。特别声明各团队所提交成果的知识产权将由提供者、组织方和各基地承办方共同拥有,各方有权独立决定是否用于出版或其他宣传活动,以及其他学术活动。其中,指定基地所在地有权参考或直接采用指定基地作品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再另行与提供方协商并征得同意。此外,本次竞赛及参与团队请务必符合有关疫情管理的要求。附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1aArWQnXGzPSZPMsCnF3g?pwd=60t3提取码:60t3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30

2022年 “科学也偶像”短视频征集(主办: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2022年“科学也偶像”短视频征集截稿日期:2022年7月31日投稿网址:https://diaoxuan.scimall.org.cn/附件: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举办2022年“科学也偶像”短视频征集活动的通知.doc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