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作品评审最新动态

作品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第三届(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

搜索复制第三届(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作品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0日报名官网:https://student.linghemedia.com一、活动简介第三届(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及毕业五年内的学生征集影视文学作品。该活动是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工委)为指导单位,青工委和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作为学界特别支持单位,灵河文化、云尚文心为主办单位,同时协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三十余所高校协会支持的“以发掘优秀大学生编剧为基础,以行业头部企业孵化签约为目的”的全国大学生影视创作孵化类公益活动。历届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活动吸引了二十余家知名院校支持以及高校学子积极响应,总共收到包括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来自8个国家,200余所高校,共计近千部投稿,最终评选出21部作品,共计24名获奖选手。二、总体安排第三届(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征集原创短剧剧本,征集期间邀请资深编剧、导演、制片人组成“指导团”对青年编剧进行系统指导。由学界和业界的专业评委为此次活动评审把关,对符合要求的作品给予嘉奖并给予孵化、拍摄等机会,对优秀的青年人才颁发证书并给予同业内专业人士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激发更多的创作可能,同时获得行业资源的扶持。本届活动开设“公益讲座”、“高校专场公益课堂”、“FM剧本集市”,为进一步鼓励对剧作故事感兴趣的同学,组委会特增设“一页故事”、“十家异业品牌宣传官”、“百名大学生孵化理事”等公益板块内容。组委会希望通过多种创新的方式,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三、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单位:灵河文化、云尚文心联合主办: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特别支持:新华网、光明日报社行业媒体特别支持:编剧帮、骨朵传媒学界特别支持单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媒体支持:人民网、经济日报、光明网、环球网、网易娱乐、千龙网四、赛程安排1、官方发布(2022年5月)2、作品征集(2022年6月13日-2022年10月10日)投稿选手通过登录“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网址:https://student.linghemedia.com)方式进行投递。3、作品评审(2022年10月-2022年12月)本次比赛邀请专业编剧、导演、制作人、学者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三轮评选,最终评选出入围作品,并向入围选手发送通知函。4、获奖选手路演暨颁奖交流活动(2023年1月)5、后续孵化(2023年1月)参赛获奖的优秀选手可获得定向孵化机会,同资深影视人交流学习,如作品具备影视化能力,主办方可能将其影视化。五、公益活动1、公益讲座(2022年6月-2022年9月)征集期间组委会将邀请主席团及评审团导师等专家进行线上线下公益剧作指导,投稿选手或影视爱好者皆可通过官网登录“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网址:https://student.linghemedia.com)及官方微博微信获取其线上指导视频用于自身学习。2、高校专场公益课堂(2022年6月-2022年9月)开设中国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高校落地创作面对面活动,评委会主席将同高校学生面对面分享影视行业中的创作创新那些事儿,以及现场回答学生创作疑问,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指导。3、FM剧本集市(2022年7月-2022年8月)此板块以“盲盒”形式为选手提供多项创意内容,以助力选手获得创作灵感,也有其他官方衍生福利可抽取。4、一页故事(2022年7月-2022年9月)该板块为选手原创故事梗概,简要形成300-1000字的故事向组委会投递,征集要求:故事完整、内容精练具备可影视化。经评委会评选出的优异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并有可能获得故事孵化。六、征集对象各高校在校生及有创意,有思考,有想法的影视剧本爱好者(毕业五年以内)。七、征集要求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原创且积极向上,所有作品不得含有色情、暴力及反动因素,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其他主题、题材、类型、风格皆在征集范围内。2.提交参赛作品剧本包括以下两种(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其一投稿):第一种,故事大纲+人物小传+前2集剧本;第二种,项目推介案,但需包括故事大纲,其他不限。3.公益活动板块的“一页故事”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4.参赛选手报名前需要签订承诺书,对准备孵化的作品最终确认、露出、署名权益(原创策划)等。5.本次活动不向选手收取任何费用。八、评选规则本次比赛评选共三轮,除内容健康积极,活泼向上,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外,评选标准主要围绕以下几点:九、奖项设置最佳大学生新锐编剧奖1名,奖励12000元,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最佳大学生优秀剧本奖2名,奖励8000元,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最佳大学生创意剧本奖3名,奖励5000元,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最佳大学生人气单项奖1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最佳大学生传播单项奖1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杯;十、征集权益1、资金奖励。2、获奖选手均可入选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工委)候补委员并备案,享有优先入会资格。3、获奖选手均享有加盖有组织方(青工委)公章证明的荣誉证书及奖杯。4、获奖选手可收到组织方(青工委)的就职推荐信。5、如果最终选出具备影视化能力优质作品,主办方将可能给予拍摄或推荐机会。十一、组委会联系方式电子邮箱:lhstudent@126.com官方微博:@大学生灵河剧作孵化季联系电话:13716325901联系微信:xiaolingzi_006微信识别即可添加联系人电子邮箱:lhstudent@126.com官网:https://student.linghemedia.com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9

全国大中学生第11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全国大中学生第11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截稿日期:2022年10月10日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每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系列活动内容之一,以“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创造美好生活”为主旨,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成为全球唯一以海洋文化创意为主题的公益大赛。202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期间,第11届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以“数字海洋”为主题,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大赛系列活动,为全国大中学生、社会各界搭建一个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做出贡献。一、大赛主题——数字海洋本届大赛以“数字海洋”为主题,参赛者可选取某一理念、视角、要素或现象进行创意设计。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技术的创新不断催生社会各领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成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数字海洋”是通过海量的数字信息与模型,将海洋装进“芯片”,将海洋要素数据转变成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最有效工具。以数字技术带动海洋经济布局优化、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和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成为了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基础能力。“数字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是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谁要想了解海洋,就必须拥有和掌握以海洋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海洋应用创新体系;谁真正拥有了数字海洋,谁也就能与未来海洋共存并和谐发展。二、作品类别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产品设计、数字媒体三、作品命题1、平面设计类1)主题海报(命题下载)2)公益海报(命题下载)3)商业海报(命题下载)4)品牌设计(命题下载)5)产品包装(海洋产品包装均可参赛)2、产品设计类(命题下载)1)海洋工程装备2)海洋时尚服装3)海洋文创4)海洋IP创意5)海洋休闲3、环境艺术类(命题下载)1)海洋景观设计2)海洋集装箱空间3)中国海洋大学命题4)海洋展览(博物)馆4、数字媒体类(命题下载)1)数字插画2)动画设计3)微视频/短片4)虚拟IP设计5)交互设计作品四、参赛对象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含港澳台),在校中职(学)学生(含港澳台)均可参赛。允许跨校组队参赛,每组人员2-3人。特别说明:因疫情影响,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允许2022届毕业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参加本年度大赛。五、参赛要求1.参赛者在提交作品前要阅读并遵守比赛规则,作品提交后视为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比赛相关规定;2.参赛者确认拥有提交作品完整著作权及版权,确认作品没有转让或许可给任何个人或机构。参赛者要确认作品的原创性,主办方不承担因为作品侵犯他人(或单位)权利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由参赛者承担;3.作品版权相关附属权利均为作者所有,组委会享有免费使用,有出版、复制、创意设计及修改权利,该项权利永久不可撤销。作品若遭受侵权,作者配合组委会进行维权追诉;4.参赛者未经组委会许可不得将作品转让或授权给任何第三方;5.参赛者保留好作品原文件,所有参赛作品不退还;6.参赛者可以提交多组作品参赛,可以有多组作品获奖;7.参赛者提供联系方式必须正确,组委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的通知未做回应者,视为自动放弃奖项;8.获奖名单在评审结束一周内在大赛网站公布并公示,发现有抄袭现象的作品,主办方有权取消获奖资格,在网站公布并通知所在学校处理;9.作品不许使用国旗、国徽、地图、人民币等图形,作品禁止带有宗教色彩。必须严格按照命题创作设计。注重排版艺术效果,说明文字简练不要出现错别字和英文;报名信息要正确无误(学校名称、教师姓名、作者电话等);10.主办方对本届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六、参赛流程1.登陆大赛网站(http://mcd.ouc.edu.cn)阅读征稿参赛须知,确定选题;2.根据选题完成作品创作;3.作品完成后在系统注册并填写相关信息,上传作品、生成作品编号并下载信息表(一名参赛学生提交多件作品的,按照“一件一码”的原则,每件作品都需要上传、生成编号、下载信息表)。重要提示:所有参赛作品均在网上提交并生成唯一编号,作品不需要打印和邮寄。七、作品报送1.大学组作品提交:1)平面设计、环境景观、产品设计等先在网站注册作者信息(选择组别,类别要正确),按照要求上传作品,JPG格式,RGB模式,分辨率300dpi,每幅作品在2M左右、A4画面,系列作品不得超过4幅,请用PC机器,360浏览器上传。手绘作品拍照扫描转成JPG格式。2)数字媒体中数字插画类,制作软件不限,以原创性为标准,突出与赛事主题相符的创意特色,接受系列作品,最多提交3张图片,每张图片不超过3M,画面中不要出现学校及作者信息。画面大小不小于A4幅面(210mmx297mm)、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模式,请用PC机器,360浏览器上传。3)数字媒体中微视频/短片类,拍摄工具及制作软件不限,时间60秒至180秒以内。画面宽度不小于600—1200像素,片子不要出现倒计时和学校及作者信息。成片flv或wmv格式,图像大小1181×591,作品文件不要超过100M。作品截图9幅,JPG格式,尺寸5×10cm,RGB模式,每幅不超过1M,分辨率300dpi,在系统上传提交作品,将文件命名用作品编号(如DX-S-00328)发送邮箱:3227496052@qq.com。2.中职(学)组作品提交:1)平面作品在网上注册、提交,作品jpg格式,分辨率300dpi,RGB模式,每幅不要超过2M,系列不得超过4幅,请用PC机器,360浏览器上传。手绘作品扫描后图片转成JPG格式。中学组作品不需要打印和邮寄。2)数字媒体(含微电影)网上提交要求同大学组相同。把作品文件用生成编号命名(如ZX-S-00328),发送邮箱:525510632@qq.com。八、征稿时间2022年6月20日至10月10日。网站上传系统将于2022年6月20日开通,10月10日12时网站关闭作品上传系统。九、参赛费用本届大赛是公益赛事,参赛作品一律免收参赛费。十、奖项设置(总奖金额:40万元)1、大学组奖项设置:1)大奖1件,奖金20000元,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教师奖1项,奖金8000元,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2)金奖10件、奖金各8000元;银奖30件、奖金各5000元;铜奖50件、奖金各20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3)优秀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及获奖作品集一部。4)佳作奖(入围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5)指导奖(等级奖指导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组织奖(学校统一邮寄参赛作品100件以上),颁发获奖证书及作品集。2、中职(学)组奖项设置:1)金奖1件、奖金8000元;银奖3件、奖金各5000元;铜奖15件、奖金各2000元,颁发获奖证书及获品集一部。2)优秀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及作品集一部。3)佳作奖颁发电子版获奖证书。注:以上所列奖项数量均为相应奖项最高数目计划,实际获奖数量由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确定。十一、作品评审在作品征集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及时组织专家评审进行初评及终评工作,并在大赛网站公布最终获奖名单,同时在网站公示获奖作品。联系方式: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邮编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发展中心,电话:0532—66781828。QQ教师群:654343732,请将昵称改为:“学校+姓名+教师”。QQ学生群:471844966,请将昵称改为:“学校+姓名+学生”。唯一大赛官网:http://mcd.ouc.edu.cn附件:全国大中学生第11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征集通知的红头文件发布函.pdf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6-21

2022年度“三棵树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

2022年度“三棵树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7月15日各有关单位:为加快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推动本科生素质教育工作的进程,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工程能力,鼓励高校化工类专业学子成长为熟悉化工安全核心知识、牢固掌握化工设计技能,具备交叉新兴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中国化工学会定于2022年5月至11月举办“三棵树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本届比赛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赞助。中国化工学会2022年5月23日一、大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设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竞赛组织筹备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及会务工作;设竞赛委员会,负责制定比赛题目、作品评审及相关技术工作。二、参赛对象及比赛方式1.参赛者须为全日制化工类在校本科生,中国化工学会学生会员(请登录网站http://www.ciesc.cn/member/signup.php)。2.以团队形式参赛,设队长一名。每队人数不超过6人(含队长)。每位选手限参加一支队伍,鼓励多学科组队参赛,每支队伍限提交一份作品。每支参赛队伍设指导教师一名或两名,指导教师可以是高校教师、研究生、企业工程师等。3.比赛突出“安全”和“设计”两大主题,要求参赛者按题目要求完成一个典型化工过程的设计,并进行安全预评价。参赛队伍按要求报名、完成初赛作品、提交作品电子版。大赛组委会对收到的作品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的作品交由大赛竞赛委员会进行评审,决出本届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其中一等奖作品队伍参加现场决赛,角逐特等奖、金奖、银奖,决赛队伍可在规定时间内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初赛成绩不带入决赛。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比赛题目及对作品的具体要求由大赛竞赛委员会提出,另附文件说明。三、大赛日程四、报名方式2022年7月15日前将报名表发送至大赛官方邮箱hgaqsjds@126.com,文件与邮件名称以“【报名表】队名+学校+作品名称”命名。五、作品提交2022年10月10日前将初赛作品电子版发送至大赛官方邮箱hgaqsjds@126.com,文件与邮件名称以“【作品】队名+学校+作品名称”命名。报名参赛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参赛作品,逾期提交作品将作自动放弃处理。决赛作品的提交方式另行通知。六、奖项设置本届比赛评选出8支队伍入围一等奖,按参赛队伍总数的15%设二等奖,参赛队伍总数的20%设三等奖,并设若干优胜奖。比赛还设置“最佳指导教师”等单项奖。获一等奖的队伍同时获入围决赛资格,决赛设特等奖1项、金奖3项和银奖4项,奖金设置如下:特等奖奖金:人民币5000元金奖奖金:人民币3000元银奖奖金:人民币2000元七、法律责任参赛作品所涉及的相关法律责任由各参赛队自负。比赛相关事项最终解释权归比赛组织委员会所有。八、学风本比赛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以正学风。对于剽窃、抄袭、同一份作品参加多项比赛等现象,一经发现,即取消该队伍的参赛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学校处理。九、联系方式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2.scut.edu.cn/ce119联系人:1.华南理工大学:彭必宇020-87113353刘针莹183198215982.中国化工学会:胡琴010-64440548电子邮箱:hgaqsjds@126.com3.“三棵树杯”第九届大赛参赛交流QQ群:8356157834.通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逸夫工程馆B04邮编:501640附件附件1:“三棵树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参赛说明.docx附件2:“三棵树杯”第九届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竞赛题目.doc附件3:“三棵树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报名表.doc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26

2022浙江省时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时尚产业创新创业大赛

2022浙江省时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时尚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设计作品征集截止时间:2022年7月1日24时举办2022浙江省时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时尚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以“八八战略”为导航,以“科学发展经验”为科学指引,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为实现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供人才和成果积累。举办本次大赛有效吸引青年设计人才参与,搭建时尚设计人才与企业、产业园、投融机构的交流平台,以创新设计提升义乌优势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创意设计、优秀人才与义乌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定向化输送,服务企业点对点,为“中国小商品之都”提供源头活水,释放“青年+”的创新创业蓬勃力量,驱动相关企业跑出加速度,建设义乌成为时尚活动的荟萃地。一、竞赛主题源创设计向新而行二、竞赛组织主办单位: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单位:义乌市品智广告有限公司协办单位: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上海市首饰设计协会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内衣委员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义乌市创意园老车站·1970文创园支持单位: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三、参赛对象社会各界时尚服饰设计师、设计爱好者及设计团队,包括国内外高校师生、国内外企业设计人员、独立设计师、自由设计爱好者等。团队参赛成员不多于5人;国内外高校学生,院校选手参赛均需指定至少1名参赛导师;四、竞赛项目本次大赛立足义乌传统优势产业,设置珠宝首饰组和文胸内衣组两大竞赛项目:(一)珠宝首饰组征集类目:包括但不限于头饰、颈饰、胸饰、耳饰、戒指、手镯、臂环、脚链、袖扣等可佩戴的饰品。要求成套成系列设计,一系列为3-6件作品。(二)文胸内衣组征集类目:包括内衣、内裤、泳装、运动内衣套装等类别,要求成套成系列设计,一系列为3-6件作品。参赛要求:围绕大赛核心理念以及行业讨论方向展开创思,自拟设计主题,成套成系列设计相关项目主体,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艺术性、时尚性,并贴近消费市场,注重色彩搭配合理及应用协调、设计完整、制作精细。1、参赛作品必须是作者本人原创设计且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参赛资格2、不能涉及政治、色情、暴力、歧视性内容,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各项条款;3、参赛者须在各赛制重要节点,自主完善产品设计与制作,经初审、复审并公示入围后,以产品实物参加决赛评奖。作品要求:1、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原则、参赛范围、参赛要求;2、设计的产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和复制;3、设计的产品着眼与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4、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5、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相结合;6、在现代制造技术方面,具有批量生产的可行性;7、注重传统工艺、环保材质的创新运用;作品提交办法:1、填写参赛报名表(报名表可从大赛官网下载);2、提交作品设计稿(标准设计版面可从大赛官网下载):作品为jpg格式的电子文件,设计版面为42CM*29.7CM,300dpi精度,能够保证大幅面喷绘和印刷要求。每组作品限一张版面——版面内容为作品整体效果图,重点呈现主题系列设计效果,包括2022浙江省时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标题、作品名称、组别、创作理念说明、材料工艺说明;(注:版面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任何标记,否则视为无效作品);3、提交作品补充材料:若参赛者已自主完成成品制作,可将成品寄送(运送)至组委会,作为补充材料参与评比。参赛者须将参赛报名表、参赛作品设计稿、作品补充材料、参赛者身份证扫描件以文件夹压缩包的形式一起递交至大赛官方邮箱:ywpz218@163.com;4、设计作品倡导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意成果,参赛者承诺对参赛作品拥有充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侵犯任何他人的知识产权,提交的参赛作品设计稿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底稿,大赛主办、承办方享有参赛作品的开发权、展示权、印刷权和宣传权。五、竞赛时间、地点(一)举办时间:2022年5月—8月(二)举办地点:义乌(大赛征稿启动)、义乌(预赛-作品评审会)、义乌(决赛-成品综合评审会)、义乌(时尚静态展暨颁奖典礼)六、竞赛活动安排(一)大赛征稿启动(即日起)1.活动地点:义乌。2.发布内容:通过市级主流媒体及网络媒体发布大赛开赛信息、参赛指南及赛事亮点等。(二)设计作品征集(即日起-7月1日24时)1.网络征稿:发布大赛官方网页专题,公示报名指南、参赛须知及相关赛务材料,开通官方征稿电子邮箱及网上报名渠道。在各大设计类赛事网站发布赛事信息,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2.高校征集:走访(或网络形式)全国范围知名设计院校宣讲,与对应设计专业建立课题合作,进行定向征稿;3.新媒体征集: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大赛征集专题,公示报名指南、参赛须知及相关赛务材料下载通道,开通新媒体报名渠道,增加大赛相关宣传。(三)预赛—作品评审会(7月初)地点:义乌首轮评审工作启动,组委会汇总报名材料,并对征集到的设计作品进行资格初审,组织企业专家评委根据评审标准评选出入围作品,珠宝首饰组入围作品15组,文胸内衣组入围作品15组(根据专家排名,每组前3名晋级决赛,每组后12名为递补候选)。组委会公示入围作品名单,并以邮件、网站、电话方式通知参赛选手晋级决赛,并签订《原创承诺书》及《决赛成品制作协议》确认参赛。如有中途退赛者,则按入围公示名单专家排名顺序依次递补晋级。(四)作品完善阶段(7月初-8月中旬)决赛晋级选手,须在本阶段自主完成成品制作。选手若无法完善作品,则视为放弃晋级资格,组委会可从入围作品中选取替补入选作品。(五)决赛—成品综合评审会(8月中旬)由行业及院校专家组成评审团,对入围决赛的作品进行评审,从设计作品设计完成度、系列整体感、商业转化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终决出大赛奖项;(六)时尚静态展暨颁奖典礼(8月下旬)1.设计成果时尚静态展。2.颁奖典礼。七、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奖金共计4.6万元人民币,必要时可增设特别奖,并设置配套增值礼包,奖项设置如下(本次大赛各项奖金均含税)。珠宝首饰组设金奖1名(奖金12000元),银奖1名(奖金8000元),铜奖1名(奖金3000元);文胸内衣组设金奖1名(奖金12000元),银奖1名(奖金8000元),铜奖1名(奖金3000元)。现场颁发奖杯及获奖证书。综合设置入围奖24名,大赛优秀组织奖若干个,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证书。配套奖励支持。入围选手优先推荐给相关生产企业、大赛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后,可签订版权授权、转让或设计服务合作等相关协议;义乌市政府对优秀人才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八、注意事项1、决赛参赛选手自愿签订《2022浙江省时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时尚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参赛协议》。未签署协议的将自动放弃决赛参赛资格。2、对于作者所在地寄出的设计稿件及实物完成品,其运送过程中安全与保险由参赛者自行负责。邮寄时请在包裹内或外包装上备注:“2022浙江省时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义乌)国际时尚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作品名称》(须与提交的设计稿名称一致)”。3、参加颁奖典礼的选手往返交通自理(届时将另行通知)。4、如有第三方就参赛作品提出有关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将全部由参赛作者负责,大赛组委会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5、组委会有权宣传、展示全部参赛作品,决赛作品版权归参赛者和主办方共同所有。九、联系我们大赛网站:http://contest.maiqike.com/大赛官方邮箱:ywpz218@163.com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浙江省义乌市学院路2号义乌市创意园2F218咨询电话:0579-81586272附件:报名表及作品模板.zip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06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5月15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加快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建设步伐,培养高水平优秀专业人才,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倡导下,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举办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届。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承办,第一轮通知发出后得到了来自全国各高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关注,现就本届竞赛具体赛制内容通知如下:一、竞赛目的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是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为原则,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大赛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精准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为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卓越人才作贡献。二、参赛对象、内容及要求1.参赛对象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学历以报名时身份证明为准),均可自由组队参赛。2.组队形式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由1-3名学生组成,可设1名指导教师;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欢迎和鼓励国(境)外在籍本科生或研究生参赛,但不可跨单位组队。3.参赛分组竞赛分为命题项目组和自选项目组。(1)命题项目组:命题项目组参赛队在命题范围内选择、设计、提交参赛作品,限本科生参加。本届试题如下:*试题从竞赛官网“资料下载”(http://www.bme-design.org.cn/)获取。(2)自选项目组:自选项目组,命题不限,主题自选,要求设计并制作出能够反映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医疗器械行业特色的参赛作品。本科生、研究生均可参赛,报名时需提交参赛作品的原创性或创意性说明。4.参赛作品要求总体上具有原创性或创意性,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最终至少提交设计报告、项目技术指标与测试报告(含测试过程与结果)和作品展示[含功能展示和测试过程等的视频材料(可选)]三个文件,鼓励提交相关的扩展材料(如产业化计划书等),同时提交参赛报名表和推荐参赛表(盖单位章)扫描件。自选项目组参赛队还需提交原创性或创意性说明。(1)命题项目组:需基于大赛组委会公布的题目及开发平台要求设计作品。最终作品应包括自行设计制作的软硬件作品实物、设计报告、技术指标与测试报告和相关展示文件(如视频等)。参加竞赛的队伍,提交预赛作品时,即代表同意将预赛报告和视频向公众共享;如果有保密需要,请在预赛报告首页注明。(2)自选项目组:参赛队可以结合高性能模拟芯片、低功耗无线通信及MCU、嵌入式处理器、DSP芯片、精密运算放大器、高性能ADC/DAC、生物医电模拟前端、蓝牙、WIFI等产品,设计并制作出能够反映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的参赛作品。最终作品应包括自行设计制作的软硬件作品实物、设计报告、技术指标与测试报告、原创性与创意性说明和相关展示文件(如视频等)。参加竞赛的队伍,提交预赛作品时,即代表同意将预赛报告和视频向公众共享;如果有保密需要,请在预赛报告首页注明。三、竞赛时间、地点1.报名时间2022年4月25日-2022年5月15日2.预赛作品提交时间2022年5月15日-2022年6月30日3.预计决赛时间2022年8月下旬(暂定)4.决赛地点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四、报名方式及作品提交1.报名方式所有参赛队在2022年5月15日前登录竞赛官方网站(http://www.bme-design.org.cn/)的“注册”入口中进行报名注册。请以参赛队为单位进行注册,团队信息在提交作品时一并提供,详见网站通知。2.提交作品(1)请登陆竞赛官方网站(http://www.bme-design.org.cn/)的“作品提交”入口进行材料的在线提交,不接收电子邮件或纸质投稿,参赛选手可以在线了解作品提交程序和细节、在线修改查询提交作品状态及审核流程。提交作品前请确认参赛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参赛题目、类别及指导教师信息。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2年6月30日。(2)提交的材料包括项目设计报告、项目技术指标与测试报告、作品展示文件、参赛报名表、推荐参赛表(已盖推荐单位章)扫描件、原创性与创意性说明(自选项目组参赛队提供)及其他相关材料。除参赛报名表和推荐参赛表以外,以上提交的材料中均不能含有参赛队的详细信息(单位、姓名、指导教师等),违规者自动取消评审资格。作品提交格式:*.docx,*.xlsx,*.pptx,*.mp4;请以压缩包(*.zip)形式上传:总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压缩包的文件名格式为“作品ID号--类别--题目”(例:A10001—命题项目组--睡眠监测与助眠系统设计)。(3)凡已在全国性竞赛上获奖的作品或已全国公开发行的作品,一概不予接受。3.作品评审(1)竞赛评审委员会将在2022年7月上旬召开作品评审会,对所有提交作品进行预赛入围评审,决定是否晋级决赛以及具体的交流安排。(2)竞赛秘书处将在7月中旬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参赛者预赛评审结果。所有被接受的参赛作品将被收录入竞赛官方网站。(3)相关信息也可登录http://www.bme-design.org.cn/查询。五、评审原则竞赛专家委员会邀请全国专家组成竞赛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负责本届竞赛所有评审工作,包括预赛入围评审和决赛终审评审。大赛采用评委会评分制,将分为自选项目组和命题项目组两个组别。自选项目组评审原则包括创新性与实用性、设计的完整性、完成质量(包括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与作品展示)等。本科生参加自选项目组比赛的作品,在质量优良的前提下,酌情加分。命题项目组评审主要评定作品完成质量(包括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与作品展示)。六、奖项设置竞赛组织委员会根据根据参赛项目总数和评委会的评审结果确定全国一、二、三等奖,一等奖项目约占比5%,二等奖项目约占比15%,三等奖项目约占比25%,具体以实际公布的结果为准。大赛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医健行业企业家为获奖参赛队伍颁发荣誉证书,并与优秀参赛代表举行座谈讨论。七、其他事项1.有关竞赛组织工作中的具体事项,参照《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章程》执行。2.有关本届竞赛的进一步信息将陆续在竞赛官网(www.bme-design.org.cn)发布,敬请关注。3.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王老师;电话:0571-879513514.参赛事宜咨询E-mail:md2035@zju.edu.cn请有关高等学校认真筹备、精心组织本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正确理解竞赛的目的,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并协调好竞赛活动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之间的关系。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5-04

首届“发现·最美环卫人”随手拍活动

首届“发现·最美环卫人”随手拍活动截稿时间:2022年5月30日2022年4月27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办的首届“发现·最美环卫人”随手拍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活动旨在通过征集展播一批生动、感人的短视频、图片作品,进一步推动形成关爱、理解、支持、尊重环卫工作者的良好社会氛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正式开始。城市建设司司长王志宏、办公厅一级巡视员孙立波、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高红、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张锋、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咸大庆、中国建设报社社长杨海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会长徐文龙等相关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卫事业是神圣的事业、高尚的事业”“环卫工人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一直以来,广大环卫战线职工大力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障城市平稳运行,服务重大赛事活动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环卫战线职工不畏艰险,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谱写了新时代的多彩华章。本次“发现·最美环卫人”随手拍活动自2022年5月1日开始,至5月30日结束,将面向全社会征集评选原创短视频、图片,发现记录环卫人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瞬间和劳动风采,展现新时代环卫人的精神面貌。据悉,社会各界均可通过“建筑杂志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学习强国号、抖音号以及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官网,查看活动通知,了解活动要求。活动征集通知如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奉献精神,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环卫工人,保护环卫工人合法权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办公厅、机关党委拟共同举办“发现·最美环卫人”环卫故事随手拍征集活动,具体工作由建筑杂志社、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承办,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发现·最美环卫人”通过征集展播一批生动、感人的作品,充分展示环卫系统、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环卫事业、爱护环境卫生。二、活动组织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办公厅、机关党委承办单位:建筑杂志社、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媒体支持: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抖音、新浪微博、今日头条、B站等。三、活动程序(一)活动启动2022年4月27日举办启动仪式,发布活动通知。(二)作品征集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30日,在线征集报名提交作品。建筑杂志社、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负责发布通知并加大宣传力度,号召环卫行业从业者及广大市民积极拍摄上传短视频、图片等。(三)作品评审1.组织评审。2022年6月上旬,由主办单位组织承办单位、行业专家对提交作品进行评审,形成入围名单。2.宣传展示。2022年6月中旬,在支持媒体平台集中展示评审入围作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3.公布入围名单。2022年6月下旬,根据评审结果和社会公众评价等综合情况,确定最终入围名单并颁发证书及奖品。四、征集范围及要求(一)参与范围面向全社会开展,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团队及个人均可参与。(二)内容范围及要求1.从多种角度,通过镜头展现环卫工人在工作岗位的劳动风采,展现新时代环卫工作者的精神面貌,记录身边的环卫工人在城市美化净化过程中感人的瞬间,展现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动人场景。作品可以体现一个环卫团队,也可以是某一名环卫人员。2.内容须积极健康向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无政治、宗教问题,无色情、暴力、血腥等不良内容。不得出现摆拍等弄虚作假情况。如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情况,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三)格式要求1.短视频。要求手机横屏拍摄,视频素材需满足2k1920,最低1080P,视频全长不超3分钟。2.图片。通过微博投稿符合微博图片尺寸要求,同时通过邮箱投稿,作品一律为JPEG格式,单幅作品文件不小于3MB。(具体投稿方式参见第五条)五、投稿方式和时间要求可以单位统一组织投稿,也可个人直接投稿。按照下述投稿方式直接上传到此次活动抖音、微博账号。(一)投稿方式1.视频。视频上传:拍摄剪辑完成后上传到抖音账号(个人或所属单位),并为创作的短视频作品命名。发布时请在文案编辑中添加话题词#发现·最美环卫人#(请务必加“#”)+地区+作品名并@建筑杂志社@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例如:#发现·最美环卫人#+北京+身边的感动@建筑杂志社@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图片。图片上传:拍摄完上传到微博账号(个人或所属单位),并为图片作品命名。发布时请在文案编辑中添加话题词#发现·最美环卫人#(请务必添加话题,务必加“#”)+地区+作品名,并@建筑杂志社官方(例如:#发现·最美环卫人#+北京+身边的感动@建筑杂志社官方)。可在微博规定字数内发表自己的图说感言。图片作品请同时发送到邮箱tangjian@jzzzs.com,抄送至public@caues.cn。邮箱投稿作品的文件命名:地区+姓名+电话+拍摄地点+作品名称(如果是组照,请标明序号);针对作品可提供20~50字的文字说明。(二)截稿时间报名截止及初选截稿时间为2022年5月30日。六、奖项设置活动分设视频类、图片类奖项,各设一等奖2名(奖金各2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500元),优秀奖及优秀组织奖若干。上述奖项均颁发荣誉证书。七、活动成果(一)宣传一批环卫系统的先进典型活动后,安排对特别贡献环卫人员(团队或个人)及所在单位做专访和深度报道。(二)评选一批优秀作品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短视频、图片),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三)制作微专题片针对收集遴选作品素材,融合人物、故事等元素,策划、制作并形成“发现·最美环卫人”微专题片。八、相关权益说明1.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且未授权或转让他人作品。2.参与者提交作品时即被视为已经阅读并同意遵循本次征集要求与规则,并同意主办单位可无偿将该作品用于宣传报道、展示传播、印刷销售等用途,作品创作者享有署名权,主办单位享有使用权和传播权。3.创作者对所提交作品必须享有完整版权,如有任何违反行为,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参与资格并追回所获权利。如涉及法律纠纷,其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4.活动组委会将与获奖单位/个人取得联系,如未获奖则不另行通知。5.凡提交作品参加活动,即视为承认并接受以上条款。6.主办单位对本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4-28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5月15日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简称“等离子体科创赛(InnovationContestonPlasma:ICP)”,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驱动发展”为特色。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种形态,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其研究和应用涉及到电气、物理、化学、能源、环境、生物、医学、材料、空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该竞赛围绕国家和行业需求,聚焦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前沿和热点,引导大学生开展等离子体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学科交叉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有效衔接,促进等离子体与环境保护、低碳能源、先进制造、环保农业、生命健康、空天海洋、先进材料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决赛将与等离子体学科交叉论坛同时举办,将产生深远影响。主办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召集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中国宇航学会电推进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一、竞赛主题与赛道竞赛主题:等离子体生命健康、环境保护、低碳能源、空天海洋、先进材料等应用。针对竞赛主题,设置5个赛道:(1)综合创新赛道: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创意和创新作品。例如,等离子体基础理论分析、等离子体建模仿真、等离子体诊断、等离子体源设计、等离子体驱动源,以及等离子体的其他创意创新应用设计等。(2)低碳能源赛道:面向等离子体的清洁能源转化、新能源材料处理,以及等离子体在碳捕集、利用、封存与减排等领域的应用。等离子体低碳能源赛道作品,建议结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3)绿色环保赛道:面向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土壤修复、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农业固氮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作品。等离子体绿色环保赛道作品,建议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4)生命健康赛道:面向等离子体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消毒杀菌、生物诱变、环保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作品。等离子体生命健康赛道作品,建议紧密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命健康保障理念”。(5)科技前沿赛道:面向等离子体工业应用(如集成电路加工、薄膜处理等),以及等离子体推进、流动控制、电磁动能转化、脉冲功率、电磁波吸收、太赫兹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作品。等离子体科技前沿赛道作品,建议联系国家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二、竞赛规则1.参赛队伍(1)全日制在读大学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7名队员,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和跨学校组队;每位学生只能参加1支参赛队伍;每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2)初赛阶段不收取报名和评审费,决赛评审与“2022年度等离子体学科交叉论坛”同期举行。2.参赛单位每个单位限报15项作品(研究生作品不超过50%,无本科生的单位可全推荐研究生),需提交“参赛单位报名表(附件1)”。参赛单位代码见附件7(本单位未列出者可加QQ群联系管理员,咨询和添补本单位代码)。3.作品申报参赛作品为当年完成,并在规定时间上交。重点支持在校本科生参赛,鼓励在校研究生参赛。参赛作品为学生原创,谢绝导师课题参赛。作品不涉密,不与往届获奖作品雷同。网评材料包含:微视频(3分钟内,50M以内)、参赛作品申报书(含独创承诺,附件2)、研究报告书(附件3)、其他附件(10M以内)。4.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确定获奖名单。三、竞赛日程与安排2022年5月15日,参赛单位将“参赛单位报名表(附件1)”电子文档,以邮件名为“XX-参赛单位报名表”发送到组委会邮箱:icp2021@126.com。2022年5月15日,作品申报阶段。各参赛院校开展校内选拔赛,并向全国赛组委会提交作品的网评材料(竞赛网站:http://ipst.contest.chaoxing.com/portal)。2022年5月16-25日,作品评审阶段。竞赛委员会组织专家完成网络评审,选出优秀作品参加会议评审,确定入围全国决赛作品。2022年6-7月,在北京市举行作品终审和决赛。为丰富决赛活动内容,将同时举办“等离子体学科交叉应用专题研讨会”。四、奖项设置1.本次竞赛设全国特等奖(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对竞赛组织表现突出的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单位奖”。五、知识产权1.各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队伍所有。2.参赛作品的相关技术在大赛评选过程及决赛中可能会被公开并被第三方所获悉,参赛队伍如需要保护相应的知识产权,请提前做好专利申请等相关工作。六、联系方式1.竞赛联系人罗海云(清华大学)18511371072何鹏琛(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委会)010-82547294陈秉岩(河海大学)186051912212.竞赛联系邮箱:icp2021@126.com。3.竞赛交流QQ群:901688807(2022等离子体科创赛),关注竞赛通知。相关附件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通知(第二轮)第二轮通知附件.rar附件1.参赛单位报名表附件2.参赛作品申报书附件3.研究报告书模板附件4.作品推荐汇总表附件5.承办单位申请书附件6.赞助单位与方案附件7.参赛单位账号表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4-26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3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3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4月30日一、宗旨与主题为鼓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过程工业实际,通过深入了解过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聚焦过程装备的节能、环保、智能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相关技术手段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结构的过程装备,拟定于2022年8月举办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十三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本届赛事主题为“双碳背景下的过程装备”,要求参赛作品具有新意。各高校的参赛选手可围绕大赛主题,根据各自情况自拟参赛作品题目参加比赛,鼓励采用大赛赞助企业或以实际工程问题为背景的选题(请关注赛事官网通知)进行参赛。二、赛事组织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是全国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内竞赛项目。本届赛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化学工业出版社协办,浙江工业大学、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承办,赛事得到了上海卓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笃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的支持。本届赛事的组织与筹备工作按照《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进行,接受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由赛事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为执委会)组织实施。本届赛事执委会由专家指导委员会、赛事承办单位及相关支持企业的有关人员组成。三、赛程安排本届赛事拟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作品准备与参赛报名、区域性(省赛)选拔、全国赛初赛(网评)与决赛(现场评审)。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组织省赛或区域赛。有关赛事工作初步安排如下:1、参赛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4月30日;2、省赛(区域赛)推荐选拔日期:由省赛(区域赛)组织高校确定;3、全国赛参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2年7月10日;4、全国赛初赛(在线评审)日期:2022年7月15日-7月31日,遴选确定参与全国赛(现场评审)的优秀作品与团队;5、全国赛决赛(现场评审)日期:2022年8月中旬,评审确定赛事一等奖获奖作品,评审方式视疫情而定。四、参赛报名本届赛事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团队以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及机械工程相关专业为主的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组队报名参赛,欢迎其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组队参加。凡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队员参与的参赛团队均划分为研究生组。赛事鼓励团队合作,每件作品参赛团队可以由多名学生(不超过4名)组成,参赛团队指定1名负责人,严禁参赛队员重复或交叉。每件作品参赛团队应有1名教师负责指导。本届赛事实行全国赛限额参赛,每个高校全国赛报名参赛团队(作品)不超过15个。各参赛高校指定1名教师负责赛事报名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负责填写报名汇总表并发送到PEPIC2022@163.com,详见附件1。参赛报名方式采用网站直接报名(报名表详见附件2)。网站将于2022年4月开通,网址为(http://www.gczbds.org)(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网站)。赛事报名咨询联系人:梁老师,15990015645,PEPIC2022@163.com。赛事分别设立赛事高校教师负责人微信联系群、参赛团队学生负责人微信联系群,各参赛高校和参赛团队原则上指定1名教师负责人和参赛团队学生负责人加入指定的赛事微信联系群,进行相关事项的咨询与联系。五、作品提交各参赛团队应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提交参赛作品的相关材料,包括参赛作品的设计说明书或研究报告、图纸等材料(pdf格式),实物模型、动画演示、试验过程等视频材料(mp4或wmv格式);鼓励参赛团队制作实物。参赛材料提交格式及撰写要求将在近期发布,请各参赛团队注意微信群及网站通知。参赛团队的参赛材料一律在赛事官网(http://www.gczbds.org)进行提交。请各参赛团队登录赛事网站,以参赛团队为单元注册并提交材料。六、作品评审参赛作品的评审将按照《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评审方法》进行。赛事评审专家由赛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各相关高校、行业企业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原则上采取本校参赛作品专家回避制度。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作品采取分组评审。评审专家将依据参赛作品的选题创意(30%)、作品的技术内涵(30%)、作品的完整度(30%)以及作品的成果体现(10%)四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赛事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奖项,获奖作品及团队数量按《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实施细则》确定,获奖作品及团队数量不超过报名参赛作品总数的55%,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作品及团队分别不超过10%、20%和25%。全国赛初赛(在线评审)确定进入决赛的优秀作品及团队名单(原则上不超过参赛作品及团队数的15%)。全国赛决赛(现场评审)则主要从优秀作品及团队中遴选出一等奖作品及团队名单。其余获奖作品与团队则根据赛事初赛与决赛评审结果确定。获奖作品与团队颁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签发的获奖证书。七、诚信要求参赛作品禁止直接利用他人(本科、研究生或老师)的成果或学位论文参赛,所提交作品的主要创新成果应为本届参赛团队取得。提交的参赛作品需同时提交“学术不端承诺书”,由参赛成员和指导老师签字,所在学校二级学院/系盖章。八、赛事仲裁本届赛事设立仲裁委员会,如对参赛团队提交作品或评审结果有异议,可向赛事仲裁委员会提出投诉与仲裁要求,并提供详尽的相关证据材料。赛事仲裁委员会联系邮箱:cpepc2022@163.com九、赛事赞助热烈欢迎相关企业与赛事执行委员会咨询洽谈,为赛事提供任何形式的资助与支持!赛事执行委员会将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附件:附件一报名汇总表.xls附件二参赛报名表.docx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十三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执行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2年4月12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全国大学生比赛信息网仅作媒体支持。搜索复制
2022-04-25

UIA 霍普杯2022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UIA霍普杯2022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注册截止时间:2022年9月20日竞赛主题演变中的建筑竞赛背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与乡村空间关系正在被颠覆,因为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农业用地的产能及可使用率。快速的城市发展也加深了社会经济分层,这个分层使得低收入人群严重缺乏新鲜食品与充足饮食,从而制造了“食品公平”问题。同时,气候变化以及自然和人为灾害进一步威胁着我们的城市和粮食系统的韧性。总体而言,在生活的“生态”正日趋脆弱的今天,对于社会福利的关注以及对于更负责任的环境管理的要求必须受到同等重视。“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始于2012年,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任国际主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任主办单位,是由霍普股份独家赞助的面向国际建筑高校大学生的年度建筑设计竞赛,已成功举办十届。每届竞赛的评委会主席由一名国际著名建筑大师担任,竞赛评委为来自国内外的著名建筑师及学院院长。相较于建筑教育循序渐进的基础性培养,设计竞赛引导学生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以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成为发现建筑精英的推手。竞赛内容竞赛题目:折叠景观——城乡结合的范式城乡空间的崩溃关系已经酝酿多年。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与农村便于相互依存却又日趋分离的道路上发展;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农工综合体致力于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都市区则通过密集的人口数量孵化了创造/智慧型都市与工业制造的双头经济引擎。早在20世纪,这种双重动机就已开始产生矛盾;随着每个领域都在努力满足都市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全世界的城市都开始扩张并寻找城乡之间的土地过渡地带,这种操作在挤压农村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粮食生产与城市中心的交通距离。结果,农业被要求强化每一块耕地的产能,吞并之前被认定为不适合农耕的邻近未开发用地,也因为废物增加、化学处理、栖息地消失而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社会需要传统农业的替代方案;我们必须寻求新的生产模式,并积极致力于研发多种农业战略和技术。我们必须从整体上开展应对措施,以此做为人类与环境的保险策略。本次竞赛要求创建一种新的城乡结合的原型,并挑战两者间双边关系的标准。我们寻求可以将城乡景观“折叠”起来的一种范式,用一个整合的城乡基础设施(在所选取的背景下运用城市农耕技术),创造一个高产的、混合型未来。参赛者需观测6个平均人口密度在50,000人每平方英里的原型“城市”区。这6个“城市”区都必须坐落于选手所选择的特定环境之内并且符合研究城市农耕可能性及其参数的目的(例如,一个城市区域,现实中的城市,萧条/较小城市,农村地区,村镇)。参赛者应考虑水、能源、交通,及其对城市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横向影响。提交要求提交项目须提出一种新的城乡景观原型,并代入现实存在的条件,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乡镇,或是城乡结合地带。-你的论点须经过6个200’x300’(60,000平方英尺)、平均人口密度在50,000人每平方英里的“城市”区测试。-这6个“城市”区可以组合起来或单独测试,只要项目使用了该街区做为城乡景观原型即可。-这些街区的尺寸可以不同,并且可以容纳不同的人口密度,只要街区在分配的360,000平方英尺的面积内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50,000人即可。-项目须对其所选背景的数据进行研究。-项目须涉及相关因素(水、能源和交通),并详细说明它们对原型的影响。-项目须通过假设实验说明其原型如何增强其区域内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汇报形式:三张A1展板。展板格式不限。方案最好醒目突出、新颖有趣、振奋人心、引人注目。如有需要,可使用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一段时长不超过3分钟的视频。-视频禁止展示个人身份信息。-需要加入轴测图、平面图、剖面图和效果图。-强烈建议加入使用的现实背景的引用数据。-提交作品须配有英文字幕。组织机构国际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UIA)UIA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筑师组织,它致力于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同时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建筑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范围;并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促进建筑师之间以及与相关行业的国际交流。其主办的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被喻为"世界建筑学专业学子的奥林匹克大赛",是当今世界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最高规格竞赛。主办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是中国建筑老四校之一,自创建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全院教师不断开展多方面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建筑学优秀毕业生,并持久不断地吸引着无数热爱建筑的学子,天大学生在许多国际、国内重大设计竞赛中也屡创佳绩。《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是中国建筑界第一本专业、时尚的建筑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领域重要期刊。其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洞悉国内外当代建筑,剖析建筑与城市、环境的深刻关系,关注优秀建筑师的创作及经历,引领建筑设计的新思潮。其办刊宗旨为,坚持走专业、时尚路线;报道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师;关注人物、作品、思想。联合主办机构华中科技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设计学系四个系。学院秉承“差异型、创新性、开放式、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拥有良好声誉。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学院积极发挥学科特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获得良好社会声誉和广泛影响。指导机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是为展开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而设立的建筑教育领域的权威组织,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建筑学专业基础教育质量。是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与建设部的委托和授权,组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专门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设的面向建筑艺术领域的学术性机构,是中国美协联络美术界与建筑界、发挥积极学术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建筑艺委会旨在联合国内建筑学界有志之士、推动中国建筑艺术事业的发展;提升建筑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培养优秀建筑艺术家的机制;搭建建筑艺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建筑艺术界之间的交流,推动国家整体的建筑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冠名机构:霍普股份,创立于2008年。建筑设计事务所甲级资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上海浦东新区认定研发机构、上海市BIM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霍普股份拥有专业设计师600余人,通过规划、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设计,提供整体化服务模式,致力于居住社区、商业、办公、文旅小镇、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的实践。霍普股份至创立以来,为保利、万科、绿地、中海、融创、瑞安(香港)、世茂、旭辉、招商、阳光城、万达、富力等一线地产开发商提供设计与咨询服务,积累了丰厚的专业技术与实践经验,始终践行国际前沿设计理念,关注人性化细节,坚持多维度服务,完成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获得众多国际国内奖项,拥有较高知名度与良好声誉。协办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CQU)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XAUAT)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评委会成员评委会主席汤姆·梅恩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Morphosis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联合创始人,任职于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评委会执行主席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竞赛规则竞赛流程1.本竞赛采取国内外高校学生自由报名、公开竞赛的方式。经教育部认证的建筑及相关专业学生【含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及含2020年之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及2022年毕业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4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2.小组参赛如有需要,只有小组组长负责联络,组员不予联络。3.在专题网站点击“在线注册”报名并填写详细信息;或者关注城市环境设计UED微信公众号或霍普杯官方微信参与竞赛,点击“在线注册”报名并填写详细信息。4.网上提交注册报名表,费用提交后将获得唯一报名序列号(务必保存好)。5.国内组报名费为每组200元人民币。费用一经收取,概不退还。参赛学生以就读高校划分国内组或国际组,国内外组员混合参赛的,按照国内组报名。6.参赛者一律提交电子版作品(包括图纸及相关文件),竞赛组委会不接收任何纸质版作品(作品提交邮箱:UEDmedia@163.com)。7.提交截止日期为2022年10月10日24:00(北京时间)。所有参赛作品届时将进行统一打印和展示。8.在竞赛组委会的协助下,评审团对参赛方案进行评审,并确定获奖作品。9.有关竞赛的疑问请发邮件至UEDmedia@163.com。参赛规则1.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本竞赛内容及竞赛规则;竞赛组委会对竞赛规则拥有最终解释权;2.电子图纸及视频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在院校的文字或图案,不符合规定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3.参赛者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但竞赛组织方有权行使参赛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其他版权权利;4.参加过其他竞赛的作品,或使用他人曾经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创意的作品不允许参加竞赛;5.竞赛评委不得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赛,违反规定的参赛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6.每位参赛者限报名一个参赛小组,不能报名多组参赛;7.各小组提交一组参赛作品,严禁重复提交。若发现同一作品出现重复提交情况,组委会有权选择其中一组作为参赛作品进行评审8.参赛小组信息以最终提交作品文件中的TXT为准。作品提交:1.jpg格式的三张图纸以及mp4格式的影片,由竞赛组委会统一输出和展示。国内参赛者请将图纸、影片和相关文件打包发送至竞赛组委会邮箱:UEDmedia@163.com,邮件标题格式为“参赛作品标题(中英文作品名都需有)+报名序列号”。2.语言:竞赛官方语言为英文(必须提供英文作品名,内容至少包含全英文表达的设计说明)。中国大陆地区参赛学生可提供中文和英文双语作品;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参赛学生提供英文作品。3.比例与尺寸一律采用公制单位。4.文件资料:参赛者需在提交作品的邮件中附加可辨认的身份证明扫描件(中国大陆地区参赛学生提供身份证扫描件,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参赛学生提供护照扫描件)和学生证电子扫描件。5.作品规格(1)图纸规格:请以841mm×594mm图纸版面横向排版,每项作品包含3幅图纸,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作品作废。如有需要,可使用平立剖面图和效果图。需提交5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组合于图面之中)。如图:UIA霍普杯2022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2)提交作品的邮件里须附有一个以设计者姓名命名的文本(TXT格式),包含作者姓名、报名序列号、电子邮箱、手机号码、QQ号码/微信号码(若有)、指导教师姓名及联系方式(若有)、学校及院系全名、作品名称及简要设计说明。以上内容需提交中英文双语版本。文件格式要求:1.图纸以jpg格式图片提交,要求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提交图片请根据作品名称命名(如×××图1)。2.视频以MP4格式提交,时长不超过3分钟。视频提交内容须配有英文字幕,视频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在院校的文字或图案。请根据作品名称命名(如×××影片)。3.文字资料以TXT格式文件分类整理于以设计者命名的文件夹中。需提交中英文双语版本。4.提交要求:将三张图纸(“作品名称”图1、2、3)放置在命名为“(1)图纸”的文件夹;将影片放置在“(2)影片”的文件夹;将身份证(或学生证及护照)扫描件放置在“(3)身份证明”的文件夹;以设计者姓名命名的文本(中英文)放置在“(4)文本”的文件夹;将(1)、(2)、(3)、(4)文件夹一并打包压缩文件格式为zip或rar,总大小不超过150M,不小于50M。奖项设置一等奖1组,获奖证书+奖金10万元人民币(含税);二等奖3组,获奖证书+奖金各3万元人民币(含税);三等奖8组,获奖证书+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含税);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截止日期注册截止时间:2022年9月20日24:00(北京时间)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0日24:00(北京时间)作品评审时间:2022年11月常见问题1.提交作品为分开的三张A1图纸还是合并后的图纸?答:提交分开的三张A1图纸即可。2、霍普杯的作品是否需要提交模型文件?答:按照竞赛要求进行作品提交即可,不需要提交额外模型文件和模型等。3、每个小组报名人数是否有限制?专业是否有限制?答:小组人数最多4人,建筑相关专业即可。官方网址:http://hypcup.uedmagazine.net/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4-02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4月10日18时各高等院校: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和社会实践调查竞赛。该竞赛紧密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充分体现“节能减排,主动作为;实践创新,交融育人”的精髓以及“点亮生命,绽放生命”的价值追求。在教育部的关怀指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已发展成为起点高、精品多、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2022年“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由天津大学承办,现发布通知如下:一、竞赛主题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二、竞赛内容紧扣竞赛主题,作品包括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设计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以及新技术。三、竞赛规则1.参赛对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参赛者必须组队参赛,参赛队伍按照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分别进行比赛,参赛队伍中有研究生参加的将归类为研究生组,每组不超过7名,每个参赛队伍聘请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如聘请3名指导教师,其中1名必须是企业技术人员或交叉学科老师。2.参赛单位: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所高校限报15项作品。高校间可混合组队参赛并提交作品,但作品按署名第一的高校进行统计。申报作品时,申报高校需对所有作品进行排序以作评审参考。3.作品申报:参赛作品必须是当年完成的作品。参赛队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按要求准时提交参赛作品,未按时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申报书、说明书和汇总表等模板可在大赛官方网站通知内下载,官方网站将于2022年3月21日后发布第一轮通知,网址www.jienengjianpai.org。本届作品申报采用无纸化形式。4.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四、竞赛日程与安排1.竞赛报名:参赛单位在2022年4月10日18:00前将加盖学校公章的《高校报名表》扫描后以电子版(PDF文件)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高校报名表详见附件,以发送邮件的显示时间为准,未按时通过邮件提交视为放弃,多次发送邮件以截止时间前最后一封为准。邮件名格式:[报名]+高校名,样例:[报名]天津大学。大赛组委会联系邮箱jnjp_15@vip.163.com。2.作品申报:(1)通过网站系统提交。请各参赛高校将竞赛作品申报书于2022年5月20日24:00前进行网上提交,过时系统将自动关闭,未按时在网上提交者视为自动放弃。大赛组委会将为每所参赛高校分配一个账号,用于注册和上传作品。届时由各高校网上提交本校学生参赛作品,为避免集中上传作品造成的网络堵塞,请尽早在网上提交竞赛作品。说明:作品需提交3-5min的介绍视频(大小不超过20MB)。(2)通过邮件确认。请以学校为单位,将加盖学校公章的参赛作品的申报书、说明书等文字材料、校汇总表,扫描后以电子版(PDF文件)形式于2022年5月27日18:00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汇总表内务必将所有参赛作品进行排序。以发送邮件的显示时间为准,未按时通过邮件提交视为放弃,邮件名格式:[作品]+高校名,样例:[作品]天津大学。特别提醒:网站系统与邮件确认两环节分别提交的申报材料内容,请保持一致!请务必注意:申报材料中,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及其排序以网络系统提交截止时间的最终版本为准,获奖证书上排序将以此为据,不得随意更改。如参赛者姓名中出现错字,可凭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证明后,发送邮件进行更正。作品名称如需调整,需经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专家委员会审定。3.作品初审:初定时间为2022年5月23日—6月10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在网上进行作品初评。4.专家会评:初定于2022年6月17日—6月19日,举行专家会评,确定入围决赛作品名单及其他获奖作品名单。5.作品公示:通过会评的作品,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6.终审、决赛:初步定于2022年8月2日—8月5日在天津大学举办全国总决赛,即作品终审。决赛采用线下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最终形式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另行通知。7.说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会议日程安排及会议形式可能会有相应调整,请持续关注后续通知。五、奖励1.竞赛设立等级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奖项。2.等级奖设特等奖(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级的获奖比例由竞赛委员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3.科技类与社会实践类作品分赛道评选。4.单项奖由专家委员会提出设立,报竞赛委员会批准。5.本届比赛将设置境外竞赛组,采用邀请制,单独设立针对性赛制和奖励,由专家委员会推荐专家进行评选,详见境外竞赛组通知(联系邮箱:ecerc2022@163.com)。6.本届比赛将设置未来水下能源动力挑战赛单项奖,采用邀请制,单独设立针对性赛制和奖励,由专家委员会推荐专家进行评选,详见单项赛通知(联系邮箱:sunkai@tju.edu.cn)。7.优秀组织奖由大赛组委会对竞赛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提名,报竞赛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确定。六、联系方式1.大赛组委会邮箱地址:jnjp_15@vip.163.com2.大赛秘书处联系方式:(已开通语音信箱,可留言)秘书处邓帅15000739388;赵睿恺15922000203;许伟聪18722373369;聂显铧18302296900。3.大赛官网:http://www.jienengjianpai.org/附件:附件1:“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一轮通知0318.docx附件2:高校报名表(需签章).doc附件3:高校推荐汇总表(需签章).zip附件4:科技类报告格式.docx附件4:科技类申报书(需签章).docx附件5:社会实践类报告格式.docx附件5:社会实践类申报书(需签章).docx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秘书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2年3月21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