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系统    专家评审系统    评审    专家评审    评审活动    网络评审    评审系统    大赛    大赛系统        更多 >

作品评审最新动态

作品评审我们诚心邀您分享我们的成长历程

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

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4月30日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教科信函〔2021〕30号)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家一级学会)主办,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浙江科技学院环资学院、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承办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二、大赛内容紧扣大赛主题,体现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新产品。(一)参赛作品类别根据大赛章程,申报作品类型包括:实验研究、调研报告、产品设计与成果应用三大类等。(二)参赛作品领域参赛作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低碳循环理论研究与现状调查;资源能源的节约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或新产品开发;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技术创新或新产品开发;低碳循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三、大赛规则1.参赛对象: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者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单个团队不得超过10人,指导教师1-5名。每位参赛者(每个参赛团队)限报1个项目,每个参赛项目只可选择参加一个类别,不得兼报。2.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对作品进行初审和终审,并提出获奖名单。3.本大赛为公益属性,对所有参赛团队均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四、大赛日程与安排1.大赛报名:各参赛团队须在2022年4月30日前登录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网站(www.cnlcr.com)在线填写报名信息,进行注册和参赛报名。2.作品申报:请各参赛团队将大赛作品申报表、作品书(模板请在大赛官方网站自行下载),于2022年5月22日24:00前进行网上提交。作品申报表须由院系(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扫描后一并提交。3.作品初审:初定时间为2022年6月3日-14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在网上进行作品初评。4.专家会评:初定于2022年7月上旬,举行专家会评,确定大赛三等奖和入围决赛作品名单。5.作品公示:通过会评的作品,设为期10天的公示期。6.终审、决赛:初定于2022年8月13日-1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总决赛。五、奖励1.大赛设立科技奖项,分为等级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三类奖项。2.等级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等级的获奖比例由大赛委员会根据参赛规模的实际情况确定。获奖项目将进一步推荐参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科技奖励。3.单项奖由专家委员会提出设立,报大赛委员会批准。4.优秀组织奖由组织委员会对大赛组织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提名,报大赛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六、大赛的疫情防控要求1.各团队参赛活动必须遵守举办地和承办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2.本届大赛初赛全程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决赛形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决定。七、联系方式参赛团队请加入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QQ群(群号:859769764),参赛者可关注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微信公众号,后续事项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发布。1.大赛联系邮箱:dtds@zust.edu.cn2.联系人:李老师、刘老师3.联系电话:0571-85070528、0571-850705304.大赛秘书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5.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官方网站:www.cnlcr.com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委员会2022年3月24日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3-27

“设纪元”全国动漫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设纪元”全国动漫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由设纪元网站主办的“设纪元”全国动漫创意设计大赛将于2022年4月15日启动报名。以“展动漫风采燃脑洞风暴”为主题,旨在继续促进中国动漫与工业自动化设计联动发展,抢抓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通过互联网+、将设纪元平台扩伸外延,进一步推动工业自动化设计成果传播,激发创造、创新活力。01大赛主题“展动漫风采燃脑洞风暴”“设纪元”全国动漫创意设计大赛02大赛内容命题:以”设纪元“为主题进行动画创作,要求突出设纪元模型站的特点、文化性与品质性。作品需符合设纪元整体专业、可靠、高品质的调性。描绘设纪元推动工业互联网对传统工业领域的发展。主题:契合命题诉求,主题不限,可自由发挥品牌调性:专业、可靠、高品质的工业自动化设计资料共享平台命题类别动画短片命题要求【动画短片】通过动画的形式,以“设纪元”为题,创作关于设纪元的故事。创作形式不限,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表现形式均可,重点投放于户外/新媒体等渠道。故事情节可搞笑、可温情、可趣味、可科普,风格不限。可结合当下热点,拒绝传递低俗、偏激内容。03参赛资格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社会动漫爱好者。04时间安排2022年4月15日报名启动7月15日报名通道及作品上传截止时间7月18日-7月30日作品投票时间8月1日-8月15日入围作品评审并公示8月16日-8月20日入围作品投票时间8月21日-8月30日获奖作品评审并公示05参赛流程查看命题登录设纪元网站查看或下载参赛细则报名设纪元网站注册后找到大赛报名通道报名,报名中提交团队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作品创作参赛团队通过报名后,依据要求制作参赛作品。网上提交,上传作品在设纪元平台注册,填写报名信息,按要求上传作品成功后,一组作品生成一个参赛编号,系统将自动生成参赛报名表及承诺书(平台开放时间以官网公布为准)。须仔细阅读承诺书。评审阶段参赛作品经过审核成功上传后,进入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阶段。评审结果发布06奖项设置优秀作品金奖1名,现金奖励10万元,设纪元网站实习1年机会。优秀作品银奖2名,现金奖励5万元/名,设纪元网站实习1年机会。优秀作品铜奖5名,现金奖励1万元/名,设纪元网站实习1年机会。优秀网络作品奖5名,现金奖励5000元/名,设纪元网站实习1年机会。(以上奖金为含税金额,与奖金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由大赛组委会代扣代缴。)获奖者权益精美的获奖证书设纪元网站实习1年机会获奖作品可在大赛官网以图文形式展现宣传07参赛要求参赛作品必须按照大赛组委会统一指定的命题进行创作参赛规定:鼓励团队参赛,参赛团队作者不可超过5人。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使用设纪元网进行报名并提交作品。作品提交网址:https://www.sjyuan.net.cn点击导航栏中的”动漫大赛“进入参赛页面。作品上传说明每组作品对应一个作品编号并由系统自动生成。作品编号作为识别作品的唯一标识,作品展示部分不得出现院校、系、姓名或其他特殊记号。为不影响正常上传,在保证作品画质的前提下尽量缩小作品电子文件体积,按文件格式及大小要求提交。作品当中可出现”设纪元“LOGO,且必须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附件素材,除可在本次大赛中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LOGO外,不允许用于他处,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支持原创,杜绝抄袭。作品不允许大量或全部使用素材(如平面、动画素材、影视类混剪等),素材须取得官方或作者本人授权才可使用。凡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作品标准所有作品必须原创,不得搬运、抄袭,不得包含色情、血腥、暴力等因素,意识形态及政治观点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参赛者应保证其投稿作品的整体及局部均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且作品不侵犯第三方的包括版权、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若出现相关纠纷,一切法律责任均应由参赛者承担。作品上传要求设计维度:品牌性:作品契合设纪元网站调性,能够提升目标用户对设纪元的认知度,品牌信息传达细腻、准确。设计性:作品保证原创,内容呈现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和谐,美术执行完整。创意性:作品内容创意新颖,设计构思巧妙,较好的将创意与设纪元模型站相结合,表达立意完整。传播性:作品内容符合传播规范,易于传播,能够引起用户群体的共鸣。应用性:作品可延伸性、应用性强,适用于线上、线下各类传播场景使用。其他要求:参赛作品任何部分严禁出现参赛学生的院校、系、姓名及其他特殊标记。创作中如使用了素材,请在上传作品时详细注明出处。坚持原创,杜绝抄袭,请遵守《承诺书》的承诺;如出现抄袭或过度模仿的情况,取消参赛或获奖资格。参赛作品入围后需签订《2022“设纪元”全国动漫创意设计大赛著作权授权确认书》。手写签名以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服务邮箱:wangluobu@tjchenxing.com08免责声明作品知识产权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或团体)创作的作品,如有抄袭他人创意、构思的行为,或作品发生知识产权、版权纠纷等,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并由参赛者承担后果。主办方权利主办方有获奖作品展示、集结出版及其他形式的用途推广、宣传、展览、复制等权利,并不另付稿酬,不受地域限制。赛事延长权利若参赛作品数量少于100个,入围赛将延期公布,时间另行通知。09联系方法服务邮箱wangluobu@tjchenxing.com咨询电话400-653-7789,9:00-17:00联系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九大街南海路156号通厂29号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大赛官网:https://www.sjyuan.net.cn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3-19

第15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

第15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5月16日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三菱电机杯”以竞赛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旨在对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本次竞赛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单位主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承办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协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支持学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百所院校二.组织形式竞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由“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每年的报名、评奖、赛前说明、证书印制、颁奖环节等组织工作。组委会在结合实际行业需求中征集赛项题目或方向,经组委会专家讨论后确定赛题。在“三菱电机杯”竞赛官网(http://meca.meach.cn)上发布竞赛内容。三.竞赛特色本届大赛以“智青春•创未来”为主题。“智”、“创”作为赛事的精髓,参赛队可以将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概念融会贯通到比赛中来。本科赛道:注重创意开发,作品应呈现行业新技术、绿色低碳、智能控制概念。职教赛道:注重职业技能比拼,聚焦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安装调试、管理保全等方面。四.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所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以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队队伍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学生不超过3人(至少2人成队,每队允许有1名研究生加入,鼓励同校跨院系组队),其中指定1名学生为队长,全程对接比赛事宜。五.竞赛形式竞赛分为校内选拔赛、初赛、决赛三个过程。初赛采取线上作品提交评审,遴选优秀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决赛采取为线下擂台赛。六.竞赛时间报名时间:2022年3月16日—2022年5月16日初赛时间:见大赛官网赛程表决赛时间:2022年7月27日—31日七.竞赛项目本科赛道(创新设计赛项),开放式题型。作品应面向各行各业实际问题,利用三菱自动化产品,发挥师生智慧,经过简化形式,将参赛作品进行智慧创新,体现行业新技术理念。职教赛道(系统应用赛项),规定题型。组委会会提供比赛任务书,参赛队按需完成对应比赛要求。八.作品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不同赛道的评审,并根据具体参赛队伍数量邀请评审专家(每份作品至少由三位专家评阅),在规定时效内评选出企业特别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大赛官网:http://meca.meach.cn/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3-16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4月23日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ChinaCollegiateComputingContest,简称C4)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创办于2016年。2022年第七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继续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网络技术挑战赛”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系列竞赛之一,根据《“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章程》,结合本竞赛特点,制定本年度竞赛规程。竞赛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英文名称:C4-NetworkTechnologyChallenge主办单位: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承办单位:温州大学、温州市委网信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协办单位:CCF网络与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CCF互联网专业委员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竞赛目的“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简称“C4-网络技术挑战赛”,以“适应新变、激励创新、甄选英才、助力产业”为办赛宗旨,目的在于适应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服务于网络强国建设,促进学生在网络技术研究与发明、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促进相关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变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范畴的产教融合、产学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科创成果的产业转化与创业孵化,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产教融合。参赛对象竞赛面向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不少于2名、不多于6名学生组成的团队为参赛单位;团队所有成员在报名时按对参赛作品的贡献度自行排序;一位学生不能同时担任某赛项两个参赛团队的队长。鼓励跨专业、跨学科与跨高校组建团队,鼓励境外高校组队参赛。每支团队可有1至2名指导教师,允许有一名指导教师来自企业。每校报名限额根据不同赛项设置。参赛资格以学生报名时所具有的在校学籍为准,已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参赛资格。竞赛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组别,以所有成员中的最高学历作为参赛团队分组的依据。学生所在高校负责学生参赛资格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候选奖项的团队须提供所在学校开具的学籍证明材料。竞赛内容与形式竞赛形式为作品赛,分为创意(A)、攻关(B)两大系列。其中,创意(A)系列的作品主题、实现技术或平台由参赛团队自行确定,并为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单独设置“A-ST”专项,参见附件一“A-ST项目指南”;攻关(B)系列包括行业知名企业参与规划的两个专项,分别参见附件二“B-EP1项目指南”和附件三“B-EP2项目指南”,参赛团队自主选择参赛项目,并根据相应的参赛指南与要求进行作品的选题与实现。(一)参赛作品要求1.A系列的作品选题须至少关联以下网络技术分支之一:软件定义网络、云中开放网络软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网络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网络数据分析、IPv6,可以是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创造,或网络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管理,或将网络与信息技术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关注的应用热点或难点问题,鼓励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作品选题;有关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的选题建议申报“A-ST”专项,参见附件一的“A-ST专项指南”。B系列的作品选题由组委会提供项目要求与指南,在此基础上由各参赛院校与队伍自主确定具体作品。2.按不同竞赛阶段的要求,以相应的形式申报作品成果;挑战赛阶段的最终作品为可用的网络系统、实物或软件,并在作品选题或应用领域、设计思想或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开拓或创新。3.作品的主要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由参赛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且未曾在任何其他赛事中获得过全国性奖项。4.严禁作品涉及不健康、淫秽、色情等违规(法)内容。5.申报作品时必须选择作品对应的系列或赛项,即A系列、赛项A-ST,赛项B-EP1或B-EP2。(二)竞赛阶段竞赛分为三个阶段:资格赛、选拔赛与挑战赛。竞赛各阶段的作品形式与评审形式见表1。A系列作品的评价标准见表2,B系列作品的评价标准参见本规程附件中的相应赛项指南。表2中,评分标准各项关注的指标如下:1.创意:设计理念、选题的创新性;2.技术: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综合性与创新性;3.应用:实用价值、市场潜力;4.设计:技术路线、系统结构、用户界面;5.效果: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与复杂度。竞赛评审与晋级办法竞赛所有系列与各阶段的评审均由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选拔赛和挑战赛阶段的作品评审一律以“双盲”方式进行。本科组与研究生组晋级及奖项名额按对应阶段两个组别参赛团队规模的比例进行分配。(一)A系列作品1.晋级选拔赛资格赛阶段,根据参赛规模与评审成绩的排序确定晋级选拔赛的规模与作品名单,淘汰不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2.晋级挑战赛选拔赛阶段,在确定各赛区的获奖名次与奖项后,各赛区的本科组第1名作品和研究生组第1名作品晋级挑战赛(注:前提是作品评审成绩全国排序须位于前三分之一),除此以外的所有作品按评审成绩的全国排序晋级,总数不超过选拔赛参赛作品总数的20%或资格赛参赛作品总数的10%。(二)B系列作品B系列的资格赛和选拔赛由组委会组织评审,并根据评审成绩及排序确定晋级选拔赛、挑战赛的规模与作品名单;就B系列每个赛项,资格赛每校不设报名数额限制,每校入围每个赛项选拔赛的作品数原则上不超过10项。(三)晋级后参赛队员与指导教师变更在资格赛报名成功后,不允许变更参赛团队成员组成,少于2人或多于6人的团队失去参赛资格。每支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组成与顺序原则上不可更换,确有不可抗拒原因需要更换的,须在下一竞赛阶段作品申报开始前一周向组委会提交书面申请,在获得批准后生效。竞赛的奖项设置(一)A/A-ST系列的奖项设置1.资格赛不设置奖项。2.选拔赛的奖项按赛区单独设置,分别按照赛区参赛规模的10%、20%和40%比例确定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电子证书。3.挑战赛按A/A-ST各自参赛规模,设特等奖不超过2名,一、二、三等奖若干,具体设置见表3。(二)B系列的奖项设置1.资格赛不设置奖项。2.选拔赛与挑战赛阶段的奖项与奖励依不同的企业定制赛项(EP1/EP2)独立设置。3.选拔赛奖项按赛区单独设置,分别按照赛区参赛规模的10%、20%和40%比例确定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电子证书。4.挑战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具体设置见表4。各赛项特等奖由组委会视第1名作品质量决定是否设置。(三)“英才计划”奖赏1.所有报名B-EP1和B-EP2赛项的团队可分别获得华为、未来网络有关线上学习与培训服务。2.晋级B-EP1、B-EP2赛项挑战赛的团队可获得暑期“英才创新特训营”入营资格。3.A、B系列晋级挑战赛的团队可获得创业孵化或成果产业化转移的对接机会。(四)“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队伍获本届大赛挑战赛特等奖、一等奖,或指导2支以上学生队伍进入本届大赛挑战赛,或近五年内指导学生队伍进入挑战赛三届以上的教师(注:近五年内已获奖者除外),可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候选资格,组委会组织专家从中优选若干位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证书。竞赛时间安排竞赛报名2022年3月7日启动,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23日,各阶段的时间安排见表5。根据新冠疫情防控变化,挑战赛之答辩/路演阶段选择现场或线上形式之一。根据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组委会可能会就相关时间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有调整,将通过大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前通知。竞赛报名与各阶段作品成果申报均采用在线方式,请访问“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官方网站(http://net.c4best.cn)进行报名与作品申报。参赛队伍和作品须严格按照报名系统要求填报完整的信息,以免影响参赛资格。报名参加资格赛不收取报名费用,也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入选并参加选拔赛的每项作品收取报名费500元,但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挑战赛不收取报名费用,参加挑战赛现场比赛的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按照“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组织委员会的安排,参赛作品的报名费委托“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收取,账号信息如下:账户名: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账号:1202188619900006181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西溪紫霞街支行竞赛经费竞赛经费来自企业赞助经费和选拔赛参赛团队的报名费,主要用于大赛组织与评审、宣传与推广、挑战赛获奖作品奖励等。竞赛的服务与支持竞赛组委会为所有参赛师生提供沟通与交流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专门的竞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社区(钉钉群、微信群)、线上直播与宣讲等。有关赛事工作与活动安排的通知与信息公告均通过大赛官方网站(http://net.c4best.cn)和微信公众号(c4-network)发布。联系方式客服钉钉:15381072855客服电话:15381072855邮箱:netcontest@wzu.edu.cn本规程包含三个附件,分别为“A-ST赛项指南”“B-EP1赛项指南”“B-EP2赛项指南”。本竞赛规程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组织委员会所有。附件:2022-A-ST项目指南.pdf2022-B-EP1项目指南.pdf2022-B-EP2项目指南.pdf2022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通知-盖章版.pdf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组织委员会2022年3月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2-03-12

2022年第六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

2022年第六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报名截止时间:2022年5月30日10:00大赛官网:http://puyi.52jingsai.com/一、大赛前言:为响应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实施和推广,促进大学生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提高全国在校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展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普译奖”系列赛作为外语类品牌赛事,面向广大高校学生已成功举办五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及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受到各高校及英语研习机构的广泛好评。2022年第六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在此基础上由《海外英语》杂志联合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172校园活动网主办,各高校外语研究机构共同协办。二、组织单位“普译奖”赛事活动组委会主办单位《海外英语》杂志联合主办单位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172校园活动网高校协办单位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吉利学院人文学院英语系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现代商务技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时代先锋服务队三、大赛时间1、报名阶段(即日起——5月30日)说明:登录大赛官网,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选择报名组别(组别A:英译汉、组别B:汉译英)。参赛选手可参加其中一个组别,也可两个组别都参加,报名费30元/组。2、初赛阶段(2022年5月25日9:00-5月30日17:00)说明:已报名选手登录官网,查看翻译题目,并在初赛截止前提交译文作品。截止时间(2022年5月30日17:00)前未提交视作放弃参赛,取消评审资格。3、初赛评审阶段(2022年6月1日-6月22日)说明:初赛结果于6月22日11:00在官网公布,各参赛选手可登录官网查询。4、决赛阶段(2022年6月26日)组别A(英译汉):2022年6月26日上午10:00-11:00组别B(汉译英):2022年6月26日下午14:00-15:005、决赛评审阶段(2022年6月26日-7月15日)说明:决赛获奖于7月15日11:00在官网公示,各参赛选手可登录官网查询。6、颁奖阶段(2022年7月15日后)颁奖四、赛题说明1.比赛初赛采取“人工智能+专业老师”评审,决赛采取“人工智能+专业老师评审+翻译专家”评审。决赛评审将对所有译文进行人工智能筛查初审,人工智能主要针对译文是否使用软件翻译等情况。接下来则由组委会和各高校协办单位的专业老师进行复审。最后由翻译专家组成的大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参赛作品的终审工作。2.参赛译文一经发现作弊情况(包含但不限于软件翻译、抄袭、雷同、代写),即取消参赛者作品评审及获奖资格。五、评审标准六、奖项设置说明1.本校未协办获得初赛二等奖(含)以上选手及本校为协办获得初赛三等奖(含)以上选手,同时获得参加决赛资格。获得决赛参赛资格的选手无需另外缴费。2.决赛一等奖以上的获奖选手,可以进入《海外英语》杂志(权威外语专业学术期刊)作者库,决赛作品有机会免费发表。3.获得初赛及决赛奖项选手,组委会将颁发该奖项证书,统一安排免费邮寄。七、联系我们大赛官网:http://puyi.52jingsai.com/1、比赛咨询:联系人:龙老师联系电话(微信):17333270604联系邮箱:puyi2021@vip.qq.com2、参赛问题咨询:高校协办单位报名QQ群:729683280(点击群号即可加群,仅限老师或组织负责人)参赛问题咨询QQ群:716146550(点击群号即可加群,仅限参赛选手)八、其他事项1.比赛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组别,报名费30元/组别。参赛选手可参加其中一个组别,也可两个组别都参加,初赛报名组别即为决赛组别。获得决赛参赛资格无需另外缴费。2.参赛选手应秉持诚信态度,保证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作弊。如经组委会查实有抄袭或作弊情况,将取消该选手参赛资格。3.参赛选手应妥善保存参赛译文,勿在报刊、网络等任何媒体或以任何方式公布,违者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4.距离初赛赛题公布的倒数第三天开始概不受理退费。如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赛事无法继续进行,大赛将自行终止。
2022-02-10

2022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2022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作品上传截止时间:2022年6月20日17时大赛简介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九届,作为一项高规格、高水平的专业赛事,“学生组”及“教师组”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竞赛项目之一,具有广泛影响力;每年有近1,500所高校的100万人次大学生参赛,超过80%的985、一流大学和知名设计院校参赛,阵容强、区域广、梯队全。比赛设“非命题”“公益”“命题”三个赛道,作品类别有人工智能+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影像、交互设计、环境空间、造型设计、时尚与服饰、数字绘画、数字音乐等。大赛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理念,坚持艺术与技术并重、学术与公益并重,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设计,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未来的主力设计师。得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权威媒体的宣传报道及联合国机构的称赞。1、大赛理念: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2、大赛宗旨:专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拓展国际视野,提升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未来的主力设计师3、主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4.、支持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题展示优秀获奖作品)5、承办单位:未来设计师云、NACG、各省赛区高校6、赛事平台:未来设计师云平台www.fd.show(作品提交、在线评审、展示观摩)7、参赛对象(1)高校在读大学生(含研究生、博士生)及教师。(2)以二级学院/系作为参赛单位统一组织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8、三大赛道非命题:不严格限定主题,以社会热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公益: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命题:接受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命题,按照各个命题要求创作作品9、作品类别A类:视觉传达设计B类:数字影像与视频设计C类:交互设计D类: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E类:工业产品设计F类:时尚设计G类:虚拟IP及表情包H类:数字绘画I类:游戏设计J类:数字摄影K类:数字音乐M类:人工智能+设计10、赛制赛程11月启动赛事、陆续发布赛事命题(接受报名)11月至次年6月:创作作品、校园巡讲、线上培训等活动次年6月下旬至6月底,学校预选作品次年7月学校选送作品报给组委会次年7月-8月作品评审(省级、全国)次年9月公布评审结果次年10月颁奖典礼次年10月至12月获奖作品在各地高校巡展注:个别赛中赛、命题赛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时间。参赛流程1、报名NCDA大赛以二级学院/系作为参赛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1)在线报名:参赛学校代表登录大赛官网www.ncda.org.cn在线报名(2)同时提交加盖院/系公章的报名表,email至ncda@ncda.org.cn和1970711676@qq.com(为确保收到邮件,请同时发送二个邮箱)(3)邮件主题:第十届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报名表+学校院系名称2、获得参赛ID组委会审核后发送ID及密码给参赛院校负责老师,ID非常重要,是参赛院校在未来设计师NCDA赛事中唯一的身份标识,用于管理学生上传作品,校内初选,提交参赛作品,接收大赛信息等工作,请务必妥善保管。3、创作作品根据大赛规则选择参赛类别,按照要求准备作品。4、上传作品参赛学生可在未来设计师云平台(组委会提供)上传作品,平台会依据ID自动归档至对应的参赛学校名下,并按照作品类自动汇总,减轻赛事负责老师工作量。5、校内初选学生上传作品后,负责老师可在未来设计师平台预览挑选参赛作品。注:未来设计师平台可在线打分、评语、汇总,帮助学校初选作品。6、提交作品参赛挑选后的作品由负责老师提交参赛,平台会自动生成该校参赛明细表,参赛单位按规定缴纳参赛报名费。注:必须在截止时间前提交。大赛赛制1、三大赛道非命题:不严格限定主题,以社会热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公益: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命题:接受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命题,按照各个命题要求创作作品2、参赛身份大学生:可以同时参加非命题类、命题类、公益赛事,分本科组(含硕士博士)和专科组。教师:可以个人身份参加“非命题”教师组比赛,也可以“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参赛。3、赛程时间2021.12方案发布,开始报名2021.12–2022.6准备作品,校内选拔,作品上传2022.7-8作品评审2022.9公布评审结果、作品公示2022.11(计划)颁奖典礼、颁发证书2022.11-2023.5优秀获奖作品全国巡展以上时间节点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公示为准,不另行通知。4、三级评选(1)校内初选:参赛单位自行组织,赛事期间可免费使用未来设计师平台,完成作品上传、打分、筛选工作。筛选出作品后,在平台上统一提交参赛。(2)省级评选:原则上以省为单位,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作品总数的45%(一二三等奖原则上为10%,15%,20%),获奖作品进入全国赛区评选。如个别省份作品数量不多,将考虑与临近省份合并。(3)全国评选: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进入全国赛事的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非命题类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入围全国作品总数的30%(一二三等奖分别为5%,10%,15%)。2.公益及命题赛事的全国奖项数量请见各赛事规定。按照获奖情况,分别颁发省级证书、国家级证书。5、分组评审(1)大学生组:非命题类作品,分本科(含硕士博士)、专科二组评审;命题类作品,本科专科一起评审。(2)教师组:可以个人身份参加“非命题”教师组比赛,本科专科一起评审。6、评审规则(1)非命题类作品:评审按照创意30%、制作30%、美观30%、作品规范10%(严格按照赛事提交要求)评分指标,按照每幅作品的平均得分评出相应奖项。(2)命题/公益类作品:网络投票占20%,评委打分占80%,按照主题切合度30%,创意30%、制作20%、美观20%评分指标,按照每幅作品的平均得分评出相应奖项。7、作品公示(1)入围作品,在官网予以公示,公示期均为5天。(2)公示期间接受社会监督及实名举报(不受理匿名举报),填写相关表格,并提供举报证明材料。(3)接到实名举报后组委会进行核查,如核实作品有抄袭、侵权或其他不当行为,将取消入围资格。注:仅接受实名举报,发邮件到组委会指定邮箱report@fd.show,1970711676@qq.com8、参赛报名费为保障大赛顺利开展,组委会决定按以下标准收取参赛报名费:报名费由参赛人员所在学校承担,报名费将用于赛事评审、组织运营、制作证书等。大赛内容参赛对象:大学生:可以同时参加非命题类、命题类、公益赛事,分本科组(含硕士博士)和专科组。教师:可以个人作品参加“非命题”教师组比赛,也可以“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参赛。1、非命题大类作品及提交要求1、作品内容: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交稿者承担。2、严禁抄袭,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如作品产生版权纠纷,一切后果由参赛者承担。3、提交要求:每幅作品至少需要提交以下内容:(1)作品推荐表(在线填写作品信息,作者信息,见有关附件)http://www.ncda.org.cn/dsjs/tjgg/(2)作品文件(参赛作品本身的文件,如jpg,MP4等)(3)作品海报(jpg形式的宣传海报,锻炼学生对作品的宣传能力;二是如果获奖,海报用于该作品的宣传与展示)(4)宣讲视频:非必选项,作为参考附加分;锻炼大学生宣讲作品的能力,类似于教师说课,用视频表达作品寓意、团队合作、创作故事,视频时长不超过3分钟,MP4格式,高清。4、作品不允许出现学校、作者姓名及其他赛事标识等,一经发现将作扣分处理。5、组委会不退还参赛作品,请投稿人妥善保管。6、禁止赛事内一稿多投,即同一件作品在第九届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中只容许投一次,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7、作品提交后,不得修改作者、指导老师等信息,请提交前仔细核对信息。8、A类视觉传达设计类、I类摄影类接受系列作品;其他类别不接受系列作品,如有多图请排列在一个幅面内。9、作者数量:平面类/服饰类/环艺类/造型类/网页类/H5类单幅作品作者不超过三名(含三名);视频类/动画类/交互类/游戏类单幅作品作者不超过五名(含五名);单幅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两名(含两名)。注:系统按以上规定及排名顺序,抽取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制作证书。作品提交及上传流程一、请在电脑端使用最新版谷歌浏览器完成二、整体说明1、作品提交平台,由“未来设计师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云平台”提供,参赛期间学校可免费使用。2、参赛由每个参赛单位集中、统一最终提交。3、作品提交工作,化整为零,按照以下流程:“学生注册→学生上传→教师审核→教师统一提交→组委会审核”的流程。4、优点:(1)学生上传,教师审核,减轻比赛负责老师的工作量(2)作品统计,由系统自动完成,避免出错(3)作品编码:系统自动生成,避免出错,提高效率(4)作品保管:比赛期间,学校可在系统上集中、智能、高校、按分类管理作品(5)作品展示:比赛期间,学校可以选择作品点击“公有云发布”,面向全球展示作品(比赛期间免费试用)三、时间节点参赛学生/老师个人上传:即日起至2022年6月20日17点截止(截止后关闭上传通道)院系负责教师审核提交:即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17点截止注:以下特别赛事时间进程不同步于其他常规赛事:开幕赛-大赛海报征集(教师专项):2022年1月31日截止。四、参赛师生上传作品流程登录大赛官网:www.ncda.org.cn,点击作品提交按钮。奖项设置1、奖项设置全国赛区设一二三等级奖,优秀奖(优秀仅限公益、命题赛项),现场大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教师奖,团体类组织奖;省级赛区设一二三等级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教师奖,团体类组织奖等。等级奖:授予获奖学生或教师,全国赛区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优秀仅限公益、命题赛项);省级赛区设一二三等奖。团体组织奖:授予参赛学校,依据参赛作品数量、获奖成绩、宣传报道(当地媒体、学校官网、院系公众号上及时转发大赛动态、报道学校组织情况、获奖情况等)、校内初选及组织工作规范度;引入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参与命题赛事,推荐知名高校参赛等标准评选,原则上设卓越组织奖20个、杰出组织奖20个、优秀组织奖30个。评分规则如下:(1)获奖情况:最高50分,一等奖10分/个,二等奖5分/个,三等奖3分/个,优秀奖1分/个(2)宣传报道:最高20分,全国媒体5分/篇,地方媒体3分/篇,学校官网自媒体2分/篇,院系自媒体1分/篇(3)推荐命题:最高20分,推荐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参与命题:20分/个(4)组织工作:按赛事规则流程提交作品,1-10分优秀指导教师奖:省赛:一等奖指导教师(按各省/市/区教育厅方案);国赛:在一等奖第一指导教师中评选,原则上不超过100名,按照一等奖10分/个,二等奖5分/个,三等奖3分/个,优秀奖1分/个计算。优秀组织教师奖:授予积极组织赛事的参赛学校教师,原则上从获得团体奖的学校中产生,获奖学校推荐,每校一名,组委会评定。杰出贡献奖:授予积极推广未来设计师大赛的教师,如引入重大资源、命题单位,推荐知名高校参赛,组委会根据以上指标评选,原则上不超过20名。2、获奖证书由主办单位及组委会颁发,分省赛及国赛。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12-07

与自然同行的故事——生态科普创作征文

与自然同行的故事——生态科普创作征文截稿日期:2022年3月31日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展现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为即将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供中国的优秀案例,现正式启动首届生态科普创作征文活动。有关作品征集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宗旨展示生态文明成果,宣扬生态保护理念,总结生态保护案例,推广生态保护方法。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承办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三、征文主题征文主题为“与自然同行的故事”,主要包含四个类别:1.案例:野外调查、科学实验、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过程中的科普知识与故事;2.动植物:大自然的动物、植物等涉及的科普知识与故事;3.风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不同生态系统的风光与科普知识;4.理念:论述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等生态理念和思想。四、征稿对象全国范围内从事生态相关研究、保护管理、科普创作的科研人员、科普作家、企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对生态科普感兴趣的公众,年龄和职业不限。五、征稿要求本次征文作品包括科普短文和科普图文两种形式。文章体裁不限,可以是记叙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1.科普短文(1)字数以2000字为宜,最长不超过3000字;(2)文章须为原创作品。2.科普图文(1)字数最低500字,最长不超过2000字;(2)配图黑白、彩色均可,单幅、组照不限(组照不超过5幅),可以是手绘、电脑绘图、摄影作品等;摄影作品尽量保持作品的原真性,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适度调整,不得做合成、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3)文字和配图须为原创作品。3.来稿要求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笔名)、性别、单位/学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信息,并附200字以内创作简介。六、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七、投稿方式采用单位、团体推荐和个人投稿两种方式。具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团体如下:1.各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研究会;2.地方科协、科普作家协会各专委会和单位会员;3.保护区、公园等管理部门;4.自然学校和NGO组织等。所有稿件均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送至邮箱stkpdw@126.com,科普图文中的配图请单独发送附件,邮件主题设置为“类别(科普短文/科普图文)+姓名+标题”。八、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20名。优秀团体组织奖5名。九、评选流程1.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作品评审工作,由学科(行业)内的权威知名专家学者和科普领域内高水平工作者担任。2.作品初评由专家评审委员会遴选出100个入围作品。3.作品复审评审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优秀作品进行复审,评出一二三等和优秀奖,获奖结果在中国科普作家网(https://www.kpcswa.org.cn)公布。十、作品推广主办单位享有获奖作品专有出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主办单位有权将征文作品用于报纸、图书、网络、新媒体以及其他方式的相关宣传、推广、刊登、出版、传播,作者享有署名权,作品发表产生的稿酬归作者所有。1.图文展览与科普场馆(博物馆、科普馆等)联合举办图文宣传。2.专栏在报纸、网站开辟专栏,刊登优秀作品。3.期刊文章在期刊杂志刊登优秀作品。4.有声读物与多媒体公司联合制作有声读物等多媒体产品。联系方式联系人:雷茵茹咨询电话:010-62824152电子邮箱:leiyinru@126.com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搜索复制
2021-12-02

【初赛知识竞赛,国家级单位主办】2021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

大赛名称:2021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商会报名、初赛截止时间:2021年12月12日24点大赛形式:初赛环节为在线知识竞赛,决赛环节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赛方式:微信扫码参赛一、大赛名称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二、大赛目的促进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三、大赛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响应教育部要求的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服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商会承办单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教育培训分会、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青年精英社、青苗创学社、支援号志愿者矩阵、证先森、青蓝研习社等五、参赛对象全国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不限专业。六、大赛时间1、大赛报名、初赛:即日-2021年12月12日24点2、决赛入围名单公示:2021年12月14日3、决赛报名及参赛:2021年12月14日中午12点——2021年12月20日24点4、决赛评审:2021年12月21日-2022年1月9日5、决赛获奖公示:2022年1月10日6、决赛特等奖答辩:2022年1月12日-2021年1月14日7、决赛证书及奖品颁发:2022年1月底七、大赛内容1、初赛内容为单项选择客观题40道,2.5分/题,选手应在30分钟内作答完毕。测评题目旨在对选手职场应对能力予以考察,以期达到在普及职业规划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能够强化在校生选手的职业常识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2、决赛内容为选手在规定期限内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并进行评审,提交文本的要求是:以参赛选手本人的职业规划为主题,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在校生选手对学业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厘清在校生向职场人进行角色转轨的路径,客观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3、决赛(特等奖答辩)阶段,通过选手PPT制作、路演风采展示和专家实时问答等方式,以期考察在校生选手对office电脑工具的运用能力、自我风貌的塑造能力,和对自我职业规划的理解程度、讲说能力及应变能力,并通过与专家互动,为其提供专业解读与指导,帮助学生更科学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选择和就业决策能力。八、大赛形式本届大赛设置初赛和决赛+特等奖答辩三个阶段,均釆用在线形式。大赛平台:http://zy.52jingsai.com/需在手机微信端扫码参加。(微信扫码参赛)九、大赛流程1、报名及初赛阶段:2021年9月1日至12月12日24点,参赛者登录大赛官网填写个人信息后,即可报名参加初赛。初赛为40道选择题,题目方向为职场应对能力考查,答题时间为3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结束及格后即可获得相应初赛电子版证书。2、决赛入围名单公布:2021年12月14日公布决赛入围名单,初赛排名前40%获得决赛报名资格。3、决赛报名及参赛:2021年12月14日中午12点,公布决赛题目及具体要求,2021年12月20日24点前决赛入围者需在大赛官网完成决赛报名及作品提交。4、决赛公布获奖名单:2022年1月10日公布。5、决赛特等奖答辩:2022年1月12日-2022年1月15日。6、决赛证书及奖品颁发:2022年1月底颁发邮寄。十、决赛须知(一)作品提交1、作品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以决赛参赛选手本人的职业规划为主题,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参赛作品应涵盖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与路径设计、规划与实施计划、评估、职业道德阐释、备选方案等内容,适当运用人才测评等分析、决策工具及丰富的事实论据,对职业规划过程详尽阐述。参赛作品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认的道德规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职业规划书具体内容包括:(1)职业规划书题目。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学校、专业、学号、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职业规划年限、年龄跨度、规划起止日期;(2)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如:公务员、法官、医生、教师等;(3)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环境分析;(4)组织分析结果。包括行业分析、对组织制度、组织文化、领导人、组织运行机制、发展领域等的分析;(5)自身条件及职业测评结果;(6)他人建议。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7)职业目标分解及组合;(8)个人对职业成功标准的界定;(9)寻找差距。即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2、作品形式及规格(1)参赛选手需按照要求在12月20日24点前提交《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电子文档,大赛不指定参赛模板,作品需为参赛者本人原创。(2)《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有扉页,扉页填写参赛者的真实姓名、性别、学院、年级、学号、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3)《职业生涯规划书》电子版可以为Word文档或PDF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5Mb。(二)作品评审为保证对决赛参赛作品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和筛选,决赛的评选工作将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进行,由主协办单位相关负责人、老师、知名企业家等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决赛环节的评审工作。十一、奖项设置1、初赛奖项校级赛一等奖:90-100分;校级赛二等奖:80-89分;校级赛三等奖:60-79分;初赛答题结束可获得校级电子版获奖证书,获奖者可自愿自费申请纸质版,初赛排名前40%可入围报名参加决赛。2、决赛奖项十二、参赛费用1、初赛第一次参加免费,如需重新答题,可通过邀请5人参加比赛获得一次免费答题机会,或支付竞赛服务费5元/人取得再次答题机会,每人最多答题3次,最终成绩取最髙分。2、决赛收取评审费50元/人。十三、其他1、大赛统一釆取官网报名,需在手机微信里打开完成,参赛者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在初赛时间截止前都可以参加初赛答题;2、比赛所有环节,需为参赛者本人独立完成,不得由他人代答、代笔,一经调查得证,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资格;3、决赛参赛者提交的作品,需为参赛者原创,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一经发现抄袭或其他侵权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并收回其所获证书、奖品等,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由参赛者承担;4、所有参赛者不得使用他人信息冒名“占位",一经调查得证,将通报违规者学校;5、请各位参赛者注意初赛及决赛时间,及时参加,避免错过或重复参加;6、参赛者在参赛前请确保已阅读并愿意遵守相关比赛规则,任何违反规则的操作,组委会有权取消参赛资格。附件:主办单位盖章文件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的通知.pdf搜索复制
2021-11-22

第十三届声音潮流季作品征集

第十三届声音潮流季作品征集征集截止日期:2021年11月24日大学生声音潮流季创办于2006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发起举办的覆盖全北京市高校并辐射全国的大学生声音创意系列活动。本活动以征集与展示大学生声音创意作品为主,密切关注高校广播发展。活动自举办以来深受校方重视、媒体关注、社会支持,并在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中越走越远。本届声音潮流季下设竞赛板块、线上线下活动、颁奖典礼三大内容。大赛宗旨学习百年党史、宣传绿色理念、着眼冬奥发展、关注媒体发展、展现声音魅力大赛主题声向标百年党旗红,心随向标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向标,我们聚焦建党百年主题的声音作品,让新时代青年以最热忱的感情,高唱“红色”向标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许下的铿锵誓言,本届声潮将记录当代青年对于绿色生活的呼唤,万千青春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共同组成“绿色”声向标。而伴随着时代与国家前进的脚步,“蓝色”冬奥的悦音也将谱写新的篇章。正如冬奥口号“一起向未来”所言,青年学子当学习蓝色冬奥精神,作为自己人生前进的向标之一,以声向未来。红色党旗迎风飘扬,低碳誓言铿锵有力,双奥荣光照耀祖国,三个主题带来红色、绿色与蓝色的时代光芒,交相辉映,光彩熠熠。单元设置#1红色流声单元文学诵读频道:以诵读红色文学作品为内容的广播节目。广播剧频道:以红色为主题,再现历史情境、革命先辈先烈和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历史事件为内容的广播剧节目。红色演说频道:以讴歌中华儿女爱党爱国情怀,传递红色精神,讲述红色故事为演说内容的广播节目。#2青清回声单元科普讲解频道:以科普绿色政策、传递绿色理念、讲解“双碳”体系为内容的广播节目。绿色访谈频道:以环保人士、环保工作者以及身边同学们作为访谈对象,对绿色生活方式进行探讨的广播节目。资讯报道频道:以报道“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讯息为内容的广播节目。#3雪融之声单元科普讲解频道:以科普讲解冬奥冰雪运动项目、赛会精神、以及赛会发展历程为内容的广播节目。资讯报道频道:以介绍冬奥场馆、项目设置、赛事筹备与赛事进程等讯息为内容的广播节目。故事讲述频道:以讲述运动员、志愿者等冬奥相关人物故事,以及分享个人与冬奥相关的故事为内容的广播节目。#4创意声音单元趣味语言频道:趣味声音作品,创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脱口秀、相声、讲述评论等。原创音乐频道:原创歌曲、原创音乐作品,创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流行、民谣、电子音乐等。参赛对象个人:全国(含港澳台)高等院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团体:全国各高校广播台、全国(含港澳台)高等院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个人组建团队及学校社团等。参赛时间初赛作品征集:2021年11月10日—2021年11月24日第一轮作品评审:2021年11月11日—2021年11月25日第二轮作品评审:2021年11月26日—2021年12月3日闭幕盛典暨颁奖典礼:2021年12月10日(视疫情防控情况组织线上或线下活动)参赛方式1.打开/下载喜马拉雅APP并注册登录。2.进入喜马拉雅APP,站内搜索“声音潮流季”进入相关活动页面。3.点击屏幕上方的声音潮流季活动页进行报名。4.线上填写报名表即可报名参赛。5.上传音频作品到声潮官方邮箱:syclj2021@163.com,音频文件命名为:“联络人姓名+个人/团体+单元+频道”。备注:请务必使用组委会提供的二维码进行报名!参赛要求1.参赛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资料,若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资料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2.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禁抄袭或任何形式的侵权,一经发现立刻取消比赛资格,参赛者后果自负。3.参赛者保证服从主办方安排,参与大赛宣传活动;参赛者拥有作品的收益权,大赛组委会拥有作品的出版权、播放权、网络传播权等。如果作品侵犯了任何第三方的权利,所有责任由参赛者自负。4.参赛者没有作品数量和单元类别的参赛限制,但每一个作品只能提交一个单元的一个频道报名表,若平台未收到对应报名表,则该作品不参评。5.大赛组委会向获奖者发出获奖通知后,若获奖信息无人确认或获奖证书、奖杯、奖金无人领取,则视其为自动放弃。本赛制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官方微博“@CUC广播台”或官方微信公众号“cucradio”提示修改内容。若参赛者不接受修改条款,有权退出此次大赛。如果参赛者在公告发出五个工作日后仍未通知组委会放弃参赛,则视参赛者接受所有变动内容。奖项设置1.红色流声单元奖项文学诵读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2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4-8个,颁发证书。广播剧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1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2-3个,颁发证书。红色演说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1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2-3个,颁发证书。红色流声单元专项奖设有最佳主播奖、最佳制作奖、最具感染力奖、最佳人气奖各1个,颁发证书。2、青清回声单元奖项科普讲解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2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4-8个,颁发证书。绿色访谈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1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2-3个,颁发证书。资讯报道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1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2-3个,颁发证书。青清回声单元专项奖设有最佳主播奖、最佳制作奖、最具感染力奖、最佳人气奖各1个,颁发证书。3、雪融之声单元奖项科普讲解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2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4-8个,颁发证书。故事讲述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1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2-3个,颁发证书。资讯报道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1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2-3个,颁发证书。雪融之声单元专项奖设有最佳主播奖、最佳制作奖、最具感染力奖、最佳人气奖各1个,颁发证书。4.创意声音单元奖项趣味语言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2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4-8个,颁发证书。原创音乐频道奖项设置(1)设有最佳作品奖1个,颁发奖杯、证书。(2)设有优秀作品奖2-3个,颁发证书。创意声音单元专项奖设有最佳主播奖、最佳制作奖、最具感染力奖、最佳人气奖各1个,颁发证书。5.最佳组织奖奖项大赛设置最佳组织奖6-8个,颁给大赛合作高校或组织,颁发证书、奖杯。*大赛证书由共青团中国传媒大学委员会盖章。评奖原则1.第一轮评审:线上作品由协办高校广播台代表评分,每个频道的作品实行“三评分”制度,由三所高校根据同一标准进行打分评定,最终取平均成绩,排名前10%-20%的作品进入二轮评审。2.第二轮评审:作品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进行评分。总分组成:专业评委老师评分(占比80%)+线上投票(占比20%)。最终将根据总分排名,核审作品总数的成绩前10%-20%的作品进行评奖排名。注:最佳人气奖根据第二轮线上投票决定(每个单元一个)。声明本次活动一切主办权及其解释权皆由第十三届北京市大学生声音潮流季组委会保留。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台保留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及一切相关权利。大赛全部官方消息将在大赛官方微博“@CUC广播台”与官方微信公众号“cucradio”发布,请广大选手留意。联系方式官方微信公众号:cucradio官方微博:@CUC广播台官方邮箱:syclj2021@163.com赛制咨询:18801067846、15319778001、18845372658、13811988582高校咨询:13965290280、13816250858、13534237503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11-12

义乌市首届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

义乌市首届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征稿截止时间:2021年12月5日24点征集主题以“真理之地奋进之城”为主题,更好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弘扬义乌精神和城市品格,围绕真理的味道诞生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精神等专题,生动展示新时代义乌人民奋楫争先的创新实践和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品质生活。组织机构指导单位义乌市文明办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单位义乌市广告协会支持单位义乌市融媒体中心义乌十八腔稠州论坛浙江麦克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方舟广告有限公司义乌市陈震广告有限公司义乌市品智广告有限公司义乌市佳和影视广告有限公司义乌市力量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浙江艺德广告传播有限公司赛程安排大赛征稿:即日起—2021年12月5日作品评审:12月上旬,大赛组委会将聘请专家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获奖发布:12月下旬,组织颁奖及优秀作品展。作品提交说明1、作品载体:平面海报2、以讲文明树新风、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环境保护、节约用水、节约粮食、文明出行、防诈骗等公益宣传为主题进行海报设计(也可适当结合义乌文化元素),不限于插画、字体设计、波普艺术、增强现实等海报设计手法。3、海报主题符合大赛主旨且鲜明突出,不得出现黄色、暴力、违反法律法规的文字、画面以及会涉及到危害自身及公共安全的装置和行为艺术等。4、参赛作品须创意独特、准确清晰、结构严谨、制作精良、综合效果好,要正面积极、温暖明白、有内涵、易理解。可单幅或者成系列展示5、设计具有独特的综合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6、海报内容需体现本大赛主办单位:义乌市广告协会及大赛徽标。7、所有参赛作品上不得出现参赛者姓名、选送机构等文字、logo及相关信息,否则将视为无效。8、参赛作品一律提交电子稿件,文件规格:JPG图片格式,CMYK色彩模式,精度不低于300DPI,每张图片的尺寸为A3(297×420mm),图片大小不超过5MB。9、海报设计方案须同时提交设计图稿和设计说明电子稿。图片为JPEG格式,分辨率300DPI以上;设计说明文件及使用方案用WORD文件格式。10、在投稿作品中,如需使用国旗、国徽、党旗、党徽的图案,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的要求执行。参赛对象面向所有热爱设计的专业及非专业人士,无论您是充满热忱的在校学生,还是致力于设计的工作者,只要有创意的好想法,均可投稿。投稿方式作品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ywggxh@163.com,邮件名以“作品名称+作者姓名+手机号码”格式命名。邮件文本需注明作者姓名、身份证号,作品电子文件以附件发送。截至时间为2021年12月5日24点奖项设置金奖1名,奖金5000元,颁发证书银奖2名,奖金3000元,颁发证书铜奖3名,奖金1000元,颁发证书优秀奖10名,奖金500元,颁发证书以上为税前奖金,相关税费由获奖者自行缴纳。投稿须知1.坚持原创作品,杜绝抄袭、模仿,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若有违反活动规则并引起法律纠纷的,由投稿作者独自承担相应后果及一切法律责任。2.主办单位将享有永久免费使用所有入选作品的权力,可重复使用,进行出版、展览或宣传,并尊重作者的署名权。投稿作品不退稿,作者须自留备份。3.凡投稿作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规则。本次征集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579-81586272大赛邮箱:ywggxh@163.com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迅速评审系统软件仅作媒体支持。
2021-11-03