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大赛     网络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更多 >

最新动态

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邦我画出彩 - 杰士邦包装创意设计征集大赛

大赛名称:邦我画出彩 - 杰士邦包装创意设计征集大赛 参赛截止日期:2016年7月1日 主办单位:杰士邦、站酷大赛官网:http://www.zcool.com.cn/event/jissbon201...大赛名称:邦我画出彩 - 杰士邦包装创意设计征集大赛 参赛截止日期:2016年7月1日 主办单位:杰士邦、站酷大赛官网:http://www.zcool.com.cn/event/jissbon2016/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大赛详情:图文信息出自“站酷” http://www.zcool.com.cn/event/jissbon2016/ ,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2016-06-07

第二届NEXT IDEA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

大赛名称:第二届NEXT IDEA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7月31日 比赛单元:原创文学、创意动漫、时尚舞蹈、青年编剧、青年演员、服装创意、表情设计、游戏创意、智能硬件 各...大赛名称:第二届NEXT IDEA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7月31日 比赛单元:原创文学、创意动漫、时尚舞蹈、青年编剧、青年演员、服装创意、表情设计、游戏创意、智能硬件 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各相关高校团委: 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决定联合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第二届“NEXT IDEA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以下简称文化创意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是舞台,更是原野! 二、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 承办单位: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协办单位:北京麦活无限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参赛对象1.2016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含拥有大学学籍的留学生),以及在校学习时间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的语言留学生均可报名参赛。 2.个人或团队均可参赛,其中以团队形式参赛,原则上人数不超过10人。对于跨校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唯一申报单位。 四、大赛内容本届文化创意大赛设原创文学、创意动漫、时尚舞蹈、青年编剧、青年演员、服装创意、表情设计、游戏创意、智能硬件九个比赛单元。具体赛事安排、赛程可登录大赛官方网站(http://nextidea.qq.com)进行查询,各赛事单元细则说明详见附件3。 五、赛事安排1、网上报名。2016年6月1日至7月31日,参赛学生自行登录大赛官方网站(http://nextidea.qq.com),按赛事单元进行报名。6月15日前,各高校团委确定1-2名同志负责联络工作,并填报《文化创意大赛高校负责人回执表》(见附件1),发送至大赛组委会指定邮箱:nextidea2016@qq.com。 2、作品报送。2016年8月31日前,各高校团委按类别汇总本校参赛作品并填报信息汇总表(见附件2),发送至大赛组委会指定邮箱(同上)。 3、作品评审。2016年9月,大赛组委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各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按类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提供创意转化服务和相应奖金支持(见附件3)。大赛另设高校优秀组织奖若干。 4、颁奖环节。2016年10月下旬,大赛组委会拟邀请部分优秀作品参加颁奖典礼,并举行优秀作品展示交流活动。 5、NEXT IDEA主题创想周活动。2016年5月至11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座城市分别选定代表性高校,开展NEXT IDEA主题创想周活动,涵盖创意文艺展示、创意视觉展映、创新大师讲堂、创新创意集市等多项内容,并在全国200所高校同步开展NEXT IDEA校园创想主题活动。参与高校将有机会获得腾讯公司提供的文化创新创意方面的资源扶持。 六、相关说明1、所有参赛作品内容须积极健康向上,且为原创作品,作者拥有作品全部著作权。 2、承办单位拥有对获奖作品组织转让的优先权。如需对该作品进行开发、生产、销售等商业用途,由作者、学校和承办单位协商确定。 3、赛事组织相关事宜,可与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参赛作品网上申报过程中的技术性事宜,可与官方网站联系咨询。赛事相关事宜将随时在赛事官网公布。 七、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联 系 人:杨  婷联系电话:(0755)86013388-65746电子邮箱:helentyang@tencent.com联 系 人:程  旭联系电话:400-880-0757电子邮箱:chengxu@maitongxue.com 全国学联秘书处 联 系 人:邓广宇联系电话:(010)85212353电子邮箱:nextidea2016@qq.com 大赛官网:http://nextidea.qq.com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2016年5月30日
2016-06-06

2016“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

大赛名称:2016“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6月15日 组织机构:指导单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承办...大赛名称:2016“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6月15日 组织机构:指导单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主办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开发区教文卫体局 协办单位天津泰达创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天津泰达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目的与主题一、赛事背景为落实开发区管委会实现开发区转型升级“四个转变、三个成为”的新要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紧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机遇,联合台湾、香港、澳门等亚太地区设计资源,加快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聚集和成长,推动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促进区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营造"泰达创意"环境。二、活动目的2016年“泰达杯”以“open”为主题,通过举办大赛有效的吸引两岸青年设计人才参与,积聚文化创意人才,搭建企业与高校、文创机构交流平台,提升本地设计人才水平,扩大开发区对外影响,并通过大赛走向国际舞台,为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成果积累。三、主题诠释主题“open”Open:打开、敞开、开放、突破……开放心胸 open mind开放思维 open thinking开放观念 open viewpoint开放视野 open vision开放界限 open boundary开放系统 open system开放是包容接纳的心胸,开放是平等互惠的态度,开放是分享共荣的美事。开放心胸得以包容万物,开放思维得以观照世界,开放视野得以迎向未来。关于比赛活动组织指导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泰达创意"环境。主板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单位天津开发区教文卫体局、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协办单位天津泰达创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网络支持天津泰达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活动时间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赛事评委泰达组委会成立评审组由资深国际知名设计专家担任。参赛资格各高校在校创意设计相关专业学生,需以学校为单位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赛事内容“产品设计类”、“数字动画类”、“视觉设计类”赛事程序赛事程序(一)3-5月,两岸推广工作(二)6月1日-6月15日 作品报送凡有意愿参赛并被所在单位或指导教师推荐的设计者,可以登陆泰达赛区网站idc.teda.gov.cn了解大赛信息,并于6月1开始登陆网站进行在线注册及参赛作品报送(详见附件1)。(三)6月15日-6月25日 作品整理及催收时间(四)6月25日-6月30日,作品整理造册以及报送布置时间(五)7月1日-7月5日,国际评选及讲座时间为保证进阶赛的质量水平,主办方将有针对性的对青年创意设计人才进行辅导选拔。计划于2016年7月,“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创办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被称为“台湾设计之父”的林磐耸先生,将亲自参与参赛学生辅导与大赛交流。辅导时间:2016年7月初辅导地点:根据报名情况在高校举办大师辅导课,具体详情待组委会另行通知。(六)7-11月,国际赛事作品报送7月5日-7月25日汇整交送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所有参赛者于2016年7月10日前,需将带盖学校公章的参赛申请表(附件2)扫描文件、学生证、身份证扫描文件,填妥并签名的参赛声明同意书扫描文件(附件4),入围者需加一张按照作品格式要求的将最终参赛作品制作成光盘一份以及作品纸质输出(动画类输出海报便可)(详见附件5)交至各高校负责教师,由学校统一填写汇总表(附件3),报送至或邮寄至大赛组委会,提交后不得修改。采用其他邮寄方式,造成作品延迟、丢失或损坏由本人承担相关责任。(天津地区汇整后集体送件,其余各地院校自行送件)。地址: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二大街69号泰达文化艺术中心(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收邮编:300457联系电话:15722294748,15722263546(七)8月,设计夏令营(天津)(八)12月,泰达杯颁奖典礼,设计冬令营(台湾)大赛官网:http://dsbm.tedacreativity.com/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评审标准与奖项 评审标准与奖项1、评审标准以创意出发,力求突破,切合主题并能表达主题概念与美感的设计。执行单 位将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评选。A.产品设计类:创意50%,切题性30%,图面表达20%B.视觉设计类:创意50%,切题性30%,构图与美感20%C.数字动画类:创意50%,美感30%,切题性20%2、颁发奖项A.“泰达杯”奖项设置“泰达杯”设立金、银、铜及入围奖:金奖(产品、动画、视觉)各1名:奖金1万元人民币、获奖证书;银奖(产品、动画、视觉)各2名:奖金0.5万元人民币、获奖证书;铜奖(产品、动画、视觉)各3名:奖金0.3万元人民币、获奖证书;入围奖颁发获奖证书。B.“泰达杯”配套奖项设置凡被泰达评委组推荐入围台湾的作品,根据作品在台湾学生国际创意设计大赛获奖情况,台湾赛后“泰达杯”设立配套奖项金、银、铜奖:金奖配套奖金3万元人民币、获奖证书;银奖配套奖金2万元人民币、获奖证书;铜奖配套奖金1万元人民币、获奖证书;佳作配套(若干名)奖金1千元人民币、获奖奖状;厂商指定类不提供配套奖金。C.优秀组织奖组委会设立机构、团体优秀组织奖,对在泰达赛区报名作出积极协作的团体 单位颁发奖金,证书。(3)作品展示凡在“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两岸中入围作品,均可参加由泰达组委会赛后举办的公共展览、企业展示活动。 注意事项关于参赛作品所有参赛作品均不予退件。参赛者可以个人或组队参赛,参赛件数不限。同一件作品不得跨类别重复投递。作品须为参赛者自行创作且具原创性。所有概念、文字、图案、表格、照片、影片、语音、音乐、动画等各种内容及所使用之程序无仿冒、抄袭或其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及著作权。关于参赛者同意接受并遵守本活动注意事项及规范,如有违反本活动注意事项及规范之行为,经查证属实,活动单位得取消其参赛或得奖资格,并对于任何破坏本活动之行为保留相关权利。尊重本奖评审小组之决议。报名参赛时,同一作品已发表、曾在其他比赛获奖或正在评审中,应于参赛声明同意书注明,并主动告知教育部及本赛执行单位,作为颁发奖金之参考依据。不得有请托、关说、利诱、威胁或其他干扰评审委员及评审程序之情事。参赛者须配合提供其创作之详细资料,作为日后公开报导与展示之用。关于得奖者提供得奖作品之详细数据,作为公开报导及展示之用。公告得奖三年内,得奖者与其得奖作品应配合由天津开发区所举办之相关展示与倡导活动,并保留作品源文件及数据,供备查。 得奖奖金应依规定缴税。得奖作品应同意无偿、非专属性授权本赛执行单位,使用参赛获选作品图片与说明文字等相关数据,制作成视听著作(影片)与数字形式档案,提供教学、研究与公共服务用途之公开上映、公开播送与网络在线阅览。若因教学研究之需求,教育部得重制该作品。本件授权不影响著作人对原著作之著作权及衍生著作权,并得为其他之专属授权。得奖作品其后续商品化及营销行为,不得损害本奖之形象或精神。关于获奖资格取消参赛者及其作品有下列情事之一,经查证属实者,取消得奖资格,并追回已领之奖杯、奖状及奖金:未符合参赛资格。得奖作品经人检举涉及抄袭或违反著作权等相关法令,经法院判决确定者。得奖作品经人检举或告发为非自行创作或冒用他人作品且有具体事证,经查证、审议,裁决应取消获奖资格者。得奖作品其后续商品化及营销行为,有损害本奖之形象或精神者。得奖者有请托、关说、利诱、威胁或其他干扰评审委员或评审程序,经初选评审小组审议后认情节严重者。主办单位保留活动变动之权利,本活动未竟事宜,依组委会规定及网站公布为准。有关争议,经活动评审小组审议后,报主办单位决定。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由“泰达杯”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两岸组委会所有。
2016-06-05

百度&西交大第二届大数据竞赛

大赛名称:百度&西交大第二届大数据竞赛活动对象:全国大学生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8月10日 一、竞赛概述         大数据竞赛是由百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全国高校范围内,挖掘、发...大赛名称:百度&西交大第二届大数据竞赛活动对象:全国大学生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8月10日 一、竞赛概述         大数据竞赛是由百度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全国高校范围内,挖掘、发现大数据尖端人才,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实践机会。第一届百度西安交通大学大数据竞赛于2015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四个月,吸引了全国高校近900支团队参加。第一届竞赛题目是基于百度的“知识图谱”技术展开,以挖掘明星(人物)关系为场景,进而构建知识挖掘系统。         今年,竞赛题将围绕用户消费决策影响因素展开,从评价性文本片段中,结合上下文,提取核心内容,为用户判断提供有力依据。本届竞赛要求参赛者给出一个算法或模型,从评价性文本片段中,结合上下文提取子句中的核心实体,即识别出该子句所讨论的最重要的实体。二、竞赛详情1、任务设定: 本次竞赛要求参赛者给出一个算法或模型,从评价性文本片段数据集中,结合上下文提取文本片段中的核心实体,即识别文本片段所讨论最重要的实体。竞赛数据由若干文本片段组成,每个文本片段单独占一行,可能包含多个子句,每个子句以半角句号结尾,要求参赛选手识别出每个文本片段子句及其核心实体。输入输出说明:输入:逐行读取文本片段;输出:逐行输出该文本片段的子句以及提取到的核心实体,以json形式分装,格式如下:[ {        "content": "子句1",        "core_entity": [            "entity1",            "entity2"        ]    },    {        "content": "子句2",        "core_entity": [            "entity1",            "entity2"        ]    }  ]样例数据:文本片段:不得不说锤子手机在很多功能操作上的优化真的很用心,尤其是一些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卵用但让人感觉确实舒服的小设计。如果说苹果的设计是强行的改变用户习惯,我宁愿选择这个能够随时迁就用户个性的锤子。答案: [    {        "content": "不得不说锤子手机在很多功能操作上的优化真的很用心,尤其是一些 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卵用但让人感觉确实舒服的小设计。",        "core_entity": [            "锤子手机"        ]    },    {        "content": "如果说苹果的设计是强行的改变用户习惯,我宁愿选择这个能够随时 迁就用户个性的锤子。",        "core_entity": [            "苹果",            "锤子"        ]    }]2、评分标准: 正确识别文本片段中至少一个核心实体得1分,如文本片段包含多个核心实体,每多正确识别一个加0.5分,识别错误反扣0.5直到该子句得分为0为止,实体名称以该实体首次出现在文本片段中的名称为准。3、竞赛阶段Ø  训练阶段(4-8月):参赛者获得训练数据,开始训练模型;发布1.2万条语料片段的训练数据集;Ø  测试阶段(8-9月):参赛者获得测试数据,得到模型运行结果后,在线提交,实时刷新测试成绩;发布20万条语料测试数据集;Ø  验证阶段(9月):排行榜前10名队伍上传源代码及说明文档,竞赛评委组使用官方验证数据集进行测试,最终给出排名;发布20万条语料验证数据集;注:1、参赛者可以任意使用其他公开的外部数据源或者词典作为辅助数据,但提交时需要说明清楚使用方式并将使用到的外部数据一并提交,同 时禁止人工标注数据用于系统优化,如有发现成绩归零。 2、 说明文档至少包含编译环境说明,算法、代码等说明。3、报名截止日期:8月10日。 三、开放数据训练数据 :数据集包含1.2万个文本片段,每个文本片段后给出Json格式的子句及其核心实体;下载链接(百度网盘分享):http://pan.baidu.com/s/1pLtfjSZ密码:jzy9该数据为竞赛专用,严禁用于商业用途!四、报名要求参赛对象全日制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参赛队伍可以是单人组队,或者自由组合,但是最多不超过三人;4月9日早8点开放报名!注:1、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2、保证参赛队员报名信息准确有效,否则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及激励;3、报名方式:用百度账号登入官网、填写完个人信息,可报名参赛。4、百度西交大大数据竞赛官方交流群,QQ群:482699741五、奖项设置 奖项分为两类:普通奖项和特别贡献奖,各奖项均以团队进行评比;获奖团队成员优先推荐进入百度实习或工作。 注:一个团队不可同时获得两类奖项。  普通奖项:      一等奖  2万元人民币      二等奖  1万元人民币      三等奖  5千元人民币 特别贡献奖    10万元人民币(1名)大赛官网:http://openresearch.baidu.com/online/artical.do?method=activityItemDetail&activityID=26eb630e-5839-452d-ad71-bf023a8d6327&navIndex=1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图文信息出自:百度校园,信息版权及解释权归百度校园所有。
2016-06-05

2016百度校园创新创意大赛

大赛名称:2016百度校园创新创意大赛参赛截止日期:2016年6月17日 大赛简介  由百度校园品牌部发起的‘校园里的百度’全国创新大赛主要面向大学校园内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群,征集结合百度产品、技...大赛名称:2016百度校园创新创意大赛参赛截止日期:2016年6月17日 大赛简介  由百度校园品牌部发起的‘校园里的百度’全国创新大赛主要面向大学校园内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群,征集结合百度产品、技术、品牌、人才的创意作品。意在为有想法、有才华、有创意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让年轻的作品由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亲自创造。大赛主题校园里的百度18岁,就是要玩世不恭,就是要我行我素!青春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这么任性!丢开一本正经,甩掉条条框框!脑洞大开,激发灵感!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爱玩会玩想玩!就赶紧来参加吧!作品征集时间及形式                1.大赛时间:2016.5.31-2016.6.172.征集形式:大赛奖项设置海报类、文字类、视频类三大创意领域3.评选标准:评委评选 奖项设置海报类——最强王者奖:10000人民币  1名神秘扫地僧:5000人民币 2名非常了得奖:3000人民币 3名文字类——最强王者奖:10000人民币  1名神秘扫地僧:5000人民币 2名非常了得奖:3000人民币 3名视频类——最强王者奖:10000人民币  1名神秘扫地僧:5000人民币 2名非常了得奖:3000人民币 3名大赛须知1.参赛选手国家/地区不限,年龄不限。参赛选手为在校学生(包括中学、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含本年度应届毕业生)。2.参赛选手独立完成题目,无任何作弊和欺诈行为,如有违反将再核实信息后取消参赛成绩,选手排名顺延。3. 百度现职员工、现职实习生和命题委员会成员不得报名参赛。4.获奖作品将有机会被征用并推广。5.欢迎参赛选手积极参与创意交流分享活动,百度公司对本比赛拥有最终解释权。联系我们欢迎加入官方QQ群:480343436大赛官网:http://openresearch.baidu.com/online/artical.do?method=activityItemDetail&activityID=c6c6d9ef-59ac-41f8-8041-ab8b017af1da&navIndex=1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参赛方式上传作品到:campusmaster@baidu.com图文信息出自:百度校园,信息版权及解释权归百度校园所有。
2016-06-04

2016“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

大赛名称:2016“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征集截止日期:2016年10月中旬   2016 “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大赛名称:2016“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征集截止日期:2016年10月中旬   2016 “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今年已是第八届。2016“醒狮杯”拥有超过百万奖金奖品,赛事征集范围涵盖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佛山文化、新光源等多个主题,超过150个奖项静待各位设计达人领走,你准备好了吗?  今年大赛主题为“智能生活,创新未来”,希望贴近佛山本地制造,通过借助全球工业设计资源,孕育出新点子和新技术,加速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创新未来生活方式。  本届赛事不对参赛人员身份进行限制,也不对奖项进行限制,优秀的创意只要符合赛事征集范畴是可以获得多个奖项;只要您是一位合法的公民,拥有一份符合赛事主题的创意即可来参加比赛进行挑战,来领走属于您的百万大奖。  本次大赛作品征集时间为6月—10月,直到10月中旬截止。期间将有校园行、工作坊等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作品初评将在10月进行,11月中旬公示初评入围作品,11月中下旬将举行终评答辩与颁奖典礼。  关于2016 “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官方网站:www.xingshicup.com 。媒体支持:ps.webxun.com 。报名地址:http://www.xingshicup.com/index/reg。  期待大家的优秀作品! 2016“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2016.6.2
2016-06-04

“文明与你同行 创建让生活更好”动漫公益广告创作大赛

大赛名称:“文明与你同行  创建让生活更好”动漫公益广告创作大赛主办单位: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 宣州区教育体育局,宣州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活动对象:全国赛事爱好者 合作媒体:我迅速评...大赛名称:“文明与你同行  创建让生活更好”动漫公益广告创作大赛主办单位: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 宣州区教育体育局,宣州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活动对象:全国赛事爱好者 合作媒体: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截止日期:2016年7月5日为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推动宣城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开展此次宣州区“文明与你我同行 创建让生活更好”动漫公益广告创作大赛,以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形式生动活泼的动漫公益广告开展文明创建宣传,现将大赛具体要求公布如下 一、大赛主题文明与你我同行  创建让生活更好 二、大赛时间作品征集: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以作品网上提交日期或作品寄出日期为准)作品定评: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5日 三、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要求情节完整、生动,富有创意,故事性强,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2.参赛作品须适合电脑、网络或手机播放。3.所有参赛作品均须保证原创,无知识产权纠纷。所有参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主办方拥有非商业目的的复制权、传播权。如涉抄袭,将取消参赛资格,由作者承担全部法律责任。4.参赛作品要体现宣州特色,建议添加敬亭山、笔墨纸砚、扬子鳄、谢朓楼、宛陵湖、皖南文化等宣州元素。(相关素材可在宣州文明网和区委宣传部网站查阅)5.参赛作品要契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主题,建议以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禁燃禁放、市民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提升等为切入点。6.参赛作品为文明创建动漫公益广告,时长在60s以内,必须配创意说明,必要时添加字幕。 四、奖项设置本次大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1000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5000.00元;三等奖5名,奖金¥2000.00元;优秀奖8名,奖金¥500.00;所有获奖作品均发放获奖证书。获奖作品将在宣城市区两级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和LED城市大屏等播放。 五、参赛方式1、E-mail投稿:xzqwxb@126.com2、快递邮寄(不接受平邮和到付件)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梅园路西林办事处3楼网宣办收(邮编:242000)联系人:姚鑫    电话:0563-3023523赛事交流QQ群:279807631媒体支持:ps.webxun.com 附宣传图片:宣纸:徽墨:宣笔:宣砚:扬子鳄:敬亭山:宛陵湖:谢朓楼:
2016-06-03

2016青春伴夕阳·高校陪伴实践大赛

赛事名称:2016青春伴夕阳·高校陪伴实践大赛截止日期:2016年8月20日一,大赛简介         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传统美德,2011年起,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中国...赛事名称:2016青春伴夕阳·高校陪伴实践大赛截止日期:2016年8月20日一,大赛简介         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传统美德,2011年起,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展了“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在全社会及高校宣扬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欢迎。       “ 青春伴夕阳”活动是“心系老年”孝心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高校和校内离退休处、周边社区及涉老机构的结对帮扶,利用大学生的专业所长为老年人服务,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让青年人学会知恩、感恩,关心父母及老年人,通过老年朋友对年轻人的言传身教,让大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宝贵经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通过大学生们策划、实施"青春伴夕阳"活动,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推动大学生走上敬老、助老的公益之路。“青春伴夕阳”开展以来,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百所高校加入,大批在校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等,与老年人亲情互动,开展为老服务,用他们的专业和热情,演绎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为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助老公益活动中,2016年,组委会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开展“青春伴夕阳·全国高校陪伴实践大赛”,凡自愿从事助老公益实践的大学生团队,均可向大赛组织方提报实践方案,经过方案评选,可获得项目专项资助和相关奖励。 二,活动组织主办单位: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协办单位:京都念慈菴总厂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宣传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特别支持媒体:腾讯网、中青公益三,参赛范围本次大赛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等,以团队为单位参赛,支持跨年级、跨专业组团参赛;不支持跨校组队。各参赛团队需邀请1位所在学校的在职团委教师或相关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各参赛团队需设立1名负责人,负责提报资料及项目组织实施。四,大赛日程大赛启动:2016年4月24日 2016青春伴夕阳·全国高校陪伴实践大赛正式启动方案赛:报名及方案征集:2016年5月23日-8月20日登录心系官网(http://www.xinxife.org/)下载大赛报名表,填写并发送至大赛邮箱评选及投票:2016年8月22日-9月10日1.    评审团评审:组织评审团对参赛方案进行评选,评审团由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10所重点高校团委及特邀媒体共同组成。2.    微信公众号投票:各参与高校可通过青春伴夕阳微信号进行投票3.    最终奖项由评审团评审和青春伴夕阳微信号进行投票评选共同产生。实践赛:组织活动:2016年9月11日-12月30日1.    开展活动:组织大学生和老人的互动活动,建议大学生和老人比例为1:1,可组织一次或多次实践活动,服务老人总数不少于40人。建议和本校离退休教师或学校周边社区老人共同开展活动。2.    提交资料:活动结束后一周内按要求提交活动资料,发送至大赛邮箱。3.    特别说明:如希望在暑假期间进行陪伴实践,也可通过邮件或电话提前向组委会特别申请。评选及投票“2017年1月-3月1.    评审团评审:评审团队对参赛团队提交的资料进行复审。2.    微信公众号投票:各参与高校可通过青春伴夕阳微信号进行投票。3.    最终奖项由评审团评审和青春伴夕阳微信号进行投票评选共同产生。获奖公布及颁奖:2017年4月获奖结果将在媒体公布并在2017启动会颁奖 四,参赛提交文件说明(一)方案赛提交:登陆心系官网(http://www.xinxife.org/)下载大赛报名表,填写并提交至邮箱:qcbxy2016@126.com。详见《2016青春伴夕阳大赛报名表》。(二)陪伴实践赛提交:活动照片+活动反馈表+活动海报+活动视频(后两项为加分项),所有资料发送至邮箱:qcbxy2016@126.com;邮件主题:XXX大学2016青春伴夕阳活动资料。活动照片精选清晰照片15-20张,并简单分类标注,包括:场地布置空景、陪伴互动场景、服务场景、大学生陪伴老人的正面特写,全体参加人员大合影等。活动反馈表登陆心系官网(http://www.xinxife.org/)下载大赛活动反馈表,填写并发送至大赛邮箱。海报可提交原创设计的青春伴夕阳活动的宣传海报设计稿,JPG格式。视频视频内容:包括现场布置,活动现场全景及互动场景特写,志愿者团队展示等。视频要求:简单编辑,视频长度要求不超过5分钟 ;MOV或MP4格式。五,奖项设置和奖励内容(一) 方案赛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单项奖40名:创意文案奖 、特色文案奖、优秀文案奖,人气文案奖。所有获奖方案将颁发证书,并得到青春伴夕阳项目专项资助,其中一二三等奖文案会获得特别项目资助。 (二)陪伴实践赛奖项:金奖1名:公益奖金5000元、奖杯及证书银奖2名:公益奖金3000元、奖杯及证书铜奖3名:公益奖金1000元、奖杯及证书单项奖:优秀陪伴奖、优秀传播奖、优秀组织奖、优秀团队奖、最佳人气奖、优秀指导老师奖、青春伴夕阳公益之星,颁发证书。(三) 其他说明获奖学校和团队将会作为优秀案例在项目宣传中体现。获奖学校将作为青春伴夕阳项目重点高校,有机会得到组委会的长期支持。获奖学校指导老师和团队负责人将有机会受邀参加公益论坛。所有奖项将在2017年项目启动会颁奖,金奖、银奖、铜奖、优秀指导老师,青春伴夕阳公益之星奖获得者将受邀参加颁奖仪式。关注青春伴夕阳微信和京都念慈菴官方微信,即有机会参与微信活动,获得大赛官方礼品。获奖结果将在以下媒体公布:心系官网:http://www.xinxife.org/中青在线:http://www.cyol.net/腾讯公益:http://gongyi.qq.com/青春伴夕阳微信公众号:qcbxy2016京都念慈菴官网:http://www.ninjiom.com.cn/京都念慈菴微信公众号:ninjiomchina评判标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奖项由评审团(占比60%)+网投(占比40%)综合评定评选产生。 方案赛评选:从完整性、创意性、可执行性方面评判。实践赛评选:将从践行活动数量、服务老人数量、陪伴质量、宣传范围等方面评判。 特别说明:参赛团队如有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提交的报名内容不完整,或提供虚假信息;未能按计划完成实践活动,参赛团队将被取消参赛或获得资助的资格。组委会可将参赛团队递交的资料用于项目宣传。 参赛团队在参赛过程中,应当对个人人身及财产安全负责,团队活动中不得擅自脱离团队,由于参赛者疏忽或主观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由参赛者负责和承担。 获奖者个人所得税自理。 组委会办公室有权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对本次活动进行解释。 联系方式:心系官网:http://www.xinxife.org/大赛微信:qcbxy2016大赛邮箱:qcbxy2016@126.com大赛QQ号:1603527087         咨询电话:(010)65221118转627  孙老师(010)65221118转821  刘老师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
2016-06-03

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

大赛名称: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 参赛截止日期:2016年6月30日 一、大赛目的与宗旨构建全国法律翻译竞赛平台,选拔并培养优势突出的高端法律和翻译人才,并以此形式来庆祝每年9月30日的世...大赛名称: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 参赛截止日期:2016年6月30日 一、大赛目的与宗旨构建全国法律翻译竞赛平台,选拔并培养优势突出的高端法律和翻译人才,并以此形式来庆祝每年9月30日的世界翻译日。二、大赛历史“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最早于2010年12月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六次。第一届参赛院校32所;第二届参赛院校41所;第三届参赛院校47所;第四届参赛院校77所,律所、法院、翻译公司等其他单位13个;第五届参赛院校91所,其他单位22个;第六届参赛院校69所,其他单位24个。本项赛事的影响日益扩大,受到《文汇报》、《法制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民晚报》、《英语世界》等报刊的关注。三、主办、承办、协办单位(一)主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BTI)教学协作组(二)承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三)协办单位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四、(大赛组委会)(一)大赛顾问(按姓氏拼音排序)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许  钧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仲伟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教授、MTI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二)历届颁奖嘉宾与评委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艾米·艾米  艾米·莎蒙丝(Amy L. Sommers)高盖茨律师事务所(K&L Gates LLP)上海办事处合伙人柴明熲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丹·格特曼(Dan Guttman)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杜金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中国法律语言学会会长杜志淳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傅敬民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理事长、教授郭伟清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何刚强   复旦大学翻译系主任、教授、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何勤华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胡开宝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黄爱武   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副局长李克兴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教授、法律翻译专家林  巍   暨南大学外籍专家、教授刘  平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刘蔚铭   西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晓红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  敏   上海市浦东海关副关长罗培新   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教授马  莉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庆林   西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梅德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穆  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欧阳美和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教授屈文生      屈文生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阮祝军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沙丽金   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邵慧翔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施伟东   上海市市委政法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唐  波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华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 坚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夏永芳   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肖云枢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学科带头人谢天振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  钧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  旭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杨  平   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翻译》副主编杨忠孝   华东政法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姚锦清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姚骏华   原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叶  芳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素青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张  清   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绍全   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张智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朱平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章丽红   前德国拜耳大中国区人力资源副总裁赵军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朱榄叶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林海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浦东律工委主任五、决赛获奖证书盖“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组委会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六、参赛对象欢迎全国各高校各专业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踊跃参赛,比赛不限专业和年级,不分组别。已参加工作或自由职业者也可参加比赛,参赛年龄需在40周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七、比赛方式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轮。初赛为英译汉,决赛既有英译汉,也有汉译英。试题形式包括法学学术文章翻译、法律法规翻译、律师常用法律文书翻译等。(一)初赛初赛采取开卷方式,译文文责自负,选手务必独立完成,杜绝抄袭现象,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初赛试题见下文,参赛选手根据试题要求答题,并于2016年6月30日(含)前将全部试题译文及《初赛选手信息表》发送到ecuplds@163.com(只接收电子信箱投稿)。译文应为WORD电子文档,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字体,全文小四号字,1.5倍行距,文档命名格式为“XXX大学/单位XXX人名(学校名或单位名加姓名)译文”,同时发送填写完整的初赛选手信息表,文档命名格式为“XXX(姓名)大赛报名表”。选手发送的答案须标明题号,并只发送中文。译文正文内不要出现译者任何个人信息,杜绝抄袭,否则将被视为无效译文。组委会将对收到参赛作品后会回复确认邮件,三日内没有收到回复的选手请再次发送答案。收到回复的,请勿重复发送答案。(二)决赛初赛成绩排名前45名的参赛选手可进入决赛。请关注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官方网站公布的入围名单。组委会将向进入决赛的选手的电子信箱和手机分别发出入围通知。决赛为闭卷考试,时间为2小时。入围选手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入场,统一参加笔试。决赛以纯闭卷形式进行。决赛地点设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万航渡路1575弄)。初赛及决赛参赛者均无需缴纳任何报名费用。入围考生参加复赛的交通费及住宿费等自理。比赛结束后,试卷由监考老师现场沿骑缝线装订,经大赛评委匿名评审后,确定比赛结果,并于次日举行颁奖仪式。所有获奖选手,无特殊理由,不得缺席颁奖仪式。八、赛程安排1、2016年4月11日—6月30日公布初赛试题。选手可在此期间将答卷发送至指定电子信箱,收到回复后不得重复投递。6月30日之后停止接收试卷。2、2016年7月1日—7月6日初赛评卷。3、2016年7月7日公布入围决赛选手名单(请见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网站http://www.wyxy.ecupl.edu.cn )。4、2016年7月15日 9:00—11:00决赛,地点设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具体考场另行公布)。九、奖项设置本次比赛将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2名,优胜奖20名,分别予以奖励。特等奖设奖金3000元,一等奖设奖金2000元,二等奖设奖金1500元,三等奖设奖金800元,优胜奖设奖金5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特等奖选手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在颁奖仪式上发言。决赛所有获奖选手都有机会收到担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中心特邀法律翻译人员”的邀请函,参与中心的法律翻译业务,并有机会在大赛结束后不定期参与该中心举办的法律翻译实务与学术研讨会。十、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将于2016年7月16日上午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举行,届时将邀请全国法律翻译界、法律界、翻译界名家出席颁奖典礼。7月16日下午将举行法律翻译夏令营开营仪式。夏令营期间还将举行华东政法大学翻译硕士教育中心揭牌仪式、上海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年会等活动。大赛组委会设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集英楼C203室。大赛事务联系人:王文老师。联系电话:021-67790148。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组委会2016年4月11日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 ps.webxun.com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初赛选手信息表  姓名   专业   性别   年龄   学历 (1)本科;(2)硕士;(3)博士;(4)其他 学校   学号   身份证号   手机   固定电话   邮箱  我承诺,本译文系由本人(姓名       ) 独立完成,无抄袭现象。本人同意主办方将我的参赛译文作为教学材料使用。 日期   年   月   日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初赛试题试题1 (586 words)The court orders injunctive relief against the defendant and agrees to maintain jurisdiction over the case to ensure that the settlement is followed. Injunctive relief is a remedy imposed by a court in which a party is instructed to do or not do something. Failure to obey the order may lead the court to find the party in Contempt and to impose other penalties. Plaintiffs in lawsuits generally prefer consent decrees because they have the power of the court behind the agreements; defendants who wish to avoid publicity also tend to prefer such agreements because they limit the exposure of damaging details. Critics of consent decrees argue that federal district courts assert too much power over the defendant. They also contend that federal courts have imposed conditions on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Civil Rights Cases that usurp the power of the states. Most civil lawsuits are settled before going to trial and most settlements are private agreements between the parties. Typically, the plaintiff will file a motion to dismiss the case once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has been signed. The court then issues a dismissal order and the case is closed. However, if the defendant does not live up to the terms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the plaintiff cannot reactivate the old lawsuit. In more complex civil lawsuits that involve the conduct of business or industry, and in actions by the government against businesses that have allegedly violated regulatory laws, consent decrees are regularly part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A court will maintain jurisdiction and oversight to make sure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are executed. The threat of a contempt order may keep defendants from dragging their feet or seeking to evade the intent of the agreement. In addition, the terms of the settlement are public. Certain types of lawsuits require a court to issue a consent decree. In Class Action settlements, Rule 23 of the Federal Rules of Procedure mandates that a federal district court must determine whether a proposed settlement is fair, adequate, and reasonable before approving it. Under the Antitrust Procedures and Penalties Act, the court must review proposed consent decrees in antitrust suits filed by the Justice Department. The statute directs the court to review certain items, including whether the decree advances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U.S. Supreme Court ruled in a case that consent decrees “have attributes both of contracts and of judicial decrees.” The division between contracts and judicial decrees suggests that consent decrees are contracts that resolve some issues through the consent of the parties. However, for some issues, the decree contains judicial acts rendered by the judge, not the parties. Commentators have noted that these dual attributes require a court to determine when it is appropriate to “rubber-stamp” a proposed settlement and when it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court to treat the proposal as it would any judicial order. The federal courts have been criticized for using consent decrees to reform prison systems, school systems, and other government agencies. Some courts have maintained oversight of agencies for many years and have imposed conditions that have cost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substantial amounts of money. Congress intervened in one litigation area when it passed the Prison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 The law imposed strict limits on what federal courts could do in the future to improve prison condi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consent decrees. In addition, it gave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right to seek the termination of consent decrees, many of which had lasted for decades. 试题2 (380 words)A civil penalty was a type of remedy at common law that could only be enforced in courts of law. Remedies intended to punish culpable individuals, as opposed to those intended simply to extract compensation or restore the status quo, were issued by courts of law, not courts of equity. The action authorized by this Act is of this character.This Act does not direct that the “civil penalty” imposed be calcula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equitable determinations, such as the profits gained from violations of the statutes, but simply imposes a maximum penalty of $10,000 per day of violation. The legislative history of the Act reveals that United States Congress wanted the district court to consider the need for retribution and deterrence, in addition to restitution, when it imposed civil penalties. A court can require retribution for wrongful conduct based on the seriousness of the violations, the number of prior violations, and the lack of good-faith efforts to comply with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It may also seek to deter future violations by basing the penalty on its economic impact. This Act’s authorization of punishment to further retribution and deterrence clearly evidences that this subsection reflects more than a concern to provide equitable relief.In the present case, for instance, the district court acknowledged that petitioner received no profits, but still imposed a $35,000 fine. Thus, the district court intended not simply to disgorge profits but also to impose punishment. Because the nature of the relief authorized by this Act was traditionally available only in a court of law, petitioner in this present action is entitled to a jury trial on demand.The punitive nature of the relief sought in this present case is made apparent by a comparison with the relief sought in an action to abate a public nuisance. A public nuisance action was a classic example of the kind of suit that relied on the injunctive relief provided by courts in equity. Injunctive relief for enjoining a public nuisance at the request of the Government is traditionally given by equity upon a showing of peril to health and safety. The Government, in fact, concedes that public nuisance cases brought in equity sought injunctive relief, not monetary penalties. Indeed, courts in equity refused to enforce such penalties. 试题3(393 words)Although the idea of “degrees of negligence” has not been without its advocates, it has been condemned by most writers, and, except in bailment cases, rejected at common law by most courts, as a distinction “vague and impracticable in its nature, so unfounded in principle,” that it adds only difficulty and confusion to the already nebulous and uncertain standards which must be given to the jury. The prevailing rule in most situations is that there are no “degrees” of care or negligence, as a matter of law; there are only different amounts of care,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difficulty of classification, because of the very real difficulty of drawing satisfactory lines of demarcation, together with the unhappy history, justifies the rejection of the distinctions in most situations.The skepticism of Prosser and Keeton about the ability of judges, juries, and commentators to intelligibly apply different degrees of negligence was preceded a century and a half ago by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In the 1853 admiralty personal injury case (arising from an exploding boiler on a vessel), the Court complained about the distinctions claimed for classifying negligence into categories:The theory that there are three degrees of negligence, described by the terms slight, ordinary, and gross,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common law from some of the commentators on the Roman law. It may be doubted if these terms can be usefully applied in practice. Their meaning is not fixed, or capable of being so. One degree, thus described, not only may be confounded with another, but it is quite impracticable exactly to distinguish them. Their signification necessarily varies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to whose influence the courts have been forced to yield, until there are so many real exceptions that the rules themselves can scarcely be said to have a general operation.The Court commented that if the law furnished no practically applicable definition of the terms “gross negligence” or “ordinary negligence,” but left it to the jury to determine in each case what the duty was, and what omissions amount to a breach of it, “it would seem that imperfect and confessedly unsuccessful attempts to define that duty, had better be abandoned.” Whatever test might be used, the Court said there was gross negligence in the failure to use proper skill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boilers on the vessel.
2016-06-03

全国第二届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漫画大赛

大赛名称:全国第二届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漫画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为进一步推进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揭露新形势下传销活动的惯用伎俩和严重危害,提高群众识别传销、抵制传销的...大赛名称:全国第二届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漫画大赛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为进一步推进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揭露新形势下传销活动的惯用伎俩和严重危害,提高群众识别传销、抵制传销的能力,在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指导下,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联合主办全国第二届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漫画大赛活动。现面向全社会进行征稿。 一、主办单位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网 二、题材范围 作品紧扣打击传销、规范直销这一主题,运用夸张、通俗、讽刺、幽默等艺术语言,以群众容易理解并接受、生动活泼的理念构思漫画内容,传播直销正能量,同时,针对《刑法》“组织领导传销罪”和《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中的相关内容,揭露传销各种花样翻新的表现形式,如打着“1040阳光工程”“微商”“电商”“多层分销”“消费投资”“旅游互助”“资本运作”“连锁经营”“投资理财”“慈善募捐” “搜索引擎”等旗号进行的新型传销活动,提高群众识别传销抵制传销的能力(可参考媒体关于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的相关案例及报道)。 三、作品要求 1、参赛漫画创意由作者结合题材要求,自由发挥。表现手 法不限。参赛作品数量不限。 2、参赛漫画要求是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作品形式既可为单格作品,也可为四格作品。建议创作彩色作品。 3、手绘作品的图幅为A4(210mm297mm)规格。请在作品背面详细注明:作品标题、作品内容说明(600字以内)、作者姓名、联系地址邮编、手机电话、电子邮箱、QQ号、个人微信号等信息。 4、电子作品最长边不小于1000像素,分辨率为300dpi,格式为jpg(颜色模式:RGB),文件大小不小于1M。电子作品应标明标题及作者姓名。同时,另附电子文档(WORDWPSTXT格式均可),并请详细注明:作品标题、作品内容说明、作者姓名、联系地址邮编、手机电话、电子邮箱QQ号、个人微信号等方便联络信息。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0元。   三等奖:10名,奖金各1000元。    优胜奖:100名,奖精美礼品各1份(价值100元左右)。 优秀传播组织奖:20个,奖金各1000元。本奖项为鼓励相关单位利用获验证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等广泛转发、传播参赛作品而设,凡微信公号(仅限获验证且用户数4万以上的参与)转发参赛作品总次数(单一作品重复转发只按一次计)居前20位的,即有获奖资格。 以上各项奖项,奖金均为税后,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五、评审办法 1、所有参赛作品,由主办单位进行初选,然后,通过“中消报直销动态”(ccn315ds)微信公众订阅号进行展示,邀请广大网友就作品入围与否进行投票。根据网友投票结果,最终确定150幅入围作品。 2、对入围作品,由主办单位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后确定各奖项获奖作品。 六、投稿办法 1、电子邮件投稿——将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大赛的专用邮箱:manhuasai@163.com,发稿时,请务必在电子邮件标题栏中,注明参赛作品标题。 2、邮寄投稿——通过邮局、快递等形式邮寄到大赛主办地址。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 中国消费者报社 漫画大赛办公室(收) 100048 七、截稿时间 2016年9月30日。 八、作品使用权及版权说明 1、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作品,并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过。参赛作品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相关知识产权。一经发现有上述行为,立即取消相关人员参赛资格;如在获奖后被举报并经核实有上述行为的,由主办单位公告取消相关人员获奖荣誉,追回所授荣誉证书和奖金。由此发生的法律纠纷由提交作品的作者自行承担并负全责。 2、对于所有参赛作品, 参赛者同意主办单位拥有其参赛作品的使用权,主办单位可以任何形式将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不另付酬。 3、所有获奖作品的版权和使用权归主办单位所有。主办单位应及时向获奖作者支付相应奖金。同时,主办单位有权要求作者对获奖作品进行修改。 4、作者一经提交作品参赛即代表完全接受本次大赛上述各项条款。                               中国消费者报社                                        2016年4月20日
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