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现场评审最新动态

现场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中国·海峡”工业设计大赛暨第八届“海峡杯”

“中国·海峡”工业设计大赛暨第八届“海峡杯”截止日期:2021年11月15日一、大赛主题设计赋能产业提升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泉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支持单位: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承办单位:晋江市人民政府、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协办单位: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合作单位:中国工业报社、台湾设计学会、香港设计中心、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德国手工业协会、中意设计协会、葡中文化协会、美国休斯顿大学、意大利LABA美术学院、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等30余家境内外高校、协会、专业机构。组委会:设立“中国·海峡”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主任由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泉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晋江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主办、支持、承办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评奖工作组和评奖监督组。办公室主任由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晋江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评奖工作组委托福建省工业设计与服务制造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组建,承担评奖组织工作;评奖监督组负责对评奖过程进行监督,受理有关投诉。评奖及监督工作具体方案另行制定。三、大赛组别大赛设置产品组、概念组2个组别,结合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产品组设置先进装备类、电子信息和数字类、新能源类、工业旅游伴手礼类、综合类等5个类别,概念组设置时尚服装类、运动鞋类、茶产业类、老年用品类、综合类等5个类别,同时大赛与2021年“八闽杯”设计坊能力提升活动联动(以下简称八闽杯),具体如下:(一)产品组1.先进装备类: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制造、电工电器、工程机械、医疗器械、农业机械、纺织制鞋机械等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应急移动发电装备、按摩器材领域与“八闽杯”龙岩、宁德专场联动,由组委会发布设计需求,采用“揭榜作答”方式,参赛者根据设计需求提交作品参赛。2.电子信息和数字类: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其中,金融手持POS设备领域与“八闽杯”福州专场联动,由组委会发布设计需求,采用“揭榜作答”方式,参赛者根据设计需求提交作品参赛。3.新能源类:包括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光伏发电、风电、智能电网等产业的装备、电池、材料等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服务。4.工业旅游伴手礼类:包括工业旅游项目相关的各类伴手礼产品和服务。5.综合类:包括除上述4个类别外的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二)概念组1.时尚服装类:包括突出时尚趋势和美学品质,鼓励生活、工作等应用领域的服装产品和服务。2.运动鞋类:包括突出运动效能和行为方式,鼓励休闲、运动等应用领域的鞋类产品和服务。3.茶产业类:包括采茶装备、冲泡设备、茶具、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茶食等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其中,白茶类与“八闽杯”白茶专场联动,由组委会发布设计需求,采用“揭榜作答”方式,参赛者根据设计需求提交作品参赛。4.老年用品类:包括为老年人设计的生活、运动、工作、医疗卫生、保健用品等应用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其中,老年人按摩器材领域与“八闽杯”按摩器专场联动,由组委会发布设计需求,采用“揭榜作答”方式,参赛者根据设计需求提交作品参赛。5.综合类:包括除上述4个类别外的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四、参赛要求(一)产品组1.参赛对象:境内外制造业企业、设计机构等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2.作品要求:须为已上市2年内或即将上市的产品,大赛终评时必须提供量产产品或功能样机的视频介绍和实物模型,鼓励提供实物原件。(二)概念组1.参赛对象:境内外制造业企业、设计机构、专业院校师生、设计师、设计爱好者等(参赛者须年满18周岁,如以团队报名参赛,人数不超过5人)。2.作品要求:须为2021年10月31日前未上市、未产业化的作品,大赛终评时能提供作品模型。五、奖项设置(一)特别奖:从产品组、概念组金奖作品中评选大赛特别奖1个,由组委会颁发奖金30万元(含税,下同;不重复享受单类别金奖奖金)、证书和奖杯。(二)产品组:按类别分设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6个、优秀奖10个、入围作品若干;由组委会分别颁发奖金、证书和奖杯(其中,优秀奖仅颁发奖金、证书,入围作品仅颁发证书)。金奖:共10个,3万元/个,共30万元;银奖:共20个,2万元/个,共40万元;铜奖:共30个,1万元/个,共30万元;优秀奖:共50个,0.6万元/个,共30万元。(三)概念组:按类别分设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3个、优秀奖5个、入围作品若干、优秀指导老师若干;由组委会分别颁发奖金、证书和奖杯(其中,优秀奖仅颁发奖金、证书,入围作品、优秀指导老师仅颁发证书)。大赛落地奖金在获奖作品两年内落地福建并实现量产后兑现;以个人名义参赛的获奖作品,主创人员两年内在福建就业、创业的,视为作品落地,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金奖:共5个,6万元/个(含落地奖金3万元/个),共30万元;银奖:共10个,4万元/个(含落地奖金2万元/个),共40万元;铜奖:共15个,2万元/个(含落地奖金1万元/个),共30万元;优秀奖:共25个,0.6万元/个,共15万元。(四)优秀组织奖:设置优秀组织奖若干,对积极宣传、组织优秀作品参赛的单位给予表彰。其中,协会、高校等单位每家给予1万元奖金(不超过15家),并颁发证书;工信等部门仅颁发证书。(五)若某类别征集的有效作品数少于100件,将取消对该类别进行单独评奖。该类别参赛作品,将根据评奖工作组意见,统一归并到相应组别其他类别进行评奖。六、参赛要求(一)大赛采取线上报名的方式征集作品,参赛者在大赛官方网站(http://fjcid.com)完成用户注册后进入大赛报名系统,按照提示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及作品资料。所有报名信息以线上为准,参赛者可以提交多件作品,但每件作品只能投一个类别,否则视为无效投稿。(二)参赛作品需提交1~5页的A3尺寸版面(高420mm×宽297mm,分辨率300dpi,JPG格式,时尚服装类、运动鞋类原则采用横版,其它类别原则采用竖版)。其中,第一页为主版面(应包含作品名称、设计构思、效果图、设计说明),其他页面可从设计主题、设计构思、结构图、效果图、实物照片、工艺说明等角度详细阐述;页面中内文字号采用12pt,文字清晰可读,并标注页码和总页数;版面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任何标记,不得出现参赛企业名称,否则视为无效作品;产品组作品需提供实物照片、产品市场化证明(销售凭证、销售发票等)。(三)所有入围终评参赛者须寄送报名表原件及其他相关的证明材料,并按要求提供实物或模型,以及视频介绍,同时完成3D建模提交组委会,否则视为放弃终评资格。在颁奖活动结束后,实物或模型原则上由参赛者自行带回,超过一个月未带回的,组委会有权对实物或模型进行处理。(四)各级工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市级(含)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及培育对象提交作品参赛,其中,市级应提交不少于2件,省级(含)以上应提交不少于3件,推动辖区内设计中心、设计机构积极参与“揭榜作答”,动员重点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机构、工作室和设计师参赛。省市工业设计协会组织会员单位提交作品参赛。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对各市组织参赛情况进行通报。(五)组委会宣传发动境内外工业设计院校师生、工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参与“揭榜作答”和赛事。七、活动安排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关要求,今年组委会将主要以线上方式有序推进大赛各项活动;大赛评审以网络评审答辩为主,评委现场评审为辅,具体评审方案由大赛评奖工作组另行制定;以下活动安排如有变动,组委会办公室将另行通知。(一)大赛申报:截止日期为2021年11月15日。(二)作品评审:组建大赛评奖工作组、评奖监督组、特邀评审组,邀请境内外著名工业设计专家及有关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设计部门负责人、总工程师、高校教师组建评审专家库。其中,产品组由专业设计机构或制造业企业专家牵头评审,高校专家参与,可特邀省外知名设计机构总监参加;概念组由高校专家牵头评审,专业设计机构或制造业企业专家参与。评审专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评审专家与参赛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出现可能影响其作出公正评审的情况时,应当回避。1.初评:11月中旬,组委会组织初评专家组对10个类别的参赛作品进行网络评选,确定推荐入围复评作品。2.复评:11月中旬至11月下旬,组委会组织复评专家组对10个类别入围作品进行网络复评,确定推荐入围终评作品,并在大赛官方网站(http://fjcid.com)公示;公示期间,社会各界如对参赛作品的参赛资格、知识产权有异议,可将相关证据发送到组委会邮箱(hxbfjjj@126.com),经组委会核实无误后取消其参赛资格。3.终评:12月下旬,组委会组织终评专家组对入围作品实物或模型进行评审,并结合参赛者线上答辩情况,分别评选10个类别的金、银、铜奖、优秀奖获奖作品以及入围作品;最终从10个金奖作品中推荐产生大赛特别奖,同时推荐优秀组织奖建议单位、优秀指导老师建议名单。(三)颁奖及相关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按属地防控原则,组委会拟在晋江举办“中国·海峡”工业设计大赛颁奖、成果对接等相关活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八、其他事项(一)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如与已发表的作品相同或近似的不予评选;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权利,如发生纠纷,由此产生的责任由参赛者承担,且组委会有权在大赛的任何阶段单方面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同时不再递补相关奖项;为保证作品质量,组委会保留对部分奖项空缺或减少的权利。(二)大赛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有,大赛组委会对所有参赛作品享有推介、展示、出版及其他形式的推广、宣传等权利。除组委会和参赛者授权外,任何单位、个人和第三方不得将本次大赛的作品进行再设计、生产、销售、宣传、出版、展览及其他形式的推广、宣传等。对于具有产业化前景的设计方案或产品,组委会组织参赛者与本省制造业企业对接,推动设计成果产业化。(三)组委会统筹安排经费用于大赛数字展厅建设,大赛评审及颁奖活动组织、接待等事项。其中,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排300万元用于大赛奖金及评审经费补助,不足部分由晋江市人民政府承担;同时,为进一步展示大赛成果和工业设计魅力,由晋江市人民政府牵头,依托大赛官方网站(http://fjcid.com)建设大赛数字展厅,对历届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动态3D展示。组委会有权通过各种渠道展示、推介数字展厅,扩大“中国·海峡”工业设计大赛的影响力。(四)大赛特别奖以及各类别金、银、铜奖、优秀奖证书由主办单位盖章,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及各类别入围作品证书由组委会盖章。(五)“八闽杯”选送的作品进入相应类别复评。(六)大赛组委会对本次大赛保留最终的解释权。九、联系方式“中国·海峡”工业设计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地址:福建省晋江市青阳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工业设计园1号楼505室联系人:陈丽瓶、鲍莲花联系电话:0595-82682939官方邮箱:hxbfjjj@126.com附件:承诺书.doc组团单位推荐作品汇总表.doc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9-10

第五届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

第五届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截止时间:2021年10月31日一、大赛主题创新创业智造未来二、大赛简介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为进一步催生更多高水平技术转化为高价值专利,充分发挥高价值专利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第五届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继续升级锻造,立足吸引境内外高价值专利培育成果,注重机器人与智能制造、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项目,旨在以重点赛区形式辐射全国,发掘培育创新程度高、市场潜力大、专利培育和布局优势明显的科技创新项目在芜湖转移转化,鼓励机器人相关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产业项目、高端人才梯队来芜创新创业,借助大赛传播芜湖市产业发展基础、创业环境、优惠政策发展路径,汇聚优质社会资本、搭建项目孵化平台,为优质项目长足发展提供政策性扶持、市场化运作、集成式服务的全链条创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双创事业迈向新阶段,为将芜湖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创新之城注入内生动力,协同助力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芜湖市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承办单位: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政府华智众创(北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单位:重庆江北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芜湖市人才发展集团全程支持媒体:IPRDaily支持单位: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京津冀高校知识产权运用联盟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母基金北京国启国际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智能语音知识产权产业联盟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安徽省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山东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吉林省科技创新创业研究会江苏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深圳市工业机器人专利联盟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东莞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专利联盟东莞市知识产权创新促进会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深圳市微纳制造产业促进会乐知新创(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孚链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奖项设置大赛设项目奖和组织奖,均以大赛组委会名义颁奖。(一)项目奖:颁发奖金、奖品和证书,分别为:1.特等奖1项,奖金20万元,获奖项目须在芜湖落地转化。同时,可享受芜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最高1000万元资金扶持。2.一等奖4项,每项奖金5万元,获奖项目若在芜湖落地转化可享受芜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最高600万元资金扶持。3.二等奖10项,每项奖金1万元。4.三等奖20项,每项资金5000元。5.优秀奖若干项,颁发证书及奖品。(二)组织奖:对组织有力、参赛项目数量多、质量高的单位授予组织奖,颁发证书及奖品。五、参赛条件(一)项目要求1.参赛项目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项目,应具备创新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相关专利具备转化实施的可行性。2.参赛项目至少拥有一项已公开或授权且有效并能有效保护参赛项目创新成果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作为项目的核心专利,重点突出发明专利,鼓励携带专利产品或实物模型参赛。3.参赛项目的发明专利在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20日期间已获公开、实审或授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在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20日期间已授权。同时大赛组委会不接受进入实审阶段36个月未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受理后12个月未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4.往届参赛项目可报名参加,应拥有新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且项目技术成熟度有明显提高。5.参赛项目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任何他人知识产权,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二)申报材料1.申报书参见附件。2.项目申报于2021年10月31日截止,申报书需同时提交word版和pdf盖章扫描版,命名方式为“参赛单位-项目名称”;参赛主体为个人的,须在盖章处签字;项目如有获奖情况,须提交获奖证明,所有获奖证明合并为一个pdf文档,命名方式为“参赛单位-项目名称-附件”。3.申报书须按要求提交至大赛组委会官方邮箱chinapatent@sipop.cn。第五届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申报书.docx(三)团队要求1.符合项目征集要求且信用情况合格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可报名参赛。2.同一参赛主体(企业、个人、高校或科研院所)或以同一法定代表人所经营的不同单位申报参赛项目不得超过3个。六、大赛赛程(一)大赛组织(1)大赛组委会:是本次大赛的核心组织,由主办方、承办方及协办方组成,负责赛事的组织和协调,按照赛制和赛程设计,完成相关赛事工作。华智众创负责赛事策划、执行,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全面配合赛务工作。(2)大赛评委会:是本次大赛的评选核心组织,由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及特邀专家组成,具体分为评审工作组和评审专家组。评审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大赛的评审工作,按照评审规则和内容,完成初审的基本审查;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评审专家组由产业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和投资专家等组成,负责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二)大赛安排大赛赛程包括项目征集阶段、初赛阶段、复赛阶段、决赛暨颁奖阶段四个主要阶段。1.项目征集阶段(8月下旬-10月下旬)即日起,下载并填写申报书,于10月31日前提交至大赛组委会官方邮箱chinapatent@sipop.cn。2.初赛阶段(11月上旬-11月中旬)初赛阶段主要包括内部审核和专家初评两个环节。内部审核由组委会完成,登记申报项目并进行审核,筛除不符合赛事要求的申报项目。专家初评将根据内部审核筛选出符合大赛申报要求的参赛项目,组织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组成项目初评专家组,对合格项目进行电子评审,并最终筛选出复赛入围项目。3.复赛阶段(11月中旬-11月下旬)复赛阶段主要包括闭门评审和合议审定两个环节。闭门评审环节中,邀请相关领域技术专家、投资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和创业投资基金专家等组成专家评审团进行专家分组评选。各组闭门评审结束后,组织合议审定,由合议审定组专家对复赛结果进行讨论与核定,评选出入围决赛项目并公示。复赛阶段后组委会对入围决赛的优秀评分项目进行线下走访,为优质项目长足发展提供政策性扶持、市场化运作、集成式服务的全链条创新支撑。4.决赛暨颁奖阶段(11月下旬-12月上旬)决赛暨颁奖阶段包括赛前辅导、项目路演、现场答辩、专家打分、颁奖典礼暨高端论坛共五个环节。赛前辅导环节是由组委会工作人员在决赛前组织参赛队伍进行赛前辅导,就评审标准对参赛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辅导,确保各队伍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透彻地展示项目。项目路演环节和现场答辩环节是参赛选手将入围项目在决赛现场采用实物、模型或视频的形式进行项目路演,针对现场评审专家问题进行互动答疑。现场打分环节是评审专家根据项目成果及答疑情况进行现场打分,由组委会汇总计算项目最终得分情况,确定项目奖、组织奖等,并在现场颁奖典礼予以公布。决赛结束后举办大赛颁奖典礼暨芜湖高价值专利创新创业高端论坛,并在现场发布机器人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报告,授予大赛获奖项目奖项荣誉,同时邀请专家学者针对相关议题献计献策。七、项目落地转化支持政策组织获奖选手来芜参观考察,宣传芜湖创新创业政策,组织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享受《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2020-2021年)的通知》(芜政〔2020〕46号)等系列政策支持。(一)对符合《芜湖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规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参赛项目直接进入大赛复赛。(二)获奖项目具备转化条件并在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区或市内科技企业孵化器落户,园区将对其提供配套政策支持,并优先推荐给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三)对促进芜湖经济转型升级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重点团队项目,视情况报市政府批准,依据《芜湖市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政策支持。(四)享受《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芜湖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2020-2021年)的通知》(芜政〔2020〕46号)外其他系列政策支持。八、联系方式1、赛事咨询: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房老师电话:010-80759654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郑老师电话:0553-5621999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祝老师电话:0553-59687162、投诉与监督电话:0553-50116213、大赛官方网站:http://qgjqrzlds.com大赛官方邮箱:chinapatent@sipop.cn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9-01

第三届“空天杯”全国创新创意大赛

第三届“空天杯”全国创新创意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5月31日为引领空天防御事业新发展,孵化创新性关键技术与颠覆性构想,由国防科技工业空天防御创新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和国防科技大学自动目标识别(ATR)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赛事——第三届“空天杯”全国创新创意大赛将于2021年5月至8月举办,重点面向高校、研究院/所学生,同时向全社会组织及个人开放,为航天航空爱好者提供公平竞技和学习交流的舞台。组织机构1.指导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防科技大学。2.主办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空天防御创新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国防科技大学自动目标识别(ATR)重点实验室。3.承办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十部、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4.协办单位:国防科技创新基地战略联盟、航天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毫米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光学辐射重点实验室、电磁散射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TR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ATR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ATR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ATR重点实验室。5.技术合作单位:DaoCloud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赛特点1.与国内飞行器设计与目标识别领域大师级专家零距离接触、深度交流的机会;2.获奖项目有机会获得主办方资助,助推创意落地或孵化国家级创新项目;3.获奖团队成员有机会获得主办工业部门就业面试机会;4.获奖研究生有机会获得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资格;5.优秀作品按要求整理后择优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于《现代防御技术》《航空兵器》《系统仿真学报》《控制、自动化与信息科学国际会议ICCAIS2021》《Sensors》等会议期刊。大赛命题本次大赛面向未来空天防御应用,以“智能”为主轴主线,设置两个命题,开展创新性设计与算法比测,孵化创新性关键技术与颠覆性构想。命题1:飞行器创新创意设计“空天杯”创新创意大赛主题项目,瞄准未来空天应用需求,以空天飞行器(非卫星)为主要创新设计对象,围绕智能技术,飞行器专项组成技术等方面,开放提出新概念、新功能、新技术、新模式设计,命题共设置两个赛道。赛道1:智能飞行器系统设计围绕空天飞行器智能化、新功能、多形态等创意热点,提出概念颠覆,求变求新,逻辑合理,技术前沿,面向未来空天应用的空天飞行系统概念设计,为未来空天技术发展,空天能力博弈注入新的思想,鼓励针对具体目标,进行设计及应用案例分析。赛道2:智能专项技术应用研究针对新概念空天飞行系统专项技术组成结合智能化、新功能、多形态的概念需求,围绕新概念飞行机理及推进技术、智能化技术在探测、信息处理、控制、导航、动力等空天专项领域应用开展创新研究。请根据以上描述,任选一赛道,开展飞行器创新设计或专项技术应用研究,构想应用前景、形成技术方案。方案可涉及描述的一项或几项,也可另辟蹊径,鼓励有实物支撑验证。命题2:探测识别算法挑战围绕复杂地面背景下目标探测识别领域的若干难题,针对发布的场景与数据集,开展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算法研究,进行算法比测。本次大赛针对地面目标(车辆)检测识别问题,共设置三个赛道:赛道1:射频目标识别瞄准射频目标识别主题,针对传感器、土地、草地或城镇等杂波背景,以及不同类型车辆目标,请选手根据大赛设置的某一特定场景,通过算法设计,开展射频目标识别。赛道2:光学目标识别瞄准光学图像自动识别主题,从红外航拍视频数据中检测出地面某一型目标。请选手根据大赛设置的某一特定场景,通过算法设计,开展光学目标识别。赛道3:光学目标识别对抗瞄准光学图像自动识别对抗主题,通过算法改变红外图像数据、降低目标被检测识别的概率。请选手根据大赛设置的某一特定场景,通过算法设计,降低目标被检测识别的概率。请根据以上描述,任选一赛道,根据比赛方提供的场景描述和开放数据,完成算法设计、描述与实现。参赛方式1.报名要求参赛人员必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参赛人员不论专业、学历、年龄,均可以个人或团队方式(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报名参赛。鼓励不同高校、不同工业部门、不同专业间跨界合作,协同创新,鼓励高校教师亲自参与。一支队伍只能报名一个命题的其中任意一个赛道;同一名选手只能参加一支队伍。2.报名方式采用网络平台报名方式,登陆数据开放平台网站(www.atrdata.cn),进行以下操作:(1)注册账号,填写相关信息;(2)用户选择“赛事管理”中相应的比赛“查看详情”;(3)点击“我要加入”可直接“创建团队”,也可以接受其他用户的邀请“加入团队”,所有成员同意加入队伍后才可创建团队,待后台审批通过后,团队创建成功。(4)平台发送邮件通知团队成员团队创建成功,队长登陆网站选择赛道进行报名,报名成功后即可参加比赛。3.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5月31日。4.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敦晓彪:010-68765399,18310991933傅瑞罡:0731-87003432,18807402943姜虹旭:0851-88697386,18096030534李贺:010-68386600,15652394961王瑾:010-68764761,19930130029作品要求1.作品形式要求(1)命题1飞行器创新创意设计:初赛:方案报告、图片、其它电子材料;决赛:方案报告、图片、汇报ppt、其它电子材料、模型或原理样机等实物设计与展示。(2)命题2探测识别算法挑战:初赛:方案报告、图片、算法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其它电子材料;决赛:方案报告图片、算法源代码和可执行程序、汇报ppt或视频、其它电子材料。2.技术要求⑴方案描述:a)“飞行器创新创意设计”的方案描述应包含飞行器各项参数、任务使命、飞行性能、关键分系统组成、技术途径、方案特点等方面,可通过整体和各部位的三维视图展示作品;b)“探测识别算法挑战”的方案描述应包含所用算法的原理框图、理论模型、算法步骤和效果展示等方面;⑵创新性分析:通过与国内外现有或正在研发的同类产品或算法对比,评估作品的创新性。⑶可行性分析:根据国内技术基础和可预见到的技术发展水平,分析作品方案的技术原理可行性以及产品可实现性;⑷应用性分析:分析作品应用需求和应用方向,评估应用价值;⑸其它要求:鼓励通过实物、模型、动画、视频等展示作品,并配以相应文字说明。3.提交要求⑴文件组成要求作品由作品简介、作品照片、设计报告和其他相关文件组成,总大小不得超过50M。①简介(Word版):500字以内,包括项目简介及创新点介绍,可包含不超过4张图片,总篇幅不得超过2页,命名为:“01-学校(或单位)名称-作品题目-作品简介.doc”。②图片:包含5张图片,其中4张是作品相关的图片,1张是参赛团队的照片,单张图片大小在5M以内,命名为:“02-学校(或单位)名称-作品题目-图片1/2/3/4/5.jpg”。③方案报告:方案报告(Word版):建议8000字以内,按照大赛主办方提供的模板编写,应包括作品要求中的相关内容,命名为:“03-学校(或单位)名称-作品题目-作品设计报告.doc”。方案报告(PDF版):要求内容、排版等与方案报告(Word版)相同,命名为:“03-学校(或单位)名称-作品题目-作品设计报告.pdf”。④其它相关文件:如Pro-E/AutoCAD等设计文件(如飞行器外形三视图、部位安排图等)、算例源码(与设计报告中关键结果密切相关的程序和代码等以压缩包形式提交,不含算法挑战专题的软件代码)以及其他与作品相关的文件等,命名为:“04-学校(或单位)名称-作品题目-XXX(内容名称).zip”。⑤命题2——“探测识别算法挑战”的软件可采用Python、C/C++、Matlab等语言编写,具备导入数据、自动运行和数据保存等功能。采用其他编程语言或使用特殊函数库/工具包的作品,代码/程序中应包含库文件或者采用容器技术进行封装,以确保可在线运行。具体的数据输入输出文件的格式说明与数据导入例程请登录数据开放平台网站(www.atrdata.cn),进入“使用规范”查看。⑵作品文件夹命名要求文件夹名称为“学校(或单位)名称-作品题目”,参赛团队将作品文件夹进行压缩,压缩文件名为“学校(或单位)名称-作品题目.zip”。⑶文件编辑器要求作品简介和作品设计报告(Word版)应使用Word2003以上版本编辑,作品设计报告(PDF版)可用AdobePDF阅读器打开,提交作品中图片一般为JPG文件。4.提交方式(1)大赛作品采用在注册网站在线方式提交;(2)2个命题的文档类作品应于大赛规定的截至日24时前完成提交,一旦提交,则不能更改;(3)命题2的比测采用在线测试和在线提交的方式。注册用户可通过在线提供的测试数据和运行环境进行算法性能测试与调试,确认无误后进行提交;随后将由程序进行自动测试并返回测试结果和评分;根据反馈可修正并改进作品,每支队伍在每个赛段(初赛和决赛)均有3次提交机会(取最高分);提交窗口将于6月10日开启,于大赛规定截至日24点关闭。评审标准1.作品评审方式初赛评审阶段根据专题和参赛作品数量分若干小组进行,其中:“飞行器创新创意设计”专题采用函审方式,“探测识别算法挑战”专题采用数据在线测试方式。决赛作品评审通过现场答辩进行,现场打分、现场公布结果、现场颁奖。决赛时所有作品的评分同初赛评分无关,其中:“飞行器创新创意设计”专题根据现场打分排序;“探测识别算法挑战”专题根据数据在线测试评分和现场打分综合排序。2.打分评审标准(1)材料的完整、清晰和明确性,表现形式(10%);(2)创新性和技术融合性(40%);(3)方案设计深度及技术可行性(30%);(4)应用前景(20%)。3.在线测试评分细则评分由算法描述和现场展示、比测验证两部分组成。(1)算法描述(初赛/决赛)和现场展示(决赛)占30分,评审标准参见命题1标准;(2)比测验证占70分,评审细则在报名资格确认后将随测试数据、场景描述等资料在线公布。奖项设置大赛两个命题分两组评审,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胜奖,同时设立优秀组织奖,并根据参赛项目具体情况提取特等奖。奖项设置具体如下:1.特等奖一名:奖金10万元、证书、奖杯(从一等奖中提名选出,可空缺)2.一等奖两名:奖金5万元、证书、奖杯(若产生特等奖,则一等奖名额减少一名)3.二等奖四名:奖金3万元、证书、奖杯;4.三等奖六名:奖金1万元、证书、奖杯;5.优胜奖若干名:奖金2000元、证书、奖杯;6.优秀组织奖若干名:证书、奖杯。赛程及时间安排1.赛程设置⑴初赛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审。(2)决赛决赛分为导师辅导及作品完善和现场答辩两个阶段。a)导师辅导及作品完善阶段:安排导师对进入决赛的团队或个人进行伴随式辅导,导师与参赛选手组成新的协同创新团队,使作品在应用需求的牵引,更具实用价值,同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高可实现性。b)决赛现场答辩阶段:现场宣讲、现场评审答辩、现场计分、现场公布结果并现场颁奖;c)举办地点:贵阳。2.时间安排a)5月31日,报名截止;b)6月10日,初赛作品提交窗口开放;c)7月10日,初赛作品提交窗口关闭;d)7月20日,初赛评审完成;e)7月31日,发布决赛入围名单,决赛作品提交窗口开放;f)8月25日,决赛作品提交窗口关闭;g)8月31日之前,举办决赛。特别申明㈠参赛作品应具原创性,无知识产权争议,参赛团队必须签署作品原创性证明和知识有限使用权声明。组委会对因知识产权引起的任何实际侵权概不负责。大赛组委会拥有参赛作品知识有限使用权,有权对作品进行编辑、使用。㈡本次大赛为非涉密活动,参赛作品不应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凡上报的参赛作品需要提供单位保密审查表,即视为参赛的单位、个人已确认作品不涉密,参赛选手或作品违反保密规定导致的后果由参赛单位、个人承担,组委会概不负责。㈢未入围决赛作品不再另行告知,不予退还参赛作品。㈣大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5-24

“孙武故里·美丽广饶”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

“孙武故里·美丽广饶”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5月31日全国各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促进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专业领域“产、学、研”成果转化,兹定于2021年10月举办“‘孙武故里·美丽广饶’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PMC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届PMC大赛以“乐聚创新梦想,安迎创业高材”为主题,以原创性、先进性、实用性为原则,充分发挥PMC大赛在科研与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鼓励大学生热爱专业、关注行业发展,投身高分子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开发实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校企互动的国际化展示平台,引导和扶持项目转化或直接对项目进行孵化。二、参赛对象在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三、参赛作品及要求(1)参赛作品内容限定在橡胶、塑料、涂料、纤维、功能材料五大领域范围内,鼓励申报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的医用材料和卫生保健类相关作品。(2)参赛的作品应为近两年内组织准备和完成,第九届PMC大赛参赛作品原则上须为2020年1月1日以后组织准备的作品,各项目支撑材料须为2020年1月1日后所开具、发表。两届以内二等奖以上获奖作品不允许再次申报。(3)参赛作品支撑材料(论文、专利等)作者应包含团队主要参赛成员,参赛作品应为参赛队伍独立自主完成,不侵犯第三方版权;参赛者对提交作品中的数据、技术、方法等的真实性负全部责任。(4)参赛团队应在作品中注明参考的其他作品、代码、模型等信息。作品预审发现有抄袭、作假和舞弊等情形的,取消该队参赛资格;已经获奖的作品,将追回所获奖项和奖金。(5)作品需按照申报书标准格式提交,并可提供其他辅助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项目报告、发明专利(以受理号为准)、成果产品等。未按报名时间要求和提交作品不符合规定格式、内容要求的,视为团队自动弃权;作品提报后,经大赛预审组进行形式审查,对提交格式不符合要求,或内容有缺失、不完整的作品,将自动淘汰,不能参加大赛的初评;决赛入围后,团队未按通知要求,准时到达决赛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竞赛演讲答辩的,视为自动弃权。四、大赛报名及赛事安排1、网络报名阶段: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5月31日为网络报名阶段。各团队需在网站中完成报名信息登记,以获取参赛资格。本届比赛允许跨校组队参赛,每所高校报名队伍数量不限,每支团队参赛学生不超过5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同一名参赛成员可以加入多支团队。请通过大赛官方网站http://pmc.rubbervalley.com“参赛报名”模块进行信息登记,未进行登记的团队不允许参加初赛。2、初赛阶段:6月1日--6月30日为初赛作品资料提报阶段。请各报名团队登陆PMC大赛官方网站http://pmc.rubbervalley.com“资料下载”模块阅读申报须知,下载初赛申报书模板并上传最终作品。7月1日--8月30日为专家组初赛评审阶段。初赛采用线上评审方式,专家组根据作品所属领域按照比例及初赛分数排名遴选出决赛入围名单,每个高校入围决赛作品不多于5个,初赛结果于8月31日在PMC大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布。9月1日--10月18日为决赛作品资料提报阶段。请决赛入围团队通过指定方式提交电子版及纸质版决赛作品申报书、答辩PPT及相关支撑材料。3、决赛阶段:10月21日—10月23日(周四~周六)为决赛阶段。决赛地点为山东省广饶县。决赛采用线下现场答辩的形式,各参赛团队依次汇报作品,并进行作品演示(PPT、视频等简要介绍作品构思、主要创新点、模型展示等),每队演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现场评审和问询,参赛团队答辩,根据参赛作品的成果水平、完成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议,评定获奖作品名次。五、大赛奖励大赛设立团队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两类奖项。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广饶县人民政府及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颁发。大赛奖项设置如下:(一)学生组奖项注:二等奖颁发给未进入总决赛的决赛参赛团队,三等奖颁发给未进入决赛的前70名初赛参赛团队,参与证书颁发给所有网络报名团队。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证书每位参赛队员各发放一张,三等奖证书每支团队各发放一张。(二)组织类奖项六、大赛组织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中共广饶县县委广饶县人民政府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中共广饶县县委组织部广饶县科学技术局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广饶武汉理工大化工研究院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中心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支持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橡胶塑料设计技术中心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大赛设竞赛组织委员会和竞赛执行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对本届大赛进行全面指导和监督。竞赛执行委员会在竞赛组委会领导下全面负责赛事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开展成果宣传与转化工作,对赛事及相关成果开发的合法性负责。竞赛执委会办公室设在橡胶谷集团,负责赛事筹备和组织等相关工作。竞赛执行委员会组建以石化行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及企业知名专家为主体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依据《PMC大赛规程》开展技术评定工作并保障评判结果的公开、公平、公正。七、大赛活动1、大赛决赛期间,举办“校企项目对接会”,活动将邀请参赛高校、行业企业、投资机构、科技服务平台等多方代表参加。2、大赛决赛期间举办高分子材料应用高峰论坛,将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参加。八、其他事项1、决赛阶段各参赛队往返交通费自理,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接站(周边指定机场、高铁站)前往比赛场地,比赛期间食宿由大赛承办方统一安排并承担相关费用。2、对于有培训和指导需求的高校及相关单位,大赛组委会将统一安排走访,具体细节请联系大赛执委会办公室。3、其他相关事项,请咨询大赛执委会办公室。九、大赛执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郑州路43号橡胶谷A栋419室邮箱:pmc@rubbervalley.comQQ群:154293727(一群)1048073072(二群)微信公众号:PMC大赛大赛官网:http://pmc.rubbervalley.com联系人:王婷婷18553207618胡紫腾17606390976附件一: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名单附件二: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执行委员会名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2021年4月22日主题词: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通知抄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抄送:大赛组织委员会、大赛执行委员会单位附件一: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郝长江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梁润生中共广饶县委书记张焱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副主任委员:周伟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任新钢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校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陈伟颂中共广饶县委副书记,广饶县人民政府县长顾问:王梦蛟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委员:于红军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驻会副会长田鑫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人力资源和会员部副主任辛晓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许春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原副院长程正迪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阿克隆大学教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H.Schuster德国橡胶研究所教授亚罗斯拉沃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化学博士阎永江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胥高远中共广饶县县委组织部部长迟健广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玉胜全国橡胶塑料设计技术中心主任张洪民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路建平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附件二:第九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红军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驻会副会长胥高远中共广饶县县委组织部部长迟健广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路建平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主任委员:辛晓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成永江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校长远君莉广饶武汉理工大化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珍妮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委员:马良清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辛振祥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宗伟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分子材料类专业委员会主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林广义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院长项建广饶县科学技术局局长延多维斯基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校长柳宏伟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办公室:主任:项建广饶县科学技术局局长副主任:李艳东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发展部主任王婷婷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中心项目经理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5-11

第四届(2021)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第四届(2021)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5月30日各有关高校:为服务国家嵌入式芯片设计与相关应用产业的发展大局,加强全国高校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新工科要求的优秀人才,中国电子学会决定于2021年4月启动“第四届(2021)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现将大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名称及参赛对象大赛名称: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以下简称“大赛”)参赛对象:国内高校电子电气类相关专业(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电气、仪科等)在校大学生。二、大赛宗旨紧密结合嵌入式芯片及系统应用产业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芯片设计、软硬适配系统优化及应用方案设计等不同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丰富和活跃校园创新创业学术氛围,推进高校与集成电路相关企业产学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助力我国嵌入式芯片与系统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组织构架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承办单位:东南大学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协办单位: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意法半导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分赛区挂靠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厦门大学支持单位: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运营单位: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四、大赛赛制1、报名方式本届大赛分初赛、分赛区复赛及全国总决赛三阶段进行。初赛实行开放式报名,在大赛官网(www.socchina.net)上进行注册与报名,提交参赛选题及设计方案。经专家组评定确定是否获得参赛资格。每参赛队由不多于3名学生组成,可有不超过2名指导老师。根据参赛学生学历层次,大赛分①本科组、②研究生组。全体成员为本科生的参赛队为本科组;参赛队员中只要有一名研究生即为研究生组;高职高专队伍统一纳入本科生组评比;参赛队员身份以报名截止日提交身份为准。根据高校分布状况,全国设立北部(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西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中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及南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香港、澳门、台湾)五个分赛区。2、大赛方式本届大赛设芯片应用与芯片设计两个赛道:(1)芯片应用赛道本赛道采用组委会指定的嵌入式开发平台为设计核心,每个选题方向对应明确的设计平台,关于大赛平台的技术细节,详见大赛选题指南。作品可扩展其他自行设计的电路并搭建完成应用系统。原则上各高校报名参加初赛的队伍数量不设上限。针对每个选题方向,协办或支持单位为参赛高校提供数量不等的开发平台,详情见各家厂商选题指南。在报名阶段由平台提供商根据报名资料进行选择。(2)芯片设计赛道本赛道基于组委会指定的芯片硬件框架下,以特定应用场景,由参赛队自主选题的模式,完成相关芯片的设计与验证,达到可提交签核的标准。(2021年赛题完成指定工艺库的综合网表实现即可)详见大赛选题指南。五、大赛时间安排1、发布大赛通知:2021年4月上旬2、大赛报名时间:2021年4月上旬-2021年5月30日3、作品设计时间:2021年5月-9月4、作品提交时间:2021年9月18日18点前5、初赛评审时间:2021年9月19日-9月21日6、分赛区复赛时间:2021年9月下旬7、全国总决赛时间及地点:2021年10月下旬,南京六、评选办法及奖项设置1、初赛评选办法参赛队在大赛官网上报名后,各参赛队完成作品后提交设计报告及作品视频等内容,上传格式要求见大赛官网下载中心。大赛专家组对参赛作品进行线上评审,组委会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确定入围分赛区复赛的参赛队名单,并发布在大赛网站上。2、分赛区复赛评选办法分赛区复赛评审工作由分赛区高校组织专家组采用网评或现场评审方式进行。参赛队需提交参赛作品设计报告及演示视频,评审流程详见分赛区复赛通知。分赛区专家组将根据参赛作品的完成度、创新性、难度及文档质量、答辩状况进行评奖。分赛区复赛获奖名单及全国总决赛入围名单公示在大赛网站上,公示时间为期7天。3、全国总决赛评选办法全国总决赛评审工作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评审,评审流程包括作品介绍及演示、质询与答辩等环节;大赛专家组将根据参赛作品的完成度、创新性、难度及文档质量、答辩状况进行评奖,评选出全国总决赛获奖队伍;评审结束即举行颁奖典礼,并将全国总决赛的获奖名单在大赛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4、大赛奖项设置分赛区复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其中,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分赛区复赛参赛队总数的20%,二等奖不超过25%。全国总决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其中,一等奖获奖比例不超过全国总决赛参赛队数的15%,二等奖不超过30%。全国总决赛还将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工程奖等独立奖项不超过3项,各独立奖项可空缺。此外,大赛还将设立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协办单位可根据需要自行评选企业特别奖。七、其他事项大赛公示获奖信息后,对公示信息有异议的参赛队伍可以以真实姓名在公示期内就获奖信息以邮件形式向组委会发出仲裁申请,组委会收到仲裁申请后会以邮件形式正式回复仲裁意见。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形势变化,结合大赛实际需要,大赛时间或全国总决赛作品实物演示与评审答辩形式请以大赛官网通知为准。大赛结束后将编辑整理优秀获奖作品报告,组委会有权指定出版社出版发行。组委会与参数队共同拥有设计文档和作品视频的发布及出版权。除此之外,将给部分获奖团队和获奖作品录制视频,讲述团队使用参赛平台的学习和开发过程、创意价值等,并配合赞助商和评审专家人员的专业点评,使得获奖项目和赞助商平台都能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另外在网站和大赛现场将安排加入与相关企业的互动,包括人才培养,求职通道等。关于大赛详细内容及进展情况,都将在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官网www.socchina.net及微信公众平台上实时发布,请及时关注。各参赛学校指定一名带队教师(联络人),主要负责传达大赛通知至参赛学生、审核参赛队员信息、统一接收开发平台和获奖证书及其他沟通协调工作。请于指定日期前填写下载中心中的联络人信息表并反馈到大赛统一邮箱:wangtao@icisc.cn大赛学生QQ交流群:774888694大赛老师QQ交流群:724116728联系人:王涛(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电话:18362952022电子邮箱:wangtao@icisc.cn联系人:陈俊彦(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芯片设计赛道对接人)电话:18600043989电子邮箱:chenjunyan@icisc.cn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组委会(中国电子学会代)2021年3月12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5-05

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

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4月15日各有关高等院校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统计学院、经济学院、财经学院、数学学院及相关院系:为在大学生中倡导学习统计、应用统计的良好氛围,促进关注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适应大数据时代高校及统计部门对统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大学生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及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的能力,加强创新思维意识,助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本届大赛由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经组委会研究,本届大赛主题为“数据新动能的统计测度研究”。各参赛队根据主题自行拟定参赛题目撰写参赛论文。二、参赛方式1、参赛资格。各有关高等院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均可报名,专业不限。2、组别设置及组队报名方式。大赛设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组队,不可混合组队。报名以院校为单位,不接受参赛队直接报名。每所院校每个组别限报10支队,每队3人,原则上不可跨校组队。每名参赛者限报一支队,每队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请各参赛院校积极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组队参赛,指定专人负责审核大学生报名资格并在报名表(见附件1)上加盖公章。报名参赛不收取任何费用。三、参赛流程本届大赛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报名阶段。4月15日前,请各院校组织参赛队通过芝诺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系统(网址:https://www.zenodt.com/#/modelingCompetition1?competitiOnMainId=1)提交报名表。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对报名情况在专题网页上进行公布。2、第二阶段为论文撰写阶段。撰写时间约2个月,自下发大赛通知起至6月5日止。各参赛队须在2021年6月5日之前提交参赛论文、查重检测报告等参赛材料。大赛组委会将进行参赛材料审核、匿名通讯初审、查重复检和现场评审。3、第三阶段为论文答辩阶段。大赛组委会将召开论文答辩会,入选参赛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对参赛论文进行自述,并回答专家的提问,以考核参赛论文的原创性、合理性和正确性。论文答辩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四、参赛论文撰写要求1、为统一论文格式,现对参赛论文提出格式要求(见附件2)。为保证评审质量,摘要须将论文创新点、主要想法、做法、结果、分析结论表达清楚。2、参赛论文首页即封面页(见附件3),只包含参赛学校、论文名称、参赛队员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信息,第二页起为目录页、摘要页和正文页。参赛队有关信息不得出现于首页以外的任何一页,包括摘要页,否则视为违规,取消参赛资格。3、参赛队须公开数据来源,提交原始数据包和数据分析程序。大赛要求参赛队提交承诺书(见附件4),承诺参赛论文是在赛期(2021年3月22日至6月5日之间)由所有参赛队员共同参与原创,同时提交“知网查重报告”。大赛执委会将对参赛论文进行查重复检,重复率超过15%的作品直接淘汰。大赛要求参赛论文使用正版统计分析软件。五、奖项设置大赛奖项按照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获奖证书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获奖论文将向中国知网推荐刊登。六、提交材料及形式1、电子版材料。请各参赛院校于6月5日之前通过大赛报名系统上传参赛论文、数据包和查重检测报告。为避免论文提交截止日集中提交而造成的网络拥堵,请各参赛队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提前进行提交。2、纸质材料。本届大赛还须提交纸质论文(A4纸双面打印并盖骑缝章)、经盖章的报名表、亲笔签字的承诺书以及查重检测报告各一份,于6月5日之前通过邮寄方式寄出(建议使用EMS或顺丰),以邮戳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七、大赛联络为保持与大赛组委会的交流咨询,请各参赛院校安排专人作为院校联系人,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参赛工作,务必加入“2021年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院校联系人QQ群”,群号:716506911;请每支参赛队指定一名队员作为参赛队联系人,加入“2021年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参赛队联系人QQ群”,群号:248767197。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1、报名咨询电话。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孟杰15910652974王健133020686802、大赛内容咨询电话。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秘书处,李锐010-63375478,胡天驰010-633763133、纸质版报名表、论文、承诺书以及查重检测报告邮寄地址:天津市河西区珠江道25号天津财经大学,邮政编码:300222,收件人:孟杰,电话:15910652974八、其他事项为帮助参赛队员了解统计建模有关情况,承办院校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开设了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专题页面(网址:http://stat.tjufe.edu.cn/info/1118/1343.htm)。大赛将在专题页面上陆续下发大赛通知、培训资料、优秀作品展示等统计建模大赛相关信息供参考。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联络QQ群将同步更新相关通知动态。有关大赛的其他信息可咨询统计建模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本通知未尽事宜请联系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附件:1、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报名表2、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格式要求3、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首页4、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承诺书以上附件请登录大赛专题页面进行下载:芝诺大数据教学科研平台系统:(网址:https://www.zenodt.com/#/modelingCompetition1?competitiOnMainId=1)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http://stat.tjufe.edu.cn/info/1118/1343.htm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1年3月22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3-30

回眸百年 | 红星照耀中国——“回眸百年”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之“红星照耀中国——全国工艺美术红色主题大赛暨主题作品展”作品征 ...

回眸百年|红星照耀中国——“回眸百年”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之“红星照耀中国——全国工艺美术红色主题大赛暨主题作品展”作品征集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5月25日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是新长征号角的吹响地。为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特别策划了“回眸百年”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之“红星照耀中国——全国工艺美术红色主题作品展”,力图聚焦红色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通过红色主题作品大赛和红色主题展的方式,充分挖掘、遴选与展示出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优秀红色主题作品,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并使其成为能够代表全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创作水平,全面展现当代工艺美术家风貌的主题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承办单位: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西省文化与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协办单位: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江西工艺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二、征集对象面向全国各省市从事雕刻(竹、木、石等)、陶瓷、玻璃、刺绣、织锦、金属、漆艺、民间艺术等工艺美术门类的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及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工作者和热爱工艺美术的艺术家征集优秀作品与论文。三、作品创作主题及要求1.作品以歌颂中国共产党、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客观回顾、深刻书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的伟大历史征程或某些特定的珍贵瞬间,充分体现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百姓生活富裕安康等讲好中国故事的经典画面,内容积极向上,思想性、艺术性、技巧性相统一,地方、民族特色鲜明;2.作品在创意上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体现各类工艺美术技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作品的专业和地域特色;3.作品必须属于原创,创作单位和个人应对作品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如涉及法律问题,由作者本人负责;4.每位作者提交作品不超过3件/套。四、论文征集主题及要求近三年来撰写的以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必须为原创,发表与否均可。五、征集方式本次征集采取邮箱报名的方式,应征者请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作品或论文。(一)作品提交作品应征者认真填写《参展作品基本信息表》(见附件1),并连同作品高清图片电子版文件(JPG格式,2-10MB)、作者近照(JPG格式,1-5MB)发到活动专用信箱:hmbnhsztz@163.com提交时间:2021年3月1日-5月25日。(二)论文提交论文应征者根据具体稿件要求及格式,将论文成果发送至活动专用邮箱:jxgymsxh@126.com联系人:郑泓敏18170949623提交时间:2021年3月1日-5月25日。六、评审程序(一)作品评审1.初评:主办单位组成评审委员会,在2021年5月30日完成初评,并将入围结果及送交作品相关事项通知作者,未入围者不再另行通知。入围作者于2021年6月10日前将作品原件邮送交或寄送至大赛活动组委会。作者对运送安全负责。邮寄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266号展览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展览地点:江西省美术馆2.复评:主办单位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初评入围作品进行现场评审。作品大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及“优秀奖”,由大赛主办单位盖章后向作者颁发奖励证书。(二)论文评审主办单位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评选,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由大赛主办单位盖章后向作者颁发奖励证书。(三)出版工作大赛活动主办单位将出版本届主题展图文集。七、其他1.本次大赛及展览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展览结束后主办单位负责将展览作品寄回给参评作者。但主办单位建议作者自行或委托他人取回作品,以保证参展作品的安全。2.主办单位对参展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信息网络传播及宣传等权利。凡入选作品参评、参展作者,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本征集通知的各项规定。3.经初评入选的作者可自愿将作品捐赠给江西省美术馆或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江西省美术馆或江西省工艺美术馆颁发捐赠证和收藏证书。4.联系人:刘勇13767006066彭勇13732938025赵明玉17770843138中国工艺美术学2021月2月8日附件:报名基本信息表、论文要求与格式.docx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3-23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2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2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参赛团队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3月31日“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2届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报名工作已于2021年1月启动,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化学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各届大赛均得到全国众多相关高校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响应,每届大赛均有几十所高校的几百支代表队参加。2021年大赛由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承办。该项赛事已经被列入《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为国家一级赛事。2020年第11届大赛在常州大学举办,我校获得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的优异成绩。为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过程装备的创新设计及实践为结合机械设备和过程装备的工程实际,深入了解机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掌握现代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本届大赛,发掘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机械设备和过程装备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等,鼓励参赛团队制作实物,并能有效运行。创新大赛的作品要求具有新意,评审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各参赛选手可围绕大赛主题,根据各自情况自拟参赛作品题目参加比赛或者采用赞助企业提出的题目(见官网)进行参赛。二、参赛对象与报名方式参赛选手可以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大赛鼓励团队合作和跨专业联合组队,每件参赛作品可以由多名学生(不超过4名)组队参加,并指定一名团队负责人,每件参赛作品应有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大赛的参赛小组和参赛作品数量不限。报名方式采用网站直接报名。大赛报名网站:http://www.gczbds.org,这是过程装备大赛专用网站,即由“过程装备大赛”拼音的首字母组成。三、赛事安排与时间节点大赛拟分阶段进行,分别为参赛报名及作品准备阶段、校赛、国赛参赛作品提交阶段、专家通讯评审阶段以及现场评审及成果汇报阶段。现场评审、大赛作品成果汇报及颁奖大会将于8月下旬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举行。相关赛事工作初步安排如下:●参赛团队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3月31日●校内培训和指导:2021年4月——2021年6月●校赛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1年6月5日●校赛:2021年6月●国赛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1年7月10日●参赛作品专家通讯评审日期:2021年7月15日-7月31日●现场评审、成果汇报及颁奖大会日期:2021年8月四、赛事奖项设置大赛对参赛作品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颁发奖励证书。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03-15

现场评审哪家好

现场评审哪家好是一种在电脑、pad、电视或者手机上进行的评审活动。相比传统评审模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可以实现申报、评审工作的信息化。现场评审哪家好可以直接将评审结果数据导出,做到公平公正和公示。在新一轮的评审改革的大背景下,迅速网络(www.webxun.com)依托自身及合作方强力资源而打造的首家评审系统横空出世并扬帆起航(ps.webxun.com),现场评审哪家好该系统侧重对评审内容的学术评价,采用第三方同行专家评议的形式,在满足各单位在引进、职称评定、作品质量,项目质量等多方面的学术评价需求的同时,还可用于专家在本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自评、自测,得到的第三方评价结果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承认,并可用于诸多领域。为什么是“迅速网络”搭建评审系统?经采访得知,迅速网络一直致力服务于各院校及单位科研的线上系统开发工作,提供包括各类评审系统的开发,咨询服务。现场评审哪家好的推出,有着深厚的政策大背景。评审系统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评审机制,弥补了传统的线下评估的缺陷,同时回避了很多现实矛盾,在促进服务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迅速网络评审系统的诞生才显得如此重要。运用评审系统的单位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这样的单位数不胜数。如上海师范大学,为保证评审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与迅速网络进行深度合作,迅速网络根据该校的需求集结业内权威专家提供专业第三方评审,助力高校评审活动把关。针对评审人才学科及评审级别筛选出多名评审专家,之后将评审专家资料递交高校确认并敲定专家评审团阵容。其中部分专家做出独立评价,其他专家附议。最后,汇总完整评审报告递交评审组织会,上海师范大学对于整个服务流程表示高度认可。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评价形式,体现了管办评分离的评审治理体系改革方向。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用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政府工作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第三方独立公正评估”。陈宝生部长也提出“第三方评估将成为政府管理常态”。在综合治理现代化转型,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大背景下,以“第三方”方式开展学科评估,提供服务是评价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迅速网络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评审评估系统软件开发机构,必将与中国的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襄中国各类评审评估事业的盛举。现场评审哪家好是迅速专家评审系统软件技术,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评审系统软件。本系统为B/S构架,采用微软的ASP+MSSQL技术,客户端页面使用html5页面,采用div+css、jQuery、js和flash技术。总共包含11种权限,10大系统,23个子系统。现场评审哪家好就找现场评审哪家好专家上海迅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场评审哪家好负责人:张经理联系方式:13916016158服务热线:400-60-800-61本文关键词:现场评审哪家好
2021-02-17

现场评审价格

现场评审价格是一种在电脑、pad、电视或者手机上进行的评审活动。相比传统评审模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可以实现申报、评审工作的信息化。现场评审价格可以直接将评审结果数据导出,做到公平公正和公示。在新一轮的评审改革的大背景下,迅速网络(www.webxun.com)依托自身及合作方强力资源而打造的首家评审系统横空出世并扬帆起航(ps.webxun.com),现场评审价格该系统侧重对评审内容的学术评价,采用第三方同行专家评议的形式,在满足各单位在引进、职称评定、作品质量,项目质量等多方面的学术评价需求的同时,还可用于专家在本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自评、自测,得到的第三方评价结果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承认,并可用于诸多领域。为什么是“迅速网络”搭建评审系统?经采访得知,迅速网络一直致力服务于各院校及单位科研的线上系统开发工作,提供包括各类评审系统的开发,咨询服务。现场评审价格的推出,有着深厚的政策大背景。评审系统作为一种必要而有效的评审机制,弥补了传统的线下评估的缺陷,同时回避了很多现实矛盾,在促进服务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迅速网络评审系统的诞生才显得如此重要。运用评审系统的单位在中国已成燎原之势,这样的单位数不胜数。如上海师范大学,为保证评审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与迅速网络进行深度合作,迅速网络根据该校的需求集结业内权威专家提供专业第三方评审,助力高校评审活动把关。针对评审人才学科及评审级别筛选出多名评审专家,之后将评审专家资料递交高校确认并敲定专家评审团阵容。其中部分专家做出独立评价,其他专家附议。最后,汇总完整评审报告递交评审组织会,上海师范大学对于整个服务流程表示高度认可。第三方评估作为一种评价形式,体现了管办评分离的评审治理体系改革方向。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用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政府工作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第三方独立公正评估”。陈宝生部长也提出“第三方评估将成为政府管理常态”。在综合治理现代化转型,推进“管办评”分离的大背景下,以“第三方”方式开展学科评估,提供服务是评价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迅速网络作为专业的第三方评审评估系统软件开发机构,必将与中国的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襄中国各类评审评估事业的盛举。现场评审价格是迅速专家评审系统软件技术,卓越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为您打造专家级评审系统软件。本系统为B/S构架,采用微软的ASP+MSSQL技术,客户端页面使用html5页面,采用div+css、jQuery、js和flash技术。总共包含11种权限,10大系统,23个子系统。现场评审价格就找现场评审价格专家上海迅速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场评审价格负责人:张经理联系方式:13916016158服务热线:400-60-800-61本文关键词:现场评审价格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