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大赛系统    专家评审    大赛    评审    比赛    评审活动    迅速评审系统        更多 >

项目评审最新动态

项目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首届创业安徽大赛

首届创业安徽大赛项目征集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5日24:00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入贯彻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务实推进创业安徽行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业安徽大赛品牌,通过大赛发现、引进高水平创业团队和优秀创业项目,促进省内外高水平创业团队和优秀创业项目落地安徽,让安徽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的热土,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业安徽行动方案的通知》(皖政〔2022〕63号)精神,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关于举办首届创业安徽大赛的通知》(皖人社明电〔2022〕113号)要求,联合举办首届创业安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一、大赛名称首届创业安徽大赛二、大赛主题创业助您成就梦想安徽与您一起成长三、大赛时间2022年9月至12月四、组织机构(一)主办、协办及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创业安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科大硅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单位:创业安徽工作专班、省劳动就业服务局,第三方服务商(二)大赛组委会成立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大赛的方案设计、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宣传发动、赛事保障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创业安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创业安徽工作专班。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联合有关部门设立市级组委会,负责大赛的宣传动员、报名审核、市级选拔赛的承办、省级复赛和决赛的组织协调、创业典型的推荐宣传和政策(资金)奖励扶持等工作。(三)评审委员会为确保大赛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组委会将邀请就业创业研究和指导专家、成功创业企业家及创投行业领军人士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对组委会负责,并在大赛组委会监督指导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五、参赛项目(一)项目领域。报名参赛项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来自高科技领域、产业链短板领域、“四新”经济领域以及大众创业领域。(二)项目来源。省内外优秀创业项目均可在皖参赛,其中,省内项目在注册登记所在市或有落地意向的市参赛,省外创业项目可在安徽省内有落地意向的市参赛。六、参赛与报名(一)参赛条件1.个人或团队参赛:参赛对象为个人或团队(不少于3人),拥有市场前景广阔的自主或原创性技术成果,所属产业范围符合赛制要求。其中,主申报人须尚未设立企业(包括担任法人代表或股东)。项目在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有创新,有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未来成长潜力较大,尚未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不会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有意向在安徽注册落地。2.企业参赛:截至2022年10月15日,在安徽省内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登记注册且未满5年的企业或机构。参赛项目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产品或经营服务模式,具有较高成长潜力,项目的产品、经营属于同一参赛主体,且对技术有合法使用权。参赛项目须为原创性创新项目,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不会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参赛代表须为该项目的第一创始人或核心团队成员。企业或机构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3.参加《创业在安徽》节目并获得冠军的项目,可直接进入大赛复赛。(二)报名方式1.报名网址。符合条件的参赛者可通过大赛官网“安徽创业服务云平台”(http://www.ahcy.gov.cn)注册登记,报名参加相关地市赛区比赛。参赛者应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未注册登记的参赛者不得参加大赛。2.报名时间。各地市赛区报名截止时间由承办单位根据赛事组织情况自行确定,但不得晚于10月15日。3.其他事项。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参赛者不可重复报名参加相关赛区比赛,对于重复参赛或剽窃、侵夺他人创新成果,以及用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项的参赛者,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七、赛程安排大赛共有发布公告、项目征集、市级选拔赛、省级复赛、省级决赛等环节,按照程序进行。赛程安排如下:(一)发布公告(2022年9月中旬)由大赛组委会发布首届创业安徽大赛公告,在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等平台广泛开展宣传,展示推介大赛亮点。(二)项目征集(自公告发布之日至2022年10月15日)大赛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启动报名,面向全国广泛征集创业项目,请自评符合参赛条件的报名项目于2022年10月15日24:00前通过大赛官网“安徽创业服务云平台”(http://www.ahcy.gov.cn)提交报名材料。报名所需材料:1.报名表,提交填写后的word电子版和签字盖章的PDF扫描版;2.参赛声明,提交签字盖章的PDF扫描版;3.材料清单;4.项目计划书,需提供16:9版式的PPT,含项目概述、创新亮点、关键技术、核心团队、市场前景、营销策略、融资需求、可行性分析等情况说明。参赛个人/团队/企业应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对所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参赛材料提交后不得修改。(三)市级选拔赛(2022年11月中旬)由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聘请行业专家,按照大赛确定的参赛条件要求,采取项目现场路演方式举办,情况允许可延伸至县区;因情况特殊不能举办的,报请大赛组委会同意后,可采取专家集中评审等方式审阅、评定报名材料(报名表、参赛声明、材料清单、项目计划书等)及提交的其他资料(如企业资质、专利情况、获奖情况等),着重评估参赛项目的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社会价值和落地意愿,每个项目评审专家不少于5人,按照项目评审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选出若干个项目入围省级复赛。原则上省内外共约40个创业项目进入省级复赛(根据各市项目参赛情况另行确定)。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双招双引”有关要求,积极主动接收省外参赛创业项目,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四)省级复赛(2022年12月上中旬)由大赛评审委员会,根据大赛进展情况,对入围复赛的项目组织线下路演展示,每个项目评审专家不少于5人,采取“封闭式评审”和“路演展示(7分钟)+专家点评(3分钟)”方式,按照项目路演展示得分从高到低顺序选出若干个项目入围省级决赛。路演展示由选手按照组内抽签顺序对项目情况进行PPT演示介绍。大赛组委会将按照每组成绩排名和晋级名额确定省级决赛参赛项目。原则上省内外共约20个创业项目进入省级决赛。(五)省级决赛(2022年12月上中旬)由大赛组委会聘请行业专家,对入围省级决赛的项目组织现场(线上+线下)路演答辩和专家评分。每个项目评审专家不少于7人,采取“路演展示(7分钟)+专家问答(5分钟)”方式,在纪检监督下现场答辩、当场亮分、全程录像。最终,根据所有项目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等。省级决赛拟在“科大硅谷”举办。八、奖励与扶持(一)奖项设置1.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金奖1名,奖励20万元;银奖3名,各奖励10万元;铜奖6名,各奖励5万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1万元。2.大赛增设“最具落地期待奖”“最佳人气奖”等奖项,数量根据参赛项目总量确定。3.大赛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名,授予组织发动得力、参赛项目数量多、社会影响力大、工作成效明显的市级赛事工作机构。(二)扶持措施组委会将所有参加选拔赛的项目纳入大赛项目库,通过大赛平台持续宣传推广,提升创业项目和创业者知名度,帮助其对接资金和市场,拓宽发展渠道。1.股权投资。邀请国内知名创投风投机构全程参与,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协助对接服务,投资金额视项目而定,上不封顶。2.金融支持。开展创业项目金融对接会。邀请有关金融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大赛获奖者提供创业授信支持,并安排专属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服务,解决项目来安徽创业融资问题。3.场地支持。获奖项目有意在安徽注册落地的,协调入驻各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孵化,提供房租优惠等政策。未入驻创业园区的获奖项目将协助其落户市内各开发园区,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4.政策扶持。根据项目情况,提供政策咨询与协助办理服务,帮助落户安徽的企业争取属地政府扶持。符合条件的帮助申领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扶持政策及人才等政策。5.创业服务。获奖项目还可以参加“创业安徽之星”评选,按需参加“创业安徽训练营”“未来新徽商特训营”。鼓励创投机构通过单独投资或联合投资形式对获奖企业进行投资。从不同维度给予参赛项目肯定和鼓励,引导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予以关注和支持。6.落地扶持。获奖项目落户安徽的,属地市、县级人民政府还将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等落地支持政策。九、宣传发动与配套活动组委会将广泛邀请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安徽频道)等各类媒体对大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并委托专业机构全程跟踪各阶段赛事进展,宣传地方经验做法,树立不同领域的创业典型,提升大赛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营造浓厚创业氛围。为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大赛影响,选拔赛期间,省内各赛区应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创投对接、主题论坛等配套活动,努力营造浓厚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增强活动成效。同时鼓励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和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积极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并为参赛项目提供指导、培训、宣传、推广、投融资等方面的深度服务。十、疫情防控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大赛组织工作,认真落实防疫各项措施,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合理安排赛事活动。十一、注意事项1.所有报名、参赛项目材料概不退稿(实物、模型除外),请自行保留底稿。2.如发现有抄袭、盗用、作弊等不法行为的,即予取消其参赛资格并要求返还奖励,一切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自行负责。3.大赛主办方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的权利。4.大赛主办方不承担因参赛项目所致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权益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十二、联系方式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电话:0551—62663117;电子邮箱:dasai2022@126.com。创业安徽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附件:附件1-3.rar(点击下载)1.创业安徽大赛报名表2.创业安徽大赛参赛声明3.创业安徽大赛项目申报材料清单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9-20

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

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7月31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助力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化新兴通信技术与能源业务应用融合,推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完善通信网络科技创新全链条,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2年6~9月开展以“数字创新融合·产业生态发展”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以下简称“大赛”)。大赛围绕能源行业通信需求,聚焦新兴通信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创意加速落地,通过“以赛代评、以赛促转”筛选一批可转化、可推广、高价值的创新优秀成果。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形式搭建开放、合作、共享的交流平台,分享行业创新实践经验,探讨能源通信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机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办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协办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承办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二、参赛对象通信技术应用相关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能源企业等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通信技术、装备制造等单位。三、参赛方向(一)通信技术方向包括但不限于:1.光通信技术;2.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微波、无线专网、无线公网等);3.本地通信技术(载波、可信WLAN等);4.数据通信网技术;5.音视频通信处理技术;6.通信网络管理;7.通信电源技术。(二)通信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1.5G、SPN、可信WLAN、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创新应用研究成果和典型应用案例;2.“源网荷储”方向通信系统组网解决方案;3.通信技术在碳交易、碳中和的应用与研究;4.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通信模块化建设的解决方案;5.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对通信网络管理的支撑和应用。四、赛程安排本次竞赛包括项目申报、预赛、决赛、技术交流会、成果路演及展览展示五个阶段,具体如下:(一)项目申报时间:即日起~2022年7月31日内容:申报项目需体现新兴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成效,重点突出通信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推进“双碳”目标达成中的创新应用和技术突破。申报方式:请申报单位填写通信技术创新应用项目申报表(详见附件),将申报表word文件、pdf格式加盖公章扫描件及支撑材料打包发送至邮箱icc@cers.org.cn(邮件主题“通信大赛+项目名称”,压缩包文件名“项目名称+单位名称”)。(二)预赛时间:2022年8月中下旬内容: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进行初审,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获奖情况、知识产权(论文、专利等)获取情况、项目技术方案、实施成效、竞争优势、推广价值等,并根据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参评情况,对项目进行分组评审。决赛晋级率不超过60%。(三)决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时间:2022年9月下旬内容:决赛优先采用现场演讲答辩形式,每个项目演讲及答辩时长15~20分钟。演讲环节以项目负责人演讲为主,不限于PPT演讲、视频演示、软件操作演示、实物演示等。评审专家团依据演讲环节与答辩环节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审打分。届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备选线上答辩评审形式。(四)技术交流会(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时间:2022年9月下旬交流主题包含但不限于:1.5G、SPN、可信WLAN、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2.“源网荷储”方向通信系统组网解决方案;3.通信技术在碳交易、碳中和的应用与研究;4.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通信模块化建设的解决方案;5.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对通信网络管理的支撑和应用;6.能源行业通信网络运维经验分享;7.《通信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发布。(五)成果路演及展览展示(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时间:2022年9月下旬内容:本次成果路演及展览展示旨在通过搭建开放、合作、共享、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筛选一批可转化、可推广、高价值的创新成果。现场设置通信技术创新应用成果展,通过实物展示、展板展示、视频轮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通信技术在能源领域创新应用的优秀成果。五、证书设置根据申报情况,竞赛将设置若干项目评审组,每组成绩排名前50%者,获颁“优秀创新应用项目”证书;其中每组成绩第一至第三名获颁“卓越创新应用项目”证书。六、成果应用(一)遴选部分卓越案例推荐至中国能源研究会参与能源创新奖评选;(二)遴选部分优秀项目案例推荐至产业投资机构;(三)遴选部分优秀项目案例,推荐收录于《通信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题研究报告》;(四)卓越及优秀项目名单将于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技术交流会上公布并获颁证书;(五)优秀项目申报及参与单位将优先受邀参加技术交流会;(六)优秀项目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推广宣传。七、联系方式联系人:刘静15811193959;梁志琴15811411693邮箱:icc@cers.org.cn附件:1.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中国能源网络通信创新应用大赛暨技术交流会的通知2.通信技术创新应用项目申报表.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2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7月3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给广大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中国信息协会决定于2022年4月至12月举办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以下简称“iCAN大赛”)是一个无固定限制、鼓励原始创新的赛事。自发起至今,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宗旨iCAN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发现和培养高校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创新创业优秀青年人才,激发勇于创新的活力。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大赛内容(一)创新赛道。以团队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为主,鼓励学生激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展示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创业赛道。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充分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三)挑战赛道。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赛题,团队根据要求制作完成项目,激发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实战技能,带动就业创业。实战创新项目命题方案另行发布。三、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二)承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艾肯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江苏科信智能教育研究院(三)学术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组织架构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主办、承办等单位的领导同志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投资人和企业家等组成。大赛设立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分赛区组委会由本赛区承办单位联合赛区内其他院校成立,开展本赛区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工作。五、参赛项目要求(一)参赛项目需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在智慧家庭、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穿戴、智能制造、智慧文娱等各领域的创新融合。(二)参赛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为参赛团队原创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参赛团队所有或经技术持有者书面授权,具有创新性和商业价值,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凡参赛团队必须接受大赛有关免责条款。(三)参赛项目均需在大赛官网(g-ican.com)提交报名材料(含选手身份信息、项目计划书等相关资料)。六、比赛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分赛区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创业赛道和挑战赛道)。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分赛区复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承办单位每年须向组委会提出申请;全国总决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由全国总决赛评选出最优的团队,将推荐参加相应国际比赛。大赛共产生5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其中创新赛道入围450个项目,创业赛道入围50个项目,挑战赛道入围项目数量另行发布。七、赛道要求1、创新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选手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产品原型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参赛队伍制作出能实现基本功能的实物作品,并撰写详细的项目说明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应用创新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3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2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并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3.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4.产品介绍20分:强调对产品和项目的表达能力,并对团队成员的整体协作进行考核。2、创业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队长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公司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产品或服务需为可以使用的实际产品,需具备团队原创性,并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产品商业化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2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3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项目未来的成长性及所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4.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考察技术水平的核心竞争力。3.团队情况20分:强调团队成员的教育、工作背景,对管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3、挑战赛道(一)命题征集本赛道面向各行业企业征集命题,各企业需根据真实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项目。项目命题方向需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参赛团队不超过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三)其他说明1.挑战赛道命题方案将由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另行发布。2.合作企业需遵守大赛的规章制度,按照大赛的流程和要求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八、赛程安排(一)参赛报名、作品制作(5—7月份)所有参赛团队统一通过大赛官网(www.g-ican.com)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至7月31日。(二)训练营(7—8月份)针对创新方法、项目管理、技术能力、路演表达、评审要点等进行培训。(三)校内初赛(8月份)各参赛高校可根据报名数量自行决定校内赛的举办,组委会进行指导工作,选拔优秀项目晋级分赛区比赛,其中,单个高校晋级分赛区的团队数量不得高于50支。(四)分赛区选拔赛(9月份)各分赛区承办单位积极组织分赛区比赛,视疫情情况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比赛评审工作,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五)全国总决赛(11月份)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总决赛的项目进行初选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在总决赛比赛期间同时举办开闭幕式、创新作品展、人才招聘会、投融资对接、颁奖典礼等交流展示活动。九、奖项设置网络报名截止后,组委会根据各分赛区的实际报名情况,设定各分赛区晋级总决赛的配额。总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等奖项,并授予相应证书。十、联系方式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崔佳鑫联系电话:010-57288205电子邮箱:contest@ican-x.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邮编:100871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联系人:董文萍联系电话:15011245091(微信同号);010-56018141电子邮箱:zgxxxhjyfh@163.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410;邮编:100053大赛官网:http://contest.g-ican.com/competition/2022Detail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01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内领取4.5G创业计划模板)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7月31日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高校学科竞赛”回复“ican”即可领取4.5G创业计划模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给广大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中国信息协会决定于2022年4月至12月举办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原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以下简称“iCAN大赛”)是一个无固定限制、鼓励原始创新的赛事。自发起至今,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爱。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宗旨iCAN秉承“自信、坚持、梦想”的精神,发现和培养高校一批有作为、有潜力的创新创业优秀青年人才,激发勇于创新的活力。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大赛内容(一)创新赛道。以团队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为主,鼓励学生激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展示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创业赛道。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提升自身创业能力,充分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三)挑战赛道。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赛题,团队根据要求制作完成项目,激发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提升实战技能,带动就业创业。实战创新项目命题方案另行发布。三、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二)承办单位: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艾肯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江苏科信智能教育研究院(三)学术指导单位: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组织架构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由主办、承办等单位的领导同志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投资人和企业家等组成。大赛设立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分赛区组委会由本赛区承办单位联合赛区内其他院校成立,开展本赛区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工作。五、参赛项目要求(一)参赛项目需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在智慧家庭、智慧农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穿戴、智能制造、智慧文娱等各领域的创新融合。(二)参赛项目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为参赛团队原创项目,使用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为参赛团队所有或经技术持有者书面授权,具有创新性和商业价值,且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凡参赛团队必须接受大赛有关免责条款。(三)参赛项目均需在大赛官网(g-ican.com)提交报名材料(含选手身份信息、项目计划书等相关资料)。六、比赛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分赛区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创业赛道和挑战赛道)。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分赛区复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承办单位每年须向组委会提出申请;全国总决赛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由全国总决赛评选出最优的团队,将推荐参加相应国际比赛。大赛共产生5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其中创新赛道入围450个项目,创业赛道入围50个项目,挑战赛道入围项目数量另行发布。七、赛道要求1、创新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选手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产品原型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参赛队伍制作出能实现基本功能的实物作品,并撰写详细的项目说明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应用创新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3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2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并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3.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4.产品介绍20分:强调对产品和项目的表达能力,并对团队成员的整体协作进行考核。2、创业赛道(一)参赛项目类型1.智慧家庭:让家庭生活变得智能和便捷的设备和服务;2.智慧农业:用于农牧渔等领域的传感检测和智慧服务;3.智慧社区:用于社区、校园等环境的设施和服务;4.智慧医疗:用于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设施和服务;5.智能交通:用于交通的智能车、飞行器、道路桥梁等;6.智能教育: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各种设备和服务;7.智能穿戴: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各类可穿戴设备和服务;8.智能制造: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材料和节能环保等;9.智慧文娱:智能文创产品、智慧娱乐、影视动漫等;10.智能语言:智能语言听说、智能作文、智能阅读等。(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或毕业三年内的学生,要求团队使用自主完成的创新项目注册公司,队长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每人仅限报名一支团队,每个团队指导老师数量不超过2人。参赛公司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产品或服务需为可以使用的实际产品,需具备团队原创性,并撰写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三)评审规则比赛以产品商业化为主要考察目标和评审原则,按照100分进行评审,具体分值分配如下。1.创新性20分:强调原始创意的价值,在思维模式、技术研发、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2.商业性35分:强调商业模式设计的可行性及产品的实用性,项目未来的成长性及所具备社会和市场价值。4.技术方案25分:强调项目产品的技术洞见及产品的完成程度,考察技术水平的核心竞争力。3.团队情况20分:强调团队成员的教育、工作背景,对管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3、挑战赛道(一)命题征集本赛道面向各行业企业征集命题,各企业需根据真实发展需求设计相关实战创新项目。项目命题方向需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二)参赛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可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参赛团队不超过5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赛区以队长所在院校的地区为准。(三)其他说明1.挑战赛道命题方案将由大赛组委会审核后另行发布。2.合作企业需遵守大赛的规章制度,按照大赛的流程和要求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八、赛程安排(一)参赛报名、作品制作(5—7月份)所有参赛团队统一通过大赛官网(www.g-ican.com)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至7月31日。(二)训练营(7—8月份)针对创新方法、项目管理、技术能力、路演表达、评审要点等进行培训。(三)校内初赛(8月份)各参赛高校可根据报名数量自行决定校内赛的举办,组委会进行指导工作,选拔优秀项目晋级分赛区比赛,其中,单个高校晋级分赛区的团队数量不得高于50支。(四)分赛区选拔赛(9月份)各分赛区承办单位积极组织分赛区比赛,视疫情情况可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比赛评审工作,择优推荐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五)全国总决赛(11月份)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总决赛的项目进行初选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在总决赛比赛期间同时举办开闭幕式、创新作品展、人才招聘会、投融资对接、颁奖典礼等交流展示活动。九、奖项设置网络报名截止后,组委会根据各分赛区的实际报名情况,设定各分赛区晋级总决赛的配额。总决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等奖项,并授予相应证书。十、联系方式大赛组委会联系人:崔佳鑫联系电话:010-57288205电子邮箱:contest@ican-x.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邮编:100871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联系人:董文萍联系电话:15011245091(微信同号);010-56018141电子邮箱:zgxxxhjyfh@163.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410;邮编:100053大赛官网:http://contest.g-ican.com/competition/2022Detail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高校学科竞赛”回复“ican”即可领取4.5G创业计划模板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30

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

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7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将共同举办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目的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共同打造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提供交流展示、项目孵化、产融对接、协同创新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二、组织机制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担任组委会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担任组委会副主任;组委会成员单位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等。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统筹推进大赛相关事项。秘书处主任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担任,副主任由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赵长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主任付京波担任。秘书处下设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承担赛事组织协调、宣传推广、技术保障和成果转化等工作。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提供咨询服务、完善项目评审规则等工作。三、赛事安排(一)赛事组成。大赛由区域赛、专题赛、赛道赛、境外区域赛和总决赛组成(组织方案见附件1)。区域赛共举办35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牵头,着力发掘和推荐本地区创新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微企业。专题赛共举办5场,由秘书处办公室会同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共举办,着力发掘、培育并持续服务一批产业领域内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项目,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助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赛道赛共举办6场,由秘书处办公室会同龙头企业举办,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境外区域赛决赛1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牵头举办,广泛连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境外项目在境内落地对接。总决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主办,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单位承办。(二)参赛报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创客(以下统称参赛者)均可通过大赛官网(http://www.cnmaker.org.cn,报名流程见附件4)或区域赛、赛道赛、境外区域赛官网注册报名参赛。以上两种报名途径选择一种报名即可,无需重复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7月15日。大赛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未注册报名的参赛者不得参加大赛。参赛者同一项目或相似项目不可重复报名参加区域赛、专题赛、境外区域赛,对于重复参赛或剽窃、侵夺他人创新成果,以及用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奖项的参赛者,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三)服务机构报名。政府投资基金、有意愿的投融资机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通过大赛官网报名,发挥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优势,促进产融对接、孵化落地和成果转化等。(四)赛事奖励。总决赛采取“现场演示和答辩、当场亮分、现场公证”评选方式,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颁发奖金和证书。大赛同时设置500强、50强和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对接服务单位,对大赛筹备、组织实施以及后续对接服务中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鼓励。四、政策激励优秀项目可获得以下支持:(一)宣传展示。通过“创客中国”国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创客中国”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和直播室等)、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渠道,对参赛项目、“双创”资源和对接成果进行展览展示、宣传报道和服务推介(二)投融资对接。向政府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银行等推荐,组织线上线下需求对接、产融对接、大中小企业融通等活动,集聚带动各类投融资机构为参赛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三)落地入驻园区。入驻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等,享受最新创业扶植政策和创业孵化服务,加速实现产业化。(四)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提供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上的检验检测、技术转移、数字化改造、工业设计等技术服务,以及法律、人力资源、财务、知识产权等服务。安排创业导师和技术、投资、管理专家进行辅导。(五)“创客中国”全国500强企业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中予以政策支持。五、工作要求(一)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办赛龙头企业须严格按照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审定的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赛事计划(见附件2)分别牵头举办区域赛、专题赛、境外区域赛、赛道赛,不得随意更改赛事名称,不得随意套开、增设展会、赛事或论坛。请于2022年7月底前填写《第七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备案表》(以下简称《备案表》,见附件5),报大赛组委会备案。区域赛《备案表》同时抄送省级财政部门,专题赛《备案表》同时抄送赛事所在地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二)赛事主办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禁止向企业摊派、乱收费。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赛事所有费用不得经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单位及其公司账户。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制要求企业参赛。严格规范赛事流程,公开比赛、评委当场亮分、决赛现场进行公证、结果及时对外公示和公布。(三)区域赛、专题赛、赛道赛、境外区域赛须在大赛官网开通赛事专区,并及时完成报名项目审核,及时更新大赛官网的赛事信息。各赛事均须在全国总决赛前完赛,未通过大赛官网注册报名的参赛项目,赛事举办单位须在8月1日前全部导入大赛官网。(四)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及赛事举办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加强赛前动员、赛中展示、赛后成果的宣传,扩大大赛影响力。(五)大赛建立赛事专报机制,赛事举办单位要按照相关要求向秘书处办公室报送赛事专报并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六、联系方式(一)大赛秘书处办公室010-68200397邮箱:cnmaker@miit.gov.cncnmakerfiles@163.com(二)大赛技术支持010-68200382邮箱:cnmaker@dreamdt.cn附件:1.组织方案.docx2.赛事计划.docx3.赛道题目.docx4.报名流程.docx5.大赛备案表.docx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2022年5月17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20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文内领独家资料大礼包)

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初赛截止时间:2022年5月底前参赛请咨询本校老师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高校学科竞赛”回复“挑战杯”,即可报名参赛、下载大赛章程、挑战杯资料大礼包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引导和激励大学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二、赛事安排1.竞赛分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五个组别,具体划分详见章程。2.竞赛对象。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和职业院校学生分别进行竞赛评选,具体要求详见章程。3.赛程安排。竞赛设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和全国决赛。校级初赛(2022年5月底前)。由各校组织,广泛发动学生参与,遴选参加省级复赛项目。校赛参赛项目需在赛事官方平台统一填报。省级复赛(2022年6月底前)。由各省级团委举办,按照分配名额(全国1000个)遴选参加全国决赛的项目,在赛事官方平台完成项目审批申报。全国决赛(2022年下半年)。全国共有1500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其中,1000个名额由省级团委确定,300个名额面向在赛事组织、学生参与、宣传发动等表现突出的学校直接分配,200个名额通过“国赛直通车”评审分配。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全国决赛及相关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省级、校级赛事由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合适方式举行。4.评审要点。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5.奖项设置。竞赛设项目金奖、银奖、铜奖,由全国决赛统一评定。设学校集体奖(挑战杯、优胜杯),按所推报项目获奖名次赋分,核算总分后评定。根据组织情况,设学校优秀组织奖(与挑战杯、优胜杯不重合)、省级团委优秀组织奖。具体详见章程。6.竞赛平台。竞赛统一开发集参赛报名、活动开展、项目评审、展示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赛事官方平台,各省份、各高校可同步依托该平台举办省赛、校赛。相关资讯将通过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创青春”发布。三、活动安排为进一步增强竞赛的群众性、交流性,扩大赛事覆盖面和参与度,主办方将在赛事举办期间开展系列活动。1.挑战杯·实践云接力。面向参赛学生广泛征集在项目准备过程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的实践经历,通过点亮地图的方式,展现广大学生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用创新创业实践投身强国伟业的青春风采。2.挑战杯·名师大讲堂。邀请行业领军人物、社会知名人士、业界知名学者等,以主题团课、TED演讲等多种形式举办名师大讲堂,面向全国大学生线上直播。3.挑战杯·青年学习汇。引导参赛学生跨学校、跨地域组建线上学习小组,结合各自项目,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建团100周年等开展讨论,增强参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4.挑战杯·职场体验营。组织参赛学生走进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知名企业,通过创业介绍、员工分享、实际体验等,让学生在一线感知社会、了解企业。5.挑战杯·导师会客厅。邀请企业家、投资人、孵化机构代表等,组成“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导师团,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导师与项目的结对指导和长期跟踪。6.挑战杯·资源对接会。邀请创业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孵化器、园区等入驻大赛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为有需要的项目提供服务支持。四、工作要求1.聚焦主责主业,紧密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设计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为统揽,通过学习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我们党百年来取得的伟大功绩和党领导下百年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2.突出实践育人,切实通过赛事活动开展提高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和创业能力。准确把握比赛初衷,实现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着重打通学校和社会的物理边界,将竞赛作为带动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创业辅导和能力培育。3.继续扩大覆盖,让更多地方普通高校和学生参与其中。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将校赛组织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特别是通过有效手段吸引和鼓励更多地方普通高校参与进来,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4.确保公平公正,探索推动赛事数字化转型。要把准公平公正的赛事生命线,切实通过专业评审将优秀项目评选出来。要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契机,推动大赛的数字化转型,加强线上应用和技术优化,精简流程和形式性内容,进一步推动赛事提质增效。联系方式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系人:任帅徐枫翔邮箱:tiaozhanbei2022@126.com北京理工大学联系人:甘振坤史继筠邮箱:bittuanwei@bit.edu.cn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高校学科竞赛”回复“挑战杯”,即可报名参赛、下载大赛章程、挑战杯资料大礼包共青团中央2022年5月5日【挑战杯的超级资料大礼包】全部资料包含以下内容——第11-14届挑战杯一二三等奖挑战杯优秀作品集挑战杯全国路演资料挑战杯优秀作品集以《第五届挑战杯》决赛优秀作品为例整整200多页,100000个字——其他作品,以某个作品商业计划书为例——【领取方式】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高校学科竞赛”回复“挑战杯”即可获取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06

2022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

2022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6月29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伙伴关系工作计划,积极促进新工业革命领域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建立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2022年3月启动2022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大赛以“工业创新促进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主题,设置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绿色循环三个赛道,面向金砖及“金砖+”国家挖掘、征集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应用效果优秀、市场前景可观的项目,为各方搭建同台竞技、友好交流、互学互鉴的合作平台,共同促进新工业革命领域务实合作。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赛事设置赛道一:工业互联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和关键问题,重点征集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创新项目,以及提升生产能力、优化运营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赛道二:智能制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创新,重点征集提高机械、汽车、轻工、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的智能化改造方案,以及基于互联网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和创新方案。赛道三:绿色循环聚焦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发展方向,围绕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重点征集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等创新项目和解决方案。项目类型创新产品设计制造创新性软件或硬件产品、装备、系统,以及对已有产品功能进行创新改进。创新应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不同行业、区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创新观点针对新工业革命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具备创新性、发散性、前沿性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等。创新标准在新工业革命领域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提出的创新性技术标准方案。参赛主体1、参赛主体包括金砖及“金砖+”国家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及个人。每个参赛主体可申报不超过5个项目。每个项目只可申报1个赛道。2、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且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取消参赛资格。3、参赛单位须按照组委会要求补充提交参赛作品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所有已提交的参赛作品和相关材料原则上不予退还。报名方式符合要求的参赛主体请于2022年6月30日前通过大赛官网(http://www.bricsiic.com/jzds/newindex/index.html)报送参赛作品。评审规则1、由秘书处围绕参赛项目的创新性、专业性、成熟度、社会效应、展示效果、金砖元素等要素起草评审规则,提请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2、初赛将于七月由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入围项目。经组委会同意后,入围项目名单将于决赛前在大赛网站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3、决赛入围项目经现场演示和答辩、评委当场亮分、现场公证,按得分高低产生获奖项目。大赛安排2022年3月大赛正式启动2022年4月公布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2022年4月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评审标准2022年3-6月大赛项目征集2022年7月大赛项目评审并公布入围决赛项目2022年8月大赛决赛(线上线下相结合)2022年9月大赛颁奖仪式(伙伴关系论坛期间)奖项设置三个赛道各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一等奖10万元人民币、二等奖4万元人民币、三等奖2万元人民币)。此外,大赛同时设置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大赛官网:http://www.bricsiic.org.cn/jzds/newindex/index.html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4-08

CCF科技创业大赛(TEC 2021)

CCF科技创业大赛(TEC2021)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1月7日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承办单位:CCF苏州会员创新服务中心、中科苏州智能计算技术研究院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苏州市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关于TECCCF科技创业大赛(TEC)由CCF设立,以解决科技创业需求为目标,提供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平台。通过大赛深入了解并筛选潜力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同时让优秀创业项目对接更优质资源与服务,加快落地、加速成长。评选规则大赛分为初评(线上)、培训和决赛3个阶段。初评阶段,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来自评审库的专家评审团,对参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团队能力、市场潜力、投资价值和产业化情况等进行评审,确定前30个项目团队名单,并对参加决赛的项目进行指导培训。决赛阶段,组委会以项目路演+答辩方式从30个项目评出共10个科技创业优胜项目。优胜项目的支持政策1.颁发大赛荣誉证书;2.投融资服务支持:有投融资需求和符合投资要求的优秀参赛企业或团队,优先推荐合作投资机构对接,优先推荐与合作金融机构对接,获得银行贷款服务;3.项目通道支持:推荐有意愿落地的优秀项目团队申请地方领军人才,满足条件的前提下优先给予支持;4.孵化空间载体支持:对有意愿落地的优秀项目团队优先推荐孵化办公载体,享受孵化器优惠扶持政策。5.资源支持:优秀项目优先对接指导委员会、评审委员会、CCF业务总部及竞赛合作伙伴相关资源;6.平台宣传支持:获奖项目将在CCF平台及合作伙伴平台进行宣传,获奖项目团队或企业可受邀免费参加CCFCTOClub活动。参赛条件1.参赛项目符合大赛主题方向、不限城市与发展阶段,开放报名。参赛队伍免费报名参赛;2.参赛队伍拥有主要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项目具有创新性、领先性;3.创业团队,初创公司均可报名参加,初创公司要求成立日期距大赛举办日期不超过2年;4.报名团队中有2名及以上CCF会员,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赛程安排报名:2021年9月下旬—2021年11月7日报名截止:2021年11月7日线上项目评审:2021年11月8日-2021年11月15日公示网评入围项目名单:2021年11月15日赛前导师辅导:2021年11月20日上午比赛:2021年11月28日赛后跟踪服务:2021年12月参赛指南1.报名阶段(2021年9月下旬报名通道开通)(1)报名条件:开放报名,符合大赛主题方向即可,不限城市与发展阶段。创业团队,初创公司均可报名参加,初创公司要求成立日期距大赛举办日期不超过2年。(2)报名流程:参赛者下载“项目登记表”“商业计划书”模板,填写项目内容。在大赛网站注册报名、上传模板内容,完成在线报名。(3)招募推荐:各地区根据大赛主题方向、项目质量等情况推荐或邀请创业团队、初创公司参加报名。(4)审查整理:大赛项目组审查项目资料完整度、整理汇总。2.初评阶段(2021年11月8日-13日)(1)评审委员会根据参赛材料评选出进入比赛的团队或企业,并筛查出有真实落地和创业需求的项目。(2)评审委员会从报名的参赛团队和企业中,按照5个重点技术领域分组评审,共选出30个参赛路演项目。(3)竞赛组委会公布初评结果。3.竞赛阶段(2021年11月20日-28日)(1)赛前培训(线上):大赛前1周,评审委员会组织培训导师对参赛团队进行赛前辅导。(2)比赛:11月28日进行正式比赛,分上午场和下午场,按照公示的入选项目名单顺序进行报告、答辩和评选。(3)晚餐会颁奖:晚餐会上进行颁奖,同时参赛团队可以和投资方及技术专家进行初步交流。(4)评委组成:10名技术专家、6名投资专家共16人组成。(5)评审:按照项目核心竞争力、团队能力、市场潜力、投资价值和现场表现进行打分,评出共10个科技创业优胜项目。大赛官网:https://conf.ccf.org.cn/web/html4/index.html?globalId=m8903477974281789441632317056769&type=1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10-15

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

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初赛时间请咨询本校一、大赛主题技行天下创享未来二、组织单位(一)主办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二)承办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州市人民政府(三)协办单位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福州第一技师学院三、组织机构成立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大赛及相关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州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任副主任。设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大赛相关技术文件、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等工作。设监督与仲裁委员会,负责对赛事组织、参赛项目评审等工作进行监督,并及时解决大赛过程中产生的异议和申诉。四、参赛要求(一)参赛人员要求参赛人员须是全国技工院校在校生(2021年5月1日以前注册技工院校学籍的学生),由所在学校出具证明,各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负责审核。参赛人员以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参赛人员3—8人(含项目负责人1名),指导教师1—3人。大赛不接受个人单独报名,参赛人员不得同时参加两个团队的比赛,指导教师不得同时指导两个比赛项目。(二)参赛项目要求1.参赛项目可为已经创业或计划创业的项目,重点考察项目在核心商业价值、技术与产品创新、团队创业能力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规划。曾获本大赛第一届全国赛三等奖及以上的项目,不可参加本届大赛。2.参赛项目的设计和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均由参赛人员自主完成,项目不得涉及任何权益纠纷,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知识产权纠纷。项目申报书包括基本情况表和创业项目书两部分(见附件1)。五、赛程安排(一)印发大赛通知(6月)。印发大赛通知,召开大赛工作部署会(具体通知另发),培训大赛组织流程和规则。(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份)组织初赛、复赛(7月—9月)。由各技工院校和各省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大赛项目评审表等大赛相关技术文件自行组织初赛和复赛。1.校级初赛。鼓励参赛院校举办校级初赛。由各技工院校自行组织完成,选出参加省级复赛的项目。2.省级复赛。支持各省份举办省级复赛,充分遴选参加全国赛的项目,每所学校入选全国赛项目不超过2个。各省份应于9月20日前完成省级复赛,并完成入选全国赛项目的申报工作。各省份申报名额按照2020年该省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确定(见附件2)。(三)组织全国赛项目网上评审(9月底前)。评审委员会对各省份申报参加全国赛的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80个项目进入全国赛现场决赛。由评审委员会评审出的各省份成绩排名第一的项目自动晋级全国赛现场决赛,其余申报项目根据评分结果选取前49名(如有省份无合格项目或放弃参赛,则按成绩排名顺延递补)。(四)组织全国赛现场决赛(10月中旬)。组织大赛现场演示(6分钟)和答辩评审(4分钟),举办创业创新成果展示,举行闭幕式。六、奖项设置及奖励政策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发证书,全国赛设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优秀奖20个,组织奖10个。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大赛评选结果与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相结合,获奖项目可免除反担保要求获得创业担保贷款;所有参加全国赛的项目在入驻园区、贴息贷款、培训辅导、资金扶持等方面享受优先支持。一等奖获奖项目可作为参赛项目指导老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的业绩依据。七、其他事项(一)各省份分别推荐技工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创业投资专家各2名担任评审委员会成员,全国赛评审专家从各省份推荐专家中选取(评审委员会成员推荐办法及推荐表见附件3)。(二)除现场演示答辩外,本次大赛报名、项目提交、项目评审、专家推荐均通过中国技工教育网(http://jg.class.com.cn)在线进行,各省份指定专人负责本省份赛事,在规定时间内在线审核并按照要求在网络评审系统中完成本省份的项目晋级、回执信息等材料提交工作,包括参赛项目申报书、项目演示PPT、参赛选手汇总表、领队报名表等。选手正式报名后,未经大赛组委会允许,原则上不得更换。(三)项目申报书的有关信息要与提交到赛事系统的项目信息完全一致,如出现信息不一致情况,以提交到赛事系统的项目信息为准,赛事系统中的项目信息将用于参赛资格审定和获奖证书颁发。附件1.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项目申报书2.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参赛项目申报名额3.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推荐办法及推荐表4.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项目评审表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7-10

2021年度“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

2021年度“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项目征集时间:2021年6月-8月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四川省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持续激发大学生创业创新热情,搭建集大学生(青年)创业创新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高校科研成果应用一体化平台,决定举办2021年度“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2021年度“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二、大赛主题智慧巴蜀创就未来三、大赛时间2021年6月-2021年10月四、大赛组织(一)主办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重庆大学(二)承办单位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三)协办单位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区(县)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重庆华龙百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统筹指挥、组织协调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大赛具体工作。(五)评审委员会为确保大赛评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由大赛组委会特邀市内外创投行业领军人士、知名创业企业家、知名创业导师等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对大赛组委会负责,独立开展评审工作。五、大赛形式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征集,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举行,共分三个专项赛即创业创新专项赛、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六、参赛要求(一)参赛人员要求1.创业创新专项赛、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2.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参赛申报人应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项目中担任主要职位,企业参赛须以个人名义参加(参赛成员为科研小组关键成员)。(二)项目要求1.创业创新专项赛:围绕大学生及青年群体自发性创业创新项目,在前三届大赛基础之上,扩大项目范围,重点在互联网+、数字经济、重庆文化、乡村振兴、社会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广泛征集,且未获得过往届“大创慧谷”创业创新大赛奖项的项目;2.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参赛项目须处于研发、未成熟、未进入市场阶段,且能够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拥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具有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前沿发展深度融合的潜在作用;3.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围绕新经济下的新媒体行业,集具有新点子、新模式、新剧情、新创意、新营销的项目。七、大赛安排(一)项目征集(6月-8月)1.线下渠道:自大赛通知之日起,设立13个重庆区县征集点(万州区、涪陵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合川区、永川区、铜梁区、荣昌区、垫江县、云阳县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1个高校征集点(重庆大学)、1个四川征集点(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1个市外征集点(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共计16个征集点;重庆市未设征集点的区县可于通知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联系大赛组委会申请增设征集点。2.线上渠道: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http://rlsbj.cq.gov.cn;重庆英才网http://www.cqtalent.com;四川人才网http://www.scrc168.com;西部(重庆)科学城管理委员会http://gxq.cq.gov.cn/;参加创业创新专项赛须填写附件1、2并查看附件3;参加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须填写附件1并查看附件4;参加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须填写附件1查看附件5。3.征集要求:每个区县(自治县)至少推荐1个项目、团体(个人)参赛。(二)创业创新专项赛赛程安排1.项目评审(8月)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团队在市大学生就创中心集中交叉评审,评选出80个项目进入复赛。2.复赛(9月)复赛采取“6+3”模式进行,即6分钟项目路演和3分钟评委问答,评选20个项目参加决赛,复赛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3.决赛(10月)决赛采取“7+5”模式进行,即7分钟项目路演,5分钟评委问答,根据最终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三)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赛程安排1.项目初审(8月)联合评审小组对参赛团队(个人)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分、比较,最终按评分高低列出排名前20的项目。2.调研评审(9月-10月)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团队根据项目排名情况对排名前20的项目进行调研考察,评估项目成果转换价值、市场应用性高度、社会贡献度等对项目进行实地摸底并形成调研报告。同时根据调研情况评选出一、二、三及科研项目优秀奖。(四)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赛程安排1.赛前培训(8月)组织参赛选手组织开展关于直播基础知识、电商营销、直播运营等5期线上培训。2.直播拉力赛(9月-10月)参赛选手于统一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最终根据后台结算数据综合排名遴选处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主播奖”。八、奖项设置(一)大赛奖项1.创业创新专项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发放奖金、证书、奖杯;2.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发放奖金、证书、奖杯;3.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主播奖4名,发放奖金、证书、奖杯。(二)组织奖励相关单位、相关组织在此次大赛中贡献突出的,颁发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九、大赛扶持(一)创业创新专项赛及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1.获奖项目优先推荐入住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园或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下属园区,并按规定享受场租全面、财税代账等服务;2.获奖项目免费参加重庆市人才中心各类招聘会及英才活动,优秀成熟项目有机会对接区县签约落地;3.协助获奖项目申请就业见习基地及申报就业见习补贴。获奖项目将统一享受创业指导专家后续创业辅导及创业培训活动;优先推荐享受创业成果线上线下展示交易服务;优先向金融机构或投资机构推荐投融资;有机会赴先进企业和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相关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其中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部分获奖项目推荐至重庆英才杯决赛,且针对满足条件的落地项目从内部研发、资质认定、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一次性奖补。(二)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1.前100名的团体或个人推荐与重庆华龙百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成为签约主播;2.获奖团体或个人优先入驻“大创慧谷”华龙网直播基地。十、联系方式(一)创业创新专项赛咨询联系人:宋慧、李湘联系电话:023-65780372、15823073026(二)高新技术应用专项赛咨询联系人:罗义兰、李杨联系电话:18580590178、17784727768(三)互联网营销带岗直播专项赛咨询联系人:王廿联系电话:18716717366(四)线上报名咨询联系人:李辉联系电话:023-86898604附件:大赛附件1-5.docx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1年6月30日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