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系统    大赛        更多 >

现场评审最新动态

现场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创业正当时”青年创业大赛

大赛名称:“创业正当时”青年创业大赛主办单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报社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7月31日岁末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青年创业创新关乎中国未来,关乎社会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5年1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坚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围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以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改造传统引擎”。2015年两会,“鼓励创业”“品牌创新”“扶持中小微企业”等话题被各级代表和人民大众所关注。2015年是干事创业的一年,而青年是干事创业的生力军。我们鼓励创业,我们需要榜样。一、大赛介绍(一)大赛主旨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诸如设立40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支持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的利好频频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创业正当其时。1.依托清华学术和产业资源,通过“孵化+金融+教育”的全方位支持,培育具有核心技术能力或新颖商业模式的创业团队或企业,推动科技和商业创新;2.塑造青年创业典型,打造创业榜样和偶像,传播正能量,激励青年人培养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人格;3.利用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的传播资源,为全社会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二)组织机构指导单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单位: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报社承办单位:“青清创”创新创业新媒体平台支持单位:启迪之星、binggo咖啡、盛景网联、清华x-lab、学堂在线大赛组织委员会:大赛的具体执行机构,由指导单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支持单位联合设立。(三)创业导师团队徐井宏清华控股董事长高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张金生启迪孵化器董事长秦君清控科创董事长、科创资本董事长彭志强盛景网联董事长毛大庆前万科集团北京区CEO雷霖清华控股副总裁,清控金融总裁毛东辉清华x-lab执行主任罗建北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童之磊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郑海涛数码视讯董事长齐联紫光股份总裁王小川搜狗CEO周枫网易有道CEO盛希泰洪泰基金创始人宋安澜软银中国合伙人牛奎光IDG资本副总裁申万秋海兰信董事长于志宏达晨创投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大同华山资本共同创始人兼主管合伙人许谦复星集团风险投资基金执行总经理麦刚天使投资人、创业工场发起人肖虎明石投资执行总裁陈桂平西部证券副总裁二、参赛指南(一)参赛条件按照项目团队和初创企业两组进行比赛。1.项目团队组参赛条件(1)在2015年5月1日前尚未注册成立公司的、拥有完全自主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计划的;(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3)计划赛后6个月内注册成立公司。2.初创企业组参赛条件(1)2010年5月1日之后注册成立的科技型企业;(2)拥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3)2015年5月1日之前最多完成A轮融资。(二)报名方式1.创业团队和企业均可报名。2.中青在线(www.cyol.net)的“青清创”频道是唯一注册报名渠道,按要求提交商业计划书等申请资料。报名时间:2015年5月27日-7月31日。(三)赛程安排1.报名(5.27–7.31)中青在线“青清创”频道(http://chuangye.cyol.com)为大赛唯一注册报名渠道。参赛团队和企业需按要求填写项目相关信息、提交商业计划书等材料,经大赛组委会确认后取得参赛资格。大赛设北京主赛区,以及东北(黑吉辽)、西北(陕甘青宁疆)、华北(津冀晋内蒙)、华东(沪浙徽苏鲁闽赣)、华南(粤琼桂港澳台)、华中(豫鄂湘)、西南(川滇黔藏渝)七个分赛区。创业团队根据未来设立公司时拟注册地址选择赛区,创业企业按照公司注册地址选择赛区。2.地区挑战赛(8.1-8.31;产生全国200强)由大赛组委会确定各赛区赛事承办机构。承办机构根据大赛组委会制定的统一评审标准,通过晋级赛形式选拔出各赛区的优胜企业和团队。各赛区承办机构从优胜企业和团队中推荐进入全国大赛的名单,具体名额由大赛组委会统筹分配。3.全国行业赛(9.1-9.30;产生全国100强)全国200强按照行业进行分组,由专家评审选出全国100强,并给出专业指导意见。不同行业的晋级名额由大赛组委会统筹安排。4.全国半决赛(10.1-10.31;产生全国20强)全国100强进行现场项目路演,由投资人和企业家组成的专业评审团现场评审,选出全国20强。5.全国总决赛(11.1-11.30;产生全国10强)全国20强将参加清华创业训练营。培训完成后进行项目路演,以专家现场评审为主要依据,结合网络影响力,选出全国10强。(四)大赛支持1.前10强获得1000万元奖金,创业项目挂牌“青清创业板”,直接对接5亿元的风险投资;2.获奖团队入驻启迪之星、BINGGO咖啡等领先创新孵化器,获奖企业择优入驻清华科技园区并对接相关产业平台,给予一定时期免收房租等优惠政策支持;3.前60强获得创业导师持续深入辅导;4.前10强对接顶尖PE/VC机构的金融支持和清华大学相关专业技术支持;5.联合地方政府和机构对优秀团队给予配套政策支持;6.树立创业榜样,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推介。线上线下联动,有选择、有重点地打造数名创业榜样和偶像,传播正能量,激励青年人培育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人格。通过中青在线等网站,开设“创业榜样”或“创业梦”网络专题,同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官网宣传推广。三、报名须知大赛官网:http://news.cyol.com/node_54482.htm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请密切关注2015年5月20日即将启动的大赛报名。邮箱:qqc@cyol.com联系人:李京010-64098469陈思蓉010-64098064
2015-05-05

第三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面向全国大学生)

大赛名称:第三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对象:全国大学生报名截止日期:6月10日各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相关高校、创业园区: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精神,为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汇集南京,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举办第三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时间2015年4月—10月,其中报名时间为2015年4月10日—6月10日。二、参赛对象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或2010年及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高校的留学生)。(以下统称为青年大学生)三、参赛要求(一)参赛项目要求。1、参赛项目选题要符合南京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鼓励发展类(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具有明显产业化前景和成长潜力项目。2、参赛项目中所提出的产品和服务,须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产业开发价值或商业价值,属参赛者自主技术成果,或技术、专利共同持有人充分授权参赛并创办科技企业。若在参赛过程中或赛后发现参赛项目依托的技术、专利存在权属纠纷或弄虚作假的,将视情况暂停项目团队参赛资格或取消其获奖资格并收回奖金。3、参赛项目原则上为初创项目且具备成立公司运营条件。(二)参赛方式。1、参赛者以个人或创业团队形式参加,参加赛事答辩环节必须为团队申报人及核心成员,且人数不超过3人。2、参赛者应进行广泛市场调研和分析,以网络方式提交完整、具体、详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书;已开发成功并有项目成果的应在答辩环节进行实物展示。四、实施步骤(一)大赛报名。1、报名时间:2015年4月10日零时——6月10日二十四时2、报名方式:参赛项目通过“南京大学生创业网”(http://www.studentsboss.com/)大赛报名窗口进行网上报名。(二)赛程安排。大赛主要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复赛和决赛项目将在南京大学生创业网上公布。大赛评审团主要由创投专家、知名企业人士、学术专家等组成。1、初赛阶段(2015年6月——8月)大赛评审团对申报项目进行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提出参加复赛项目名单。2、复赛阶段(2015年9月)复赛以项目陈述、图片成果展示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由5分钟的项目陈述和10分钟的现场答辩组成,评委现场评审,根据得分决出晋级决赛项目。3、决赛阶段(2015年10月)10月份在南京举行决赛,决赛将根据入围项目数量分段进行,总决赛将在南京举行,具体方式和时间另行通知。对进入决赛的非南京地区参赛团队或个人,大赛将适当给予一定的交通、住宿费用的补助。(三)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将产生一等奖6名,奖金3万元;二等奖10名,奖金2万元;三等奖14名,奖金1万元。大赛设优秀组织奖4个,奖金1万元。大赛获奖项目三个月内在南京工商部门注册落地成立企业的,可按南京市《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政策给予10-20万元一次性投资资助,特别优秀的项目最高投资资助额可达50万元。五、组织机构大赛官网:http://www.studentsboss.com/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并负责对大赛的相关规则、配套扶持政策等进行解释,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大赛日常工作。大赛邀请高校教授、知名企业家、创投专家、创业导师等担任大赛评委和特邀顾问。本次大赛活动办公室设在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63号417室,联系人:朱玉峰,联系电话:83151907;E-mail:4950475@qq.com。南京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一五年三月三十日
2015-04-14

2015山西平面设计展〈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

大赛主题:2015山西平面设计展〈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截止日期:2015年10月10日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成立于2003年,是经山西省民政厅注册登记的省级专业社团组织,在2004至2014年之间已举办多次“山西平面设计展”相关展览及评奖活动。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展现省内外相关专业机构、艺术设计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的设计新思路新成果,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举办“2015山西平面设计展〈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本次活动设有“山西文化主题招贴”专题类别,以彰显山西文化特色;本活动以“时代性、文化性、学术性、多元性、实用性”为评审标准,聘请数名业内专家和高校专业教师,通过“作品审核”、“现场评审”和闭卷匿名打分方式的“终评”,评定出各奖项;获奖作品颁发获奖证书,入选作品颁发入选证书,证书都加盖“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公章。如果以参加学科竞赛名义集体参赛,请根据所在单位的学科竞赛认定标准,提前到所在单位教务或相关部门办理“参加省级学科竞赛”经费报批等手续。(一)作品类别专题:A山西文化主题招贴(山西或山西地方特色的历史与景观、宗教与民俗、生活与时尚、生态与公益、名产与非物质遗存、生存状态与时代风采等素材及选题)。自由主题:B文化公益招贴商业平面广告;C标志品牌规划设计;D产品包装设计;E书籍印刷设计;F其它(主要包括可以从造型与创意方面评价的字体设计、印染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动漫造型、插图、工艺美术与装饰图形等)。(二)组别与奖项学生组:A、B、C、D、E、F类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入选”,还设置有“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单位奖”。欢迎各院校教师指导学生创作并参赛,欢迎“以班级为单位团报课程作业”,欢迎各院校以“参加学科竞赛”的形式团报参赛。专业组:A、B、C、D、E、F类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入选”,欢迎各设计公司、工作室、教师、设计师和爱好者参赛,欢迎各单位组织团报参赛。每个作者最多只能提交两件参赛作品;同一作品类别的“同主题系列作品”按“一件作品”参赛;可以将“单位/公司名称”作为“作者”参赛。(三)参赛步骤第一步:参赛资料准备1、每件作品填写一份“2015山西平面设计展〈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参赛表格”:存储为MicrosoftOffice2003的“Word文档(*.doc)”格式;2、每件作品提交一份“作品图片”:1至4个“作品成品”或“作品版面”电子稿(CMYK色彩模式,JPEG格式,图像大小:宽度15cm,分辨率300dpi/inch);每个版面内可编排一个或多个设计图/照片,并可编排入相关文字;版面内不署名;动态作品提交“不少于9个关键帧或原画”的版面电子稿,也可同时提交视频文件。第二步:统一文件名格式参赛表格文件名格式——所在单位作者作品名称电话号码.doc作品图片文件名格式——所在单位作者作品名称电话号码.jpg文件名各词之间加一个空格,单位名称后不写二级院系/部门名称,如果单件作品的图片为2至4幅,作品图片文件名中的“电话号码”后依次加“(1)”、“(2)”、“(3)”、“(4)”。如:“所在单位作者作品名称电话号码(1).jpg”……第三步:将“参赛表格”和“作品图片”一起发送到“2015山西平面设计展〈作品征集和学科竞赛〉投稿邮箱”shanxidesign@126.com①请将“参赛表格”和“作品图片”使用“邮件附件”或“添加附件”的“普通附件”发送;②每封邮件的附件不超过50M(兆);不可以使用“云附件”、“超大附件”或“文件中转站”发送,以确保稿件长期有效;③个人参赛稿件不压缩;④团报负责人审核团报作品格式正确后,使用WinRAR将作品建立(*.rar格式)压缩包,每个压缩包的文件大小不超过50M;如添加50M以内的附件后,邮箱自动选择“将以超大附件/云附件发送”,请修改邮箱设置(如:126邮箱:设置〉邮箱设置〉写信设置〉附件上传方式更改为〉标准模式:附件超过50M时才使用云附件〉保存),删除超大附件后,重新添加“普通附件”发送;⑤投稿邮件发送后,刷新收件箱,如邮件“已发送到正确的投稿邮箱”,就可以查看到“山西平面设计展自动回复邮件”,请仔细阅读自动回复邮件内容;⑥投稿邮件成功发送后“7日后、15日内”查看投稿邮箱,如收到主办方“关于作品审核”的电子邮件、短信或电话通知,请按通知要求办理;⑦不收印刷品、打印稿与实物。(四)团报规则团报参赛的五项标准:①不少于10件团报作品;②同一“作品类别”;③同一“收件地址”;④同一邮箱集中投稿(如文件量大,可分为几封邮件);⑤由团报负责人统一投稿、统一缴费、统一领证。专业组和学生组都可以团报参赛。团报负责人可由学生担任。欢迎为团报成员提供创作指导的“艺术指导/指导教师”也投稿参赛,其参赛作品也属于团报作品,和团报成员作品一起提交(例外:“组织团报的指导教师”作品可以和团报成员“作品类别”不同。通过学生组团报参赛的“指导教师作品”归属于专业组)。(五)收费与发证投稿时不收费。收费方式与发证方式:“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入选”等全部奖项评定后,通知入选/获奖作者(或团报负责人)支付宝或银行汇款缴费,邮寄发证(运费、详细要求及邮寄规则见“参赛表格”)。作品类别A:入选作品和获奖作品都不收费。作品类别B、C、D、E、F:团报参赛——每件(学生组和专业组)入选/获奖作品收取评审费20元;个人参赛——每件(学生组和专业组)入选/获奖作品收取评审费50元。(例外: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注册会员个人参赛,每件“独作”的入选/获奖作品收取评审费20元。)未入选作品不收费,不通知作者。(六)作品待遇作品入选/获奖者可获得“申请加入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的”一项/次(参加学会活动/获奖)入会条件。(七)时间安排投稿日期:2015年10月10日截止评奖日期:2015年10月11日至11月20日(在此时间段内评定全部奖项并寄发证书)(八)联系方式建议、咨询、联络及获取“简章和参赛表格电子稿”请发邮件到电子邮箱:shanxidesign@126.com也可邮寄纸质信件至中国邮政收件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艺术301信箱邮编:030024收件人: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媒体支持: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http://ps.webxun.com/portal.php
2015-04-04

2015年“华为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大赛名称:2015年“华为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6月20日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的研究生学科竞赛,是学位中心主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竞赛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电子设计创意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信息与电子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研究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全国划分七大赛区,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分赛区初赛于2015年7月陆续举行,决赛于2015年8月在南京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举行,期待学子们的精彩表现!一、竞赛主承办单位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承办单位:东北分赛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分赛区:天津大学西北分赛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分赛区:重庆大学华中分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华东分赛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分赛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总决赛:南京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二、竞赛时间启动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各分赛区成立、参赛资料发放创作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报名参赛、作品准备、创作初赛阶段2015年7月初赛、集中线上评审决赛阶段2015年8月决赛、集中现场评审、颁奖注:报名及作品提交截止时间均为2015年6月20日三、参赛对象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在读研究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学校保研、录取证明)及国外高校在读研究生亦可参赛。四、参赛办法1、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组委会不接受个人形式报名。(报名表下载)2、每支参赛队原则上由一名指导老师、三名学生组成,三名学生必须具有正式研究生学籍或已被确认录取资格。有特殊情况的研究生培养单位,3名参赛队员中允许有1名是本科生,但必须事先向竞赛组委会申请并经过批准。3、参赛队伍经过所在参赛单位批准后,在竞赛官网上完成注册报名、缴费凭证上传及作品提交。4、参赛单位设立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小组或联络人,在竞赛官网注册参赛单位管理员账户,负责本参赛单位参赛队伍的参赛事宜,包括参赛动员、组队、报名、资格审核、赛前准备、赛前辅导、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5、报名费由各分赛区承办单位收取并向缴费单位开具发票。报名费原则上每支参赛队伍不超过500元人民币,如有特殊情况,各分赛区可适当调整,并出具官方通知。注:报名及作品提交截止时间均为2015年6月20日(报名指南查看)五、竞赛流程竞赛分七个阶段:分赛区成立与竞赛宣传,竞赛报名,参赛作品收集,参赛作品线上初审,决赛现场评审、项目商业计划书评审,竞赛颁奖,竞赛总结,具体参赛流程如下:六、赛题说明1、技术竞赛1)采用开放式命题与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参赛队自主选择作品命题。重点考察参赛队员应用电子信息基础理论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A、开放式命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技术与系统、电子电路与系统、光电子、物理电子、网络与计算机、微波工程、机电一体化、图像多媒体、软件工程等领域。B、企业命题包括华为命题、ALTERA命题、ANSYS命题、ARM命题等四组命题。具体命题信息请于2015年3月参见竞赛官方网站www.gedc.net.cn。(命题查看)2)参赛队按照自选命题设计参赛作品,并制作符合设计方案的的演示实物。向组委会提交的作品为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和作品照片的电子文件,初赛采用网上评审,决赛采用现场展示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审。3)作品答辩分为参赛作品介绍、现场问答等二个环节,旨在评审参赛队的整体素质,参赛队作品的水平、参赛队员临场发挥和团体协作能力。2、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与技术竞赛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成绩。商业计划书专项赛要求提交的作品为作品介绍ppt和商业计划书的电子文件。商业计划书中涉及的产品可以是已实现功能的实物,也可以是未实现功能的概念产品。七、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技术论文技术论文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作品难点与创新(2)方案论证与设计(3)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4)软件设计与流程(5)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6)总结。论文字数8000-10000字为宜,具体格式要求参见附件一(下载)。2、参赛作品演示视频视频分辨率不小于640X480,时长不超过15分钟,格式为avi、mp4、wmv之一。视频内容应包括作品原理及创新点、结构介绍、功能演示等三部分。出现在视频中的参赛队员需穿着正装出镜(男士白衬衣黑西裤黑皮鞋,女士白衬衣黑套裙或黑西裤黑皮鞋),使用普通话讲解作品,配备字幕。3、参赛作品展示图片参赛作品全貌、特写照片5张,指导老师、参赛队员与作品合影1张,全体成员在参赛单位标志物前合影1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M。4、参赛作品官网提交将参赛作品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展示照片的电子档文件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并压缩,命名为“参赛单位-参赛队-作品名称”并上传到网络云盘中,将下载链接提交至竞赛官网,即可完成官网作品提交。5、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作品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作品介绍ppt内容应包括(1)作品意义及创新点(2)作品原理及设计方案(3)作品形象及功能模拟,ppt模板见附件二。如已有作品实物,需一并提供参赛作品演示视频,视频要求参见本文“六-2”6、商业计划书内容商业计划书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项目意义(2)团队介绍(3)产品内容(4)行业及市场情况(5)营销策略(6)融资说明(7)财务计划(8)风险控制(9)项目实施难度。商业计划书模板详见附件三。八、赛区划分第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划分七大赛区:东北分赛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华北分赛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分赛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分赛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藏族自治区华中分赛区: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华东分赛区: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地区华南分赛区: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九、评审办法1、初赛评审:竞赛评审委员会组织各分赛区评委对初赛作品进行统一评审,评审按照选题创意度、创新性、功能完整性、技术先进性、实用性等综合因素,以100分制进行打分,给出各参赛作品分数,根据分数决定参加决赛的竞赛资格。2、决赛评审:竞赛评审委员会组织现场评审,评委现场参观、询问所有参赛作品后,参赛队按照规定顺序进入答辩室答辩,评委按照参赛作品的选题创意度、创新性、功能完整性、技术先进性、实用性和参赛队答辩表述能力等综合因素,以100分制进行打分,给出各参赛作品分数,根据分数决定决赛团体奖名次。3、个人奖用于奖励综合能力突出的参赛队员,评委会将结合参赛队员答辩表现和参赛队推荐决定个人奖得主。4、各企业命题按照各命题评审标准,由企业评委和高校评委共同进行专项评审,各命题评审标准参见各命题描述。5、商业计划书专项赛由知名投资机构代表或投资人担任评委,从作品属性、市场属性、可操作性、介入性等角度进行评审。十、奖励办法1、各分赛区分设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由组委会统一颁发奖状,各分赛区一等奖参赛队获得决赛资格。2、决赛设团体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奖;企业专项奖;商业计划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由组委会统一颁发奖状,并视具体情况给予奖励。3、各企业命题奖励办法参见各命题描述。4、参赛队可同时获得团体奖项和企业专项奖。5、以上奖项具体数量由组委会根据参赛情况确定。十一、其它1、决赛期间,参赛队(1名领队/指导老师和3名队员)餐费由承办单位负责,住宿费、差旅费等其它费用自理。2、不能组队参加本届竞赛的单位可以派员进行观摩,每个单位可派1~2名代表,并于2015年6月1日前将观摩回执发送至分赛区组委会。观摩人员交通费和住宿费用自理,承办单位将提供有关方便。3、竞赛网站自2015年3月16日开始接受报名,报名及作品上传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20日(各分赛区若有特殊情况,将在网站上另行通知)。请于截止时间前登陆竞赛官网完成报名流程,并上传作品下载代码。4、如网上注册报名无法正常进行,可在网站上下载报名表,填写纸质报名表、加盖参赛单位公章(研究生院或学院公章),并有负责人签名。将签字盖章的报名表扫描件发送至组委会邮箱cieeda@163.com,得到组委会回复后即可完成报名流程。5、进入决赛的参赛队必须至少配备一台笔记型计算机,安装好一种文书处理软件(如MSWord),以及参赛所需的软件系统。6、决赛阶段作品答辩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将于报到后另行通知。十二、联系方式官方网站:www.gedc.net.cn媒体支持:ps.webxun.com联系人员:何文丹李洋联系电话:010-68273817官方微博: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官方微信号:cieeda组委会邮箱:cieeda@163.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普惠南里13号楼十三、附件附件一:《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报名表》(下载)附件二:《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说明》(下载)附件三:《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论文-格式要求》(下载)附件四:《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商业计划书-作品介绍ppt模板》(下载)附件五:《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商业计划书-模板》(下载)
2015-03-20

第三届(2015)上汽集团“荣威•MG杯”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

主题:第三届(2015)上汽集团“荣威•MG杯”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15年6月上旬一、大赛背景2015年,上汽集团荣威MG杯大学生设计大赛正式步入第三年,前两届大赛已获得业内高度认可,收获颇丰,从中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富有国际化视野、愿意为中国汽车设计事业承担责任的未来设计师。上汽集团凭借560万辆的销量已稳占中国汽车行业龙头地位,2015年也是汽车产业从传统走向互联网汽车全面发展的一年,更多富有想象力的高科技新模式将层出不穷,它们将极大改变现有产业格局,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使用习惯。本届设计大赛将积极探索新时代条件下,未来互联网概念车的各种可行性。二、设计主题荣威智绘未来本届大赛向未来致敬,参赛选手需考虑荣威在未来新能源革命背景下,自主研发全新互联网智能汽车。参赛需考虑:1、未来荣威新能源智能汽车所特有的全新设计语言,基于现有荣威产品设计特征做出更富有突破性、科技感、革命感;2、对未来汽车内饰设计、人与车的使用关系提出独特的设计创新理念,未来智能交互HMI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3、对未来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进化,有自己见解,绘制出汽车的使用场景。4、大赛需要作出“外饰+内饰”的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强大的创新力。三、大赛奖项本次汽车设计大赛分初赛、决赛奖项。初赛奖项是从全部合格的提交作品中产生的入围奖作品,共计20-30名;决赛奖项是从“入围奖”作品中产生一共6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以及其他在单一维度获得高分评价的单项奖。具体奖项内容如下:1、初赛入围奖项奖项名称:入围奖数量:20-30名奖励方式:获邀参加于上海举办的大赛终评仪式和设计师沙龙;获奖证书和纪念品。2、决赛奖项奖项名称:一等奖数量:1名奖励方式:一等奖学金;获得赴上汽欧洲设计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英伦设计文化交流之旅的机会,获邀参加于上海举办的大赛终评仪式和设计师沙龙;获奖证书及奖杯。奖项名称:二等奖数量:2名奖励方式:二等奖学金;获得赴上汽欧洲设计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英伦设计文化交流之旅的机会,获邀参加于上海举办的大赛终评仪式和设计师沙龙;获奖证书及奖杯。奖项名称:三等奖数量:3名奖励方式:三等奖学金;获得赴上汽技术中心参访并学习的机会;获邀参加于上海举办的大赛终评仪式和设计师沙龙;获奖证书及奖杯。奖项名称:单项奖奖金奖项及数量将视选手发挥特长而度身定制。所有入围决赛选手都将有机会赢得SAICDESIGN设计团队的优先聘用权。决赛作品会SAICDESIGN全球设计中心及全国销售网点进行巡回展示。注:上汽集团将按国家相关法律与法规要求为获奖者代缴税金。入围选手赴上海实习其间,上汽集团将提供相应住宿、交通和实习津贴。四、作品评选标准大赛评委会将基于以下几方面属性考量设计方案的品质,并以此为标准评选出入围名单和最终获奖名单:切题性:作品的设计理念需要与大赛命题相符,体现设计师的把握和理解力;创新性:设计方案别具匠心的前瞻性设计理念,如何在想象力的天马行空与未来的可实现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体现设计者的真正实力;美观性:设计作品在形体美感上的表达,体现设计师最基本的美学创造和形塑能力,这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完整性:一款完整的汽车设计作品不只是外型而已,参赛作品的完整度也将是重要标准。五、赛事日程2015年3月13日大赛正式启动,接受参赛选手网络注册和报名;2015年6月上旬初赛作品征集提交截止;2015年6月上旬初评委员会进行初评;2015年6月15日发布入围选手名单及作品;2015年6月下旬入围选手实习开始,将入围作品深化设计并完成1:4模型制作;2015年8月底最终评选:终评委员会现场评审并当场公布最终获奖名单;举行颁奖仪式;参加设计沙龙;2015年10月一、二等奖获奖选手赴上汽欧洲技术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英伦设计文化交流之旅。六、参赛作品要求必须为从未发表过的、专为本次设计大赛所创作之作品,并不得申报其它赛事;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之作品,不得有抄袭和模仿成份;每位参赛者不限制其提交作品的数量;作品展示文件中不得出现任何透露设计师本人信息和所属院校信息的内容;违反以上相关要求者,经组委会察实,将自动取消其参赛资格。获奖作品在公示其间,经举报查实,将剥夺其所获之奖项。七、提交方式请参赛选手注册登陆大赛官方网站并填写个人信息与参赛承诺书,然后提交下列3项内容:1、方案展示板面两张:A3幅面大小[420×297mm]、JPEG格式且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排版形式不限;内容中必须包含:方案前后45度3D渲染效果图各一张,正视图及侧视图的车身布局(Package)一张;展示板还可以展示(不做强制要求)设计意象图、车身布局、概念草图、人机工程、细节设计、文字说明等内容。2、设计作品的3D数字模型文件:可接受的软件格式包括但不限于:Alias、Pro_E、UG、Catia、Maya、3DMax、Rhino;3、作者有效身份证件的电子文件以及作者近照各一份(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以上所有文件打包为RAR格式上传,并以“学校名称-选手姓名-作品名称”的格式命名(如:xx大学-张三-Roewe550Concept.rar),文件单个附件尺寸请控制在10MB以内,可发送多个附件。大赛作品请投递上汽设计官方邮箱:saicdesign@saicmotor.com八、评委会组成初赛评审委员会由上汽设计师团队(SAICDESIGN)组成;决赛评审委员会由上汽集团公司领导、海内外知名汽车设计师、高校汽车设计老师、资深汽车专业媒体人、上汽设计师团队(SAICDESIGN)组成。九、注意事项1、主办机构获得保留收藏、展出、出版和深化应用设计方案的权利。2、参赛者独立承担参与本次赛事的全部责任。3、主办机构保留接受或拒绝任何参赛申请的权利,如有需要,主办机构有权对赛事规则与评审标准进行修正。4、如未能选出合适的得奖者,主办机构保留不颁发相应奖项的权利。5、参赛者同意主办机构不须为任何形式的索偿、索赔负责。6、若对奖项结果存在争议,将以大赛组委会终审结果为准。7、主办机构保留对本次赛事所有规则和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十、大赛组委会及联系方式本次大赛由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举办1、联系地址: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设计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安研路201号邮编:2018042、联系人:张恒先生电话:021-60596378邮箱:zhangheng@saicmotor.com3、大赛官方网址:http://campus.51job.com/saicdesign/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4、上汽设计官方邮箱:saicdesign@saicmotor.com上汽集团“荣威•MG杯”中国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组委会2015年3月大学生分类赛事交流QQ群组提示:建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有选择行的添加,而不是盲从的把所有群组都添加过来。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赛事交流总群428540339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424609592设计科技比赛交流群433560878广告创意比赛交流群415173704学科技能比赛交流群115120871选秀歌唱比赛交流群298781185兴趣爱好比赛交流群345736092公益志愿者交流群426714436青年机遇信息交流群431036306
2015-03-16

2015中国南通智慧建筑(城市)国际创业大赛

大赛主题:2015中国南通智慧建筑(城市)国际创业大赛主办单位:南通市委、市政府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5月31日大赛介绍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2014年全市GDP超过5500亿元,位于江苏省第四位。建筑业是南通的传统优势产业,2014年南通建筑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同时南通也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及“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中国南通智慧建筑(城市)国际创业大赛作为智慧建筑(城市)领域的创业团队进行展示、交流和竞技的舞台,为创业者提供与投资人、行业专家交流的机会,并通过大赛这个平台为创业者对接南通千亿级市场,提供创业辅导、研发服务等创新创业资源。大赛获奖项目如落户南通发展,更能获得百万级创业启动资金的支持,参与南通智慧城市建设,融入南通强大的建筑产业生态体系。大赛分为北美、欧洲、北京、上海、深圳5个分赛区,各赛区胜出团队将在南通进行最后的决赛。大赛将以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立体化为特色,热忱欢迎国内外热情的创业者、优秀的创业项目参与报名。2015大赛由南通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承办,知名创新载体与平台、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等共同参与。大赛分为六个阶段,即大赛启动(2015年2月)、宣讲报名(2015年2月~5月31日)、初赛评审(2015年6月)、复赛评审(2015年6月~7月)、导师辅导(2015年7月)、南通决赛(8月);同时设立华北(北京)、华东(上海)、华南(深圳)、北美(硅谷)、欧洲(德国)五大分赛区,最大范围内征集创业项目。此外,PingWest品玩、创业邦等科技媒体以及电视媒体会对大赛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大赛组织主办单位:南通市委、市政府承办单位: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协办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团市委、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创源科技园、南通信息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支持单位:北极光创投、达泰资本、Formation8、龙信集团、清华x-lab、青云创投、圣戈班、上海上创、数元创投、同济大学中芬中心、UnternehmerTUM、赢富泰克(IPV)合作媒体:PingWest品玩、南通电视台、创业邦大赛时间大赛启动2015年2月报名宣讲2月-5月31日初赛评审2015年6月大赛复赛2015年6月-7月导师辅导2015年7月大赛决赛2015年8月参赛对象拥有创业激情和梦想的创业团队,以及早期的创业企业。报名方式您可以通过大赛官网进行报名。报名后我们将有工作人员与您取得联系。您也可将商业计划书直接发送至官方邮箱innochallenge@innospring.cn。具体详见辅导中心。(商业计划书将作为初赛评审材料,您可以更新您的商业计划书,我们将以报名截止日前您提交的最新材料作为您的初赛评审材料。)报名截止日期为2015年5月31日。参赛方向智慧建筑领域:智能设计、智能结构、智能材料、智能控制、楼宇自动化、物联网应用、物业管理、设备管理、楼宇能源等;智慧城市领域: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园区、智慧住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城市能源、智慧电网等;智能家居领域:智能照明系统、电器控制系统、家庭影院系统、视频监控、运动与健康监测、宠物照看与动物管制、太阳能与节能设备、暖通空调系统等;产业支撑技术领域:信号传输,大数据,物联网等。评审方式初赛及复赛阶段:初赛评审采取评委网上评阅方式进行。评委以参赛团队在报名期限内上交的商业计划书为评审对象,由组委会和评委团共同讨论,筛选出较好的商业计划书,评出75支参赛团队进入复赛。复赛将以现场路演的方式进行,即在各个分赛区团队现场路演,评委团现场评审,经讨论后,按照评分标准评定最后得分(评分标准由评委团决定)。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名,经组委会审核,评出15支参赛团队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决赛阶段,采取若干个团队路演、专家评委当场评分的方式,最终评出各队得分,决定大赛名次。为了保证决赛评审的顺利进行,进入决赛的团队在决赛当天必须有若干名成员参加决赛,并预先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奖项设置大赛共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一等奖1名:现金奖励人民币3万元;落户南通的,入选“江海英才计划”,给予不低于2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具体扶持政策以相关文件为准);推荐对接“智慧城市”示范工程。二等奖2名:现金奖励人民币2万元;落户南通的,入选“江海英才计划”,给予不低于15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具体扶持政策以相关文件为准);推荐对接“智慧城市”示范工程。三等奖3名:现金奖励人民币1万元;落户南通的,入选“江海英才计划”,给予不低于1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具体扶持政策以相关文件为准)。来通参加决赛的优胜团队,均提供食宿和交通补贴。联系大赛大赛官网:http://www.smartbuildingnt.com/Contest/index.asp媒体支持:http://ps.webxun.com参赛咨询联系人:蒋峰联系方式:0513-55018179innochallenge@innospring.cn合作咨询联系人:丁佳圆联系方式:0513-55018179innochallenge@innospring.cn
2015-02-27

“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

大赛主题:2015“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3月底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承办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中国人才交流协会。支持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所属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一、大赛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创新工作,要求全社会营造理解、重视、支持青年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青年创业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搭建广阔舞台,大力发现、培育、选树青年创业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以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为使公益慈善事业与政府促进青年创业创新工作有机结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密切合作,在2015年举办“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二、大赛宗旨和目的大赛坚持公益原则,通过比赛,发现和选拔一批优秀青年创业创新项目,建立青年创业创新项目库;合理运用政府公共资源和充分动员社会其他资源,为优秀青年创业创新项目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风险投资、园区孵化等对接服务,加速项目的落地和发展壮大;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青年奋发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大赛主题共圆中国梦青春创未来四、参赛条件参赛对象为年满18周岁但不超过40周岁的境内高校青年学生、社会青年、港澳台青年以及海外留学青年。大赛分团队组和企业组进行比赛。参赛团队和企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一)团队组参赛条件1.在报名时尚未在国内注册个体工商户或成立企业、拥有科技创新成果或创业计划的团队;2.核心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3.参赛者须为参赛团队核心成员或创始人;4.团队负责人及主要创始人不担任其他企业法人代表。(二)企业组参赛条件1.该企业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较高成长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该企业有股权融资需求,尚未接受投资或仅接受过早期投资;3.有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4.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五、赛制流程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城市路演赛)、半决赛和总决赛。初赛在参赛团队(企业)所在省内举行,复赛根据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以及高等院校数量,在全国设八大赛区,并在各地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择优确定各赛区承办城市,半决赛和总决赛由大赛组委会在北京举行。(一)第一阶段:启动与报名(1)启动仪式时间:2015年2月10日。由大赛组委会邀请参与单位领导、投资人代表、合作企业代表、创业者代表以及相关媒体在北京举办大赛启动会。(2)报名与审核确认报名时间:2015年2月中旬至3月底;审核确认时间:2015年4月1日至10日。大赛官网(www.qccy.org)和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同时接受注册报名并互设链接。参赛者可登陆上述两网站注册报名,也可向所在省级人社部门报名(有关格式要求可从中国国家人才网“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栏目下载),由省级人社部门汇总参赛者资料后发送至sunxueling@newjobs.com.cn。大赛组委会对参赛团队(企业)进行资格审核确认,审核确认结果在大赛官网、中国国家人才网上公布,并以短信或邮件方式通知省级人社部门及被确认的参赛团队(企业)。报名地址:http://news.newjobs.com.cn/ad_newjobs/customer/2015/cxcyds/cyds.htm媒体支持:ps.webxun.com,大学生商业创业比赛交流群:424289786。(二)第二阶段:初赛时间:2015年4月至5月。创新创业路演赛的初赛赛场设在各直辖市和各省(自治区)省会(首府)城市中国联通视频会议室。经大赛组委会审核确认的参赛团队(企业)在当地省级组委会的组织下参加初赛。初赛采取远程视频方式评审。大赛评审委员会指派的评审专家通过视频连接,独立完成评审工作。新疆、内蒙、青海、西藏等交通不便的省区,可根据实际报名情况,就地就近在有条件的单位设立赛场,通过大赛评审委员会指定的通用视频软件与评审中心连接以完成初赛。八大赛区晋级复赛的团队(企业)总数原则上控制在320个以内。大学生营销策划赛初赛仅在高校进行。各高校组委会根据大赛评审委员会的要求和评审标准,独立组织本校所属参赛团队比赛,并由本校组委会组织评审和选拔,通过大赛官网向大赛组委会推荐一支团队参加决赛。初赛期间,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具体情况为参赛团队(企业)提供创业培训。(三)第三阶段:复赛时间:2015年6月至7月。创新创业路演赛的复赛赛场设在大赛组委会指定的城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晋级复赛的参赛团队(企业)按各赛区组委会要求到达指定的城市参加复赛。复赛形式为现场答辩,由大赛评审委员会选派来自投资机构的评委、行业专家或知名人士进行评审,确定晋级半决赛的团队(企业)。每个赛区晋级半决赛的名额为:团队组3个;企业组3个。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为每个赛区另分配1个机动名额,各赛区组委会可在其项目符合政策导向、社会影响力较大、社会效益显著、示范作用较强的参赛团队(企业)中,推荐一个进入半决赛。复赛期间,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具体情况为参赛团队(企业)提供路演培训、项目落户、商业合作等服务。中央电视台将对复赛进行多场次录播。(四)第四阶段:半决赛时间时间:2015年8月。创新创业路演赛半决赛在北京举行,由大赛组委会组织,采取现场答辩形式。由八大赛区晋级半决赛的56个团队(企业)角逐团队组和企业组各10个晋级总决赛的名额。大赛组委会特邀来自投资机构的评委、行业专家或知名人士进行现场评审。中央电视台将对本次比赛进行全程录播。半决赛期间,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具体情况为参赛团队(企业)组织安排融资路演、股权众筹、产品众筹等活动。(五)第五阶段:决赛及颁奖式时间:2015年8月。创新创业路演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由大赛组委会组织。由半决赛晋级的团队组和企业组各10支参赛队伍通过现场答辩形式向来自投资机构的顶级评审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现场展示参赛项目。最终评出团队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企业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大学生营销策划赛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组织,采取网络评审方式进行,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0名。另评出优秀高校组委会20名。共计48名。总决赛结果产生后,大赛组委会将举办颁奖典礼。中央电视台将对本次比赛和颁奖典礼进行全程录播。六、赛区划分华北赛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东北赛区: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一赛区:上海、浙江、安徽华东二赛区:江苏、山东华中赛区:江西、湖北、湖南华南赛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西南赛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赛区: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七、评选规则一、初赛1、视频答辩形式,采用8+7模式:参赛选手自我介绍8分钟,评委提问7分钟;2、每队参赛选手将接受3名创投评委评分;3、3名评委的平均分为选手最终得分,工作人员将现场公布最终得分;4、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赛选手排名,根据分配名额排出晋级团队和企业;5、参考评分内容团队组:技术和产品(25)、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0)和团队(30);企业组:技术和产品(20)、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5)、团队(20)和财务分析(10)。二、复赛1、现场答辩形式,采用8+12模式:参赛选手自我介绍8分钟,评委提问12分钟;2、每队参赛选手将接受5名评委评分;3、5名评委的平均分为选手最终得分,工作人员将现场公布最终得分;4、团队组和企业组各评选出前3名晋级全国半决赛;各赛区组委会可推荐一个优秀企业或团队直接进入全国半决赛。5、参赛选手现场领取成绩表并签字确认;6、参考评分内容团队组:技术和产品(25)、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0)和团队(30);企业组:技术和产品(20)、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5)、团队(20)和财务分析(10)。三、半决赛1、现场答辩形式,采用8+12模式:参赛选手自我介绍8分钟,评委提问12分钟;2、参赛选手将根据抽签分组及出场顺序依次进行答辩;3、每家参赛选手将接受5名评委现场评分;4、5名评委的平均分为选手半决赛最终得分,工作人员将现场公布最终得分;5、参赛选手现场领取成绩表并签字确认;6、按参赛选手排名,企业组和团队组分别选出前10名晋级总决赛;7、当比赛结果发生并列情况时,由评委内部讨论一致后,由评委代表宣布最终结果。8、参考评分内容团队组:技术和产品(25)、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0)和团队(30);企业组:技术和产品(20)、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5)、团队(20)和财务分析(10)。四、总决赛1、比赛采用8+2+10模式的现场答辩评选:参赛选手陈述8分钟,2分钟半决赛评委点评选手,评委提问10分钟;2、每队参赛选手将接受7名主评委现场评分,评委平均分为参赛选手最终得分,并现场公布最终得分;3、企业组和团队组选手各10名,经过评委打分,最终评出团队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企业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4、当比赛结果发生并列情况时,由评委内部讨论一致后,由评委代表宣布最终结果。5、参考评分内容团队组:技术和产品(25)、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0)和团队(30);企业组:技术和产品(20)、商业模式及实施方案(25)、行业及市场(25)、团队(20)和财务分析(10)。八、奖励与支持(一)入围半决赛项目。可获得大赛设立的奖金;优先向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推荐;当地人社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参赛团队和企业,在入驻创业园区、贴息贷款、培训辅导、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二)入围决赛项目。可享受大赛合作机构提供的创业创新公益基金支持、创业培训辅导以及创业孵化服务;大赛合作金融机构为符合授信标准的入围决赛的团队和企业提供贷款授信支持;向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优先推荐入围项目;通过大赛提升创业团队和企业的知名度,拓宽营销渠道。(三)优秀组织奖。对八大赛区承办单位授予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大赛组委会对八大赛区复赛给予电视录播、视频评审、评审专家等方面支持。
2015-02-26

2015年第六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大赛&环保大使招募

大赛主题:2015年第六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大赛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4月1日一、活动目的及意义高校环保科技创意大赛旨在激发和培养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紧密结合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围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科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在建筑、交通、环境、化学、化工、矿业、物流等各社会领域提高能效、推动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生活的科研探索、创意发明设计等有实成果的实践活动。低碳环保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第五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继续扎根于高校,以“绿色发展,赢在未来”为主题,为青年学子提供发挥潜能、大胆创新的广阔舞台,让他们不断成长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践行低碳生活、提高环境意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二、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吴小兰慈善基金会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协办单位:广东省化工协会学术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三、媒体支持广东电视台、中国环境报、《环境》杂志、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网、腾讯、新浪、搜狐、百度等。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网站www.gxhbds.com。四、活动举办时间大赛启动日期:2014年12月10日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4月1日上传作品截止:2015年5月1日初赛成绩公布:2015年5月23日评审入围决赛作品:2015年5月30日拟定决赛日期:2015年6月5日五、范围与对象活动对象:以下述高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也欢迎其他高校同学参赛。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浙江:浙江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吉林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厦门大学江西:南昌大学山东: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南:郑州大学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广西大学四川:四川大学云南:云南大学贵州:贵州大学陕西: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兰州大学青海:青海大学宁夏:宁夏大学海南:海南大学邀请境外高校:美国罗格斯大学、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及来自亚洲的境外高校六、组队原则选手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人数含队长不超过8人。每支参赛队伍设指导教师一名。指导教师可以是高校老师、企业工程师等。七、参赛方式填写报名表(下载),发送至大赛官方邮箱gxhbds@126.com进行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发送参赛作品。八、活动形式比赛突出“环保”和“节能”两大主题,要求参赛者按规定完成一个推动环境保护、推动低碳生活的设计,作品可以是产业工艺流程的节能减排优化、各类产品的环保设计或推动环境保护的新思路等不限。九、作品要求大赛作品分为两类:A类:即有实成果科技作品类,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建筑、交通、环境、化工、矿业、物流、经济、管理等领域进行的提高能效,推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科研探索、设计获得的有实成果的科技作品。B类:即创意类,指具有创意性的环保节能新思路、新设想等。初赛作品载体为电子版,决赛作品为电子版和纸版。所有作品都应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框架内进行设计组建。紧密结合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围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科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在建筑、交通、环境、化学、化工、矿业、物流等社会领域开展的提高能效、推动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生活的科研探索、创意发明、设计等有实成果的实践活动。所有数据必须有据可依,项目方案以最终可实施为目的。十、评审办法评审委员会负责大赛作品的评判工作。评审委员会设初赛作品函审专家组和决赛作品现场评审专家组。初赛作品以函审形式进行评审。评委以参赛队伍上交的电子版作品为准,按大赛评审委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量化评分。每件符合报名要求的作品均由8~10名函评专家分别评分,按各评委所给的分数之和计算平均值,即为该作品的最后得分。作品按分数高低依次排名得出晋级决赛队伍。十一、奖项设置官网暂无说明十二、工作语言作品主要语言为中文,特殊词汇及专业需求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其他语言或者符号。十三、法律责任参赛作品所涉及的相关法律责任由各参赛队自负,大赛相关事项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十四、联系方式官方网站:www.gxhbds.com媒体支持:ps.webxun.com1.网络联系方式微信公众号: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QQ交流群:295290250(申请入群格式:环保赛参赛+学校名)QQ交流群:341544023(高校环保大使群)公益志愿活动信息交流群:699107452.组委会联络方式电话:020-87113353传真:020-8711335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逸夫工程馆B04E-mail:gxhbds@126.com邮编:510640附一:相关报名表格第六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报名表(下载)第六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报名信息统计表(下载)参赛作品格式要求(下载)第六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环保大使报名表(下载)附二:环保大使招募说明为了第六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的顺利展开,现面向各参赛高校招募环保大使:1.招募范围:参赛高校相关学院(参赛学院)2.额度:每学院一名3.环保大使的职责:1.通过微信平台、QQ群、群邮件、校园BBS、论坛、微博宣传本次大赛并截图反馈。2.大赛海报将邮寄至您的手中,请您在学院公告栏贴出并拍照反馈至大赛组委会。截图命名格式:“学校+学院+环保大使姓名截图”,打包文件发送至环保大使官方邮箱hbdashi@126.com4.环保大使荣誉:大赛组委会将按照反馈截图的频率、数量以及宣传的力度、涉及的学院范围对大使进行等级评定,颁发1-5星级“道达尔”高校环保大赛环保大使荣誉证书,此证书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授予认证。5.环保大使报名:请将电子版报名表于2015年3月15日前发送至环保大使官方邮箱hbdashi@126.com报名,邮件命名为“环保大使学校+学院+姓名”。注:姓名、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是作邮寄宣传海报与荣誉证书之用,我们会为您严格保密。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加入高校环保大使QQ交流群:341544023。
2015-01-21

第一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

大赛主题:第一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主办单位: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联盟报名截止日期:2014年10月31日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旨在培养学生在云计算方面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全国高校云计算教育教学和研究创新成果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通过此次竞赛,搭建云计算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励高校对云计算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促进云计算创新成果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育和推广基于云计算应用的创新型科研成果,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一、赛项主题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的云计算竞赛活动。通过此次竞赛,激励高校对云计算创新应用人才的培养,促进云计算创新成果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育和推广基于云计算应用的创新型科研成果,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二、赛项组织1.主管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主办单位: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联盟(www.iiu.edu.cn)3.承办单位: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4.协办单位:ACM南京分会、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赛项执行委员会:(见附件二)三、赛项流程1.“第一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面向全国地区,所有大专院校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均可参赛。为了更加公平开展竞赛,增加参赛队伍的积极性,赛事分为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包括高职高专)两组开展。2.报名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若干参赛队,每队不超过3名队员及1名指导教师。官方报名网站:http://cloud.seu.edu.cn/contest。报名时间:2014年9月5日~2014年10月31日。3.本赛项由三个类别的竞赛组成:创意赛、技能赛和命题赛。4.预赛阶段:创意赛:参赛队以幻灯片、文档、图片、视频等形式将作品上传至赛项专用服务器,由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比。技能赛:预赛采用网络竞赛方式,即参赛队提交赛题的软件代码到指定的平台运行,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的表现进行评比。命题赛不设预赛。5.决赛阶段:创意赛:决赛采用现场竞赛方式,各参赛队需提供系统原型,并且现场进行演示和答辩,由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比。各参赛队需发挥创新能力,自主设计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系统。技能赛:决赛采用现场竞赛方式,决赛现场将会公布赛题,各参赛队需在指定时间之内现场编写并提交软件代码,在本赛项提供的指定平台运行,现场评委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的表现进行评比。命题赛:从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由企业参与命题,形成具体赛项内容。参赛队可以任选其中一题参与比赛。根据企业命题内容的不同,比赛形式可以分为研究类和应用类两种类型。其中,研究类命题需要参赛队伍根据命题的需求,设计方案,并采用原型系统或仿真系统进行验证;应用类命题需要参赛队伍在指定的软硬件平台上,发挥各项软硬件功能,完成一套可实现指定功能的系统。参赛队以幻灯片、文档、图片、视频,代码等形式将作品上传至赛项专用服务器。命题赛不设预赛,不设分赛区。命题赛的评分分为企业评审阶段和现场评审阶段。其中,企业评审阶段由企业主导,根据需求的完成情况和相应性能指标对参赛队伍的作品进行评分。赛事评委会将根据企业评审阶段的评分排名,邀请每项命题前5名的队伍现场进行演示和答辩。现场评审阶段,现场评委根据评分细则对选手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综合企业评分后形成最终排名。四、奖项为了表彰优秀的参赛队和指导教师,按照全国和区域分别设立如下奖项:1.创意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技能赛及命题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2.每个竞赛类别分别设最佳指导教师奖。具体奖励数量由赛项执委会根据竞赛类别的特点及各赛区实际参赛队伍数量按比例制定,详情请关注本赛项网站信息。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参赛队的交通费、食宿费自理。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东方18551638366fdong@seu.edu.cn张竞慧15996364120zhang_jinghui@seu.edu.cn沈典18652070734dianshen@seu.edu.cn郑凤妮01062514016dasai@cutech.edu.cn支持媒体:http://www.52jingsai.com附件:一、“第一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赛项概要二、“第一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赛项执行委员会名单
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