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大赛系统    专家评审    大赛    评审    比赛    评审活动    迅速评审系统        更多 >

最新动态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SuperMap杯第十六届全国高校GIS大赛

大赛名称:SuperMap杯第十六届全国高校GIS大赛大赛报名日期:2018年3月9日-8月15日各有关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地理信息科学相关专业教学创新与改革,激发大学生在GIS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其GIS开发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与超图集团联合主办“SuperMap杯第十六届全国高校GIS大赛”。现将大赛相关事宜说明如下:一、竞赛组别1.制图组2.论文组3.应用分析组4.移动应用组5.三维应用组6.Web与Online开发组二、参赛对象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学生(包括专科、本科学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三、作品要求参赛团队根据本届大赛各组别要求完成相关作品。要求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不侵犯第三方版权。如有参考其他作品、代码、模型、文档等内容,或引用第三方数据,请在文档最后注明。如侵犯第三方权益,由作品提交团队承担相应责任,且组委会有权因此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项及要求归还相应获奖证书、奖金及奖品。四、参赛费用本次大赛不收取报名费及其他任何费用,免费提供大赛所需SuperMapGIS开发软件。参加决赛答辩的团队自行负担决赛期间交通及食宿费用。五、时间大赛定于2018年3月正式启动,于2018年11-12月举办全国总决赛。六、竞赛评审非现场答辩:根据各组作品情况,由大赛组委会组织评审,直接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现场答辩:根据各组作品情况,公布晋级决赛团队名单,并通过现场答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大赛组委会将邀请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决赛评审委员会。决赛评审委员会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负责大赛决赛现场答辩评审。七、奖项设置参赛队:各组别分别设置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所有获奖团队可获得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获奖证书、奖金或奖品。提交作品但未获以上奖项的组别也将获得鼓励奖证书。参赛选手:大赛三等奖以上选手,将在超图发布的实习、就业中获得优先录取资格。同时,超图还将邀请合作伙伴向大赛选手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指导教师:对所有获奖参赛团队的指导老师颁发优秀指导老师获奖证书。参赛单位:根据参赛单位提交作品的数量及获奖情况颁发最佳组织奖获奖证书。其他单项奖项:奖项名称奖项个数GIS未来之星-评委会特别奖1个最佳跨平台奖若干最佳创意奖若干最佳界面奖若干最佳辩手奖1个最具投资价值奖若干八、分赛区全国大赛的说明SuperMap杯第十六届全国高校GIS大赛设置了武汉分赛区、北京分赛区。分赛区与全国大赛组别一致,分赛区选手只可参加本分赛区比赛,通过选拔后参加全国大赛。九、合作伙伴企业:华为、京东云、阿里云、新华三、科学出版社等。投资:知卓创新资本、天创资本、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媒体:人民网科技频道、环球网科技频道、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科学报、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中国教育报、软件和集成电路、3sNews、赛迪网信息化频道等。十、其他事项大赛其他说明和内容等请见附件及大赛官方网站,并将通过以下途径对外发布,请随时关注。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giscontest.com大赛邮箱:giscontest@supermap.com报名咨询电话:010-59896196技术咨询电话:400-8900-866QQ群:274881854为保持联系,请避免在赛事期间更换您的手机、Email和常用QQ等相关联系方式。(如需更换请及时更新报名系统中的相关个人信息)以上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大赛相关事项说明一、参赛要求1、参赛者可个人报名,也可集体组队报名,每队不超过4名队员。2、参赛者可参加一个或多个组别的竞赛。但是在组队报名时,一个参赛队仅可提交一份作品。(基于三维场景开发的作品,可以同时提交到三维应用组)3、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不同学校、院系和班级;4、参赛小组可邀请指导教师,但不得超过2人;5、参赛作品必须基于大赛提供的软件来制作完成;6、参赛者需按照大赛规定的提交规范及时间节点提交作品,作品提交模版另行通知;7、参赛作品如获奖,将在大赛官方网站进行公示,默认参赛作品符合开源规则;8、提交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不侵犯第三方版权。作品提交后,作品所有权仍归原作者所有,但大赛组委会拥有作品发布和宣传的权利。9、关于版权的说明:如有参考其他作品、代码、模型、文档等内容,或引用第三方数据,请在文档最后注明。如侵犯第三方权益,责任自负,组委会有权因此取消相应奖项及要求归还相应获奖证书、奖金或奖品。10、参赛原则适用于大赛的所有组别,违背此原则者将视为自动放弃参赛资格;11、本次大赛的详细赛制、规则、奖项设置等请参看大赛官方网站。二、日程安排1、2018年3月9日起接受学生网上报名。报名请登陆:http://www.giscontest.com,点击“报名参赛”,按页面提示操作进行注册和在线报名,并填写相关信息及提交相关材料。2、2018年3月-7月,参赛选手进行作品制作及完善,超图提供在线技术支持。3、2018年8月8日前,提交制图组、论文组、应用分析组作品。4、2018年8月15日前,提交三维应用组、移动应用组、Web与Oline开发组。5、2018年9月-10月,组委会对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6、2018年11月-12月,进行全国决赛答辩与颁奖典礼。
2018-03-15

第五届“光影行止”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

大赛名称:第五届“光影行止”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作品征稿日期:2017年12月18日——2018年5月5日方寸无边丨第五届“光影行止”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获奖名单http://ps.webxun.com/article-5107-1.html“光影行止”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分团委主办,新华网和蜂鸟网协办的面向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的摄影比赛。本届“光影行止”摄影大赛的主题方寸无边时间安排征稿阶段:2017年12月18日——2018年5月5日人气作品投票:2018年5月初获奖结果公布:2018年5月中旬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仅可做适当剪裁,适度对白平衡、色阶、对比度、色彩饱和度、锐度进行调整,不得做任何改变拍摄原貌的合成、添加等技术处理,否则视为无效。2、每位参与者上交作品数量不超过10张或者5组,黑白、彩色均可。3、相机类作品可用单反机、卡片机(市面上常见数码相机)或专业相机拍摄。相机类和手机类作品大小数据量均不得超过20M,像素不得低于500万。4、作者须为参赛作品的原创人,并保证拥有该作品完整的知识产权。参赛者作品不出现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形,若涉及他人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须经本人同意。因侵权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参赛作品作者本人承担。参赛方式本次大赛仅接受网络投稿报名表下载:https://pan.baidu.com/s/1c3uvTio官方投稿邮箱:guangyingxingzhi@qq.com(请将报名表和作品压缩后通过附件发到官方邮箱)蜂鸟网和新华网影巢均开设相机类、手机类作品投稿端口。新华网影巢端口
2018-03-15

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

大赛名称: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征稿时间:2018年3月1日至8月15日(以上传日期为准)了解大赛结果请戳链接:http://ps.webxun.com/article-6369-1.html“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的策划,起源于中国民族博物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使命与决心。我们试图彰显这类图片在保存人类历史记忆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致力于促成相关展览与传播,希望为公众展现中华文化之丰富,并以博物馆永久收藏的方式,为后世存留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故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委会二、征稿时间2018年3月1日至8月15日(以上传日期为准)三、征稿内容作品围绕对中国各民族真实生活样貌的记录与呈现,力求多角度、深层次展现我国各民族的文化遗存、历史变迁与后现代性。追求作品的真实、深刻、自然和理解。投稿作者可从“家庭”、“家园”、“遗产”、“生计”、“信仰”、“传承”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开展创作。四、展项设置1.入展作品20组,稿酬各5000元。2.入展作品作者将颁发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签章的作品收藏证书。3.入展作品将参加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4.所有入围、入展作者将受邀参加2018北京国际摄影周期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颁奖仪式、展览及相关学术论坛。五、投稿细则1.投稿作品拍摄时间不限,风格与体裁不限,彩色与黑白不限,胶片(扫描)与数码不限;2.投稿作品必须为组照,每组5~30幅照片;3.投稿作品可做裁剪和适度的亮度、对比度调整。但是,不得进行合成、添加、大幅度色彩调整等改变真实影像基本样貌的处理;4.提交的每幅照片为长边边长不低于1600像素的JPEG格式图片,每幅作品文件量大小不大于5M。投稿文件命名方法为:作者名+作品名(组)+编号(升序两位阿拉伯数字,例如“01”、“02”);5.作品入展后请提供原始影像(原始底片扫描的数字影像或带有原始拍摄信息未经过处理的数字影像),无法按时合规提供原始文件,主办方有权取消该作品入展资格;6.全部参选作品必须为个人原创,不得盗用、挪用他人作品作品,一经发现上述情况,组委会将取消该作者参赛资格。六、投稿方式每组作品需填写参展表,与作品同时发送,如投稿需要做以下说明:主题、作品概要、每幅照片的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文字说明。作者将填写完整的参展报名表、作品文件压缩打包,以附件形式发送到摄影展投稿信箱:photography@cnmuseum.com参展表下载地址:https://box.cnmuseum.com/l/L04dz3主办方在收到邮件2个工作日内回复作者邮件,确认投稿作品资料接收完整与否,并作定期汇总。七、特别声明1.本次大展不收取任何费用,不退稿。对于所有入展作品,中国民族博物馆有权在本馆出版画册、举办展览及相关宣传中使用,不另付稿酬;2.作者应对所提交的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版权;作品所涉及的著作权、版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3.主办方中国民族博物馆将与所有入展作品作者签署“数字资产收藏使用协议”,并向作者颁发“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证书”;4.作者投稿时必须正确填写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如因填写错误或联络不畅造成资格取消,主办方不承担责任;5.本次活动所涉及稿费的个人所得税由作者自理;6.作者投稿既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款;7.主办单位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八、联系方式联络咨询:中国民族博物馆于游电子邮箱:photography@cnmuseum.com联系电话:01082684897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5

第16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春季赛宣讲会【可回看】

关于比赛详情请点击:【学院奖】第16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春季赛宣讲会缘起“学院奖”全称“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是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该奖项是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的核心项目。学院奖已在各站高校开展创意大讲堂活动,为让没有在覆盖站点内的高校老师和学生都能了解到学院奖,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特地邀请到了学院奖组委会工作人员在青蓝讲堂直播间开展学院奖线上宣讲会,以便能更好地帮助大家参赛。主讲人李钊学院奖组委会工作人员内容概要1、学院奖介绍2、春季赛命题有哪些?3、作品提交流程4、学院奖新变化5、互动答疑宣讲会时间2018年3月15日19:00【可随时回看】参与方式关注“青蓝讲堂”微信公众号(qlclass),回复“学院奖”三个字,即可免费收听。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5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名称: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2018年3月28日—8月31日(关注各大高校教务处通知)了解大赛结果请戳链接:http://ps.webxun.com/article-6912-1.html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定于2018年3月至10月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二、大赛目的与任务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三、大赛总体安排第四届大赛要力争做到“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努力体现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扩大参赛规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和国际赛道拓展;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突出“海丝”特色,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突出海峡特色,推动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深度交流;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培养学生敢闯敢创、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精神。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大赛平台,努力办一届惊艳非凡的全球双创盛会。第四届大赛将举办“1+5”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在校赛、省赛基础上,举办全国总决赛(含金奖争夺赛、四强争夺赛和冠军争夺赛)。“5”是5项同期活动,具体包括: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组织理工、农林、医学、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投资人等,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教育先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面布局,为民心相通、合作共赢铺路搭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举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创教育合作和青年交流,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贡献新经验。3.“大学生创客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在大赛总决赛期间举办“大学生创客秀”,在承办校厦门大学设置项目展示区、项目路演区、投融资对接区、合作签约区、交流分享区、创意产品体验区等,开展投资洽谈、创新创业成果展、团队展示等活动,为各方人员提供开放参与的机会。4.改革开放40年优秀企业家对话大学生创业者(“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邀请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出的有影响的企业家、投资人、行业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与大学生创业者对话,在总决赛期间开设报告会或主旨演讲,围绕产业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主题进行交流,传播成功经验,共享创新创业理念,助力大学生成长发展。5.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在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大赛总决赛期间设立专区,开展优秀项目展示交流和投融资洽谈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国际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计划,举办地方政府与双创项目对接巡展,推动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具有明显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落户中国。四、组织机构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大学承办。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福建省省长唐登杰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担任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担任副主任,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和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并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给予处理。本次大赛由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中关村百人会天使投资联盟、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等)等参与协办。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开展本地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五、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六、参赛对象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8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高等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加此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八、国际赛道打造大赛国际平台,提升大赛全球影响力。由国际赛道专家组会同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筹)择优遴选推荐项目。鼓励各高校推荐国外友好合作高校的项目参赛,鼓励各高校推荐海外校友会作为国际赛道合作渠道。九、比赛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省(区、市)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报名团队数、参赛高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全国总决赛名额。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4个。全国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主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5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通过网上评审,产生20个项目进入总决赛现场比赛。全国共产生2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4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国际赛道产生30-6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十、赛程安排1.参赛报名(3-5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18年3月28日,截止时间由各省(区、市)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8月31日。2.初赛复赛(6-9月)。各省(区、市)各高校登录http://cy.ncss.cn/gl/login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省级管理用户使用大赛组委会统一分配的账号进行登录,校级账号由各省级管理用户进行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各省(区、市)自行决定。各省(区、市)在9月15日前完成省级复赛,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全国总决赛参考)。3.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铜奖。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省(区、市)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腾讯微校(http://weixiao.qq.com/shuangchuang)进行赛事宣传,腾讯云根据参赛团队的组别提供不同级别的免费云服务支持,给予项目激励和孵化指导。十一、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十二、大赛奖项大赛主赛道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450个。另设港澳台项目金奖5个、银奖15个、铜奖另定;国际赛道金奖15个、银奖和铜奖另定。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0个、银奖30个、铜奖160个。设“乡村振兴奖”“精准扶贫奖”等单项奖若干,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获奖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十三、宣传发动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做好省内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助力“双创”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十四、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1.大赛工作QQ群:460798492,请每个参赛省(区、市)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2.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窦慧姣联系电话:010-62111870,传真:010-62111780电子邮箱:dhj1211@moe.edu.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大钟寺中坤广场邮编:100098厦门大学张晴联系电话:0592-2182276,传真:0592-2186206电子邮箱:hlwjds2018@xmu.edu.cn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邮编:36100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杨皓麟徐家庆联系电话:010-66096262,传真:010-66020758电子邮箱:yanghaolin@moe.edu.cn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附件: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附件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决定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红色筑梦点亮人生青春领航振兴中华二、主要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青年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中国最大的思政课堂,引导青年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活动安排1.制定方案(2018年3月)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制定本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以调研为基础,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农业和扶贫工作有关部门,摸清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需求,组织各高校做好学校现有扶贫对接地区及项目、涉农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届毕业生返乡创业等情况摸底统计。制定本地详细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安排、地点、规模、活动形式、支持条件等内容,并于3月23日前报送大赛组委会(邮箱:yanghaolin@moe.edu.cn)。2.启动仪式(2018年3-5月)大赛组委会将于3月底在福建古田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由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推荐3-10个项目参加启动仪式,并于3月16日-21日完成启动仪式报名(网址:http://dc.ncss.cn/answer/red)。详细活动安排另行通知。启动仪式后,还将选择在部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组织全国性项目对接活动,有意向承办全国性对接活动的省(区、市)可在活动计划日期一个月前向大赛组委会提出申请。3.活动报名(2018年3-8月)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积极挖掘本省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活动,并组织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网址:http://cy.ncss.cn/),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3月28日至8月31日。4.组织实施(2018年3-9月)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负责组织本地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做好需求对接、培训、宣传等工作。组织理工、农林、医学、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投资人等,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组织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项目长期对接,并推出一批帮扶品牌项目和帮扶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支持,通过政策倾斜、项目立项、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5.总结表彰(2018年9-10月)各地各高校要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宣传,选树优秀典型,举办优秀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组委会将在全国总决赛期间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成果展。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或主赛道比赛(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单列奖项、单独设置评审指标,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0个、银奖30个、铜奖160个。设“乡村振兴奖”“精准扶贫奖”等单项奖若干,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四、项目要求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项目须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推广性和实效性。参与对象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须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加活动,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项目来源包括:1.大赛参赛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可自主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与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相关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活动。3.其他参与项目。邀请历届大赛获奖项目、符合当地需求的社会项目参加活动。五、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统筹资源、加强保障。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主动协调本地区扶贫办和扶贫组织,制定针对创业帮扶团队的优惠政策,整合对方资源,对活动予以支持。大赛组委会成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奖励基金,对实施效果突出的项目给予支持。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集中启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大赛组委会拟拍摄《青年筑梦》专题记录片,全面展示各地各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精神风貌。六、联系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杨皓麟徐家庆联系电话:010-66096262,传真:010-66020758电子邮箱:yanghaolin@moe.edu.cn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厦门大学洪海松联系电话:0592-2186669,传真:0592-2186206电子邮箱:qnhszmzl2018@xmu.edu.cn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邮编:361005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窦慧姣联系电话:010-62111870,传真:010-62111780电子邮箱:dhj1211@moe.edu.cn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大钟寺中坤广场邮编:100098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5

“新时代 青春梦”第三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

大赛名称:“新时代青春梦”第三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大赛截止日期:2018年3月20日24时新时代青春梦”第35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决赛:http://ps.webxun.com/article-5118-1.html各市、州、直管市团委学校部、学联秘书处,各大专院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省直机关团工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我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跃高校校园文学创作,促进新时期校园原创文学的繁荣发展,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和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学生联合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决定举办“新时代青春梦”第三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诗咏新时代颂歌青春梦二、活动内容第三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包括:1.高校樱花诗歌创作邀请赛(创作组)2.高校获奖诗歌朗诵邀请赛(朗诵组)三、参赛对象面向全省各高校在校学生(含本专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同时邀请省外高校在校学生参赛。四、组织单位支持单位: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秘书处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单位: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学生联合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承办单位: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全国大学生文学社团联盟五、时间安排3月6日至3月20日参赛报名及作品征集3月21日至3月28日创作组作品初审,朗诵组初赛3月29日至4月3日创作组复审及评奖4月下旬朗诵组现场决赛暨颁奖典礼六、奖项设置(一)创作组特等奖1名奖金20000元一等奖2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6名奖金3000元三等奖20名奖金1000元优秀奖若干(二)朗诵组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6名奖金1000元优秀奖若干注:以上奖励均为人民币单位的税前奖金额度。七、参赛要求(一)创作组作品题材不限,新诗、古体诗、词、赋均可,新诗以30-70行为宜,古体诗、词、赋不限。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原创且未经发表的作品,严禁剽窃和抄袭,作者文责自负。往届获奖选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请勿再次投稿。(二)朗诵组个人、组合形式不限,原则上每组不超过4人,每位选手只允许代表一支队伍或个人参赛。初赛朗诵篇目不限,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允许配乐,不支持ppt、视频展示。决赛朗诵篇目均为创作组获奖作品,具体篇目由进入决赛队伍在友好协商的原则下选定。时长视朗诵篇目长度而定,原则上不超过6分钟,鼓励创新展示方式。八、报名及投稿方式1.以学校或个人为单位参赛均可。个人参赛作品仅限一篇。单位作品数量不限,但每个投稿人最多投稿一篇作品。2.报名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创作组报名以收到参赛稿件为准,稿件请以word附件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yinghuashisai2018@126.com,并在邮件中注明参赛者学校名称以及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详细地址、邮箱)。朗诵组报名需将参赛选手学校名称以及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详细地址、邮箱)发送至电子邮箱langsongsai2018@163.com。所有报名者请务必在邮件中详细注明参赛者学校名称以及个人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详细地址、邮箱)。报名电子邮件主题的格式为:学校名称+姓名+联系方式,请同学们报名时严格遵照要求,否则报名无效。3.以学校为单位参赛,请在交稿时另附学校参赛作品数目、篇目及负责人详细联系方式。4.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3月20日24时。九、其他事项组委会联系方式:团省委学校部联系人:赵燕林志恒联系电话:027-87232535武汉大学团委(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李伦13297993917(创作组)赵鹏翔15071216013(朗诵组)电子邮箱:yinghuashisai2018@126.com(创作组)langsongsai2018@163.com(朗诵组)大赛官网:http://www.hbgqt.org.cn/tzgg/201803/t20180306_94008.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新时代青春梦”第35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决赛:http://ps.webxun.com/article-5118-1.html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4

2018施耐德绿能创意竞赛

大赛名称:2018施耐德绿能创意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5月12日仅仅35年后,70%的世界人口都将居住在城市之中。城市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中心,为何不将我们创新的城市发展策略和现代化智能系统部署到城市去?解决能源管理领域的四大现实难题之一,或以城市环境中的高效能源管理为主题,提交一份观点新颖的提案。与一位合作者一起,以文字或信息图的形式提交你的提案。晋级美国决赛,力争赢取终身难忘的特等奖!一、参赛主题(五选一)1、无边界应对城市能源困境的其他创新解决方案2、可持续性&包容性利用数字化、可持续的方式,降低获取能源的门槛3、数字经济利用大数据资源创造更舒适的绿色生活4、智能制造&供应链提出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应用,以提升供应链的效率5、网络安全通过提供安全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含移动方案),保护用户应对各种攻击二、参与方式三、参赛对象来自世界任何国家的双人团队均可参加GoGreenintheCity2018竞赛,团队中至少应有一名女性成员。参加者必须是:1、攻读商业或工程领域MBA、硕士或学士学位(至少是二年级)的学生。2、两人在比赛期间在同一国家求学。两人不必在同一所大学,学习同一专业或处在同一年级。也不必是该国家的公民或永久居民。3、熟练掌握英语。四、大赛流程五、大奖&荣誉获奖团队将赢得前往施耐德电气的工作机会,并能拜访施耐德电气的两个全球分部!GoGreen冠军奖会颁发给三支在测试中得分最高的队伍。作为GoGreen冠军奖的获胜者,你可以赢得30分钟与上届冠军队伍Skype视频通话的机会,你会得到宝贵的经验分享。大赛官网http://china.gogreeninthecity.com/报名入口https://china-tc-2018.gogreeninthecity.com/#sign-up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3

“2018中国大学生诗歌”征稿启事

大赛名称:2018中国大学生诗歌”征稿启事大赛截止日期:2018年8月31日诗歌发展与大学校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不少颇有建树的诗人当初正是以“校园诗人”的名义进入诗坛的。为继承这一美好传统,推动中国新诗发展,寻找和发掘有潜力的校园诗人,提高大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江苏省作家协会《扬子江诗刊》将举办“2018中国大学生诗歌”活动,现面向全国校园诗人征稿。一征稿时间2018年3月10日起至8月31日止。二征稿要求1、作者为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高校在校学生(含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限新诗,每人30行以内。题材不限,风格不限。内容须积极健康,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3、随稿请附个人简介、通联方式和生活照一张。个人简介包括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及系科,通联方式包括地址、邮编、电话、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4、来稿禁止抄袭、剽窃,所附信息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三活动方式1、《扬子江诗刊》微信公众平台设立“2018中国大学生诗歌”栏目,陆续推出优秀来稿。2、《扬子江诗刊》杂志将推出“2018中国大学生诗歌”专辑,从来稿中择优刊发,稿费从优。3、作品进入微信栏目和杂志专辑的诗人,或参评“《扬子江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将有机会获取丰厚奖金;或受邀参加《扬子江诗刊》一年一度的青年诗人笔会。四投稿方式请将电子稿发送至专用邮箱:daxueshengsr@126.com。五联系方式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江苏省作家协会《扬子江诗刊》,邮编:210019,电话:025-86486051。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3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大赛名称: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大赛截止日期:2018年3月31日各高等学校: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共同举办“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第二届竞赛定于2018年3—11月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竞赛组织机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乔守怡(复旦大学)副主任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建群(南京大学)顾红雅(北京大学)宋纯鹏(河南大学)吴敏(浙江大学)吴雪梅(高等教育出版社)张贵友(清华大学)张雪洪(上海交通大学)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苍晶(东北农业大学)陈峰(上海交通大学)陈凌懿(南开大学)陈双林(南京师范大学)冯虎元(兰州大学)郭卫华(山东大学)贺新强(北京大学)洪一江(南昌大学)侯文生(重庆大学)胡好远(安徽师范大学)胡红英(新疆大学)李卫国(河南师范大学)林宏辉(四川大学)刘选明(湖南大学)刘志军(河南大学)王锐萍(海南师范大学)王玉炯(宁夏大学)翁庆北(贵州师范大学)向本琼(北京师范大学)肖蘅(云南大学)谢志雄(武汉大学)闫亚平(陕西师范大学)于静娟(中国农业大学)张雁(中山大学)周春江(河北师范大学)周义发(东北师范大学)左正宏(厦门大学)竞赛执委会秘书处:《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编辑部浙江大学秘书长:吴敏(浙江大学)(兼)副秘书长:王莉(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建军(河南大学)秘书:王国强(浙江大学)安国勇(河南大学)肖艳(河南大学)付贤志(河南大学)第二届竞赛决赛承办单位:河南大学二、参赛条件1.参赛对象:全国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大学生,参赛资格须由所在学校确认。2.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伍由1~2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5人的参赛学生组成,指导老师必须是参赛队所在学校的正式在编教师,每位老师指导的参赛队伍数最多不能超过两支,且作为第一指导老师的只能有一支队伍。3.领队:各校领队1人,负责竞赛活动各项事宜。三、竞赛要求与规则要求学生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任何科学问题,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及防控措施。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的调查、监测、检验、检疫、诊断、分析、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各参赛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记录实验或调查过程,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形成作品,撰写论文。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规则与网络评分标准请访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网络平台”(www.zubc.zju.edu.cn)了解和下载。四、竞赛时间安排3月1日—3月31日,下发竞赛通知,网络报名;4月1日—10月31日,上传立项报告(包括综述和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及提交论文;11月1—10日,网络评审;11月23—25日,入围项目在河南大学举行现场答辩决赛。从3月1日起即可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网络平台”(www.zubc.zju.edu.cn,可下载平台使用手册)进行参赛报名,3月31日截止。4月1日开始,参赛队伍提交立项报告(包括综述和实验设计),上传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要求当天及时上传(野外采样等可以相应延迟)。10月31日前完成论文并提交。11月1—10日,评审专家分组进行网评,根据网评成绩推荐参加11月23—25日在河南大学(河南开封)举行的现场决赛。五、奖项设置本次竞赛设一等奖4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8%,优胜奖12%。根据网络评审成绩或省赛结果推荐100支队伍参加决赛,角逐一、二等奖。各省参加决赛的队伍数量原则上按各省(直辖市)报名参赛队伍的比例确定。六、报名和缴费各校参赛队须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网络平台”(www.zubc.zju.edu.cn)上进行注册和参赛报名,并于2018年5月10日之前按如下账号缴纳报名费400元/队。户名:浙江省生物信息学学会开户行: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杭州西湖支行账号:331066130018170122500注意:安排有省级竞赛的省份,敬请关注竞赛网络平台发布的本省竞赛时间安排、报名和缴费等事宜的通知。七、联系方式1.竞赛执委会秘书长:吴敏(wumin@zju.edu.cn,13616510066)联系人:王国强(bgs@zju.edu.cn,13606640610)2.决赛承办单位:河南大学联系人:付贤志(1099976251@qq.com,13849118193)3.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网络平台网址:www.zubc.zju.edu.cn联系人:陈忠斌(czb@hzxilei.com,18658190176)附件1:关于举办第二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通知.pdf附件2: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平台使用手册.pdf附件3: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规则与网络评分标准.pdf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3

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报名截止时间延期至5月20日)

大赛名称:第七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大赛截止时间:2018年4月30日(延期至5月20日)了解大赛结果请戳链接:http://ps.webxun.com/article-6391-1.html各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引导高校青年学子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了面向中国高校及广大海外院校在校学生(含高职)的纯公益性软件设计大赛,即“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第七届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目的通过搭建富有自由、开放、创新精神的软件设计大赛平台,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新兴信息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加快培育更多高端、优秀软件人才,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二、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三、参赛对象及规则(一)参赛对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含海外院校)在籍学生(含高职、本科生、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报名将分两组进行,其中A组为本科、研究生及其它,B组为高职类。(本科生、研究生、高职生可报A组赛题,B组赛题只能高职生报名)(二)参赛形式:以组队报名形式参赛,每队可有3名以下(含3名,其中队长1名)队员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温馨提示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所在学校的专职教师担任,每个学校或学院报名队伍数量不限。(三)报名说明:1、赛队名称不得含有不文明字眼。2、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四)比赛项目是软件设计(应用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软件作品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开发,编程风格良好,注释清晰,文档完整。2、软件作品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3、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若发现别人冒充作者(即作者本人非原创)参加比赛,一经查实,将取消本次比赛资格及成绩。4、大赛规程、技术概要等具体要求详见大赛网站。四、赛事安排(一)报名阶段(2018年2月1日-2018年4月30日【延期至5月20日】)各参赛队伍在“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网站(http://www.cnsoftbei.com),以下简称大赛网站)或中国软件杯APP上直接在线报名。报名后在线查询,显示“报名成功”字样即表示报名成功,团队获得参赛资格。(注:报名方式详见报名流程说明http://www.cnsoftbei.com/bencandy.php?fid=42&id=1621)(二)辅导阶段(2018年2月10日-5月30日)此阶段,获得参赛资格的参赛队伍进行参赛作品准备时,可以根据组委会提供的答疑方式向出题专家和答疑专家咨询赛题相关问题,以提高软件作品水平。(三)初赛阶段拟于2018年6月15日前完成提交作品,提交内容详见下文(作品提交方式预计5月底公布)。拟于2018年7月10日前进行初赛评审,在各参赛队提交的作品中,根据各赛题评分标准,进行封闭式评估,各赛题按初赛成绩排序选出优秀作品进入最后决赛。提交作品具体形式及要求请关注大赛网站。(四)作品优化(2018年7月20日-8月20日)晋级决赛的队伍,可在初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五)总决赛及颁奖典礼(2018年8月底)总决赛和颁奖典礼拟与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期间同期举办。决赛采用展示与现场答辩结合,专家组根据评分标准打分,最终决定各奖项。五、奖励办法本届大赛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一)初赛奖励办法本届大赛评审时将根据报名情况分为A、B两组进行。根据两组报名情况、作品提交情况以及初赛成绩,将评选出初赛获奖队伍,颁发相应奖品和证书。(二)决赛奖励办法晋级决赛的队伍,根据决赛期间的成绩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各奖项获奖队伍可获得相应的奖金或奖品,所有获奖队伍师生均可获得相应级别证书。另设有单项奖、优秀学校组织奖、优秀地方组织奖等奖项。六、作品提交所有参赛队伍必须在2018年6月15日之前将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提交至大赛组委会。提交内容包括:参赛作品(源代码、可执行文件、相关文档)、演示视频(格式不限,时间尽量控制在7分钟以内)等,提交作品形式为网上提交。(作品提交方式预计5月底公布)七、监督反馈本届大赛设立监督小组。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对总决赛的初步评审结果实行监督反馈制度。投诉反馈期自公布评审初步结果之日起5日内,逾期不再受理。大赛组委会对提出异议的个人和单位严格保密。八、其他事项(一)大赛为公益性赛事,全程不收取参赛队伍任何费用。(二)大赛决赛相关事项另行通知。(三)联系方式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联系人:王艳:010-88558382李明阳:010-88559610姚萌:010-88559698赵瑞华:010-88559646电子邮箱:cnsoftbei@qq.com大赛官网:www.cnsoftbei.com大赛微信公众号:2731018448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